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為何自稱為“十全老人”呢?

品明鑑清


乾隆自稱十全老人最因為他自誇十全武功,當中包括: 乾隆14年(公元1749年) 平大小金川 乾隆20年(公元1755年) 平準噶爾 乾隆22年(公元1757年) 再平準噶爾 乾隆24年(公元1759年) 平回部 乾隆34年(公元1769年) 平緬甸 乾隆41年(公元1776年) 再平大小金川 乾隆53年(公元1788年) 平臺灣 乾隆54年(公元1789年) 平安南 乾隆56年(公元1791年) 平尼泊爾 乾隆57年(公元1792年) 再平尼泊爾 其實以上所謂十全武功,只有兩平準噶爾及平回部最名符其實,因為此三役不但剷除自康熙年間就為禍西北的準噶爾部,並將新疆併入中國版圖. 其餘七個武功,不少是名過其實,而且甚至有數個其實是打敗仗: 1.兩平大小金川 平大小金川原因只是兩個居大渡河上游的藏族部落間的糾紛,大小金川早在明朝已臣屬中國,地不過千里,人戶不滿三萬,但第一次平大小金川根本不是滿清打勝仗,而是大金川酋長莎羅奔主動請降,而第二次平大小金川清廷用了五年時間,花費的軍費是平定天山南北路的兩倍,換來只是平定兩個早已歸附中國的細小部落,只可用『慘勝』來形容. 2. 平臺灣 臺灣早在康熙年間被清廷收復,乾隆年間的平臺灣是因為天地會成員漢人林文爽在臺灣反清舉事,被清廷殘酷鎮壓而已.林文爽舉事雖然失敗,但漢人反清的起義卻自此一直至清未沒有終止過,所以與其說是武功,不如說是一連串民變的序幕. 3. 平緬甸 乾隆年間緬甸之役基本上是場敗仗,清廷徵緬大軍受緬甸的山林瘴氣及地理環境所阻,很多死於疫病,連統帥明瑞都在徵緬時鎮亡,只是當時被緬甸吞併的暹邏在中國人鄭昭領導下復國,並攻擊緬甸軍,緬甸為免兩面受敵而向清廷求和內附,乾隆將這場慘敗的戰役算在武功上,真有點不知醜. 4. 平安南 安南戰役與緬甸戰役相同,都是場敗仗.乾隆安南發生民變,民變領袖西山阮氏三兄弟一口氣推翻統治安南南部的廣南王朝及統治北部的黎朝,黎朝末代國王黎維祁跑到北京要求乾隆出兵恢復黎朝統治,結果清廷大軍擊敗西山阮氏軍隊,護送黎維祁到首都河內復位,卻中了西山阮氏在河內的伏擊,數千兵士被殺.只不過安南人素知與中國為敵不能久享安寧,於是西山阮氏國王阮文惠遣使向清廷謝罪,並要求清廷冊封,乾隆見在前線損兵折將,又見新國王阮文惠表示忠誠,就索性放棄黎維祁而封阮文惠為新安南國王.若當這仗為武功更為可恥,因連最初出兵的目的---為黎維祁復位都半途而廢,又接納敵人西山阮氏為新國王,何功之有? 5. 兩平尼泊爾 第一次平尼泊爾根本是清廷大軍的監軍巴忠私下應允每年絡予尼泊爾一萬五千兩贈款,尼泊爾才退兵,根本是與後來簽署的不平等條約的情況一樣,竟談上武功.也是後來清廷不認帳,尼泊爾才再次侵略西藏,才會有第二次平尼泊爾事件.第二次平尼泊爾也是場敗仗,只是尼泊爾後方受到鄰近的被楞部落及已入駐印度的英國人的軍事壓力,尼泊爾不想兩面受敵,才主動歸附清廷. 從以上看來,乾隆所謂的十全武功大部份都是吹水!


影隨飄零


謝謝!乾隆皇帝為什麼自稱"十全老人呢?

"十全老人"又是什麼意思呢?

