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是怎樣做成的

大哥是怎樣做成的

上篇

《水滸傳》裡第一號人物,乃是及時雨呼保義宋江宋公明。研究《水滸傳》,第一要研究宋江;而研究宋江,第一要研究他爭權奪利、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而後又利用這個身分和一百零八個條性命的資源,求得加官進爵的謀略和行徑。說得客氣些,宋江是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中間最有城府、思想最為複雜的一個;說得不客氣一些,宋江是梁山泊好漢中最小人的一個。

宋江甫一出場,書中就交待他“吏道純熟”。何謂“吏道”?迎茶送水,諂媚上司,包攬詞訟,行賄受賄,刮地皮,揩油水,都應該算其中的內容。宋江用這些搜刮來的銀兩,結交江湖好漢,也就是結交那些個打打殺殺、有黑社會傾向、惹著他就跟你拼命讓你無可奈何的主兒。我們注意到,在結交這些朋友的過程中,宋江也不是光花不掙,有時候他向黑社會出賣政府絕密信息,也能換來許多錢財。黃泥岡事發之後,他給晁蓋通風報信,過後晁蓋就送他一百兩金子。按照宋明時代的換算價格,大概有五千兩白銀,而根據購買力來計算的話,明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人民幣二百元,那麼這些錢相當於一百萬元人民幣。看過《白銀資本》的都知道,明朝的白銀還算是便宜的,宋朝的金銀,比明朝更值錢呢。當然,這一百兩金子,宋江沒有照單全收,而是“就中只取了一條”,天知道這“一條”是一兩、五兩還是十兩五十兩?他賙濟江湖好漢之外,剩下的三文兩文,也去給張三買帖膏藥,給李四送口棺材,憑著這些小恩惠,博得一個好名聲。——提請諸位注意,不要一看見“搜刮”就以為是針對窮人。其實窮人刮盡了才值幾個錢?縱觀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所謂“搜刮”者,無論是朱元璋要沈萬三出錢營建南京城,還是希特勒一手製造的“水晶之夜”,主要都是針對地主富戶的,原因很簡單,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行文到此,我這個窮人心裡不免有一種快感,幾乎要讚美“搜刮”行為了。

想當年我生長在農村,精神生活貧乏至極,尤其是暑假期間,天天看螞蟻拖著死掉的青蟲遊行,寂寞得簡直要發瘋。被逼無奈,不到九歲就開始坐在榆樹底下磕磕巴巴地讀一本破爛不堪無頭無尾的《水滸傳》,常將“朱仝”念成“朱全”。當時不但不認識其中的許多字,尤其不明白啥叫“吏道純熟”,光看見宋江到處大把銀子給人,就心裡羨慕。不是羨慕宋江,而是羨慕宋江的朋友。我們村裡有個小朋友,他家裡是萬元戶,當時也算是富甲一方,我就天天在他面前拎塊磚頭賣弄氣力裝好漢,想讓他認我為兄弟,平白無故給我三毛兩毛買冰棍吃。可是,雖然我替他打過好幾次架,他就是不給我錢;只在他自己吃冰棍的時候,偶爾讓我咬一口。於是我就把宋江的故事繪聲繪色講給他聽,希望他能感受到榜樣力量的影響。可是他聽完故事,明顯表現出不相信的神氣,反問道:“我就不信宋江又不是大官,他怎麼就有那麼多錢?”真是一句話驚醒夢中人,我當時忽然有了所謂醍醐灌頂的感覺,也開始懷疑起宋江的不明收入來。要說柴進仗義疏財可以理解,人家祖上坐過皇上;你宋江不過是個縣城押司,充其量也就是個副處級幹部,為什麼這麼有錢呢?家裡有個莊園,似乎也發不了大財。後來我才漸漸明白,原來是純熟的“吏道”,幫助宋江聚斂了大量的財富。

