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在经历了可能是智能手机史上最严重的偷跑事件后,Pixel 3 XL 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虽然俄罗斯同行在 3 个月前就拿到了真机(还放出了好几段评测视频),但在真正拿到 Pixel 3 XL 之后,我对这台机子依然是充满了好奇,比如在双摄机海中杀出一条血路的 AI 单摄到底有多强?比如「不学好」的 4GB 运行内存到底卡不卡?比如改用三星 OLED 之后这块屏幕是否还会翻车?比如这个「肆意妄为」的刘海到底有多突兀。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手感一如既往的优秀

用过 Pixel 系列的尾巴们相信都对 Pixel 的优秀手感有印象。脱胎于 HTC 的 Pixel XL 之所以标价 649 美元,很大程度上源于 Pixel XL 结实的做工与出色的握持手感。Pixel 3 XL 的造型延续了 Pixel 家族一贯的拼接设计,以不同触感来区分握持区域跟摄像头区域。但与 Pixel 2 XL 不同的是,Pixel 3 XL 没有使用金属与玻璃拼接,而是在机背使用了的玻璃材一体的玻璃材质。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至于相机区域以外的部分,则是经过了亚光处理,让玻璃有着类似 Pixel 2 XL 的磨砂金属手感。由于这不是我自己的手机,我不可能对 Pixel 3 XL 的背部进行磨损测试,也无法确定谷歌使用了哪种处理工艺。但从我这几天的体验来看,Pixel 3 XL 后盖的手感与 Pixel 2 XL 的金属后盖十分相似,但看起来比 Pixel 2 XL 更加通透,手机发热时也不会也不会觉得热,改用玻璃后盖也意味着 Pixel 3 XL(与 Pixel 3)支持无线充电了。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浓眉大眼的 Pixel

按理说,在经历了多次谍照曝光后,我对 Pixel 3 XL 的刘海应该是见怪不怪的了。但在真正拿到 Pixel 3 XL 后, 它的刘海还是吓到了我。一般来说,品牌在设计手机时会尽可能地让刘海看起来不那么突兀,他们常用的做法有:

1. 将刘海中的元件依次排开,减少刘海的高度;

2. 将刘海中的部件藏在边框中,减少刘海的宽度。

但像 Pixel 3 XL 这样大刺刺的将所有元件都堆在刘海中,还是以双排布局堆放的做法,我倒是第一次见。奇怪的是,同样采用前置双摄像头的 Pixel 3 反而没有使用刘海设计。可见 Pixel 3 XL 的刘海很可能是「为了全面屏而全面屏」,而不是像其他品牌一样「以前没的选,现在我只想剪刘海」。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要知道,谷歌当年砍掉 Nexus 产品线,建立 Pixel 品牌,除了想打响「Made by Google」这个名号以外,更重要的是想摆脱 Nexus 身上「开发机」的气息。长期以来,Nexus 一直被当作只有开发者与 Geek 才会选择的「开发工程机」,只有谷歌忠实粉丝才会选择购买。Pixel 产品线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打破 Nexus 「开发机」的印象,以谷歌的平台推广 Android 阵营的高端旗舰机。但 Pixel 3 XL 采用这种夸张的刘海设计,在我看来似乎是想重新做回「开发机」,而不是想认真做手机。

不过谷歌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片刘海的问题,在开发者选项中提供了「隐藏」刘海的选项,开启后 Pixel 3 XL 刘海的两侧将不会显示任何内容,正面看起来就就像是放大的 Pixel 3 或 Pixel 2 XL,对于不喜欢刘海屏的用户来说算是提供了曲线救国的方式。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抛开刘海不提,Pixel 3 XL 这块三星的 OLED 屏幕显示效果非常不错,Pixel 2 XL 上的蓝移问题并未出现在 Pixel 3 XL 上,画面明亮通透,阳光下可阅读行也十分优秀。但可惜的是,截至组稿前,Pixel 3 XL 似乎无法播放 Netflix 的 HDR 内容,还需要 Netflix 在后续版本中进行适配。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硬件向左,软件向右

以往的 Nexus 由于有着「开发机」的性质,其硬件配置一直会与当年的第一梯队看齐。但自从谷歌放弃 Nexus 产品线,主打 Pixel 后,谷歌似乎将精力从「堆硬件」转到了「拼软件」上。比如选择用了多年的 4GB 运行内存,比如「一颗永流传」的后置单摄策略。但不堆硬件的 Pixel 3 XL 在今年的硬件「军备竞赛」中是否就处于劣势了呢?

