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因何易手,看一看14到18世紀俄國的擴張!

在西歐人向海外擴張到世界各地的同時,俄國人正在陸上進行橫貫歐亞大陸的擴張。對西伯利亞的一片片廣闊的陸地的控制,是可與美國朝太平洋岸的西進運動相媲美的一篇史詩般的傳奇。

中世紀時期,中歐和東歐的大部分地區人口稀少。好幾個世紀中,歐洲各民族,尤其是日耳曼人,將殖民界線沿波羅的海海岸、順多瑙河向東推進。但是,隨著中世紀的結束,這種內部的拓殖不再是一個處於支配地位的主題。它由海外殖民取而代之,西歐諸民族把精力集中於開闢和勘探新世界中的新的邊遠地區。

西伯利亞因何易手,看一看14到18世紀俄國的擴張!


一、俄國的地理環境

烏拉爾山脈以南北方向把俄國分成不相連的、獨特的兩部分——歐洲俄國和亞洲俄國。但實情是,烏拉爾山脈只是一道平均高度僅2,000呎、狹長的、久經消蝕的山脈,而且,它們逶迤南下到北緯51度處便不再延伸,留下一塊伸展到裡海的、寬闊平坦的沙漠區為缺口。如果要劃一條穿越歐亞平原的分界線,那麼,這條分界線不應是沿烏拉爾山脈豎穿南北,而應是橫貫東西,把東南面有著沙漠和半沙漠環境的中亞同北面有著森林和冰凍的平原的西伯利亞區別開來。

包括當代大半個俄國的歐亞平原為一條從黑海伸展到太平洋的天然邊界所圍繞。這條邊界由連續不斷的一系列山脈、沙漠和內海組成——它從西面的高加索山脈起,往東依為裡海、烏斯秋爾特沙漠、鹹海、克孜勒庫姆沙漠、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山區、天山山脈、戈壁沙漠,最後是東至太平洋的大興安嶺。圍繞歐亞平原的山脈圈擋住了來自太平洋的溼風和來自印度洋的溫暖的季風;這一點可解釋中亞的沙漠氣候和西伯利亞的寒冷、乾燥的氣候。西起波羅的海、東迄太平洋的整個遼闊的西伯利亞實質上有著同樣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短暫炎熱,冬季饅長酷寒。氣候的一致和地形的一致一樣,促進了俄國向東的擴張,因為邊疆開發者在東西5,00O哩的整個平原區感到同樣的安適。

有四種主要的土壤、植被帶並行橫穿俄國東西。

在遙遠的北方,沿北冰洋海岸的是荒蕪的凍土帶,全年除夏季6至8個星期的生長期外,一直封凍。在生長期階段,太陽從不下落。

冰土帶的南面為泰加林帶即森林帶。它是四個植被區中最大的一個,寬600至1,300哩,長4,600哩,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在這些森林中,俄國人感到非常安適,他們能在始終不失去這種熟悉的保護性覆蓋物的情況下穿越整個歐亞大陸。

在森林帶的南部邊緣,森林漸漸稀疏,林木漸漸矮小,直到完全讓位於開闊、無樹木的大草原。這裡是俄國的麵包籃,但過去好多世紀中,一直是苦難和災禍的發源地。大草原曾是歐亞大陸中部騎馬擄掠的遊牧民的老窩。當這些遊牧民足夠強大時,他們就沿最少遇到抵抗的路線出擊——往往向西侵入中歐或向東侵入中國。他們對東歐易受侵害的俄羅斯人的進攻更頻繁。俄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森林區的斯拉夫農民與大草原的亞洲遊牧民之間的這種連續不斷的衝突。起先,遊牧民獲勝,結果是蒙古人對俄國的長達兩個世紀的統治。但最終,森林中的斯拉夫居民強大起來,不僅能贏得自己的獨立,而且能擴張到歐亞平原以外的地方。

第四個區域即沙漠區,面積最小,從中國開始,向西僅伸展到裡海。由於種種原因——不易進入、惡劣的氣候和土著民族的軍事才能,沙漠區直到19世紀末葉才為俄國的擴張浪潮所吞沒。