扯得遠了,言歸正傳。宋江憑著“吏道”賺取的錢財,結交天下朋友,一時間聞名四海,應該說,他絕不是一個本分的人。但是,請注意,他殺掉閻婆惜、犯下殺頭的罪過之後,並沒有想著投奔梁山,而是選擇了另外三條道路:橫海郡小旋風柴進處、白虎山莊孔太公莊上,還有清風寨小李廣花榮處。因何不上梁山?不想落草為寇固然是其中原因之一,梁山上沒有親信,恐怕是更深層次的因素。當時梁山的形勢是,林沖火併了王倫,但是他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做不了山寨之主,所以當聽到晁蓋說“今番卻請林教頭做山寨之主”的時候,嚇得連連擺手說“晁兄差矣”。呵呵,如果不是“差矣”,抑或林沖不識好歹真要做了頭把交椅,那麼王倫的下場,就是林沖的歸宿。林沖聰明,當時就見風使舵,奉晁蓋為首領。不但奉晁蓋為首,而且還搬出什麼“鼎足三分”的花架子,把晁蓋的心腹吳用、公孫勝統統頂到前面,甚至還要繼續謙讓,只不過晁蓋等人實在不好意思了,才“苦苦”讓林沖坐了第四位。這“苦苦”兩字,真是令人讀來樂不可支!林沖以下,是劉唐、阮氏三雄,也都是晁蓋的人。至於杜遷宋萬朱貴等輩不足道。可以說,此時的梁山,乃是晁蓋的天下。宋江去了能做什麼?如何安排?最多也就是個友情出演,隨便給個座位,算是列席罷了。宋江需要繼續行走江湖,而且要更加有意識地培植自己的人力資源。

大哥是怎樣做成的

於是宋江在江湖上跑了些時候,先後結識了武松、孔明、孔亮、燕順、鄭天壽、王英、花榮、秦明、黃信、呂方、郭盛,自信雖然未必羽翼豐滿,但是足以和晁蓋勢力相抗衡了,於是打定主意,上梁山!然而就在去梁山的途中,遇見石勇,得知父親死訊(當然,是假的),才不顧前程,徑自回家。閃得花榮燕順沒有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拿著宋江的書信投奔晁蓋。晁蓋見來了這許多猛虎,又都是宋江的人,欲待不接納,他又是個粗魯漢子,想不到那麼多,況且還有宋江書信的面子,於是就收了。收是收了,仍然不能交心。當花榮說自己箭法高明時,晁蓋明顯表示不相信,說“改日卻看比箭”。卻好天空有大雁飛過,給花榮一個炫耀的機會。花榮射雁成功,晁蓋這才心裡服他。這是宋江的第一撥弟兄,在梁山潛伏下來,耐心等待著他們的宋大哥上山,指東打東,指西打西。

宋江這一回家,當時被官府擒住,刺配江州。因這一去,又交了李立、李俊、童威、童猛、薛永、穆弘、穆春、張橫、張順、戴宗、李逵、侯健等第二批心腹弟兄,政治資本更加雄厚。行文到此,感慨良多。記不清是哪位老人家說的(敢是毛主席?),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我大膽再續一句,叫做有政治的地方就有幫派。政治者,“爭執”也,你沒有幫派,爭執個啥?拿啥爭執?所以說,人等於政治,政治等於幫派,也就是說,有人就會有幫派。梁山上也是如此,幫派眾多,讓人眼花繚亂。頭一個就是黃泥岡派,吳用劉唐阮氏三雄等人;接下來就是青州派,花榮秦明王英等人;然後是江州派,戴宗李逵張順等人;登州派,孫立解珍解寶等人;三山(二龍山、白虎山、桃花山)派,武松魯智深楊志等人;以及軍官派,關勝林沖徐寧等人;獨立派,如楊雄石秀時遷等人。這些派別中,只有黃泥岡派,是晁蓋的嫡系,卻還都欠著宋江的救命之恩;其他的派別,多多少少,都和宋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青州派和江州派,都是宋江的嫡系,可以合稱宋江派。宋江潯陽樓上題反詩要處決,好漢們捨命劫法場,也都是青州派和江州派最積極主動。劫了法場,眾好漢在白龍廟裡小聚義,這個時候,宋江的領袖地位,已經基本上奠定了。也正是這領袖地位的奠定,才使得宋江不聽晁蓋速速回山、徐圖報仇的意見,執意要取無為軍殺黃文炳,且在作戰部署和安排上,令皆出於宋江,連晁蓋都要聽從吩咐了。

大哥是怎樣做成的

中篇

宋江至此上了梁山,接下來就是怎樣和晁蓋爭奪權勢。從人數和能力上看,宋江派佔據了絕對的上風。然而,宋江終不成像林沖一樣,武力火併了晁蓋。他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大樹特樹自己的權威。

首先從物質層面,他有意識積累軍功,同時繼續大力培植勢力。在戰爭年代,想在一夥武夫當中出人頭地,沒有軍功是肯定不行的。宋江打祝家莊、打高唐州,迎戰呼延灼、大破連環馬,喬裝改扮,大鬧西嶽華山,這些篇目,都是水滸裡面精彩部分。通過這些大小戰役,宋江不但鍛鍊了指戰能力,而且也鍛鍊了隊伍培養了骨幹,此外,還充分發揮拉攏人的本領,與戰士們的感情也隨著崢嶸歲月的流逝越發融洽。

