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說:人生一沒有意義,二沒有任何價值。那麼,人到底為什麼活著?

羅曼羅蘭哦


標題裡邊問道:人為什麼活著?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也是我常常會想起來的,不止一次會想到這個問題,人為什麼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反反覆覆的,讓我從十幾歲疑問到現在30多。即便是到現在30出頭了,但依然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有時候覺得人生活著的意義是這般這般,然而不久之後又會推翻,覺得可能是那般那般,目前來說只是自己有一些看法跟大家聊一聊。

說到人生活著的意義。這個意義二字是人們強加給生命的。因為剛開始有人類時,人活著不需要考慮人活著是什麼意義,人活著為什麼?因為只為了填飽肚子,去狩獵,填飽肚子,遮風避雨。不會去考慮人生活著是什麼意義,活著就是活著,既然活著就要活著,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意義。

可是當我們人類一步一步的發展能夠吃飽了,能夠穿暖了,思想比較活泛了,有些人就要想著人為啥活了。

我也經常會想,人到底為什麼活著?只是為了養育自己的兒女?顯然不太是。兒女不需要你養育多久?你也可以選擇不生兒育女。但是不生兒育女,自己的養老沒著落,顯然這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只是為了養育自己的父母,顯然也不太合適,養育父母只是其中的一種責任。但是我們的人生並不純粹是為了養育父母的。難道是為了造福社會?這個說的有點大了。能造福社會的有幾個人?我們大部分人跟小草是一樣的。冬去春來一秋一夏,一輩子就那麼幾天。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談不上造福社會。活下來就很不錯了。

可是我反反覆覆的去想,也始終弄不太清晰活著的意義。就像季大師說的那樣也許是有道理的。如果我們輕率的去結束我們的生命,當然我們有這個權利,但顯然是不太合適的,因為你還有很多各種各樣事情要去做,很多任務沒有完成。我們這邊想去死都是很難的,因為放不下捨不得!因為還有很多家人要依靠我們,這是我們要活下去的一種動力,可能也算是一種活著的意義吧,應該說這種責任算是一種意義。

為啥我們大多數人承受著非常大的壓力,也承受著很多的痛苦,要親眼見證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但還是要活著,不管活得開心的還是活的不開心的都還是要活著。那麼我還是傾向於活著的意義是為了履行各種各樣的責任。既然已經活下來了,那麼你就有各種各樣的責任,也就是為了完成這些責任而活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說的再單純一點,我們人活著都是為了利益,不管你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一箇中心思想就是為了利。起早貪黑的逐利是為了什麼?逐利的最根本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責任,更有質量的去完成我們的責任。百年之後,眼睛一閉,啥也沒有了,那就徹底的解脫了,所以我們活著的意義,目前來說我理解為履行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責任。


有溫度的微商


忘了定語是不對的啊朋友!

季羨林先生說的原文是:「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換句話說季先生的眼中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是這樣的:

子貢的故事

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皋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

子貢對學習厭倦了,告訴孔子說:“我希望休息一下。”孔子說:“人生沒有什麼休息的。”子貢說:“那麼我就沒有休息的地方了嗎?”孔子說:“有的呀!你看那個墓穴:那高高聳立的像高地似的,像小山尖似的,像土堆似的,像扣著的鍋似的,就知道休息的地方了。”

子貢可能年輕的時候也想著倦怠、偷懶,甚至覺得我學那麼辛苦,學那麼累幹嘛啊?孔子的回覆很有意思:你的所有努力都為了實踐自己的天命。墳墓像小山的,那是為國家立功受賞的公候,墳墓像土堆的是士大夫,墳墓像倒扣著鍋的,那是平頭百姓。大家都過了一生,有的人立功立業,有的人寸功未立,浪費糧食。

那些寸功未立,浪費糧食的人不就是季先生說的「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嘛?