二、俄國16到18世紀的擴張

約1500年前,俄羅斯人從他們在德涅斯特河、第聶伯河、涅曼河和德維納河的上游區的發源地向東推進。他們從發源地以巨大的弧形成扇狀展開,在遼闊平原的召喚下,繼續前進到北面的北冰洋沿岸、南面的黑海和東面的烏拉爾山脈及更遠的地方。遷移到東面或東北面的俄羅斯人仍在森林的遮蔽下。他們在森林區內很少遇到抵抗——那裡只有分散的、組織不嚴密的芬蘭部落;他們或與之通婚,或輕易地將其逐走。

基輔是這國家的中心,但這國家仍是水路沿岸各公國的一個鬆散的聯盟。基輔本身由於坐落在森林區和大草原的交界處,極易受侵犯。因而,它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對遊牧騎兵進行不斷的鬥爭。某些強大的基輔統治者時常能對南抵黑海、西達多淄河的地區宣稱自己的權力。但是,這一力量的顯示是短暫的;俄羅斯殖民者無法移居到基輔以南和以東150哩外的地方,因為遊牧民侵略的威脅就象達摩克勒斯劍懸掛在他們頭上。

1237年,劍降臨了;蒙古人象橫掃大半個歐亞大陸那樣掃蕩了俄羅斯地區。蒙古人入侵前,基輔被當時的旅行者描繪成是一座有豪華的宮殿、8個市場和400所教堂——包括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宏偉的大都會。然而,入侵8年後,這座昔日的首都只有2O0所住宅,都城四周屍橫遍野。

蒙古人繼續將其毀滅性的侵略推入中歐,推抵意大利和法國的大門口。然後,他們自動撤退,僅保留了歐洲的俄羅斯地區。他們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龐大帝國沒有作為一個統一體而長久地倖存。它分裂成地區性的幾部分,其中所謂的金帳汗國包括了俄羅斯地區。

西伯利亞因何易手,看一看14到18世紀俄國的擴張!


俄羅斯人這時交出他們在大草原的一些小飛地,撤回到森林深處。在那裡,他們只要承認可汗的宗主權、每年向可汗納貢,就能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漸漸地,俄羅斯人恢復了自己的力量,發展起一個新的民族中心——坐落在遠離危險的大草原的森林區深處的莫斯科公國。公國一系列統治者愛和平、尚儉樸、工心計,耐心而無情地增加他們的領地,直到莫斯科成為新的民族核心。14世紀開始時,公國的面積大約為500平方哩,而到15世紀中葉時,已增長到15,000平方哩。一個世紀後,即伊凡雷帝統治期間(1533-1584年在位),所有俄羅斯公國都已納入莫斯科的統治之下。

俄羅斯士地的增長完全改變了俄羅斯人和蒙古人即當時更通常地所稱的韃靼人之間的均勢。原先,韃靼人獲勝是因為他們與充滿鬥爭的基輔國家迥然相異,內部團結一致,而且還擁有行動快速的騎兵部隊,軍事上更先進。然而,到16世紀時,俄羅斯人統一在莫斯科之下,而金帳汗國除去在烏拉爾山脈東面的西伯利亞韃靼人的汗國外,還分裂為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克里米亞汗國這三個敵對的國家。此外,俄羅斯人的軍事技術也正向前發展,因為他們能從西歐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尤其是火槍和火炮方面的巨大進步中得益。1552年,當伊凡進攻喀山的韃靼人時,他在火炮方面的優勢加之一名丹麥技師在監督用地雷炸燬喀山要塞圍牆時所提供的幫助,證明是決定性的。地雷爆炸以後,俄羅斯人成功地迅速攻佔要塞,然後佔領整個喀山汗國。他們順伏爾加河而下,掃蕩流域地區,於1556年輕易地攻克阿斯特拉罕。為了鞏固佔領地,俄羅斯人沒伏爾加河岸修築一系列設防據點,一直修築到位於阿斯特拉罕的伏爾加河河口處。於是,俄羅斯人成為巨大的伏爾加河流域的主人,抵達南面的裡海和東面的烏拉爾山脈。

這時,俄羅斯人向伏爾加河和烏拉爾山脈的那邊進行無限擴張的路敞開了。有些新地區是以武力贏得的,西伯利亞的情況就是如此。還有一些地區則是按照歐洲人向美洲印第安人購買曼哈頓島以及俄亥俄河和其他大河流域的大片土地的方式、通過與土著首領的個人交易獲得的。

西伯利亞因何易手,看一看14到18世紀俄國的擴張!