宋江拉攏人的本領,首先在武松身上小試牛刀。宋江在橫海郡柴家莊避難,遇見了武松,於武松身上,極盡籠絡。認識當晚,“就留武松在西軒下做一處安歇”,過了數日,又“取出些銀兩與武松做衣裳”。及至武松要回清河縣看望哥哥,宋江一而再、再而三地相送,路旁酒店分別時,又“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立在酒店門前,望武松不見了方才轉身回來”。感動得武松尋思道:“江湖上只聞說及時雨宋公明,果然不虛!結識得這般弟兄,也不枉了!”

宋江拉攏人的本領,於楊雄石秀身上體現得最為鮮明。楊雄石秀初上梁山,備說自己在祝家莊偷雞因此折了時遷的故事,晁蓋聽了,傻乎乎地擺出一副正義凜然的姿態,當即命令刀斧手把這倆人斬了。眾人問這是為啥?晁蓋說俺們梁山好漢,“一個個弟兄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也就是說在晁蓋眼裡,梁山泊的好漢不偷便罷,一偷就是大件東西,珍寶玉器之類;而偷雞是小賊的作為,是不齒的行徑。楊雄石秀哪見過這陣勢,估計當時就傻了。宋江多聰明,立刻勸阻晁蓋,完事兒後還親自去安慰楊雄石秀,說:“賢弟休生異心!此是山寨號令,不得不如此。便是宋江,倘有過失,也須斬首,不敢容情。賢弟只得恕罪。”這一席話,讓人聽了多溫暖!楊雄石秀從此死心塌地服侍宋江;對晁蓋,即使沒有痛恨,也須有個感情比較,自不必說。

大哥是怎樣做成的

要說晁蓋也不傻,也經常要求親自帶兵下山打仗,然而卻總被宋江百般阻擋,說什麼“哥哥是山寨之主,豈可輕動”之類的鬼話。嗚呼!當初晁蓋因義氣下山舍著性命鬧江州劫法場救他的時候,卻怎麼不說不可輕動的話頭?鬧江州之後,晁蓋就要速回山寨,然而宋江卻為了出一口氣,非要大家冒險攻打無為軍,這時候卻怎麼不說不可輕動的話頭?山寨之主不可輕動,這樣說話,實際上就是把晁蓋軟禁在山上了也!晁蓋在山上,終日裡看宋江率領著一夥如狼似虎的弟兄,唿哨一聲譁然而去,唿哨一聲譁然歸來,南北縱橫,功勞卓著,出盡風頭,好不威風!再看自己,每天跟寥寥幾個兄弟,就在那山上飲酒,放眼望去,只是一片水。許多弟兄,漸漸地只知有宋公明,不知有晁天王矣!如金毛犬段景住往北方盜馬,盜得一匹好馬,“雪練也似價白,渾身並無一根雜毛。頭至尾,長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喚做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這匹寶馬盜來要送給誰呢?“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呵呵,欲向梁山入夥,需要向二頭領納禮;而“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托塔天王將於何處容身耶?可憐的老漢,他有些坐不住了。

就在這個時候,曾頭市一幫不開眼的傢伙們,劫了梁山的寶馬,還誇海口揚言說要“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晁蓋聽了,莫名其妙地勃然大怒,一定要下山廝打。晁蓋的發怒,如果真是為了曾頭市一匹馬以及這些揚言,恰恰說明他心胸的狹小扁窄來。可是看晁蓋的為人,除了出道之前奪人家西溪村的石塔一事表現得非常小家子氣,其它時間,總算還是個磊落的英雄,所以不應該為此小事兒上火。他這發怒,大概只是針對宋江。宋江的態度一如既往,繼續勸阻,說:“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措辭跟前番幾乎一字不變。沒想到這回晁蓋不客氣地說:“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一句話點破了宋江的心思,明顯已經翻臉了也!),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嗚呼!這叫啥話!到底誰替誰?)。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真是打開天窗說亮話、撕破臉皮道衷腸,宋江只好就作罷。然而晁蓋這一下山,遇上了史文恭,被史文恭一箭射死,這大概是他沒有想到的。如果他知道自己下山就送命,我相信他寧願繼續在山上喝醉了酒,望月抒懷,臨風灑淚。

