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股份被凍結、資產被查封 粵泰股份債務“暴雷”陷入至暗時刻

房地產行業面臨寒冬,中小房企債務違約的消息日漸增多,不過這次的主角卻是此前還在計劃斥資23億接盤李嘉誠項目的粵泰股份。

《投資者報》記者 謝瑩潔 高方方

上市房企粵泰股份上半年賺足了資本市場風頭。繼2月宣佈接盤李嘉誠江門項目後,4月公司公佈年報稱,2017年業績大漲704.63%。不過因公司盈利模式存疑,股價並未因此大漲。今年6月,收購資產一事引來監管層關注,後者劍指公司債務高企的問題,隨後粵泰股份股價開始“跌跌不休”,大股東宣佈增持仍未能終止其接連跌停。

10月起,粵泰股份股價觸底同時,債務危機到達高潮,11月14日,粵泰股份發佈公告,多個銀行賬戶及資產因涉借款糾紛被凍結,其中兩個項目處於開發建設尾期。10月中下旬,公司多次發佈公告,粵泰股份及其大股東粵泰控股債務逾期,後者1.56億元股份因此被凍結。

01

粵泰股份陷債務危機

11月14日,粵泰股份發公告稱,由於公司及下屬子公司部分因涉及借款糾紛導致銀行賬戶被凍結、部分資產被查封,其中被凍結銀行賬戶總數11個,實際凍結金額為442.37萬元,佔粵泰股份最近一期財務報表淨資產的0.065%,同時凍結的還有江門市悅泰置業有限公司55%的股權。

此外,粵泰股份位於廣州越秀區五羊村寺右新馬路的嘉盛大廈項目和廣州天鵝灣二期項目部分資產被查封,該部分項目資產在粵泰股份最近一期財務報告的賬面價值合計為23.62億元。目前兩個項目均處於開發建設尾期,其中廣州天鵝灣二期項目已經主體封頂,但兩個項目尚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證。

事實上,粵泰股份的債務危機早在10月底就已經開始爆發。10月26日,粵泰股份稱,控股子公司廣州旭城與中國工商銀行西華路支行簽訂的房地產借款合同項下授信業務已逾期,逾期金額為2.56億元。

10月23日至30日期間,粵泰股份先後發佈多則公告宣佈,公司大股東粵泰控股因逾期未向浙江中泰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償還2.7億借款產生金融糾紛,同時逾期未向北京中泰創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償還3億借款產生金融糾紛。上述糾紛導致粵泰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1.56億元股份被凍結。

02

出售項目盈利難以為繼

粵泰股份的債務危機在此前失敗的重組中早已顯現。今年年初,公司宣佈收購原屬李嘉誠旗下的江門3800畝旅遊度假區項目,5月末將之改為23億現金收購。但不久後上交所對此產生質疑,並要求公司回覆,在公司面臨著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下,現金收購是否會進一步加劇公司的債務負擔、資金風險。

問詢函下發後,粵泰股份在二級市場閃崩跌停,大股東於是增持護盤。6月20日晚間,粵泰股份實控人楊樹坪擬增持4億到10億,但粵泰股份頹勢難挽,自6月19日起連續5日跌停。

隨後的公告證明了監管層的判斷,7月2日公司公告,“因需要重新調整安排未來資金使用計劃取消收購,公司預計短期內現金支付壓力將大為緩解。”

10月,粵泰股份股價創6年新低,或許是為了避免股價繼續觸底,直到交易所規定截止日期,粵泰股份才公佈財報。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5億,同比下降50%,歸屬股東淨利潤6.3億,同比下降47%。公司表示,上年同期將淮南中校區項目一次性轉讓給永嘉商業,形成收入21.22億,因而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降幅較大。

從財報亦可以窺見償債壓力,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為6.42億元,但預付票據及預付款高達21.12億元,短期借款則達到了39.64億元,流動負債已突破百億至111.50億元。公司借款和負債主要流向了哪些方面?下一步的自救戰略是什麼?為何沒有出售資產公司業績就大跌?《投資者報》記者就上述疑問致電公司並向公司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任何回覆。

值得一提的是,財報披露的上年同期收購曾引來上交所的關注,監管層直指其“依賴出售項目盈利”。事實上,粵泰股份業績一直不盡如人意,wind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地產行業大漲時期,粵泰股份5年合計淨利潤僅3.38億元,直到2017年靠資產出售才業績大漲。

部分股份被冻结、资产被查封 粤泰股份债务“暴雷”陷入至暗时刻

不過,因大筆資產目前被凍結,公司下一步資產出售恐怕難以繼續。

11月16日晚間,粵泰股份披露公告稱,為化解公司債務違約風險,擬聘請長城資產作為公司重組的金融服務顧問,協助資產重組及債務重組。粵泰股份將對自身資產進行梳理、分類,共同確定擬進行資產重組的資產清單及重組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資產置入、資產處置、資產剝離、應收款催收、引入第三方投資者等。(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部分股份被冻结、资产被查封 粤泰股份债务“暴雷”陷入至暗时刻
部分股份被冻结、资产被查封 粤泰股份债务“暴雷”陷入至暗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