三、越過烏拉爾山脈進入亞洲

俄羅斯人的勝利使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不復存在。但是,克里米亞和烏拉爾山脈另一邊的韃靼人仍保持獨立,並繼續以不斷的襲擊騷擾俄羅斯殖民者。由於種種原因,俄羅斯人在18世紀末葉以前,不得不遭受克里米亞韃靼人的劫掠。不過,他們能輕易地消滅西伯利亞汗國,並在這樣做時,不知不覺地開始向太平洋岸的史詩般的進軍。

翻越烏拉爾山脈和征服西伯利亞的主要是豪爽能幹、稱為哥薩克人的邊疆開發者。他們大多是為了躲避農奴制的束縛而逃離俄國或波蘭的從前的農民。他們的避難所是南面荒蕪的草原區,他們在那裡成為獵人、漁夫和畜牧者。他們變為半韃靼人。他們熱愛自由、崇尚平等,然而,橫蠻任性、喜歡搶劫;只要似乎有利可圖,他們隨時樂意去當土匪和強盜。

這種邊疆環境的一個典型產物是葉爾馬克·齊莫非葉維奇;他是一個頓河哥薩克和一個丹麥女奴的兒子,生著藍眼睛和紅鬍子。他24歲時,因盜馬被判處死刑,所以他逃到伏爾加河,成為河上一夥強盜的首領。他不加區別地劫掠俄國船隻和波斯商隊,直到政府軍隊前來圍剿。於是,他率領手下那夥人溯伏爾加河逃到上游的支流卡馬河。在卡馬河流域,有個叫格里戈裡·斯特羅加諾夫的富裕商人已於那時以前得到當地大片土地的特許權。斯特羅加諾夫努力開拓自己的領地,可是,來自烏拉爾山脈另一邊的遊牧民的襲擊使他一再受挫。組織這些襲擊的是西伯利亞韃靼人的穆斯林軍事首領、雙目失明的古楚汗。面臨這種困境,斯特羅加諾夫對葉爾馬克及其手下人很是歡迎,僱傭他們來保衛拓居地。

強盜葉爾馬克這時表明他具有一個龐大帝國締造者的品質。葉爾馬克憑著征服者的大膽,決定最好的防禦是進攻。1581年9月1日,他率840人出發,深入古楚汗的本土向他發動進攻。葉爾馬克同西班牙征服者一樣,享有武器優良的巨大優勢。他充分配備了使土著感到恐怖的火槍和火炮。古楚聚集起30倍於葉爾馬克軍的兵力。葉爾馬克佔據了他的首都。俄羅斯人遂將這都城的名字給予烏拉爾山脈東面的整個地區,這地區開始稱為錫比爾即英語中的西伯利亞。古楚最後也意識到作進一步抵抗無濟於事,提出投降。隨著他的降服,俄羅斯人挺進西伯利亞的第一階段結束。通向太平洋岸的路打開了。

四、征服西伯利亞

俄國對西伯利亞的征服是一個非凡成就。西伯利亞的俄羅斯人同美洲的西班牙人一樣,以小得驚人的力量在短短几年中贏得一個龐大帝國。他們的推進速度是令人驚愕的。葉爾馬克在1581至1584年間出徵。當時,沃爾特·雷利爵士也於1584年在北卡羅來納的羅厄諾克島登陸。到1637年,半個世紀內,俄羅斯人已到達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跨越的距離比美國的太平洋岸至大西洋岸間的距離多一半,而英國殖民者在這期間還沒翻越到阿勒格尼山脈的另一邊。