當然,晁蓋只下山一次,結果就死了,不得不讓人懷疑其中的蹊蹺之處。只是沒有證據表明這不幸的事件跟宋江有關,所以只好承認在這件事上,宋江是清白的;何況你看晁蓋死的時候,宋江痛哭流涕,“如喪考妣”,當然這眼淚裡面,大概也有欣慰的成分——皇上駕崩的時候,急於即位的當朝太子一般都有這樣的感受。然而,估計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晁蓋卻在嚥氣前給眾人留下一個遺言,就是誰能抓得史文恭為自己報仇,就讓他做山寨之主。看到此處,我們認為,晁蓋其實明顯不信任宋江了。他知道當前的形勢,自己死後宋江繼位是水到渠成的事兒,為了不讓梁山大權落在這黑心黑麵的黑三郎手裡,他在那生死之際靈光一閃,想出這麼一個阻擋的法子來,因為他知道宋江哪有捉史文恭的能耐!然而問題是,宋江把他的遺言,只是當作耳旁風而已。笑話!你活著我尚且不把你放在眼裡,何況死了乎哉!要是把你的遺言當聖旨,豈不是我多年的心血白費了也!於是,他就授意林沖與公孫勝、吳用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這段內容,讀來讓人拍案叫絕!看書上寫道:

“次日清晨,香花燈燭,林沖為首,與眾等請出保義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吳用、林沖開話道:‘哥哥聽稟:治國一日不可無君,於家不可一日無主。今日山寨晁頭領是歸天去了,山寨中事業,豈可無主。四海萬里疆宇之內,皆聞哥哥大名,來日吉日良辰,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宋江道:‘卻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遺言。臨死時囑道: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此話眾頭領皆知,亦不可忘了。又不曾報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吳學究又勸道:‘晁天王雖是如此說,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豈可一日無主。若哥哥不坐時,誰敢當此位(這句話說得真實在!)?寨中人馬如何管領?然雖遺言如此,哥哥權且尊臨此位坐一坐。待日後別有計較。’”按說宋江如果像曹丕司馬懿,就應該再謙讓幾番,誰知他當時就表示說,“軍師言之極當。今日小可權當此位,待日後報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須當此位。”咦!就同意了!怕是吳用等人準備好的一番言辭懇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諫言還未說到一半哩!

後來,盧俊義抓了史文恭。這下可有的好看了,且瞧瞧宋江如何處理?宋江假惺惺做出一副遵照晁天王的遺囑讓位的姿態,同時授意吳用以及那些親信們百般勸諫,上演了一出絕好的醜劇:宋江在堂上剛說要排位子,還沒有說到誰當寨主哩,吳用便先發制人,定性似的說:“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其餘眾弟兄各依舊位。”接著給堂下兄弟使眼色,李逵、武松等宋江的鐵桿就在堂下大吵大罵起來,好一通亂糟糟:“黑旋風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捨身拚命,跟將你來。眾人都饒讓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讓來讓去做甚烏!我便殺將起來,各自散火。’武松見吳用以目示人,也發作叫道:‘哥哥手下許多軍官,受朝廷誥命的人,也只是讓哥哥。他如何肯從別人?’劉唐便道:‘我們起初七個上山,那時便有讓哥哥為尊之意。今日卻要讓別人!’魯智深大叫道:‘若還兄長推讓別人,灑家們各自都散。’”亂到最後,情緒激動,幾乎要兵諫,搞陳橋驛黃袍加身的鬼把戲出來。最終,盧俊義說了一句話,說老宋您可千萬別再讓了,否則,“盧某安身不牢”。這個“安身不牢”,正說到點子上。盧俊義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兄弟只有燕青一人,真要跟宋江搶位子,我的天!弄不好死無葬身之地矣!於是宋江滿意地宣佈醜劇閉幕,安心地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嗚呼!只可惜了晁蓋,在那黃泉路上,大概也會聽得見宋江得意的笑聲。

大哥是怎樣做成的

下篇

宋江不但物質上廣立軍功培養勢力,他還很重視梁山的精神文明教育,真正做到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我覺得這和他出身文官有重要關係,文官出身的將領,慣會做思想政治工作。宋江剛上梁山,大模大樣地坐了第二把交椅,就不顧晁蓋的感受,說起天命所歸之類的謠言來。這樣的謠言,是歷代農民起義的領袖哄騙下屬的經典臺詞。宋江把那“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縱橫三十六,播亂在山東”的童謠說出來,還借批判黃文炳的機會,一一解釋其中的深意,聽得那些個頭腦簡單的壯漢們如痴如醉。果然李逵就跳出來說道:“好!哥哥正應著天上的言語!”接著又胡說八道什麼“晁蓋哥哥做大皇帝,宋江哥哥做小皇帝,吳先生做個丞相,公孫道士做個國師,我們都做將軍”之類的話來。嗚呼!丞相國師大將軍,都是好做的;一個大皇帝一個小皇帝,這叫個啥!成何體統!天無二日,倆皇帝擱一塊好得了?不鬥個天昏地暗你死我活怎肯罷休!所以戴宗聽見大驚失色,說鐵牛你這傢伙再胡說砍了你的頭!李逵見狀,也覺出問題來了,便扯個淡,大家一笑過去了。但是,對於李逵的胡言亂語,晁蓋宋江這倆當事人竟然全部失語,只聽見他們各自肚裡小九九打得叮噹亂響。

