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在逝世之前,指天大呼三聲“星斗南”,是什麼意思?

我在墾丁天氣晴


作為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事蹟家喻戶曉。

林則徐一生宦海沉浮,生死以繼,他從政四十年,歷官十三省,1850年10月19年病逝於廣東潮州普寧縣行館,終年66歲。

由於禁菸和抗英行動,林則徐被朝廷所構陷和打壓。在1841年,被道光皇帝革去兩廣總督的職務,調到浙江戴罪立功,一個月後,又被髮配去新疆伊犁充軍。

林則徐在臨行時憂憤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名句。



1850年9月,朝廷重新起用辭職在家養病的林則徐,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到廣西鎮壓天地會起義軍和洪秀全領導的拜上帝會。林則徐本身有疝氣、脾洩、喘嗽等舊疾,抱病在身,加上沿途奔波,竟而溘然長逝,臨終前口中曾喃喃“星斗南”一語,讓人疑惑不解。


後世學者對於“星斗南”三字的含義頗多爭議,難有定論,但大致有兩種解釋。

一是認為,林則徐是福建候官縣人(今福州市),“星斗南”三字是福州方言“新豆欄”的發音,新豆欄是廣東十三行附近一條街道,是著名的洋商聚集地。

當時很多從事鴉片貿易的洋行就聚集在這裡,因林則徐在廣東開展禁菸運動,深受洋商和其代理人的記恨。於是商行不惜以重金收買一個廚師,投毒害死林則徐,林則徐臨終時察覺,大呼“新豆欄”,意在指出兇手,但卻為人誤聽為“星斗南”。

然而此說從林則徐晚年給親友的書信及《認文》中所述的臨終情形,可以排除林則徐的死於中毒的說法,所以“新豆欄”一說也就難以成立。


另一種說法是從星象學的角度出發,也有三種說法。

一是說林則徐去世前一天看見一顆星落在了北辰星的位置,林則徐是為了提醒清朝要警惕沙俄強敵;

二是說林則徐看到南方星象異常,必有災禍降臨,遺憾不能再為清廷效力;

三是說,大星墜地,一定有偉人去世,林則徐自知病重不起,所有說了這三個字。


然而星象學的說法大多牽強附會,以訛傳訛,要弄清事實真相,還得看林則徐臨終時在場人的說法。

林則徐去世時,他的兒子林聰彝和幕友劉存仁在場,劉存仁留有悼亡詩五首。

其中第一首寫道“將星一隕天容慘”,後面註解道:“易簣(人將去世時稱“易簣”)時,有星斗南語”,第二首第二句寫有“指天臣口等期之”,後面註解道:“臨終口授折,經餘代錄,而語音蹇澀不了了,尚以未及出師為憾,嗚呼!忠矣!”


可見這才是“星斗南”傳出的第一手資料,而此時的林則徐病重之際,“語音蹇澀”,說話已經是含糊不清的情況,對著兒子林聰彝說出的“星斗南”三個字,大抵有出師未捷的抱憾,以致臨終託付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意味。


煮酒君



林則徐因虎門銷煙在朝堂遭到構陷,道光將林則徐“發配”新疆,仍然寫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可見林則徐的高尚人格和愛國情操。幾年以後,林則徐被清政府委派南下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公已負重病,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病逝於潮州。在謝世訣別之際,林則徐指天高呼“星斗南”!

因為這三聲“星斗南”是林則徐最後的歇斯底里,無論是從時機還是場合去琢磨皆顯得極是突兀,便是家人朋友也不知何意。時至今日,史學界仍然無法對此作出定論。


星斗南?新豆欄?