哥薩克一邊椎進,一邊修築象美洲邊遠地區的碉堡那樣的設防據點或要塞,來保護他們之間的交通。至1610年,他們已大批到達葉尼塞河流域。在這裡,他們遇到自征服古楚以來最先極力抵抗他們的一個好戰的民族布里亞特人。俄羅斯人避開布里亞特人,折到東北部。布里亞特人不斷進攻他們的交通線,因此,俄羅斯人發起一場野蠻的滅絕性戰爭。最後,俄羅斯人獲勝,並繼續推進到貝加爾湖。

在此期間,一支支探險隊已從雅庫茨克朝四面八方進發。1645年,一夥俄羅斯人到達北冰洋岸。兩年後,另一批人行抵太平洋岸。次年,1648年,哥薩克探險家西米諾·傑日尼奧夫從雅庫茨克出發,直至到達亞洲真正的頂端。他順一條後來被稱為白令海峽的水路而下,他駛抵阿納德爾河。距莫斯科不少於7,000哩!傑日尼奧夫送了一份有關其旅行的報告給坐鎮雅庫茨克的總督;總督將報告歸檔後便遺忘了。這份報告直到維圖斯·白令進行官方的探險之後才被重新找到;白令是於1725年出航去確定美洲與亞洲是否在陸上相連的——這問題,傑日尼奧夫早77年就出色地解決了。

至此,俄羅斯人未曾遇到任何能阻擋他們的力量。然而,當他們從伊爾庫茨克向前推進、抵達阿穆爾河流域時,他們不僅僅遇著對手,他們碰到了當時正臻於鼎盛的強大的中國帝國的前哨基地。

西伯利亞因何易手,看一看14到18世紀俄國的擴張!


飢餓驅使俄羅斯人來到阿穆爾河流域。嚴寒的北方出產的是毛皮而非糧食,而歐洲俄國的穀倉則好比是在另一行星上。因此,俄羅斯人懷著希望、向南折到阿穆爾河流域,那裡土壤肥沃、長著金黃色的穀物。

哥薩克瓦西里·波雅爾科夫接受了從勒拿河到阿穆爾河開闢一條小道的任務。波雅爾科夫於1643年6月15日率132人從雅庫茨克出發。次年抵松花江。他們在那裡過冬,因天氣寒冷和缺乏食物,備嘗了可怕的艱辛。幾乎佔原探險隊的三分之二的80名成員,在這為期3年、行程4,000哩的旅行中喪生。波雅爾科夫帶回480張黑貂皮,還寫了份報告,他在報告中宣稱對阿穆爾河的征服是可行的。

一連串冒險家繼波雅爾科夫之後進入阿穆爾河流域。他們攻佔阿爾巴津城,修築一系列要塞,以典型的哥薩克方式屠戮搶掠。他們在中國邊緣犯下的這些暴行最終使中國皇帝極其惱怒,他於1658年派一支遠征隊北上。中國人奪回阿爾巴津,把俄羅斯人從整個阿穆爾河流域清除出去。但是,他們一撤離,俄羅斯冒險家就成群結隊地回來。於是,又一支中國軍隊被派到阿穆爾河,與此同時,兩國政府為解決邊界問題開始談判。經過許多爭論,尼布楚條約於1659年8月27日簽訂。

邊界確立在沿阿穆爾河以北的外興安嶺一線上,所以,俄羅斯人不得不完全地從有爭議的流域地區撤走。作為回報,第四條條款授俄羅斯人以商業特權;該條款規定,兩國臣民可以自由地超過邊界、不受干涉地從事買賣。以後年代中發展起來的貿易是由商隊從事的,它包括了黃金和毛皮;俄羅斯人用黃金和毛皮交換茶葉。正是從中國人那裡,俄羅斯人獲得了日後成為其民族飲料的東西。俄羅斯人很快就成為甚至比英國人更愛喝茶的人。

隨著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俄羅斯人在亞洲擴張的第一階段終於結束。以後170年中,俄羅斯人一直遵守條約規定,停留在阿穆爾河流域以外的地區。他們直到19世紀中葉才又繼續南進;那時,他們比在瓦西里·波雅爾科夫的時代時強大得多,而中國人則相對地衰弱了。

西伯利亞因何易手,看一看14到18世紀俄國的擴張!


