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學校受到欺凌,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

晨爸在線CBZX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地成長,無論是身體亦或者是心理上都的健康,而孩子被欺凌後對心理造成的傷害不容小覷。

校園欺凌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很關心,我們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學生時代相信各位都見過各種或大或小的校園欺凌事件,但是大部分孩子被欺凌都會選擇沉默,不敢向家長、老師說,原因就是孩子說了之後還是會被欺凌,因為欺凌者會對被欺凌者說“你要是敢告訴老師或者你爸媽我打你更狠……”所以很多孩子選擇沉默,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孩子對家長說後,家長對待這件事的態度會影響到他。

當孩子被欺凌後家長應該這樣做:

一、保持理智

當孩子鼓起勇氣將他被人欺負的事情告訴家長,家長首先要保持理智,冷靜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的家長一聽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在鬍子心切的驅使下會不分青紅皂白的去質問,甚至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去處理事情,孩子告訴家長的目的是渴望得到家長的保護和支持,而不是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的維護。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參與了這次校園欺凌事件,假設孩子本身是個欺凌者,反被欺凌的對象反欺凌了,那麼這個時候家長還是一味地去維護孩子,就會對孩子造成這樣的誤區:我做什麼都是對的。當以後孩子欺凌別人時他們就會裝委屈、裝被欺負來騙傢伙在那個維護自己。

所以當家長知道孩子被欺負後,先保持理智,瞭解好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再處理,而不是北七里生煎的表面矇蔽了雙眼。

二、不要當做是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

不少家長在孩子告訴他們自己被欺負後,大多數的反應就是“小孩嘛,打打鬧鬧很正常”,不僅是家長自己說,一些欺凌者的家長也這樣說,不同人說出來給人的反應不同,比如後者如果說了就會讓被欺凌者的家長很憤怒,前者說了會讓自己孩子心理受到無法彌補的傷害。

首先,在孩子被欺負感到害怕、無助、委屈的時候,家長說一句“這很正常”對他們的心理打擊會很大,甚至會怨恨父母不幫他,從而導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以至於以後再遇到這種事情也不願意和家長說寧願自己一個承受著。

當孩子向家長表達自己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說明欺凌事件已經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了傷害,家長要站出來給予孩子最需要的幫助,而是不是視若無睹。

三、不要太極端

我們不乏看到這種家長“別人打你你就還手,往死裡打,出事了我們給你負責”,看似鼓勵孩子的一句話,實則是在把孩子引向“犯罪”的道路,如果孩子真的被欺壓到某種程度反擊把對方打死了,責任家長負擔得起嗎?這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只能說明這種家長做的很失敗。說這句話的家長可能不知道,孩子會認為是在暗示自己沒用、膽小、不敢還手等,從而愈發自卑。

總結:當孩子遇到欺凌事件後家長一定要保持理智,先站出來給足孩子安全感,然後根據事情的原因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教會孩子明辨是非避免欺凌事件再次發生。


群美育兒


作為一個在教育一線的工作者,我覺得可以回答好這個問題,並且能給一些實際的幫助,而不是誇誇其談。

父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聽到被欺凌肯定馬上就會受不了,此類的事情最後沒有處理好,或者鬧的沸沸揚揚都是情緒沒有管理好,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影響。

管理好情緒了,這件事情你就已經做對了一半,接下來的事情都很變得簡單一些,首先你得問問是受到了怎麼樣的欺凌,程度怎麼樣,這是第幾次了,瞭解完情況以後,安慰好孩子,你也可以跟孩子講講你自己小時候這類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釋懷很多。

當你跟孩子瞭解完情況以後,第一件事情還是要管理好情緒,孩子還小,可能事情表述不清楚不完整,又或者有傾訴撒嬌的成分,這個時候你應該給孩子老師打個電話,瞭解情況反映問題,充分相信老師的解決能力,依情況而定,欺凌程度輕跟對方家長通個電話,溝通一下情況,切記態度真誠,不要孩子受了欺負就言辭刻薄尖酸,小孩子有些矛盾是正常的。程度高的話叫上對方父母,帶上兩個孩子一起吃個飯,見面把問題解決了。

就這麼簡單,重點就是要管理情緒,這樣對孩子成長是最好的。

希望被你採納,對你有所幫助,謝謝大家。



神諸懷東


1. 與孩子談談發生了什麼。冷靜傾聽孩子的完整敘述,不打斷。告訴孩子,受到欺負之後感到沮喪、委屈很正常,但是決不能這麼不了了之,並詢問孩子希望看到一個怎樣的結果。

2. 不要幻想讓孩子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3. 耐心處理與欺凌相關的每一件事情,不要忽視、輕視它們。

