四位教授,來自同一所高校,改變了中國這四大產業!

葡萄、蘋果、獼猴桃,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美味水果,卻被學生和老百姓用來給教授命名,這其中有什麼特殊的奧秘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探訪這些可愛的“水果”教授們。

四位教授,來自同一所高校,改變了中國這四大產業!

“葡萄教授”李華

四位教授,來自同一所高校,改變了中國這四大產業!

他是新中國第一個葡萄及葡萄酒博士,他在中國第一個開辦了葡萄酒專業,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葡萄酒行業標準,創辦了亞洲第一所葡萄酒學院,他從教30年,直接、間接培養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將近400人,他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華教授。

李華教授堅持給本科生、研究生講授《葡萄栽培學》《葡萄品種學》等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都獲得學生的好評。為了推廣葡萄酒知識,李華編寫出版了葡萄與葡萄酒專業的系列教材,結合中國葡萄酒生產實踐,製作了《中國葡萄酒釀造與質量控制》電教片。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李華帶領他的團隊實現了我國與國際接軌的葡萄酒從無到有,並迅速躍升為世界葡萄酒生產與消費大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成為了我國葡萄與葡萄酒專業的“黃埔軍校”,而李華教授也成為名副其實的“葡萄教授”。

“蘋果教授”趙政陽

四位教授,來自同一所高校,改變了中國這四大產業!

說起蘋果,不得不提兩個品種。一個是“秦冠”,一個是“紅富士”。“秦冠”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於上世紀60年代育成,七八十年代在我國大面積示範推廣是我國自育蘋果品種中推廣面積最大、效益最好的品種。“紅富士”是舶來品。上世紀80年代初從日本引進,90年代進行大面積推廣,並逐步取代“秦冠”,成為我國第一大主栽品種,其種植面積佔到七成左右。

持續攻關18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趙政陽團隊培育出兩個優質新品種,終於讓國人吃上國產好蘋果。其中,“瑞陽”味道脆甜適口,略帶香味,可與紅富士媲美。而“瑞雪” 吃起來有獨特的香味,常溫可儲藏5個月,放到春節吃則品質最佳。經過10 年的示範引領,兩個新品種已經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等蘋果主產區種植。趙政陽教授也因為數十年來對蘋果的持續鑽研被西農師生親切的稱為“蘋果教授”。

“獼猴桃教授”劉佔德

四位教授,來自同一所高校,改變了中國這四大產業!

他十餘年來奔走陝西省內各獼猴桃種植基地,把獼猴桃試驗站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他多次到新西蘭、意大利、英國、美國、韓國等地學習獼猴桃產業發展經驗,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國內,他從機關“自貶”基層,卻培育出“網紅水果”。

獼猴桃教授劉佔德近10年著重於獼猴桃種質資源評價與新品種選育、獼猴桃品質與健康研究、新技術試驗與推廣等。主持併成功選育出4個獼猴桃新品種——‘臍紅’、‘農大獼香’、‘農大鬱香’和‘農大金獼’獼猴桃。

“核桃教授”翟梅枝

四位教授,來自同一所高校,改變了中國這四大產業!

“十年光陰,三千多個日日夜夜,我從山區人眼裡的翟大姐變成了如今的翟阿姨,看著他們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我不後悔。”這是翟梅枝對自己駐商洛核桃試驗示範站十年工作的總結。

翟梅枝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山陽核桃試驗示範站的創始人兼首席專家,從事核桃品種選育和副產品利用。為了山核桃的育種,10年間她遠赴500公里外的陝西商洛推廣核桃高接換優。在她的努力下,先後成功培植“西扶一號”和“西林三號”等核桃新品種,商洛核桃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180萬畝年產3萬噸產值5億元,上升到2017年底的326萬畝年產12.8萬噸產值達到28億元,核桃成為當地人致富的“搖錢樹”,翟梅枝也被當地老百姓親切的稱為“核桃教授”。

四位教授,來自同一所高校,改變了中國這四大產業!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還有很多教授心懷社稷,情繫蒼生,承遠古農神后稷之志,行當代“教民稼穡”之為,把論文寫在三秦大地上,為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科教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

歡迎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校園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