因為林則徐是福建人,因此將閩話“新豆欄”誤解為“星斗南”的說法流傳較為廣泛。因為林則徐患有疝氣病,曾於1839年由新豆欄的西醫伯駕為其診治,1850年林則徐在前往廣西鎮壓太平天國的途中逝世,並在死前三呼星斗南,於是有人猜測林則徐在借“新豆欄”告訴家人,他受洋人所害。然而這種說法是經不住推敲的,一是時間距離伯駕治病已經過去了十年;二是如果林則徐真要是出於此意,大可說“洋人害我”,雖說古人說話委婉,可這是死生之大事,且又是對外夷,倘若真是為了死因和證據又何必故弄玄虛;三是林則徐是前往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並不是針對洋人,即使洋人仇視林則徐,可是在滿清最高統治者已經妥協的情況,他們已經沒有必須的理由去毒殺林則徐;四是如果將星斗南解讀為新豆欄,則或多或少顯得林則徐有些過於“嚴監生”了。

星斗南?星斗南?

我們都知道林則徐是奉命去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可是不料在途中殞命,林則徐是個忠臣,忠臣有個毛病,身負皇命卻沒有盡到職責,這便是不忠了。太平天國運動在廣西興起,廣西地處天南,林則徐死前呼“星斗南”,或是在悲嘆不能履行皇命,不能為滿清政府除去這個在南方興起或將興盛的星斗。

星斗南?星斗闌?

林則徐被稱作中國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必然極具敏感的政治眼光,清帝國先後經歷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洗禮,陷於內憂外患不斷的境地,那麼在彌留之際的林則徐所呼“星斗南”究竟是何意呢?明清皇宮,即紫禁城,位於紫微星正下方,而紫微星是帝星。闌,有“將盡”之意。林則徐所呼“星斗南”是否是“星斗闌”,意指帝星即將隕落,清帝國即將崩塌?林則徐雖然睜眼看了世界,對於世界格局已有所瞭解,甚至更是對滿清的結局已有了預料,可是他仍然忠心於清朝,作為封建王朝的忠臣,他不可能大逆不道地直呼“帝星將隕”,於是只好說“星斗闌”。這三聲“星斗闌”或許既是對預料中清帝國的結局的悲嘆,也是對自己再無法更無力去挽救這個病入膏肓的帝國的悲嘆,他已經將命運給他的時間全用完了。

關於以上三種觀點,第一種應該是流傳較為廣泛的,第二種應該也有不少人持有,至於第三種,則是我根據林則徐的品性和家國情懷所做出的推測,至於真相如何,也許已經無從考證了。


吾與吾國


1851年11月22日,林則徐逝世於去廣西赴任途中的廣東潮州普寧縣。在死前,林則徐大呼“星斗南”。據郭柏蒼《林文忠公遺事》雲:“後劉孝廉述公彌留時,群見大星墜地,公舉一指曰‘星斗南’即逝,聞者不知謂。”

後人附會“星斗南”是“新豆欄”。那麼這個“新豆欄”有可能是美國醫生伯駕在廣州新豆欄街豐泰洋行開設的新豆欄醫局。也有可能是指十三行。

我在回答《清末廣東十三行總商為何與林則徐有理不清的恩怨》一文中提到過這兩件事:https://www.wukong.com/answer/6491889027954770189/

但我覺得如果林則徐臨終遺言真的是“星斗南”,似乎不太可能是感謝伯駕醫生,雖說伯駕醫生醫術高明,對林則徐的疝氣治療頗為上心,但林則徐作為重要政治人物,一生風雲變幻,一點小病應該不會放在心上。

如果是後者,更沒有可能。雖說《東莞縣誌·逸事餘錄》明確指出:這個謀殺案的主謀是廣東十三行總商伍某,他在林則徐查禁鴉片時曾被擒拿于越華書院。但實際上,伍秉鑑、伍華元、伍崇曜父子三人都曾反覆被官府捉拿,敲詐勒索。尤其是伍華元,因為英國商館搭建欄杆,伍華元被廣東巡撫捉拿。巡撫認為英國人侵犯中國主權,作為保商的他被命令下跪一個多小時。後來伍崇曜在調停中英外交糾紛的時候,被巴夏禮打耳光,總之商人受的屈辱實在是太多了。

