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武術門派講究練功時要意守丹田,到底意守丹田有怎樣的作用呢?

吖Pat


“氣沉丹田”之說應該是建立在經絡學說基礎之上的。認為人體氣血運行內通五臟六腑,外達四肢百體,是沿經絡分佈而完成。丹田則是經絡的總樞,“氣沉丹田”就是調節陰陽,溝通心腎,使氣血充實,通八脈,恢復生理機能,促進身體再生力量。

中國武術雖然拳術流派甚多,但是追究其源頭,差不多都可以在中醫學裡面找到,講究內在的“氣”配合,是所有武術的重要理論。在中醫失去了解剖學作為研究的方向後,只能從外判斷內,而武術也是如此。

“氣沉丹田”是人的一種感受、一種意念,這是世人公認之說。許多歌唱家、管樂演奏家均會告訴您:當您意守肚臍以下小腹處,將吸入的空氣,用力向下壓縮至小腹,並集中於一點就是“氣沉丹田”。並常藉助熱力學理論,來作為“氣沉丹田”的科學理論根據:“氣體壓縮、體積縮小的過程中,要放出熱量。”所以“氣沉丹田”時,人體,特別是小腹處就會有發熱感覺。
熱力學理論認為,當氣體壓縮到一定程度,氣體就會轉化為液體,如液態氮、液態氧的製作。因此,“氣沉丹田”時有產生津(精)液的可能,具有生精的作用(尚無科學研究證明)。而液體需經過加熱後才能產生蒸發及氣化,氣體體積壓縮與集中縮小的過程就會產生熱量,熱量又促進氣化的發生(無科學研究表明)。因此,“氣沉丹田”時,人們可能感到腰腹一帶非常充實、飽滿、有力。
當將氣體壓縮在小腹處時,就會有向身體腰腹周圍膨脹的感覺,而腰腹肌肉的反彈力產生的合力點,就是“丹田”所在。歌唱家與管樂演奏家將這個合力點的力所產生的能量,在大腦皮層的有效控制下著力於發聲器,發出悅耳的聲音(也正因為此原因,容易讓人產生出一般有建樹的,如像帕瓦羅蒂等歌唱家或管樂演奏家,一定會是長得胖的、肚子大的個體,因為人長得胖,因此肚子大,才可能有充足的氣量這樣的錯誤認識)。這個說法應該是不能成立的。從人體的生理構造也可以看出,人體有橫膈膜將人的心臟、肺臟等器官與腹部器官嚴格地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空氣是無法穿過橫膈膜到達小腹之處的。如果真能穿過了,那一定可以被稱為“橫膈膜穿孔”,成為一種新的疾病。
因此,“氣沉丹田”實際上就是呼吸配合意識的一種呼吸方法,也即是用深長的呼吸配合下沉的意念,由於深長地吸氣,可迫使膈肌下沉,所以產生了氣體下沉的感覺。
儒、佛、道都講求靜坐,獨道家在極靜中必集中一切于丹田,復運用丹田之力使身體各部分健壯,如從生理學與醫學去研究,道家這種舉全身之力而聚注于丹田的內臟運動,對於人身之健康的確是具有效果,如果不得其法,很可能引起小腸脫出及其他之毛病,如果得其竅要,則有不可思議之功能。

福州禪武


意守丹田,主要的作用,是讓人在練功的時候,意識沉靜,專心如一,在這種松靜自然、心無雜念的狀態下,天人合一,吸收天地精華,涵養自身內氣。

武術門派也好,道家修煉也好,意守丹田中的“丹田”,在不同的練功階段,有不同的位置要求,分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

初學初練者意守丹田,主要是指下丹田。為什麼呢?

一來,脊柱和胯,是中國武術中出功夫的主要部位,這兩個部位在腰腹部交叉,意守下丹田,可以內外兼修,一舉兩得。

二來,腰腹這裡的臟器不容易受傷,即便受傷也容易治療。而中丹田和上丹田,牽扯到神識和意識,一旦出問題,神仙難救,必須有比較紮實的基礎後才能練。

上圖紅圈內為意守丹田的大致部位。

下丹田的位置,說法紛紜。其實就筆者體悟而言,整個下腹部,都可以算做下丹田。

而“意守”下丹田,主要是把意識從大腦中抽空,全部放在小腹這個位置,舒服地、專注地、細緻入微地體會下丹田中的各種感覺,慢慢在這種體會中,放鬆入靜,精神歸一,從而接通天人聯繫,吸收高維能量,涵養自身內氣。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尤其是“意念”這種東西,不可輕動,容易出岔子、傷身體。

希望對武術感興趣的朋友,老老實實去拜一個師父,在師父的指導下練習。


祝大家練功愉悅!


不二太極:用太極拳演繹人生大美!提倡快樂太極,享受樂活人生!歡迎關注不二太極,交流分享太極智慧!


