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祕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編者按:已故小說家金庸先生有一句名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對應在小說《神鵰俠侶》中義守襄陽的大俠郭靖,也成為武俠世界裡的最高精神境界。眾所周知,襄陽之戰是關係到南宋存亡的一戰,那麼歷史上沒有郭靖大俠的真實襄陽之戰是什麼樣的?真的如有些人說,蒙古人憑藉回回炮輕鬆的轟塌了南宋城牆就打贏的嗎?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襄陽所在的湖北省,號稱九省通衢、襄樊地區更是從江漢進入中原的通道。不論是沿著漢江直接順流而下,還是走隨州,都要經過襄陽。所以對於蒙古人來說,面對淮南密集分佈的宋軍和西南遍地的宋軍山城,從襄陽突破最為合適。過去的說法是,漢臣劉整向忽必烈進言:“宋主弱臣悖,立國一隅,今天啟混一之機。臣願效犬馬勞,先攻襄陽,撤其扞蔽。”所以元軍選擇攻打襄陽。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電視劇《忽必烈》中忽必烈劇照



其實在元中統元年時,蒙古千戶郭侃就上疏平宋方略:“宋據東南,以吳越為家,其要地則荊襄而已。今日之計,當先取襄陽。既克襄陽,彼揚、廬諸城,彈丸地耳,置之勿顧,而直趨臨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有諷刺意味的是,很多人認為郭侃是大俠郭靖的原型)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94版《射鵰英雄傳》郭靖和黃蓉劇照


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襄陽確實不好打。襄陽不但有寬闊的漢江作為屏障,而且周邊有山地依託。南面和東面的漢江沿岸,大都是灘塗,大船根本就靠不了岸。只有北面方便登陸,但是要面對襄陽和樊城守軍的夾擊。早在孝宗乾道五年(1169 ),襄陽府就進行了一次加固,“用磚內外包裹,及增置樓槽、守城器具”。所以雖然蒙古人曾經利用襄陽宋軍譁變的機會,一度佔領襄陽,但是並沒有進行有效管理。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漢江



之後,南宋方面則趁蒙古對襄陽地區疏於管理的有利時機,於1239年四月,派遣著名將領孟珙率兵收復了襄陽。在這之後的相當長時間裡,由於缺乏足夠的水軍,無法在水網縱橫的荊湖地區打開局面,所以蒙古方面選擇了川陝地區為主攻方向,沒有再對荊湖地區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將領孟珙畫像



同時,由於襄陽地區破壞嚴重,加之人力物力有限,南宋方面也沒有投入大量精力重建襄陽,而是集中全國力量於兩淮和四川的防守。直至13世紀50年代,南宋派李曾伯重修襄陽。重修之後的襄陽更加堅固,漢水對岸還有加固城防的樊城呼應。李伯曾還在襄陽地區屯田儲備大量物資。所以蒙哥汗南下時,忽必烈並沒有直接攻擊襄陽,而是選擇大勝關進入江漢。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古代作戰,如果城市打不下來那就會選擇圍困。1267年,蒙古軍採納劉整的計策,賄賂鎮守鄂州(今湖北武昌)的京湖制置使呂文德,讓他同意在樊城外設立榷場(進行貿易的場地)。蒙古軍進而藉口防止榷場貨物被盜,所以要修建防護措施。結果蒙古人在沿漢水白河口、新城、鹿門山等地築壘置堡。根據《襄陽府·古蹟》記載,蒙軍築城修堡多處,有即牛首、安陽、古城、紅崖、白河、沙河、漁蘭、新城、淳河、滾河。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修建如此多的這些堡壘,可以看出蒙古人做好了長期圍困並最後奪取襄陽的準備。蒙古軍完成上述包圍後,襄陽外圍"重營複壁,繁布如林,遮山障江,包絡無罅"。襄陽南面原本可以依託的各制高點,均為蒙古軍所控制,想從陸路救援襄陽是不可能了。而且蒙古人可以通過制高點,觀察襄陽動態,讓襄陽守軍難以突圍。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圖片來源兵農結合視角下南宋北疆國防部署檢視


鑑於南宋水軍上實力強,援兵和物資可以走水路,蒙古人又在迎旭門外漢水中築臺阻遏南宋水軍。結果,呂文煥面對圍困多次出擊,均未能破圍。次年九月,阿術採納劉整建議,又訓練水軍7萬,並且造5000艘戰船,以加強水上作戰能力,以達到讓使宋軍無法再經漢水入援襄陽的目的。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很快,蒙古人的投入就獲得回報。1269年三月,兩淮都統張世傑,率馬步舟師水路並進增援襄陽,結果與蒙古軍在襄陽東南的漢江上進行了一場大戰後被擊退。所幸,四川安撫制置使夏貴利用春漢水暴漲,用戰船將糧衣等物資送入襄陽城內。同年六月,荊鄂都統唐永堅,自襄陽城殺出,結果兵敗被俘投降。同年七月,夏貴率5萬軍隊、3千艘戰船,再度增援襄陽。此次援助,宋軍遭到駐守沿江堡壘蒙古軍的猛烈阻擊,增援未果。同年,呂文德病故。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宋代戰船