相比之下,林則徐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家,只是威脅,沒有敲詐。事後還請伍秉鑑幫忙聯絡看病,說明私下關係還不錯。伍家不至於懷恨在心甚至下毒手毒死林則徐。商人完全沒有那個膽量,因為一旦破案,鉅額家產就灰飛煙滅了。


神州袖手人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道光皇帝為了討好英國人,將57歲的林則徐免去了兩廣總督和欽差大臣的職務,調往浙江軍營“戴罪立功”。然而才僅僅過了一個月,又被道光皇帝又下旨將林則徐發配到新疆伊犁充軍,這一過就是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繼位,為了清剿太平天國,重新啟用林則徐併為欽差大臣赴廣西上任。



看到聖旨的林則徐大喜過望,帶著兒子與親信們直奔廣西,不料一行人走到普寧時,林則徐突然去逝,並留下了三句“星斗南”的遺言。這樣的一位朝廷命官突然死亡,不僅讓朝堂一篇譁然,也在民間產生種種猜測。而且去世前三聲疾呼,引發了後人的種種猜想!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給一個權威的解釋,只有兩種廣為流傳的說法!



一是憂心國是民情的疾呼。傳說不管那一個朝代的忠臣,在臨死之前就會把心中的憂慮大聲喊出來。林則徐在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坐在院子裡觀月,突然看見夜空中有顆特別亮的星星墜落於北辰星位,而墜落的地方正好位於沙俄之南。

這種異常的天象讓林則徐頓時緊張了起來,他預言沙俄會奪走北方,因而擔憂不已。還有人說林則徐已經預見了太平天國會是一場影響半個中國的起義運動,提示南方將會陷入生靈塗炭的局面。



二是隱約的告訴人們兇手。有民間傳聞林則徐的死與廣州十三行有關,林則徐發動禁言運動,斷了十三行的財路,作為十三行會長的伍秉鑑自然對林則徐恨之入骨。而廣州十三行的總部位於新豆蘭,而“星斗南”又與“新豆蘭”讀音比較相似,因此兇手就是伍秉鑑。



據普寧地方誌記載,一天早晨林則徐覺得腹中飢餓,便讓廚子送來早餐,林則徐吃完不久便腹痛不已,不多時便奄奄一息。親信派人去找廚子,才發現廚子早已逃跑,有人就猜測是伍秉鑑指使的!

不管沙俄入侵、太平天國起義、廣州十三行暗殺,林則徐沒有必要說的那麼隱晦。作為欽差大臣來說,直接簡要的說出答案不是更省事,而說出“星斗南”,明顯是有其他的意思,或者聽遺言的人聽錯了而已,因為福建人說“死都難”和“星斗南”的口音一樣。不管他說的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林則徐預見煙毒危害和禁菸運動都是歷史第一人,讓後人敬佩不已。


江雪寒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指天呼喊了三聲“星斗南”之後去世,對於這三個字,後人都感到很迷惑,不知道林則徐的用意是什麼。林則徐的這句話在民間引起了種種的猜測,知道現在也沒有人可以給出一個權威的解釋,那麼這三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目前有兩種比較廣為流傳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林則徐在委婉的告訴後人殺他的兇手。這個傳言的來源是因為廣州十三行,當時林則徐發動禁菸運動,阻擋了廣州十三行的財路,所以十三行的會長伍秉鑑肯定對林則徐十分的不滿。林則徐高喊三聲“星斗南”的發音與廣州十三行的總部“新豆蘭”十分相似,所以大家有了這樣的猜想。

但其實這種猜測不太具有說服力,既然他知道兇手是誰,為何要這麼隱晦的說呢?反正都是將死之人,也不怕得罪誰,所以直接說出來豈不是更加省事,因此這個猜想的說服力並不是很強。我們來看看第二種猜想。

第二是說林則徐的這三個字其實是一種預言,是憂國憂民的表現。據傳在林則徐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坐在院子裡面觀察天空,看見夜空中有一顆非常亮的星星正往北辰星位移動,最終墜落的地方是沙俄之南。觀察到這種天象的林則徐覺得很緊張,他預言沙俄會奪走北方,所以高喊了三聲。