五、西伯利亞的發展

整個17世紀中,皮毛貿易一直支配著西伯利亞,而且在程度上甚至超過了它對法屬殖民地的支配。政府是主要的皮毛商;實際上,毛皮是政府最重要的歲入來源之一。政府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毛皮:它向土著收取毛皮形式的貢物即稅,向俄羅斯的設陷井捕獸者和商人徵收10%的以最好的毛皮繳納的稅;另外,它還保留了購買土著和俄羅斯人所獲得的最好的毛皮的權利。到1586年,國庫從上述各種來源收到了20萬張黑貂皮、1萬張黑狐皮、50萬張松鼠皮以及許多海狸皮和貂皮。此外,政府還對毛皮方面的對外貿易實行有利的壟斷。現在,關於17世紀中葉從西伯利亞毛皮中得到的歲入的估計數,從佔國家總收入的7%到30%不等;較低的數字可能更接近事實。

這種毛皮貢物制度的一個後果是,它抑制了俄國東正教會的傳教活動。因為皈依東正教者無須繳納貢物,所以,傳教工作作為國家金庫負擔不起的一種奢侈品而被長久地中止。結果,伊斯蘭教在森林區南部邊緣的諸韃靼民族中間廣泛地傳播,佛教的喇嘛教在蒙古的布里亞特人中間也同樣如此。

西伯利亞大部分永久的移民既不是囚犯,也不是被強迫去的殖民者,而是為了逃避債權人、兵役、宗教迫害、尤其是農奴制的束縛而自願移居那裡的農民。16、17世紀在歐洲俄國發展並傳播開來的農奴制從未在西伯利亞生根,這一點極其重要。原因似乎在於,農奴制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家行使職能所必不可少的那些貴族的需求,才發展起來的。但是,貴族並不遷移到西伯利亞,因為西伯利亞不具備可與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相媲美的吸引力。因此,西伯利亞避免了貴族,從而,也避免了農奴制。

到1763年,生活在西伯利亞的俄羅斯人僅42萬,而北美英屬13個殖民地的人口那時卻已上升到150萬至200萬之間,大約為前者的四倍。換句話說,俄羅斯人先前在進行探險和征服時速度快得多,如今在移居殖民地時速度又慢得多。一個原因在於,西伯利亞只能靠俄國獲得移民,而美洲殖民地卻從歐洲好幾個國家得到移民。甚至更重要的是,美洲對想要成為殖民者的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西伯利亞的氣候條件更類似於加拿大的氣候條件。到1914年,這兩個地區的人口大致相同——加拿大800萬人、西伯利亞900萬人,並不是偶然的,而美國,面積小於加拿大或西伯利亞,其人口至1914年卻已增長到1億。

六、征服烏克蘭

16世紀中葉,伊凡雷帝征服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但還留下兩個獨立的汗國——南面的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汗國和烏拉爾山脈另一邊的古楚的韃靼人的汗國。後者在短短几年中為葉爾馬克及其後繼者所征服。但是,克里米亞的韃靼人一直堅持到18世紀末。他們得以倖存的一個原因是,他們享有奧斯曼帝國的強有力的支持。克里米亞汗國國都巴赫奇薩賴城中的可汗承認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蘇丹的宗主權,並在戰時向後者提供騎兵部隊。作為回報,蘇丹每當可汗受到基督教異教徒的威脅時,便給可汗以援助。此外,可汗通常能在對烏克蘭大草原提出相沖突的要求的各種異教徒——俄羅斯人、波蘭人和哥薩克人之間挑撥離間。

可汗還因其領土的不易接近而得到巨大幫助。守衛克里米亞半島的入口的彼列科普地峽離莫斯科的直接距離是700哩,但騎馬行走的實際哩數卻多得多。最後300哩要穿過一種特別乾旱的草原區;在那裡,侵略軍極難找到水和糧食。因而,俄羅斯人直到他們的拓居界線已大大地向南推進、為他們提供了一塊幫助打過草原去的根據地時,才能對克里米亞的韃靼人開展重大的軍事行動。即使那時,彼得大帝在1687和1689年的對韃靼人和土耳其人的戰爭中,仍不能成功地解決供應問題。