虛無主義VS存在主義

虛無主義作為哲學意義認為世界,特別是人類的存在沒有意義、目的以及可理解的真相及最本質價值。有時被認為是對於真理不存在的信仰。這種信仰在其最極端形式下很難被證實。因為某些人認為它包含著一種自相矛盾的謊言:如果真理並不存在是真的,“真理並不存在”本身就不是真的,這樣證明自身的錯誤。對此更復雜的解釋是,真理也許存在,但在現實中不可觸及。

“我認為,人的思維缺乏將已知事物聯繫起來的能力,這是世上最仁慈的事了。人類居住在幽暗的海洋中一個名為無知的小島上,這海洋浩淼無垠、蘊藏無窮秘密,但我們並不應該航行過遠,探究太深。”——洛夫克拉夫特,《克蘇魯的呼喚》

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人是在無意義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意義,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從而擁有意義。

“生命的最強烈的、最高的意志並不存在於只是要求生存下去的鬥爭之中,而是存在於鬥爭的意志之中,存在於強力意志之中。”—— 尼采

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都尊重宇宙和人類的存在沒有意義這一“假設”,但是卻做出了截然不同不同的選擇。

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談者無語


此話不實。

在我看來,季羨林先生這番話是不是在他彌留之際說的,感覺他是老糊塗了!

作為一代大師,季羨林先生從1911活到了2009,九十八高齡,高壽得厲害了!

如果按照他的說法,人生沒有意義,人生沒有價值,他就沒有必要活那麼長。

如果季羨林先生有在天之靈,我看他也會後悔不及了,因為他的親屬在他駕鶴西歸之後,爭奪他的財產,十分激烈,得有法院審判裁決。

哎呀呀!想當年,我幹嘛要搞那麼多錢呢?真是貽害不淺啊!

由此可見,可能是季羨林先生無意這樣說了,我覺得,大家還是不要太過相信名人才好,人生還是在於創造價值和長命百歲。


hi123


對於這個問題,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何在!其實我們在思考問題以前不妨先看看兩部小說,分別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餘華的《活著》!從生命的本質而言,我們的出生是很難選擇的。有人生於富貴之家,有人出生家境貧寒。但在命運的諷刺下,我們依然需要做出改變,哪怕遍體鱗傷,只要努力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正如《平凡的世界》之中的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雖然家境貧寒,但已然不遺餘力做出改變,一是為自己的未來,也許是溫飽的生活,亦或是美好的愛情。二是為改變整個家庭的現狀,他們不能苟且一輩子,因為生活本身的意義在於,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心中希望所帶來的詩和遠方。雖然我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為爭名不為權利,但為改變自身命運奮鬥的勇氣與經歷的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出生命的精彩,也許這正是活著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又如《活著》之中的福貴,雖然從小生活在富裕家庭,祖上都是地主,不愁吃不愁穿,典型的富二代,家中有賢惠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但如果我們得到的東西不懂的珍惜,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從這一點而言,命運似乎又不能掌控在自己手中,似乎命運給福貴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但即使經歷一次一次的打擊之後,福貴依然沒有放棄希望。一生的蹉跎歲月,艱難困苦,讓他明白,其實活著的意義很簡單,就是珍惜當下,不去回憶過去,更不要嚮往未來,唯有享受屬於自己的當下才是最為愜意的,哪怕只有那一縷即將消失的夕陽陪伴。

但當我們回到現實社會,我們似乎都活在了別人的眼中,自己的價值與活著的意義,只能由別人來評價,似乎自己只有活成別人所羨慕的樣子,才能體現自己活著的價值。很顯然,我們每個人自己都在自欺欺人,在別人眼中活著是很累的,但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模式。一切好壞都由別人來評價。我們更應該停下腳步來問問自己,這難道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某些人擁有做到寶馬車裡的幸福,但卻嫁給的並非愛情,又在羨慕別人愛情的美好,但這都是自己的選擇。一切都是虛榮心在作怪,又能怨誰呢?