4. 記錄下欺凌事件的細節:欺凌發生在什麼地方;都有誰參與了欺凌;欺凌發生的頻率;是否有人目擊等。不要試圖自己一個人去對付他們或者他們的家庭。

5. 與學校聯繫。瞭解學校是否有反校園欺凌的政策,是否對此次欺凌事件知情,以及是否採取了干預措施。找機會與學校相關的管理人員見面商談。

6. 如果孩子要求待在家裡、不去上學,父母要向孩子解釋這樣逃避問題是沒有用的,還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7. 在家長會上與其他家長討論欺凌事件。


俊廷教育


我從親身經歷者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這都是我上學時被欺負的經歷,完全真實。

記得那是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因為我和另外一個小朋友吵架,我爸把那個小朋友抓到他家長哪裡要說法。結果別人喊了人,我爸一下被嚇住了,退縮了。當時那些人把我的手抓住,讓那個小朋友當著我爸的面扇我的耳光。我爸沒有說一句話。這件事給我的心理造成的非常大的傷害,只到現在都還在我心裡無法抹去。從那時我就覺得我在外面受欺負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幫得到我的,從那以後我也不喜歡說話,更不愛和別人溝通,因為我怕。遇到事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跑。就這樣我上了初中,在初二的時候,事情又來了,躲都躲不掉。我身體也比較瘦,從小就沒有力氣。加上小學的那件事,在初中讓我更加沒有自信,膽子更小。當時有學生找我收保護費,我記得是一個星期一塊錢。當時我一個星期的生活費是二十元,要住在學校。因為我不想給,就受到了他們的威脅,最後過了一個星期我還是沒有給錢,結果就被他們打了,一群人打我一個。當時我想不出解決的辦法,因為告訴老師,我以後會被打的更慘。告訴家長?小學的那一幕我至今都沒忘記,告訴家長有何用?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做了一個決定,我要去買把匕首,他們下次還會來,如果下次誰先動手打我,我就把他放倒。當天中午我就請假出去在街上買了一把匕首。當時心裡想的一件事就是我一定要搞死一個,讓你們欺負我,看以後還有誰敢欺負我。那幾天心裡想的就是刀放在哪裡?動起手來我怎麼應對?我該刺別人那裡?也根本沒心思學習。一轉眼一個星期過去了,後來其中一個收保付費的是我小學的同桌同學,因為他這件事就煙消雲散了,不過那把匕首至今還在。現在一回想起來這件事我就後怕,後怕當時那種極端的想法。

現在我成年了,還是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類似這樣的事件發生,現在看來我覺得家長的極端做法會影響到你的孩子。家長極端,孩子就有可能極端的來處理這些事。當自己孩子被欺負,我們不能鼓勵打回去,也不能就讓孩子不斷忍讓。有人會說你那不是等於沒說嘛!其實現在社會和我當時是不能比較的,未來更是一個法制得社會,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要孩子學會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多給孩子講,該向學校反應就向學校反應、老師不管還有學校、學校不管還有派出所。這樣才不能讓我們的孩子遇到事像我當時那樣走極端,走極端一定會後悔終身。


謝小喵美術


第一、一切靠自己:可以報告老師和家長,但是通過老師和家長很多時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家長和老師不會一直跟著孩子,保護著孩子,所以告訴孩子如果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靠自己。

第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很多孩子欺負人成為習慣,每個班級都有很霸道的孩子,但是這些孩子不是誰都敢欺負,如果你強硬,他就會知難而退。所以告訴孩子,如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果他打你,你就打他。

第三、解決問題要徹底:俗話說“善門難開”對孩子也是一樣,很多孩子欺負你一次,你沒有理他,覺得算了吧忍一忍就好了,他就會覺得你好欺負,他就會接二連三的欺負你。所以,一定要反擊,並且反擊一定要徹底。一旦還手就要打到他求饒,打到他再也不敢惹你為止。

第四、團結可團結的力量:如果欺負你的孩子比你強壯怎麼辦?這個時候可以團結周圍的力量,很多霸道的學生經常會欺負身邊的人,如果他足夠強壯,你就要聯繫你周邊的人一起反抗,給他教訓。

第五、選擇重點擊破對象:如果多個人欺負你怎麼辦?這個時候你要從這些人中選擇一個目標,選擇一個相對其他弱小的,你有勝算的目標,集中全部精力與能量攻擊他(她),當這個目標被擊敗,將會給周圍人震懾,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最後,請告訴孩子,無論如何絕對不能欺負別的孩子,要存善心,行善事。但是絕不要姑息欺負你的人,一定在第一時間給予反擊。因為欺負你的人,欺負你一次、兩次,就會將欺負你變成習慣,孩子爸爸媽媽不能永遠在你身邊,只有你自己才能保護自己,你要強大起來,你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你周圍的人,不要欺負你,你不好欺負。


