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懸鏡》:熟記這四句箴言,積福積德,方為人上人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熟記老祖宗為人處世的四句箴言,學習養心、修身、和眾、蓄德!

人生在世,修身養性,學習為人處世,對於我們收穫成功人生至關重要。弘揚傳統文化,學習古人智慧,我們不妨來借鑑一下老祖宗的大智慧。而《處世懸鏡》就是一本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的經典古書,其作者是南北朝時期的傅昭。

傅昭在亂世能明哲保身,又位居高官,實為難得!他一生潛心研究為人處世之法,其主要思想精華體現在《處世懸鏡》中!《處世懸鏡》裡有這麼四句箴言,可以教我們“養心、修身、和眾、蓄德”,積福積德,做人上人。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處世懸鏡》:熟記這四句箴言,積福積德,方為人上人

★1、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處世懸鏡》

釋義:逢著讓人大怒之事也能心平氣和,逢著讓人大喜之事也不得意忘形,可以培養自己一種良好的心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若總是大怒,豈不是傷害了自己身體;人生有苦有甜,若遇順境則大喜,情緒容易激動,也是對身體有害。心喜歡寧靜,寧靜致遠,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好心態更適合養心。俗話說“心態決定命運”,所以我們養成一種平和的心態,才能“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直至笑到最後!

《處世懸鏡》:熟記這四句箴言,積福積德,方為人上人

★2、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處世懸鏡》

釋義:對於那些驕奢淫逸、低俗不堪的人,不可與之深交;對於那些陰險奸惡的朋黨,不可結交;這樣可以讓自己修身養性、明哲保身。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身邊的圈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所以我要堅決遠離那些低俗、奸惡的人。正能量的人身邊都是積極向上的朋友,吃喝玩樂的人身邊都是一群狐朋狗友,這正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立身修德不是一朝一夕能促成的,需要長年累月的堅持,所以我們不能受到身邊不好環境的影響。“孟母三遷”就是為了讓孟子遠離壞環境,在好環境裡面安心學習。由此可見,修身養性的環境很重要,不可不察!

《處世懸鏡》:熟記這四句箴言,積福積德,方為人上人

★3、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可以和眾。——《處世懸鏡》

釋義:與人相處時,小的利益,不要爭搶;小的忿恨,不要隨便發洩;這樣才可以讓我們和大家打成一片,獲取好人緣。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者。”鬼谷子也說:“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綜合這兩位聖人的話語,我們可以發現——不爭才是最大的爭!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因為小利與人爭執,不會因為一點小錯誤而遷怒於他人,因為這樣不利於“和氣生財”!曾國藩也說“輕財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所以我們要想和眾,要想收穫好人緣,就要捨得讓利於他人,更要懂得寬恕他人的過失,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處世懸鏡》:熟記這四句箴言,積福積德,方為人上人

★4、見善必行,聞過必改,可以畜德。——《處世懸鏡》

釋義:看見對他人有利的善行就馬上去做,聽到別人說自己的過失就馬上改正,這樣就可以積蓄自己的德行,厚德載物。

這句話的意思和劉備的臨終遺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差不多,都是勸大家要從善如流,改過自新,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的德行變得越來越好!明代奇書《菜根譚》裡面也說道:“君子而改節,不若小人之自新”,意思就是說:君子若改變節操,還不如小人改過自新。由此可見,聞過必改,善莫大焉,可以畜德!

古人云:“日行一善,勝似日進斗金;日行一善,日省一過;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小善行多了,就是大善;小德積累多了,就是厚德。厚德才可以載物,可以像大地那樣承載萬物。所以說,我們若想讓自己品德高尚,就要多行善積德,多知錯就改!

《處世懸鏡》:熟記這四句箴言,積福積德,方為人上人

以上就是《處世懸鏡》中修身養性、積福積德的四句箴言,我們若做到了,持之以恆,方為人上人!朋友們,您還知道哪些老祖宗的箴言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持續觀看更多經典國學謀略(曾國藩、鬼谷子、左宗棠、胡雪巖、菜根譚、朱子家訓、處世懸鏡),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您的每一次轉發、收藏、點贊就是對作者的最大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