對於預言的猜測,還有一種說林則徐是預見了之後的太平天國運動,他知道在將來會有一場影響半個中國的起義運動,高喊的“星斗南”也暗示了南方將陷入生靈塗他的局面。

當然以上的這些全部都是後人的猜測,並沒有一種可以被證實,畢竟人死不能復生,誰也不知道林則徐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不管他說的三個字是什麼,林則徐都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禁菸運動更是喚醒了很多有志之士,喚醒了中國人對鴉片危害的認知,值得後人尊敬。


問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坊間傳得神乎其神,最主要有兩個:

一是,新豆欄(街)。認為“食夷利者”即洋商及代理人賄賂廚子下毒,毒死了林則徐,林臨死前高呼。

二是,防俄。林則徐雖被髮配新疆,卻實施考察,提出一系列治理新疆策略,還做出重要預言:“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

至於什麼預言清朝滅亡之類的,恐怕不怎麼靠譜!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

當時陪在林則徐身邊的,有他的兒子林聰彝和幕友劉存仁。

“星斗南”這三個字,就出自劉存仁所做悼詩中的詩注,即:

“臨終口授折,經餘代錄,而語音蹇澀不了了,尚以未及出師為撼,嗚呼!忠矣!”

在林則徐靈柩被護送回原籍時,老友楊慶琛前往迎接,後寫有“星斗蒼茫何處尋”的詩句,在註釋中說:

“公疾革,隨侍公子揮淚默祈,公回顧曰:星斗南”。

這是最早的出處,根本沒有什麼“以指向天”,那是後人以訛傳訛。

“以指向天”的說法,出自金安清《林文忠公傳》:“公易簀時,以指向天,呼星斗南三字。”

上述材料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林則徐當時“語音蹇澀不了了”,也就是吐字不清;二是,臨終遺言是“回顧”“隨侍公子”,也就是對他兒子說的。

林則徐篤信佛教,是一位虔誠的佛門弟子,早在青年時代,就恭恭敬敬的謄抄《心經》、《金剛經》、《大悲咒》等,並親題“行輿日課”、“淨土資糧”八個字,貯於一匣,隨身攜帶,便於誦讀。

從政後,林則徐仍堅持“日課”,不忘誦經唸佛。

因此,在行將與世訣別的時刻,看到兒子趴在那裡流淚祈禱,心生佛念才最符合當時情境。意思是,希望兒子代替自己完成“日課”,往生淨土。

也就是說,林則徐去世前喊的,很可能不是“星斗南”,而是“心大南”(心即《心經》和《金剛經》;大即《大悲咒》;南即唸佛聲如“南無阿彌陀佛”等),是誦經唸佛的簡稱。

【“祥說近代史”問答團隊】


讀史品生活


關於林則徐死時所呼的星斗南,至今也沒人參透是什麼意思,只能通過當時林則徐的一些事和時代背景進行猜測。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僅供參考:


林則徐畫像

一、林則徐在廣東大力查禁鴉片,虎門銷煙大大挫傷了英國鴉片販子與他們的中國買辦,當時林則徐得罪了不少有權有勢的人。道光三十年,當時已患病的林則徐被派往廣西鎮壓洪秀全起義時。當時他只能平躺在轎子裡,卻要日夜兼程,結果病情加重,患上了嚴重的下痢,最終死於潮州。相傳林則徐死於巴豆中毒,而給林則徐下巴豆的廚子正是當時廣州十三行的魁首伍秉鑑派去的。林則徐禁菸觸犯了他的利益,故而將他謀害。因為廣州十三行有一條名街叫“新豆欄”,而林則徐是福建人,“星斗南”與“新豆欄”音似。當時林則徐察覺到是飲食導致自己病情加重,所以死前大呼“星斗南”,想告訴旁人自己是被廣州十三行的洋商與鴉片販子所害。但當時欽差大臣的飲食起居都有專人負責,外人想混入廚房下毒是很難的,因此這種說法沒有得到證實。