并没有。

得益于第一方出品的优势,谷歌通过优化 Android 9.0,压榨出了 Pixel 3 XL(与 Pixel 3)的每一丝性能。面对 Android 平台上肆无忌惮的条件唤醒与链式唤醒,大多数手机厂商会选择不断增加手机的运行内存,以「放弃治疗」的方式面对后台进程。增大内存可以降低软件的重载率,这点毋庸置疑,但后台任务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电量。

谷歌则选择通过软件的方式来治理这一乱象。在 8 月份的 Android P 正式版体验中,我提到了电池自适应技术会自动识别软件的后台运行规律,并主动将进程关闭。根据我使用 Pixel 3 XL 这几天的感受来看,电池自适应技术除了保证 Pixel 3 XL 的电池续航以外,在禁止条件唤醒与链式唤醒方面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为了测试电池自适应,我甚至在 Pixel 3 XL 中安装了百度全家桶,日常使用时也不会出现应用重载的现象。

至于相机,则更是谷歌的拿手好戏了。Pixel 2 XL 的 HDR 相机在当时可谓是「我要打十个」,以至于 XDA-developer 上还有人分享从 Pixel 2 XL 中提取的谷歌相机。而 Pixel 3 XL 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将数字摄影的理念重新发扬光大。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今年大多数旗舰手机都选择了后置双摄的摄像头组合,这种双摄组合除了可以增加通光量以外,还可以通过多摄像头插值的方式获得更好的画质。用同事的话来说,「有的厂商只压榨了摄像头 20% 的能力,所以要靠多颗摄像头来弥补,Pixel 能压榨出一个摄像头 80% 的实力,所以暂不需要后置多摄」。

背靠谷歌强大的人工智能引擎与庞大的数据库,Pixel 3 XL(与 Pixel 3)能通过 AI 处理的方式,将单摄的照片「修」成你想要的样子。关于 Pixel 3(系列)的相机,在接下来会由 @nyctimee为大家带来 Pixel 3 的相机体验,我这里就只放一些随手拍,不多作介绍了。要提前说明的是,以下图片拍摄时均未使用 Nightsight 夜景模式,大部分照片为数码 2× 或 3× 变焦后拍摄。(猜猜哪张不是?)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一些小的变化

接下来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时间,主要会讲一下 Pixel 3 XL 上一些不足以单独开篇的小改动。首先是 Pixel 3(系列)终于加入了横向线性马达,而且 Pixel 3 XL 中的横向先行马达带来的震动触感相当出色。它的反馈力度没有 iPhone 的 Taptic Engine 那么重,反馈力度较轻,但好在反应相当迅速敏捷,与 Pixel 2 XL 比起来完全是两种体验。

再有就是「手势」操作。我在 8 月份的 Android P 体验中提到过「药丸」在操作逻辑上的弊端,也提到了谷歌似是而非的「全面屏手势」。在 Pixel 3 XL 上,谷歌更进一步,只提供「药丸」这一导航栏样式。我不清楚谷歌是否会在日后的更新中加入切换的选项,但我始终认为,「药丸」根本算不上是全面屏手势。

Pixel 3 XL 一周体验:原生 Android 与刘海屏

还有一点完全是个人主观意见了,我在这里分享单纯只是为了给大家参考。我目前是编辑部中唯一使用 G502 与 MX Master 的编辑,原因无它,只因为我手掌大。而在使用 Pixel 3 XL 的这段时间,多次出现了手指不够长引发的误触:右手单手拿着 Pixel 3 XL,用右手拇指点击微信底部的「微信」一栏(或者刷 instagram 时点击主页键)时,手掌每一次都会碰到底部 Tab 中最右侧的个人键。对于手掌较小的用户,我个人建议还是选择体积更小、手感更好(而且没有刘海)的 Pixel 3。

以上这些就是我用 Pixel 3 XL 一周后的使用体验,对于像我这样的 Google 全家桶用户来说,Pixel 3 XL 确实是一台非常出色的手机:它有着优秀的触感,(很可能是)最强的后置单摄相机,最流畅的 Android 体验与完善的谷歌全家桶。但考虑到其 799 美金的售价、较为繁琐的联网过程与时不时出现的 Bug,还有大小眼的 Emoji 刘海,我还是建议大家在购买前先考虑清楚,可能 Pixel 3 或者其他品牌的 Android 手机会是更好的选择。

但如果你不介意 Pixel 3 XL 的大刘海,也可以自由使用谷歌服务,那 Pixel 3 XL 绝对值得一试。

优点:

1. 最完整的 Android 体验;

2.(很可能是)最强的单摄相机;

3. 玻璃后盖手感更优秀,还可以使用 10W 无线充电;

4. 改用了更稳定的三星 OLED 屏幕。

缺点:

1. 硬件参数没有太大优势;

2. 对网络环境有较高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