但丁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也許,當我們有一天真正不在意別人評價時,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吧!那個時候,我們就會懂得活著的精彩紛呈,就可以體會到我們自己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人生原本不復雜,只要你簡單,這個世界就簡單。



鳳凰涅槃宋晨聲


人的意義大體有三,一是生物學意義,轉遞基因物種,完成造物的使命,具體什麼使命,莫能知也。一片葉一朵花一小蟲一塊石頭都在維繫參與地球生命的運轉,都有物種延續的慾望,不管是有知有覺,還是無知無覺,或者是,有知無覺,或者有覺無知,延續生命就是本能,本能從何而來,與宇宙同生與時空同存,不可思議又實實在在。

二是,社會學意義,結婚生子參與社會生活扮演社會角色,身處某一階層或某一國,都會群居勞動交配,進而結黨攻伐建國,一代又一代,種族的民族的國家的國際主義的,一往無前永不停息。和生物學的參與一樣,這也是人的本能,分階層分語言分利益,又共慾望共目標共苦樂

三是,人生的意義,這是每個人自己為自己找的,是本能的活著還是有所創建,是平凡還是渴望光彩,是向左還是向右每個人自己選擇自己承擔。

個人覺得,人的意義要從第三層入手,又不能忘了前兩層,必須兼顧,在順自然,順社會的前提下,努力找到適合自己本性的生活,也就是佛說的自性光明。


政中財經


前幾天在與幾位朋友聚餐,席間談到年齡的問題。有位boss說起自己前一天為老婆辦了一張美容卡,希望歲月在她身上走得稍慢一點。在大家的感嘆之中,一位大學教授語重心長,把眼光投向我,“從你這個年紀,到我這個年紀,隔了20年,但好像我昨天還是你,現在就成了我......”


本來推杯換盞的熱鬧,變成一陣沉默......


其實人長大就會發現,時間的水流得愈來愈湍急。特別是結婚生子之後,有一天我們倏然發現,一夜之間竟從那個風度翩翩的少年,變成了從前嫌棄的廣場舞主力大媽和大叔。


既然時光易老,如何才能不虛此行?所謂“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有人說,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生一個人與生一隻貓,一隻狗,有什麼分別?


如果要回歸本質,其實,芸芸眾生,萬千世界,又有什麼物質不是由分子構成的呢?在這個維度去思考,什麼意義都不存在了!


人之所以生而為人,而不是貓和狗,因為人是有靈魂的。


柏拉圖說,“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


我很喜歡胡適,早早就將他視為我的文學情人榜上一員。他的自由之靈魂,理性之思考,是每個時代的人都為之震撼的。



對於人生,他在《讀書與做人》中的看法尤為精闢:“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於自己怎麼生活”。


“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做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胡適


也就是說,你現在去看幾頁書,那幾頁書就是你這段生命的意義,若現在去記幾個英語單詞,這幾個單詞也就是你這段時間的意義。而如果你只是無聊而迷茫,這段時間對你就是沒有意義的。


正所謂,人生的意義,不在“苦想追求”之中,而在“行動創造”之下。如果有想做的事就去做,如果此刻你正在無聊發呆,那就去找點事做。


活在當下,便是最大的意義。


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說:“人們說我們都是在追求生命的意義,我不認為那是我們真正追尋的,我認為我們追尋的是活著的體驗......讓我們能感覺到活著的喜悅。”


我喜歡上讀書,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相比泡吧、唱歌、閒聊,它更能帶給我愉悅——一種在精神土壤中開出的花,清香漂到了心臟的感覺。


人活著,不就是追求活著的體驗嗎?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有不同的體驗,擁有不平凡的人生吧,那就需要我們不斷去挑戰和嘗試,生命的體驗就會越來越豐富和精彩。


我很欣賞一部分女人,眼裡除了孩子之外還有自己。在我看來,一個人可以沒有工作,但不能缺乏人生的興趣,因為一個人的活著的體驗,很大部分來自於她追求某樣事物時的喜悅。


如果你還沒有培養你的興趣,那就從讀書開始吧。


就像胡適先生說:“每天花一點鐘看十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頁書,三十年可讀十一萬頁書,這十一萬頁書可以使你成一個學者了。”


真正享受過閱讀時光的人會知道,精神上的愉悅感比任何感官上的刺激還要強烈。


總結一句,當下所做,當時所感,便是人生的意義。


作者, 五月笙:微信讀書籤約講書人,專業書評人,有書、新世相等平臺簽約作者。
我會持續在這裡分享「獨特思考」、「讀書方法」、「高效工具」
關注我,用心解讀好書,用閱讀賦能成長。