虎門銷煙


二、還有一種說法是林則徐大呼“星斗南”是表達他“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傳說林則徐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冥冥中看到夜空中有顆巨星墜落於北辰星位。因為中國位於北辰星之南,而俄羅斯位於北辰星之北,星辰墜落意味著天下大亂,將有血光之災(當然有人認為這裡的血光之災是指太平軍起義,畢竟林則徐是被派往廣西鎮壓太平軍的)。林則徐由此推斷,俄國可能進犯中國,成為中國北方的最大威脅。所以林則徐在臨死前大呼“星斗南”三個字,是想提醒世人當心沙俄趁機進犯我國疆界。這種說法雖然沒能得到證實,但考慮到林則徐一生忠心報國,憂國憂民,這種說法也有它的合理之處。



當時林則徐被派往金田,卻死在廣州附近的潮州,實在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可悲可嘆

以上


孫鑥婷


沒人能給出明確答案,只能推測說這是林則徐為指出殺人兇手留下的“三字遺言”,林則徐很可能是被洋人毒死的。


林則徐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以“禁菸”聞名,贏得全國人民的尊敬,卻讓販賣鴉片的外國人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

林則徐出生在1785年8月, 他從政40年,歷官13省,1850年11月病逝在赴任廣西的路上,享年66歲。

林則徐的死亡過程在正史上沒有詳細記載,但在一些文人筆記中,卻明確記載了林則徐是被洋人害死的,證據就是他臨終前高呼“星斗南”三個字。

林則徐是福建福州人,在當地方言中,“星斗南”不是一個詞彙,沒有什麼內涵,但發音與“新豆欄”相似。

新豆欄是什麼意思?它是一個地名,指的是廣東十三行附近的一條街道,而十三行是著名的洋商聚居之地,商貿活躍,經濟繁榮,當初從事鴉片貿易的很多洋行就聚集在這裡。

於是有人推測是鴉片販子為了報復,派人害死了林則徐,甚至指出了殺人兇手——洋人的走狗買辦、十三行商人伍紹榮,據說是他用重金收買一個廚師,把毒藥放在飯裡,林則徐吃後中毒,腹瀉不止,導致不治而亡。

林則徐臨終時察覺到了不正常,他認為這是鴉片販子在報復自己,但又不知道是誰下的毒手,只好大呼三聲”新豆欄”,由於發音與“星斗南”十分接近,被誤傳為“星斗南”,但“星斗南”沒什麼確切含義,導致後人不知所云。

這個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也給民族英雄林則徐的結局更增添了幾絲悲情,但也有人認為這句“星斗南”是編造的,林則徐因為身心俱疲,勞累過度,加上疾病纏身,正常病死的。

這種說法也有道理。

林則徐被任命被欽差大臣,趕赴廣西時,已經是66歲高齡。根據史料記載,至少在1年以前,林則徐已經因病告老還鄉,正式退休了,他平時身體已經虛弱,患有痔瘡、疝氣、心肺病等多種疾病。

接到聖旨後,林則徐毅然動身,但由於身體虛弱,只能躺在特製的轎子裡日夜趕路,一路之上辛勞顛簸,得不到休息,到達廣東潮州時,林則徐病情加重,開始嚴重下痢;到了普寧時,更是病入膏肓,無法趕路,只得暫住普寧行館,終因病重不治而亡。


上述兩種說法截然相反,至於哪種說法更可靠,學界始終沒有明確意見,這也使得林則徐之死成為一個難解之謎,只能留待後人考證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1850年2月清道光帝病逝,皇四子奕詝繼位,改明年為咸豐元年。當年入秋後由洪秀全、楊秀清等人主導反清勢力拜上帝會以及廣西的天地會武裝緊密串聯,分批在廣西活動。起義一觸即發之際廣西巡撫鄭祖琛感於無力鎮壓,只得上書朝廷報知此事。

