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復燃”的幻想|米筐原創


房價“復燃”的幻想|米筐原創


近日,土地法修改案的加速落地,房地產在供給端和需求端的雙重機制作用下,大概率已經迎來了“不炒”的新時代。

從土地供給端的多主體化到地方政府全面放棄“唯GDP”論,再到“土地不炒”的鐵腕執行與落地操作,房子的民本屬性開始變得越來越重。

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房子暴富的路已經散場。

除此之外,未來還會有教育,還會有醫療等領域。那些消失的資本,歷史的子彈已在飛,雖然人心還在舊日浮躁的慣性裡。

錯綜複雜的環境裡,變與不變的幻覺同樣多。


1、暴漲!暴漲?


幾千年前,東方哲學《周易》系統論述了天道系統60年一甲子的規律。隨後,伴隨日月星辰週期循環,到今年應該是農曆甲子中的戊戌年屬弱火。

你菌爺的好友村口大爺說:“這個深冬應該不太冷”。

一個暖冬,本想寄希望於金九銀十火一把的中國樓市依然沒有等來韁繩的鬆動。10月29日,官家喊話“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不會有絲毫的動搖。

正如大A股的漫漫尋底之路,此刻樓市的涼意也在伴隨一盆盆涼水的澆灌,逆週期因子隨時恭候你,專治各種不服。

北京朝陽區房地產圈的一個朋友說:“這一次寒冬,超越了所有人的預期,從業13年從來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有些問題不是現在的問題,有些問題只是幾十年累積的結果。就像過剩、就像結構性矛盾、就像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就像世界集體向右激進。

暴漲包治百病,有誰想

過成本該誰來擔?

天下沒有免費暴富,就像天下沒有免費的貸款一樣。萬有引力的作用下,一切財富,無論是產業的還是虛擬的,最終都是要雙腳著地的。

當下,看似眼花繚亂的操作背後,其實面對的問題都是一樣的,我們需要給過於浮漂的虛擬尋個軟著陸。

有人可能會開罵:“房價根本就不是市場化行為了,表現出來的微跌都是不讓買的假象!你就是個無知的空頭!”

三根陽線就能改變價值觀的時代,何況是二十年單邊上漲呢?信仰還在,暴漲的幻想依然還在,畢竟暴富的病需要暴漲來治。

原湯化原食。


2、大國!大國?


一個近14億的超級大國將來要全面進入富裕階層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這個問題是當下所有問題的總源頭。

有人說,繼續擴大生產,多賺錢,多搞GDP不就行了!

聽著貌似很對,但人類圈子的需求規模是有邊界的,20年前世界經濟就已經總體過剩了,20年後的今天,世界經濟特別是生產能力,可想而知已經過剩到什麼程度了。

過剩,就意味著回撤,回撤就意味著失業和城市的衰退。危機來臨,讓人們明白,原來悶著頭可勁生產不一定都能帶來繁榮。

最後關頭,加槓桿創造需求對沖,終歸也有山窮水盡兩手一攤的時候。

怎麼辦?

解決需求邊界的問題,必須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兼顧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也是十九大我們對於當下主要矛盾的定義。

有了這樣一個主線,就很容易理解很多操作的動機。

為什麼要修川藏鐵路?為什麼要提高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為什麼要千城千面?為什麼要給東北一汽授信1萬億?為什麼要促進鄉村振興?為什麼要修建港珠澳大橋,發展大灣區?……


一切的一切,都是要給全面過剩進行平衡和對沖,平衡區域、城鄉之間的財富落差,讓資本人才要素相互流動,鄉村的青山綠水變成創造現金流的金山銀山,鄉村集體合作的制度基礎上未來全面參與加工生產、金融、房地產等高利潤產業,一個相對富裕年輕人回得去的鄉村經濟體將成為未來中國的獨特一景。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還是很悲觀的,因為這跟前二十年農村甚至小城鎮完全被消滅的論調是完全相逆的。

一個問題,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的鄉村小城鎮消滅了嗎?

有人還會反駁:“那是咱們沒有城市化”?

我們真的要讓核心的幾十個城市裝下所有人口嗎?

過去沒有,未來大概率也是沒戲的。

一元的西方城市化思維不一定適用咱們的國情。一個很重要的思考題:大量背井離鄉的白領在城市謀生,一旦危機,大量失業,他們該去哪裡?

註定少數人收穫資本利得的城市化,後來者的大多數只是讓城市的燈更亮,讓城市的樓更高而已。

偉大還要更加偉大,房地產歇歇腳,為了繼續更加偉大。

圍牆內的少數人和圍牆外的大多數人陰陽共生,收益的獲得與成本的承擔本就是相生相剋的關係,一根繩上的螞蚱,硬幣的兩面。

認清本質很重要。


3、樂觀!悲觀?


轉折糾結的時期,每個人都是目光帶著、眉頭緊鎖的。因為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不該折騰的瞎折騰。

節奏很重要。

對於未來,可以選擇樂觀,也可以一直悲觀。

樂觀者,已經看到大的變革之下,有些關鍵性的因素正在變得更加具有確定性。比如中長期的中國股指定投、比如未來不遠城市中產資本下鄉與村民之間的合作可能、又比如東北亞積極有為政府打破歷史的堅冰抱團取暖。

不長的階段底部振盪期過後,東亞必將最先迎來光明。待到那時,你頭疼的現在買房是不是買虧了?茅臺大跌,中國還有沒有價值投資?村東頭的那座綠水青山能不能產生現金流?等諸多問題,都會有不錯的答案。

曲未終,人未散。

不乏有悲觀者,一不留神買到天花板,接著再死犟扛一扛,無論樓市還是股市深套的痛苦誰能懂?

暴漲暴跌註定受益的是少數人,唯有長週期的慢牛才是諸多參與者的福音。

悲觀樂觀,衰退繁榮,向左向右,世界歷史是一部百年激進史,城市越大越正確,現代化越快越正確,似乎萬物都歸於一元。待到環境不堪重負、待到需求跟著供給狂奔跑丟了鞋、更待到滿眼渴望的群眾在大城市找不到歸宿,很多事情,只有碰到了南牆,才有反思正確與否和回撤的可能。

是非,真的很難分辨。

一個很重要的視角,財富的流向:空間分佈、產業分佈、階級分佈。當下,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邏輯?

是從中西部向東部的順週期流動?還是從東部向中西部的逆週期流動呢?是從實業向虛擬資本流入,還是從虛擬向實業資本流入呢?

慾望不是希望,逆週期調節關係每個人的身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