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市人民檢察院提起無錫首例非法採礦刑附民公益訴訟

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无锡首例非法采矿刑附民公益诉讼

9月29日,宜興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鄧飛、王天軍、陶青松三人非法採礦一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請法院判令鄧飛、王天軍、陶青松連帶賠償國家礦產資源損失21萬餘元、連帶承擔環境修復費用36萬餘元。此案系無錫市首例針對非法採礦案件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也是宜興市人民檢察院首次藉助區塊鏈和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取證的案件。

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无锡首例非法采矿刑附民公益诉讼

現場航拍蒐證

經審查查明,2018年4月15日至2018年5月12日,鄧飛、王天軍、陶青松三人在未依法辦理採礦許可證的情況下,經事先共謀,至宜興市西渚鎮篁裡村石門組附近違法採挖石礦。三人共計非法開採礦石體積2216.41立方米、礦石量5851.33噸,價值人民幣21萬餘元。三人違法開採行為造成開採區域地質環境及土地資源受到破壞,修復經費預算為36萬餘元。

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无锡首例非法采矿刑附民公益诉讼

現場航拍蒐證

宜興市人民檢察院在審查中發現,該案中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自然資源,三人違法開採礦石,破壞了地質環境,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國家礦產資源損失,遂啟動公益訴訟案件辦理機制。在對該案犯罪事實、證據及危害結果進行全面審查後,宜興市人民檢察院藉助無人機進行現場勘查、拍照取證、固證,發現該案難點在於確定礦區原始面積以及非法採用前後對比情況。為此,宜興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時間派員趕赴武漢市人民檢察院,委託其以區塊鏈和衛星遙感技術對涉案礦區監測取證。在確定礦區座標後,武漢市院調取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間,涉案礦區在4個不同時間節點上的8張衛星遙感影像圖,圖像動態呈現了礦區受損過程。區塊鏈在遙感影像數據產生時即對數據真實性進行認證,併為舉證數據的真實性提供保障。區塊鏈和衛星遙感技術的結合,有效解決案件取證難題,為該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提供強有力的證據。

為什麼要去武漢?

區塊鏈又是啥?

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區塊鏈和衛星遙感技術的結合,可以在遙感影像數據產生時即對數據真實性進行認證,併為舉證數據的真實性提供保障,有效解決此類案件取證難問題。武漢市人民檢察院實驗室是經最高人民檢察院同意成立的12家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聯合實驗室中唯一進行檢察區塊鏈專項研究的實驗室,且與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合作監測,具有專業性。

礦產資源屬於稀缺性、耗竭性、不可再生性資源,國家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礦產資源。非法開採礦產資源不僅會造成當地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一旦遇上雨季,更會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質災害。宜興宜南山區礦產資源豐富、山林茂盛的現狀,運用該技術,監測指定區域內礦區、林地面積變小、耕地用途變更、水域被填埋或者汙染等侵害公益的情況,使公益訴訟工作的方法路徑更加成熟。

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无锡首例非法采矿刑附民公益诉讼

法條補給

《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採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範圍採礦的,擅自開採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採後拒不停止開採,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採取破壞性的開採方法開採礦產資源,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无锡首例非法采矿刑附民公益诉讼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无锡首例非法采矿刑附民公益诉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