從伊凡雷帝到葉卡捷琳娜大帝的250年,是黑海以北烏克蘭草原上發生殺戮和混亂的年代。烏克蘭是一塊荒蕪的無主地區;俄羅斯人、波蘭人、哥薩克人和韃靼人在那裡打打停停地交戰,並不時地改變彼此間的種種聯合。韃靼人的頻繁的襲擊特別具有破壞性,它們實際上是獵取奴隸的遠征。韃靼人“象騎在靈玃身上的猴子那樣”伏身在馬背上,沿著三條主要的小道行進,深深地侵入莫斯科中心地,去搜尋強壯的男人、婦女和孩子。

每年,韃靼人湧出他們在克里米亞的要塞,穿過四哩寬的彼列科普地峽,去襲擊和劫掠俄國。他們有3萬名精選出來的騎兵,他們的步兵因得到來自東面另一由韃靼人聚居的整個地區的增援,多達12萬人,有時增達20萬人。他們在卡法的市場上向小亞細亞各地區、非洲甚至歐洲的某些地區出賣這些人。這些奴隸有好幾十萬。韃靼人在對莫斯科的一次襲擊中,帶走了13萬名俘虜。1571年,韃靼人燒燬了莫斯科本身。

終於,葉卡捷琳娜大帝能從俄國邊上除去韃靼人這根刺。她所以能在其如此多的前任失敗過的地方取得成功,是因為有幾個對她有利的因素在起作用。一個因素是,波蘭和土耳其這兩個以往一向與俄國爭奪對烏克蘭的所有權的強國迅速衰落了,而俄國,一方面由於其驚人的領土擴張,一方面由於其強固的中央集權制政府,正在穩步地變得更加強大起來。俄國的力量在葉卡捷琳娜統治期間特別有效,因為女皇是一位極好的外交家,巧妙地利用了國際形勢所提供的每一機會。女皇與奧地利的約瑟夫二世和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分別締結協約;這些協約使她能在不和歐洲任何主要強國發生糾葛的情況下,放手進行對土耳其的戰爭。葉卡捷琳娜還具有選拔第一流的顧問和將軍的才能。最傑出的是亞歷山德·蘇沃洛夫將軍,他是一位敵得上拿破崙的軍事天才,是執行葉卡捷琳娜的政策的無與倫比的工具。此外,在從彼得大帶發動戰爭以來的80年中,俄國農民謹慎、耐心地把他們的拓居界線向南推進,因此,蘇沃洛夫得到了一個比彼得所曾有過的更堅固的作戰基地。

西伯利亞因何易手,看一看14到18世紀俄國的擴張!


葉卡捷琳娜對韃靼人和土耳其人發動了兩次戰爭。第一次戰爭在1768至1774年間,使俄國有效地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1774年的庫楚克-凱納吉條約割斷了巴赫奇薩賴與君士坦丁堡之間的聯繫,並使俄國獲得了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幾個戰略據點。第二次戰爭是從1787至1792年,同第一次戰爭一樣,以蘇沃洛夫所贏得的輝煌勝利為標誌。實際上,蘇沃洛夫的勝利之巨大,已引起一些困難,因為普魯士和奧地利對俄國朝地中海的勢不可擋的推進驚恐起來。不過,葉卡捷琳娜機敏地利用了法國革命的爆發,她向奧地利和普魯士的統治者指出,巴黎的革命運動比起俄國在近東的擴張,是一個大得多的危險。因而,葉卡捷琳娜能把她對土耳其人的戰爭堅決進行到1792年土耳其人接受推西條約時。這一條約使俄國獲得了從東面的庫班河到西面的第聶伯河的整個黑海北岸。

整個烏克蘭這時已在俄國的統治之下,森林終於戰勝了大草原。中亞的沙漠區仍在堅持不屈,但它也註定要在下一世紀中受到莫斯科的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