清廷震驚於廣西形勢糜爛,調遣兩廣總督徐廣縉帶兵赴廣西準備鎮壓拜上帝會。另外補向榮為廣西提督會同鄭祖琛“迅籌剿辦”,但是這些大臣忠心有餘,能力不足,局勢持續在惡化。當年10月17日道光帝下旨任命已經因病休致的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西總督“剿撫事宜”

當時林則徐已經身患重病了,然而諭旨接二連三的下達,希望他“兼程馳赴”,迅速扭轉廣西的局面。面對危難的時局,林則徐義無反顧,再一次承擔起了重擔。11月1日接奉諭旨,11月5日由福州原籍“力疾登程”;15日,行至閩粵交界的詔安,舊疾復發只能勉強趕路。後來到了潮州附近的普寧縣,日夜兼程的勞頓終於拖垮了這位偉大愛國者的身體。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病逝。臨歿時曾高呼“星斗南”

根據福州和普寧的傳說林則徐是被廣州十三行的奸商(食夷利者)賄賂其廚子投毒害死的,“星斗南”其實是指廣州十三行附近的“新豆欄”街。因為福州方言裡“星斗南”“新豆欄”同音。

參考《林則徐傳》楊國楨


瀟湘李俊陽


林則徐福建人,是中國近代史上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清朝政治地位較高的官僚,在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鬥爭中, 林則徐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巡撫怡良等人是主戰派的代表。他主張嚴禁鴉片輸入中國而不反對正常的中外貿易,主張抵抗侵略但不排斥學習外國的長處。1839年在虎門海灘焚燬了英美商人被迫交出的237萬斤鴉片,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英美帝國主義的威風,正式揭開了近代中國反帝愛國鬥爭的序幕。就是這樣一個撼天地泣鬼神的人物,在臨死前留下“星斗南”三字遺言,令後人100多年百思不得其解。我想要解開這個百年之謎,還得從林則徐受道光皇帝委派禁菸欽差大臣到撤職查辦,流放新疆伊犁說起。

中國在林則徐的主持下在虎門海灘焚燬237萬斤鴉片的消息傳到英國倫敦後,英國內閣作出出兵侵華的決定。1840年2月任命海軍上將喬治·懿律和商務監督查理·義律向清政府進行交涉的正副全權代表。1840年6月率領一支由45艘艦船和4000多名士兵組成的所謂東方遠征軍從印度侵入廣東海面。一場由英國資產階級挑起的旨在維護鴉片貿易的戰爭——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英軍的“船堅炮利”所嚇倒,把戰爭的起因歸咎於禁菸,片面認為沒有禁菸也就沒有這場鴉片戰爭。於是道光皇帝下令將林則徐撤職查辦,流放到新疆伊犁,在去新疆伊犁的途中,受大臣保薦道光皇帝又允許他參與治理黃河水患事務,等這項任務完成後,其他大臣論功行賞,而林則徐還繼續他的伊犁流放。大家想一下這讓誰不寒心啊!

林則徐晚年,廣西“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又奉咸豐皇帝特詔前往剿滅,中途得病,在病危中遺言“星斗南”三字而亡。關於“星斗南”三字的遺言含義有各種版本。

其一:林則徐在病危時說出“星斗南”是因為他看到夜空中有巨星落於北辰星之位,預言:沙俄將對中國有威脅。我以為有點牽強,病人在彌留之間怎會看到巨星隕落?

其二:林則徐任欽差大臣之職在廣東禁菸得罪了廣東十三洋行的商人,怕林則徐捲土重來,買通廚師下毒致林則徐腹瀉而亡。我認為,根據林的剛毅性格是不會呼出“星斗南”讓人費解的隱語的。而會直接呼出“十三洋行商人”

根據本人對清史的探討,林則徐是政治人物,最關心的還是政治。林則徐是把皇帝比作月亮,把自己比作星斗。“南”通“難”星斗南的三字遺言即是:一個忠心報國大臣要想為國為民做成一件事是多麼難啊?

歡迎各位網友提出質疑,發表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