笫一種說法:"十全"乃十全十全之意。乾隆有十七子和十個女兒。當他73歲時也有了玄孫。乾隆自感"五世玄孫,一堂衍慶"是歷代帝王不曾有過的大喜事。寫了幾塊"五代五福堂"的匾額,並自封為"十全老人"。

第二種說法:"十全老人"的名稱來自於乾隆的《御製十全記》,乾隆自負文治武功為古今第一人,乾隆親撰《十全記》記述執正以來的"十全武功"。後來則自翊為"十全老人"。

據記栽所謂"十全"者,是說他在位期間的十楊大勝仗。即二次平定準葛爾部,兩次征服大丶小金川,一次征服回部,一次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一次征服緬甸,一次徵付安南,二次降服廓兒喀。

從實際出發評論,所謂"十全"其實並非全是勝利,就有四次指揮失誤,損兵折將,導致軍事上嚴重受挫。稱之為"十全"有點文過飾非,自吹了點。但經過這些戰役,乾隆皂帝也是功不可沒的。

總之,乾隆皇帝自稱"十全十美"有點過大,但對祖國的疆土不容侵犯也是有功的。





開心_73258937


乾隆皇帝在晚年自稱為十全老人,自誇他在位期間立下了十次大功績,洋洋自得。

這十次大功績分別是: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但筆者認為,這十全有些濫竽充數。就事論事來說,乾隆的兩次平定準噶爾,一次平定回部的意義重大,因為這三次戰役過後,新疆徹底重新迴歸到我國的版圖之內。但其他七全者,就有一些小題大做和湊數之疑了。

乾隆曾親自撰寫《十全記》,並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樹碑於布達拉宮前,可見他對自己取得的功績非常驕傲。從歷史來看,乾隆的統治是有一定成就的,但在他之前,順治、康熙和雍正已經給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相對於父輩,他的功績來的是比較容易的。而且到了乾隆後期,閉關自守,不思進取,也間接導致了中國的落後。因此,對於乾隆十全之說,我們更應以辯證的眼光去看。


小明奇葩說


縱觀歷史,敢自詡“十全老人”的也只有乾隆一人?

《周禮·天官·恩師》記載:“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

由此可見,“十全”是完美的象徵,是上上等的意思,那麼乾隆為什麼敢給自己這麼高的評價呢?

第一種說法,乾隆認為自己福祿壽俱全,人生已經達到了“十全十美”。壽命就不用說了,乾隆享年89歲,這在歷史上都是很少見的;至於福祿,乾隆一生子女27人,能活著看到玄孫的皇帝我想基本上也就他一個了。


第二種說法也是流傳最廣的。這種認為“十全老人”是對乾隆一生文治武功的高度概括,乾隆曾自我總結自己有“十全武功”,並作《御製十全記》,因此來看,“十全”說的應該就是乾隆的文治武功。

十全是乾隆對自己的誇耀之詞,也指乾隆時期的10次重大軍事行動:

兩次平定準葛爾,平定大小和卓,兩次金川戰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戰役,安南之儀,兩次廓爾喀戰役。

以上為十全。

(隨手關注 ,每天更新不一樣的歷史資訊)


微歷史看客


乾隆皇帝的統治時期,是大清帝國國家最我國強盛的時期,國泰民安,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是他對自己能力的肯定,乾隆皇帝認為十項全能就是在文藝和武術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造詣,並對自己的成就更加自豪。

乾隆皇帝是大清帝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壽命高達89歲,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是極為罕見的。

根據碑文所載,乾隆所謂“十全”者主要指“十全武功”,分別為“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瀋陽楊藝


十全老人只是其自我標榜而已!

實際上乾隆是滿清最無能的皇帝之一,敗光了兩代積蓄,同時閉關鎖國,導致國力日衰!

當然從根本上說,滿清的300年統治導致了中華民族的衰敗,所以沒有徹底的清算滿清是個歷史性遺憾!


雲算財經


我們知道,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最大和最後的盛世!歷史上中國是傳統農業社會,評價盛世的標準:人口,土地,豐收,四夷賓服和五海朝拜,中國在乾隆年間達到了鼎盛!十全十美,所以乾隆自誇自己是十全老人!


古河洋橋


四個字 自吹自擂


酒罷問君三語


很簡單,乾隆活的時間長,活了89歲,子孫後代多,玄孫都見了,而且乾隆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太自戀,說自己十全老人太正常了,可想而知


初心不變i65279321


有一定貢獻,但十全達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