瓶子曰


校園欺凌是個沉重的話題,也是一個嚴肅的教育話題,欺凌可以對青少年造成非常可怕的創傷和極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首先,我們不能做無知的大人。我們要懂得校園欺凌是怎樣發生、發生後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恨容易忽略孩子們被欺凌的跡象,因而錯過進行干預的好時機。孩子在校園裡遭受欺凌,很少會主動說出來,這就在於平日裡一定多陪伴孩子,多瞭解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反常,一定要耐心詢問。幾歲的小孩子自身不能完全明白自己遭受的待遇是何等不公,需要你來幫忙指導。而十幾歲的青春期孩子出於羞恥或者害怕報復,可能會刻意隱瞞被欺負的真相。所以平日裡就一定要營造出溫馨平和寬鬆的家庭氛圍,一定要相信孩子,也讓孩子充分相信你,那麼他便會和你道出真相。

在知道孩子遭受校園欺凌的時候,做父母的要和孩子敞開心扉的談一次話,首先我們一定要冷靜、理性。在談話之前,家長首先應該清理思路,平和情緒,。孩子說話時,不要打斷也不要催促,家長必須要孩子覺得自己的真實情感受到重視,事件真相才能得到還原。

父母與孩子談話時必須做到,並且幫助孩子做到不帶情緒化的剖析事件本身。否則,與孩子的交談可能會讓小孩再一次重溫被欺凌時的心理感受:恐懼,悲觀,抑鬱等情緒對孩子會產生二次傷害。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是容易受到情緒劇烈波動的影響。他們會對被欺凌的事實感到屈辱和丟人,並且受傷害的感覺會非常深刻,所以有很大可能隱瞞欺凌真相。與這麼大的孩子對話不能以自己的成年人思維來影響對方。父母要與青春期的孩子結成盟友,用冷靜的語氣建立安全感,讓他們相信你作為父母有能力與學校溝通,共同對抗校園欺凌。

在充分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後,根據學校或者家長聯繫手冊,父母應該用官方渠道與孩子的老師、校長傳達事件真相,並協商解決的辦法。可以找到學校的心理諮詢師和孩子班裡的老師談話,共同協商解決。對施暴的孩子不應該以報復的方式施以懲罰,而是讓孩子們明白自己所犯下的後果,真誠道歉,並反悔,在今後的日子學會尊重同學。


最後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走出被欺凌的陰影,先分散注意力,正確建立價值觀和世界觀,必要時可以尋求孩子心理諮詢老師、班主任的幫助。耐心教他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如何使自己強大起來,勇敢應對校園欺凌。同時建議學校向學生宣傳教育國家應對校園暴力出臺的政策、實施辦法等,加強校園欺凌的相關教育活動,給學生敲響警鐘。



娜陣清涼


絕不允許!如果遭受了欺負,就必須還擊!別人打你了,那就打回去!為什麼這麼沒有度量?這麼沒有忍讓精神?因為,你有度量了,忍讓了,那麼欺負人者就會認為你害怕了,不敢反抗了,他就會愈加囂張,愈加肆無忌憚。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打人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第一次的反擊很重要,它不僅向施暴者同時也向別的同學宣示了你不容侵犯的個性,可以使蠢蠢欲動者不敢輕舉妄動,從而樹立起自己的尊嚴和威嚴,進而建立更加和諧的同學關係。


zhaokeqing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如今校園欺凌時間一再發生,然而孩子在學校收到欺凌之後不敢或不願意將事件告知別人,甚至是父母,家長應當在孩子成長階段告知孩子在受到傷害的時候要學會反駁,比如別的小朋友打了您家孩子,雖然不能慫恿孩子還手,但是至少對方孩子及家長一定要道歉,這樣,孩子就會明白,當收到欺負時,我不是一味的只能受欺負。


小葛戶外


“打架看似小問題,卻影響孩子性格成長,家長不願孩子當‘狼’,也不忍心他(她)當‘羊’,失去自我保護能力。”馮德全教授認為,不能簡單地以“還手還是不還手”看待此問題,關鍵在於樹立孩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式。“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怎樣讓孩子掌握好這個‘度’,尤為重要。”


大家一起來巧學


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如果是幼兒園或者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首先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惹事。如果是被同學欺負,以後如果再打架。跟孩子說要學會還手保護自己。如果是孩子大了,在上職業學院什麼的。打架就不一般了。在這種情況下。每個月跟學霸點錢。讓他們保護你的孩子不捱打。跟老師說。都不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