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el 3 XL 一週體驗:原生 Android 與劉海屏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在經歷了可能是智能手機史上最嚴重的偷跑事件後,Pixel 3 XL 終於來到了我的面前。雖然俄羅斯同行在 3 個月前就拿到了真機(還放出了好幾段評測視頻),但在真正拿到 Pixel 3 XL 之後,我對這臺機子依然是充滿了好奇,比如在雙攝機海中殺出一條血路的 AI 單攝到底有多強?比如「不學好」的 4GB 運行內存到底卡不卡?比如改用三星 OLED 之後這塊屏幕是否還會翻車?比如這個「肆意妄為」的劉海到底有多突兀。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手感一如既往的優秀

用過 Pixel 系列的尾巴們相信都對 Pixel 的優秀手感有印象。脫胎於 HTC 的 Pixel XL 之所以標價 649 美元,很大程度上源於 Pixel XL 結實的做工與出色的握持手感。Pixel 3 XL 的造型延續了 Pixel 家族一貫的拼接設計,以不同觸感來區分握持區域跟攝像頭區域。但與 Pixel 2 XL 不同的是,Pixel 3 XL 沒有使用金屬與玻璃拼接,而是在機背使用了的玻璃材一體的玻璃材質。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至於相機區域以外的部分,則是經過了亞光處理,讓玻璃有著類似 Pixel 2 XL 的磨砂金屬手感。由於這不是我自己的手機,我不可能對 Pixel 3 XL 的背部進行磨損測試,也無法確定谷歌使用了哪種處理工藝。但從我這幾天的體驗來看,Pixel 3 XL 後蓋的手感與 Pixel 2 XL 的金屬後蓋十分相似,但看起來比 Pixel 2 XL 更加通透,手機發熱時也不會也不會覺得熱,改用玻璃後蓋也意味著 Pixel 3 XL(與 Pixel 3)支持無線充電了。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濃眉大眼的 Pixel

按理說,在經歷了多次諜照曝光後,我對 Pixel 3 XL 的劉海應該是見怪不怪的了。但在真正拿到 Pixel 3 XL 後, 它的劉海還是嚇到了我。一般來說,品牌在設計手機時會盡可能地讓劉海看起來不那麼突兀,他們常用的做法有:

1. 將劉海中的元件依次排開,減少劉海的高度;

2. 將劉海中的部件藏在邊框中,減少劉海的寬度。

但像 Pixel 3 XL 這樣大刺刺的將所有元件都堆在劉海中,還是以雙排佈局堆放的做法,我倒是第一次見。奇怪的是,同樣採用前置雙攝像頭的 Pixel 3 反而沒有使用劉海設計。可見 Pixel 3 XL 的劉海很可能是「為了全面屏而全面屏」,而不是像其他品牌一樣「以前沒的選,現在我只想剪劉海」。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要知道,谷歌當年砍掉 Nexus 產品線,建立 Pixel 品牌,除了想打響「Made by Google」這個名號以外,更重要的是想擺脫 Nexus 身上「開發機」的氣息。長期以來,Nexus 一直被當作只有開發者與 Geek 才會選擇的「開發工程機」,只有谷歌忠實粉絲才會選擇購買。Pixel 產品線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打破 Nexus 「開發機」的印象,以谷歌的平臺推廣 Android 陣營的高端旗艦機。但 Pixel 3 XL 採用這種誇張的劉海設計,在我看來似乎是想重新做回「開發機」,而不是想認真做手機。

不過谷歌似乎也意識到了這片劉海的問題,在開發者選項中提供了「隱藏」劉海的選項,開啟後 Pixel 3 XL 劉海的兩側將不會顯示任何內容,正面看起來就就像是放大的 Pixel 3 或 Pixel 2 XL,對於不喜歡劉海屏的用戶來說算是提供了曲線救國的方式。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拋開劉海不提,Pixel 3 XL 這塊三星的 OLED 屏幕顯示效果非常不錯,Pixel 2 XL 上的藍移問題並未出現在 Pixel 3 XL 上,畫面明亮通透,陽光下可閱讀行也十分優秀。但可惜的是,截至組稿前,Pixel 3 XL 似乎無法播放 Netflix 的 HDR 內容,還需要 Netflix 在後續版本中進行適配。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硬件向左,軟件向右

以往的 Nexus 由於有著「開發機」的性質,其硬件配置一直會與當年的第一梯隊看齊。但自從谷歌放棄 Nexus 產品線,主打 Pixel 後,谷歌似乎將精力從「堆硬件」轉到了「拼軟件」上。比如選擇用了多年的 4GB 運行內存,比如「一顆永流傳」的後置單攝策略。但不堆硬件的 Pixel 3 XL 在今年的硬件「軍備競賽」中是否就處於劣勢了呢?

