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北京“煤改電”規模全國居首

120萬戶完成改造,電力公司成北京第二大供暖企業。

11月14日,北京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來到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周口店村村民寇德順家,檢查電採暖設備運行情況,並幫他安裝“掌上電力”APP手機軟件。只需簡單的幾步操作,不到1分鐘,寇德順購買的電費便成功充入智能電錶,實現“足不出村”一鍵購電。據瞭解,這是北京電力為“煤改電”用戶推出的“情繫萬家電暖京城”供暖服務舉措之一。

10月底,北京“煤改電”工程全面完工,標誌著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中北京電力承擔的清潔取暖任務和北京“十三五”期間的“煤改電”任務均提前兩年完成,北京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五項舉措保首都百姓溫暖度冬

北京電力營銷部副主任龍國標介紹,北京地區“煤改電”用戶已突破120萬戶,規模為全國之最,北京電力成為全市第二大供暖企業。為保障全市“煤改電”用戶溫暖度冬,該公司於11月12-16日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情繫萬家電暖京城”供暖服務周活動,推出日常購電不出村、應急服務全天候、黨員上門送服務、多方協同保供暖、供電可靠有保障五項舉措。

同時,北京電力還安排“煤改電”搶修布點271個、專項應急救援隊225支、搶修人員2415名,分區域部署發電車214輛,配備低壓快速接入裝置286套,搶修人員到達現場時間不超過30分鐘,確保5小時內恢復供電。

此外,該公司在每個村設立了電力管家,對“煤改電”用戶涉及的電力線路及重要設備,逐村、逐臺區編制供電保障“一線一案”“一村一案”,並形成與採暖設備廠商維修網點熱線聯繫的機制,及時對供電、採暖設備進行搶修服務,為“煤改電”用戶提供高效的協同保障服務。

提到“煤改電”工程,用戶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比‘煤改電’前省下不少錢。”“我家去年‘煤改電’後,冬季取暖費用比燒煤少了1000元。”周口店村村民趙愛玲也對記者說:“而且不用再申請‘煤改電’補貼了,直接補到電費裡。”

新技術提高保供電能力

當日,記者跟隨電力保障人員走進周口店村開展臺區變壓器測溫、測負荷工作。據介紹,現在巡視手段越來越先進,利用紅外測溫儀手機APP就能對電力設備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大幅提升了巡視效率。“進入供暖季後,我們對周口店村50多臺變壓器每天都巡視一遍。”從事30多年線路巡視的房山供電公司線路管家劉興義告訴記者。

為加強配電網的運維搶修工作,北京電力根據“煤改電”用戶及負荷分佈情況,認真梳理2018年度冬熱點地區,提高熱點線路、臺區的巡視頻次。同時,北京電力的臺區智能終端(TTU)已全面覆蓋,實現了對“煤改電”臺區運行狀態的24小時實時監測,並可以緊密跟蹤天氣變化,準確掌握大風、降雪等惡劣天氣,及時發佈精準預警信息,確保快速響應、有效應對。

北京電力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該公司兩級供電服務指揮中心依託智能化供電服務指揮系統,統一調度指揮搶修人員和車輛,能夠實現精確定位、精準派單,第一時間就近安排搶修力量趕赴現場。

周口店人邁入電氣時代

今年,北京電力在“煤改電”村建立了136支黨員服務隊、492個服務站、1056個服務崗。“為讓老百姓能溫暖度冬,我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聯合房山區農委、新農辦等部門,設立電採暖服務保障指揮中心聯合黨總支,與各‘煤改電’街道、鎮政府建立7支聯合黨支部;建立協同聯動應急機制,建立黨員責任區,一線黨員和服務隊隊員,主動擔當‘煤改電’村電力管家,將支部活動搬到居民家中,現場解決百姓用電問題。”房山供電公司副經理潘玲嬌向記者介紹。

今年家中剛改造為空氣源熱泵取暖的寇德順高興地對記者說:“再也不用晚上起夜換煤球了,160平米的房間恆溫20℃,小孫女也從城裡搬來和我們一起住。以前一到冬天我們就去閨女家,如今兩閨女都說今年回來過年。‘煤改電’讓我們周口店人從石器時代邁入電氣時代。”

據瞭解,今年房山供電公司對周口店等22個村、1.5萬戶居民實施了“煤改電”改造。截至目前,房山地區平原區基本實現“無煤化”,電採暖居民已達12.2萬戶,占房山區農村用戶的2/3。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中國能源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月報、年報)、《中國能源互聯網報告》、《能源研究》(月刊)、《能源週報》、《中國天然氣市場運行監測週報》、《中國天然氣市場運行監測月報》等刊物徵訂通道皆已經開啟,訂閱請關注中能智庫並回復“訂閱”,或電話010-88825998或發郵件[email protected]申請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