五月笙寶寶


華夏五千年,有多少人把人生活出了意義,活出了價值,。

意義在小說演義裡,價值在當權者的談判桌上。

人生就是活著,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孤獨了戀愛,惆悵了寫詩作畫,有希望了工作,沒戲唱了死亡。

這就是人生。

人就是為了活著。活著就要活出自己。這就是價值,也是唯一的價值。

因為餓了吃飯 因為困了睡覺 因為孤獨了戀愛 因為惆悵了選擇藝術,因為有了希望工作,因為劇末人散所以告別。

但多少人活出了自己的價值 為了應酬吃飯,為了權勢睡覺,為了慾望戀愛,為了作態寫詩作畫,在麻木不仁中工作,在恐懼中退場。

千萬別把人生活成了別人的小說,千萬別把人生活成當權者的教科書。在死亡面前,一切榮譽,財富均為烏有。之後你會和街邊的乞丐一樣,平等的死去。

人生就是自己的道,要按自己的本心活下去。

做到了就有價值,做不到,狗屁不是。


倏壹庵


其一:出生這事兒,沒法選擇。

其二:死亡這事兒,還是挺讓人恐懼的

因此:只能活著。

附加:季老先生該怎麼說,有他的想法和道理。總之也猜不透。或許,等老了,就明白了。

總結:反正只能活著,那麼就充實的去生活,去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負歲月靜好。

(我打小是個留守兒童,常常會一個人獨坐在漆黑的小屋內想:活著幹嘛,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後來隨著慢慢的成長,接觸的越來越多,回憶過往,這個問題也會時不時彈出腦海。這時,便會想起那些書,那些故事,和遇見的那些人。每個人都在進行著自我的完善與救贖。對於精神與靈魂的塑造突破,對自身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意義?體驗生活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意義呢?)


Es的小積累


這是個很古老的問題了,無數先賢明哲都在討論

身為普通人,說說看法

什麼叫沒有意義,什麼叫沒有價值,我相信,一定是在人世間活了幾十年才會這樣說

否則,你都沒活夠,沒經歷夠,就發出如此感嘆,那隻能說,你在瞎掰了,打胡亂說

其實,意義,價值,這些概念,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他的解釋,都是不一樣的

在這個社會上,生活著不同層次的人,一天24小時,有的人,為了單純的活著;有的人為了

讓多個人活著;有的人為了改善生活質量,有了人為了活得更有自認為的價值。。。。。。

他們都有自己活著的方向,活著的理由,那麼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就是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

季羨林老先生,說這話的時候,都已經好幾十歲了,接近人生的尾聲了,該經歷的,不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在加上他生在我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社會變化,錯綜複雜,我相信,換成我我也會這樣說。

所以,人生沒有意義,人生沒有任何價值,只是針對個人而言,不能放諸天下。

我在想,假如把季羨林大師,放在今天,他肯定擁有很多活著的意義,活著的價值,哪裡還有啥時間感嘆,人到底為什麼活著哦?

總之,人生短暫,不管你是處在什麼層次的人,陷於什麼遭遇的人,請記住,好好活著,就是最大的意義,最大的價值!

且行且珍惜!



視網more


季老先生實話實說,對大部分包括我們自已,這不長不短的人生意義何在,價值在哪裡?你現在所作的工作,你認為對社會的貢獻,任何人可以作,可以替代你,你永遠不是唯一,也不可能成為唯一。很多時候說不定因你的消失,而社會前進的腳步更輕快了。

因此,人不要夜郎自大。不要得意忘形!你的意義和價值僅僅是社會需要而賦予給你的,你的本身實在毫無意義可談。但我們因此就放棄努力嗎?那也未必!我們的唯一是對著父母孩子親朋,——即每一個需要你幫肋的人,孝散的人,養育的人!我們的一生是沒意義,但我們仍有責任有義務走完這一生。

我們這一大部分人,極普通,不會作出驚天的業績,但是社會的基石,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諧。說到底還是有點價值的,雖然象微塵一樣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