直到1272年(南宋鹹淳八年,元朝至元九年)五月,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派張順(《水滸傳》裡浪裡白條張順的原型)、張貴兄弟入援襄樊,率勇士3000,發舟百艘。這次為了突破封鎖,各舟配置火槍、火炮、熾炭、巨斧、勁弩。他們終於成功突破元軍封鎖,為襄樊軍民送來鹽、布等寶貴的物資。在突破封鎖的過程中,張順戰死,呂文煥留張貴共守襄陽。因為這次成功增援的鼓舞,張貴試圖突圍,與郢州(今湖北鍾祥)守將范文虎的援軍會合龍尾州,以夾擊蒙古軍。結果因為消息洩露,行動失敗,張貴被元軍俘虜後遇害。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張貴的戰死使得襄陽解圍希望徹底破滅。接下來一件更糟糕的事擺在襄陽軍民眼前,那就是樊城的陷落和配重投石器的出現。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圖片來源地緣看世界


1273年,元軍兵分五路,在攻破樊城外城基礎上,對樊城發起總攻。之前元軍統帥阿術聽從部將張弘範的建議,派人用鐵鋸截斷襄陽、樊城之間江中的木柱,焚燬架於其上的浮橋,切斷了兩城間的聯繫。在元軍發動總攻前,回回人亦思馬因製成能發巨石的回回炮,剛運抵襄樊元軍大營。阿里海牙架起回回炮,轟破樊城。就這樣成為孤城的樊城,在被圍四年後終被攻破。守將範天順仰嘆"生為宋臣,死為宋鬼",在守地自殺。另一守將牛富率死士巷戰,渴飲血水,轉戰而進,殺敵無數,最後身負重傷,投火而死。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回回炮示意圖


根據《元史阿里海牙傳》記載:"阿里海牙,畏吾兒人也"。至元"九年[三]月,破樊城外郛,其將復閉內城守"。"會有西域人亦思馬因獻新炮法,因以其人來軍中。十年正月,炮攻樊城,破之"。"既破樊,移其攻具以向襄陽。一炮中其譙樓,聲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洶洶,諸將多逾城降者"。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民國時期的地形圖,上為樊城,下為襄陽



配重投石機。相對於傳統的人力牽引投石器,配重投石器體積更大、所需人力更少。同時,因為人力牽引存在用力不均的因素,所以配重投石器不但射程更遠精度更準,發射的彈丸也更大。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續資治通鑑宋紀一百八十》第501頁的記載則更為詳細:"鹹淳八年,元劉整築新門於鹿門山,使千戶隋世昌總其役。樊城出兵來爭,整授軍二百,令世昌立炮簾於樊城攔馬牆外。夜大雪,城中矢石如雨,軍校多死傷,達旦而炮簾立……未幾,阿爾哈雅以回回新炮進攻,破之。遂移破樊攻具以向襄陽,一炮中其譙樓,聲如震雷,城中洶洶,諸將多逾城降者"。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就這樣,在樊城外城失守和襄陽溝通的浮橋被切斷情況下,樊城陷落。之後蒙古軍集中兵力攻打襄陽,面對徹底孤立無援彈盡糧絕的境地和在回回炮打擊下,襄陽守將呂文煥選擇投降。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從上面的記錄裡明顯可以看到,配重投石器只是起到催化作用。蒙古人通過收買宋軍守將,在襄陽周圍修築大量工事和訓練水軍,徹底切斷了襄樊與外界聯繫。在攻克樊城之後,襄陽彈盡糧絕最早投降。而如果沒有先前蒙古軍依靠修築工事和野戰,控制了襄陽城外圍,回回炮也無法架設。

蒙古人憑回回炮輕鬆打贏戰役?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襄陽之戰


回回炮雖然威力巨大,但是本身沒起到決定性作用,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總的來說,雖然有些人一直聲稱宋軍的襄陽之敗是新式武器的作用。但實際上,戰爭從來都是雙方的決策部署以及國力的綜合較量。當然最具黑色幽默意味的,就是那位被很多人認為是義守襄陽大俠郭靖原型的郭侃,竟是攻伐襄陽、南下滅宋計劃的最初提出者!

兵農結合視角下南宋北疆國防部署檢視 姜天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2016

南宋荊襄戰區軍事地理初探 由迅 《華中師範大學》 , 2011

宋代襄陽和樊城的歷史地理研究 駱曼《東北師範大學》 , 2017

南宋二張援襄路線暨清泥河考 熊燕軍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 , 2013 , 34 (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