並沒有。

得益於第一方出品的優勢,谷歌通過優化 Android 9.0,壓榨出了 Pixel 3 XL(與 Pixel 3)的每一絲性能。面對 Android 平臺上肆無忌憚的條件喚醒與鏈式喚醒,大多數手機廠商會選擇不斷增加手機的運行內存,以「放棄治療」的方式面對後臺進程。增大內存可以降低軟件的重載率,這點毋庸置疑,但後臺任務數量會直接影響到手機的電量。

谷歌則選擇通過軟件的方式來治理這一亂象。在 8 月份的 Android P 正式版體驗中,我提到了電池自適應技術會自動識別軟件的後臺運行規律,並主動將進程關閉。根據我使用 Pixel 3 XL 這幾天的感受來看,電池自適應技術除了保證 Pixel 3 XL 的電池續航以外,在禁止條件喚醒與鏈式喚醒方面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為了測試電池自適應,我甚至在 Pixel 3 XL 中安裝了百度全家桶,日常使用時也不會出現應用重載的現象。

至於相機,則更是谷歌的拿手好戲了。Pixel 2 XL 的 HDR 相機在當時可謂是「我要打十個」,以至於 XDA-developer 上還有人分享從 Pixel 2 XL 中提取的谷歌相機。而 Pixel 3 XL 可謂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將數字攝影的理念重新發揚光大。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今年大多數旗艦手機都選擇了後置雙攝的攝像頭組合,這種雙攝組合除了可以增加通光量以外,還可以通過多攝像頭插值的方式獲得更好的畫質。用同事的話來說,「有的廠商只壓榨了攝像頭 20% 的能力,所以要靠多顆攝像頭來彌補,Pixel 能壓榨出一個攝像頭 80% 的實力,所以暫不需要後置多攝」。

背靠谷歌強大的人工智能引擎與龐大的數據庫,Pixel 3 XL(與 Pixel 3)能通過 AI 處理的方式,將單攝的照片「修」成你想要的樣子。關於 Pixel 3(系列)的相機,在接下來會由 @nyctimee為大家帶來 Pixel 3 的相機體驗,我這裡就只放一些隨手拍,不多作介紹了。要提前說明的是,以下圖片拍攝時均未使用 Nightsight 夜景模式,大部分照片為數碼 2× 或 3× 變焦後拍攝。(猜猜哪張不是?)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一些小的變化

接下來是想到什麼寫什麼時間,主要會講一下 Pixel 3 XL 上一些不足以單獨開篇的小改動。首先是 Pixel 3(系列)終於加入了橫向線性馬達,而且 Pixel 3 XL 中的橫向先行馬達帶來的震動觸感相當出色。它的反饋力度沒有 iPhone 的 Taptic Engine 那麼重,反饋力度較輕,但好在反應相當迅速敏捷,與 Pixel 2 XL 比起來完全是兩種體驗。

再有就是「手勢」操作。我在 8 月份的 Android P 體驗中提到過「藥丸」在操作邏輯上的弊端,也提到了谷歌似是而非的「全面屏手勢」。在 Pixel 3 XL 上,谷歌更進一步,只提供「藥丸」這一導航欄樣式。我不清楚谷歌是否會在日後的更新中加入切換的選項,但我始終認為,「藥丸」根本算不上是全面屏手勢。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還有一點完全是個人主觀意見了,我在這裡分享單純只是為了給大家參考。我目前是編輯部中唯一使用 G502 與 MX Master 的編輯,原因無它,只因為我手掌大。而在使用 Pixel 3 XL 的這段時間,多次出現了手指不夠長引發的誤觸:右手單手拿著 Pixel 3 XL,用右手拇指點擊微信底部的「微信」一欄(或者刷 instagram 時點擊主頁鍵)時,手掌每一次都會碰到底部 Tab 中最右側的個人鍵。對於手掌較小的用戶,我個人建議還是選擇體積更小、手感更好(而且沒有劉海)的 Pixel 3。

以上這些就是我用 Pixel 3 XL 一週後的使用體驗,對於像我這樣的 Google 全家桶用戶來說,Pixel 3 XL 確實是一臺非常出色的手機:它有著優秀的觸感,(很可能是)最強的後置單攝相機,最流暢的 Android 體驗與完善的谷歌全家桶。但考慮到其 799 美金的售價、較為繁瑣的聯網過程與時不時出現的 Bug,還有大小眼的 Emoji 劉海,我還是建議大家在購買前先考慮清楚,可能 Pixel 3 或者其他品牌的 Android 手機會是更好的選擇。

但如果你不介意 Pixel 3 XL 的大劉海,也可以自由使用谷歌服務,那 Pixel 3 XL 絕對值得一試。

優點:

1. 最完整的 Android 體驗;

2.(很可能是)最強的單攝相機;

3. 玻璃後蓋手感更優秀,還可以使用 10W 無線充電;

4. 改用了更穩定的三星 OLED 屏幕。

缺點:

1. 硬件參數沒有太大優勢;

2. 對網絡環境有較高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