接著,宋江更加裝神弄鬼,表演得簡直不堪入目。他回鄉搬取父親上山團聚,被官差發現,四處捉拿。慌不擇路,躲進一個破廟裡的睡了一覺,醒來就胡說八道,說自己遇見九天玄女啦!九天玄女告訴他,他其實不是凡人,而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而且這星宿既不是恆星也不是行星,更不是人造衛星,而是星主!我的天,星星的主人,那還了得!九天玄女不但告訴他這個機密,還請他吃了仨棗,喝了三杯酒,給他三卷天書。他怕別人不信,就弄了一身酒氣,袖子裡還藏了仨棗核,也不怕汙了衣裳不好漿洗。最狠還在後面哩,九天玄女再三囑咐這天書“只可與天機星(也就是吳用)同觀,其他皆不可見。功成之後,便可焚之,勿留在世”。也就是說,這天書可不是當初人民公社的掃盲普及讀本,可以隨便給人看的;只能宋江跟吳用倆人才有資格研究其中的奧秘。嗚呼!既然是天書,為啥要瞞著一把手晁蓋,不讓他看?分明在故弄玄虛,讓人覺得晁蓋沒啥本事,看不懂。吳用是何等聰明人,當然知道這其中的玄機。他跟晁蓋雖然是“自幼相交甚厚”,但他畢竟是讀書人,有讀書人獨具的識人慧眼和變通能力,他發現宋江更有發展前途,所以並不說破,沒事兒就跟著宋江關起門來神神叨叨地演習起天書來。吳用都給拿下,宋江的前程還用得著擔憂麼?我相信此時宋江的眼裡心裡,根本已沒有晁蓋這兩個字了矣!只是喝酒的時候,炫耀似的端起碗敬一敬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精神文明建設不但是宋江和晁蓋爭衡的法寶,即使在晁蓋死後,它依然是宋江統一思想、維護統治、準備受招安的重要手段。比如宋江最喜歡搞一些勞民傷財的大型禮儀活動,最典型的莫過於七晝夜的羅天大醮,其華麗奢侈,不亞於皇家祭天之禮。大概正因為這場面宏大,感動得天眼開,地下挖出一塊石碣來,上面鐫刻的天文,將一百單八將的身世道破。這麼一來,宋江作為天罡星也就是“星主”的地位,更加牢固不可撼動了。可以說,羅天大醮場面越宏大,地下石碣的騙人效果越好,這比把什麼“陳勝王”的帛絹事先放到魚肚子裡高明多矣!

禮儀活動之外,宋江還喜歡大搞理論建設。首先是“聚義廳”的招牌換成“忠義堂”,再就是搞出一個“替天行道”的口號,還把這口號當作標語刷到杏黃旗上糊弄人。宋江對這口號是極為重視的,因為口號就是山寨,也就是宋江本人。所以你平時怎樣都行,就是不許懷疑“替天行道”的神性。故此李逵誤會宋江強娶劉太公的女兒,因而怒罵宋江並砍倒杏黃旗的時候,堂上堂下的好漢,“眾人都吃了一驚”。央視版電視劇拍得更絕,說李逵事後負荊請罪,宋江問他都有哪些罪過?李逵說不該辱罵哥哥。宋江說還有呢?李逵粗人,想不出來。結果宋江一臉正氣,擲地有聲地說:“你不該砍倒我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看到此,心裡佩服導演的理解能力,真是讀懂了宋江也!

大哥是怎樣做成的

最為搞笑的是,宋江還在那忠義堂的“堂前柱上,立紅牌二面,各有金書七個字,道是:常懷貞烈常忠義,不愛資財不擾民。”嗚呼!動不動就要“大秤分金銀”的好漢們忽然標榜“不愛資財”,這隻能說明山寨裡劫掠的金銀太多以至於不稀罕;但這又恰恰說明他們“擾民”的程度之深,儘管這被擾的“民”,可能大部分是一些富戶。

2009年7月2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