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具,南京媽媽陪孩子寫作業腦梗死!讓孩子寫作業,辦法並不難

杯具,南京媽媽陪孩子寫作業腦梗死!讓孩子寫作業,辦法並不難

酒窩郭春

1

年輕的爸爸媽媽坐一起聊天,提起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很少有人不崩潰的。

近日,一位南京的媽媽陪兒子寫作業氣到腦梗死住院的消息,在朋友圈炸開了鍋。

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媽媽輔導孩子直到晚上10點半,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寫完,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孩子仍在磨磨蹭蹭,這位媽媽的情緒逐漸由煩躁到失控,開始大聲訓斥孩子,誰料不久就出現口角歪斜、手握筆困難等症狀,去醫院檢查,發現是腦梗死……

杯具,南京媽媽陪孩子寫作業腦梗死!讓孩子寫作業,辦法並不難

隔著屏幕,心疼這位媽媽一刻鐘。

“陪娃寫作業”真的是一件費心、耗時、要命、消磨耐心和脾性的苦差使。看看朋友圈就知道,有這種心情和想法的父母遠遠不止一兩個。

杯具,南京媽媽陪孩子寫作業腦梗死!讓孩子寫作業,辦法並不難

那麼,有什麼辦法來破除這個魔咒呢?我想這是每一個家長都十分揪心的問題。

一位爸爸的回答頗有意思,他說真正的答案就是,讓我們重新做一回孩子。

杯具,南京媽媽陪孩子寫作業腦梗死!讓孩子寫作業,辦法並不難

2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再打球,不再跑步,除了偶爾拿起手機看看新聞,也不再刷微博和追劇……我幾乎放棄了所有的業餘愛好,可時間偏偏還是不夠用。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因為家中那個熊孩子,他似乎佔用了我所有的“美好時光”。

熊孩子今年上初一了,小升初的時候成績不夠理想,這給我敲響了巨大的警鐘。以前對孩子疏於管教,太過於放鬆了。沒有人願意做失職的父母,更不想給孩子留下遺憾,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於是除了上班,我幾乎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陪娃寫作業”這項艱鉅的任務上。可孩子給你的往往是氣得你吐血的回報。

天已經黑了,飯菜已經涼了,孩子卻還沒有回來,打電話給老師,可老師說孩子早就放學了。

於是騎著電動車,急急地出門,結果發現孩子就在家門口,人蹲在地上,書包放在一邊,正心不在焉地玩著小石子。

強壓住心底的怒火,讓心情平靜了,深呼吸深呼吸……心平氣和了才走過去問孩子:“怎麼了?哪裡不舒服?”

許久,孩子才說,回家就要做作業,他想在外面一個人靜一靜。

我的心一疼,平時在外面遇到煩心事,在家門口梳理心情,這曾是我療傷的一種方式。作為一個對家庭和父母有著更多的依賴心的孩子不願回家了,這心裡不知道埋藏了多少不可言喻的委屈。

我終於對孩子妥協:“不想做作業,今天就不做了……老師那兒,明天我打電話去解釋。”

孩子的臉上立刻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嘴角、眉頭揚起了久違的輕鬆。

既然答應孩子可以不做作業,晚飯後我決定帶孩子出去走走。

從小區路過的時候,居然見一位中年阿姨一個人在“偷偷地”滑兒童滑滑梯,她那一臉的童趣又小心翼翼害怕別人發現的樣子很有趣。

誰說中年阿姨是個老玩童?誰又敢肯定她不是在追那個童年未完成的夢?

不想破壞中年阿姨的好心情,我與孩子從遠處繞了過去。隨後孩子的一句話卻如雷灌耳。孩子說:“如果有可能,我想再上一次幼兒園。沒有壓力,沒有負擔……那是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我立即贊成孩子的觀點,並且神秘地對孩子說:“其實,我也想再做一回孩子!”

那一晚我這個大大人帶著孩子這個小大人去了兒童遊樂場,與一群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

九點鐘的時候,孩子似乎是玩累了,也盡興了,他對我說:“我該回家做作業了。”

心態不同,效率不同,那一晚的作業居然很快做完了,就連平時他最頭疼的應用題,竟然不用我指點也一鼓作氣地做完了。

此時我才明白,給孩子巨大的壓力,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些平時管教孩子的方式,除了傷精費神,破壞親子關係以外,根本起不到一點作用。

杯具,南京媽媽陪孩子寫作業腦梗死!讓孩子寫作業,辦法並不難

3

鄰居家李先生的老爺子最近成了我最崇拜的人。

老爺子平常住在鄉下,最近因為特別想孫子了才來城裡小住。李先生平日裡是大家公認的好脾氣,可在教孩子做作業這件事上卻是個急性子,往往一個回合下來,父子兩個不是反目成仇”,就是“兩敗俱傷”。

那晚李先生又在吼孩子。老爺子終於忍不住發話了:“你這樣兇孩子,有沒有想過你曾經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李先生小時候是個調皮搗蛋的人,上學的時候因為多次犯事,幾次都差點被學校開除,是老爺子三番五次地向老師求情,這才得以讓李先生完成學業,直到今天成為他們村裡最有出息的人。

與其說孩子笨,不如告訴孩子“像你這樣的年紀,我也不聰明。”與其指責孩子“這麼容易的題目都不會做”,不如安慰孩子“這一題我也不會,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問題”……

把孩子當孩子,千萬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抜苗助長,最終只能是毀了孩子。

4

一位姓餘的女士曾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在網上瘋傳:

昨天傍晚六點左右,我在客廳看電子書,他在書房做作業,我聽到有打鼾的聲音,然後走到書房,就看到這個場景,右手拿著筆,頭靠在左手上,壓著寫了一半的練字本。

放學到家五點,進門洗個手洗個臉,吃個餅乾,就開始做作業,先是做口算,口算做好了,打算寫練字本的時候,睡著了。我幫他把筆拿掉了,蓋了小被子。

我當然知道學習從來不是輕鬆的事情,但現在課程壓縮這麼厲害,三年級開始語數英,有時候在學校裡,老師拖堂,下課沒有休息時間,中午時間一直在讀書,音樂課\美術課能上課的前提是,需要完成主課的課堂作業。

孩子讀三年級,一二年級我還會讓他去床上先睡個半小時,但三年級,我算了下完成作業需要的時間,怎麼敢呢?

除了課業壓力,還有同學壓力,考得不好的時候,班幹部嘲笑其他孩子笨,說他們蠢,我有時想想,他們的壓力不比我們小呀。

……我總是在媒體上看到家長的等候和期待,長輩的不容易。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孩子的不容易,孩子也在負重前行,我們累的時候可以倒頭就睡,心情不好還可以指責,他們呢?

真的不是孩子笨,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太焦慮。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養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才能見到好風景。

曾經一位班主任發給家長的一則短信,作為父母,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記住:

無論成績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管孩子是一門藝術,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對不同的孩子要有不同的絕活,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只有首先把自己也當作孩子,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真正瞭解了孩子,才能對症下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最佳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