不二太極


實質上意守丹田是各門派故弄玄虛,沒有多少道理的。大道自然才是真理。人體中丹田位於肚蒂下二指這一區域,這裡毛細血管最豐富,稱為血海。各種功法都比較講究靜坐(打坐、坐禪),只要你每天堅持靜坐(開始十九分鐘,以後逐漸延長,最好一小時至兩小時左右),一週左右首先感到丹田有氣感,與你是否意守丹田無關。隨著時間推移,丹田氣感越發明顯,有暖流感。百日以後身體比原來好很多,長久堅持許多慢性病不治而逾。原甘肅中醫學院教授李少波先生編寫的真氣運行法說得很具體。我覺得的血脈本身是通的。只是通過靜坐是人氣隨血走,各動脈,靜脈血管裡血流動舒暢,也是毛細血管的血流動暢通無阻,因而人就很少生病。精氣神旺盛,工作起來效率提高。不妨試一試。


關山54


說到這個意守丹田的話,也要分情況,在武術的這個練習當中,一般來說在練習靜態功法的時候。例如打坐,站樁等等情況可能會用到! 然而在動態功法當中的話,更多的是提到氣沉丹田!

從武術的角度上來講的話,無論是意守丹田還是氣沉丹田,其實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這個腰胯的重要性。大家常常提到的這個丹田的位置恰好也就是我們人生的中間的正中點,也是我們的核心所在,一切的這個武術。動作的運轉也好,還是發力也好,他都是腰胯旋轉作為樞紐。而這個位置還也是我們一身的平衡的。最重要的一個點,氣沉丹田,可以讓我們腹部的肌肉那一圈始終保持有一定的平衡力。

無論是意守丹田也好,還是氣沉丹田,其實把丹田這個中節把它控制好就行!


武當盧資聰


不涉及道家的“丹田內丹”的境界,講丹田如何如何都是騙人的東西。“丹田”顧名思義是“產丹的”田地,也是道家術語,其作用是修道之人修道的基礎。而武術各家尤其是溝溝炮錘、形意等拳法動不動就愛拿丹田說事兒。如溝溝炮錘既然不承認武當張三丰,還配談丹田如何如何!形意全出自姬際可當年學自少林的“心意把”定名“心意拳”,脈系屬少林一脈,後經李落農改革為如今的內家形意拳,萬變不離其宗,本質還是出自佛家。

佛家將的是五輪,練的是中脈,也從無“丹田”一說。佛家系武術裡的“丹田”無非是後人從道家那裡借來懵人的!也就說一個出自佛系的武術(不管啥拳只要是出自佛門)哪來的丹田一說,無非是假借,這個丹田和道家的“丹田”之學的本真繆之何止千里!


漠南歸客


站樁打坐在傳統武術練習中有重要的地位,他是我們增強內勁和下盤力量的基礎,一般來講,練傳統武術的站樁打坐主要的方法是在全身放鬆的前提下思想進入清靜無為或守一的狀態,這個抱元守一的狀態一般需要意守丹田,意守丹田在修煉中是要一生都要去做的事情,因為它是最安全,最簡單最有效的增強功力的方法,同時可調整身體內環境健康,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在盤架子的時候,要根據所學拳法的拳理來進行,這個各門派都會有要求,並非都要意守丹田的。


見太極


僅從人體結構上講,腰腹部位是人體重心所在處,是保持周身平衡和動運穩定的關鍵一環,位置重要。換一句話,腰腹是人體運動的核心轉化之處,勁路的方向變化,重心移動的軌道都由此通過。所以掌握和保持腰腹運動規律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武術和實戰搏擊中,古代先人提出和總結了若干腰腹運動原則,以親身的經驗,甚至血的代價提出的經驗方法,值得我們珍惜和保護,學習和繼承。

上下曲伸運動,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丹田翻轉,胸腹摺疊。龍虎運動,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清利頂頭懸。

左右開合運動,

不偏不倚,逢左必右,欲右宜左,左右開合,腰胯開合。

前後收放轉換,

逢沉必轉,逢轉必沉,邁步如貓,運勁如抽絲。

周身混合方向(亂環)運動,

身形

一舉動,周身俱要相隨,尤須貫穿。氣宜鼓盪,神宜內斂。勿使有缺限處,勿使有凸凹處,勿使有斷續處。忽隱忽現,順逆纏絲,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囊。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氣如車輪,腰為車軸。

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發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進步後退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不得勢者,身必散亂,亦不得力,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邊。

神意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餘,所謂頂頭懸也。意氣須喚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


豐豐224616993


我的心德為練氣,先練氣血,人體氣血為大周天與小周天,以意引氣,以氣引血,以氣血協調肌肉的伸張與放鬆,人體分陰陽,全身陰勁,未練內功,左陰右陽為調合養生內功,左右均為陽,內功最高,卻易傷身,無內息調合易入魔道!練習內息,意先引行,身體外在也必施為,刺激肌肉,引動氣血而事半功倍,打通任督二脈方為初成,俗稱金鐘罩之內勁,愛好武學的朋友探討之!


張鎮川爸爸


意守丹田,如同水之源,氣之根,是內家拳修煉的基礎,前輩所講,返還先天,那麼人在母體時,就是靠臍帶來接受母體的養分來使自己所需,他是通過臍帶將能量循環於奇經八脈,那時的人經絡都是通的,當人出生後,臍帶剪斷就靠口鼻呼吸,稱為後天,這時奇經八脈就封死了,如練拳就需要再練丹田,使丹田之氣再打通經絡,以達到先天目的。


高山流水1614869


唔,意守丹田?以訛傳訛,用什麼意守這個丹田,練氣?練丹?,人體氣場本來是一個整體,妙處是陰陽互遞,空有互應。伏羲太極終不離人體血脈,上,中,下三丹田各有觀照妙用,神仙妙體不在話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