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檢察官說」薛江武:打造法律監督工作“新三版”

「大检察官说」薛江武:打造法律监督工作“新三版”

安徽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

薛江武

接受採訪時,安徽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薛江武用“穩”“進”“新”三個字,來評價過去五年安徽省檢察工作,稱之為“穩中有進、進中向好、氣象一新”。

今年是薛江武出任安徽省檢察院檢察長第二個任期的頭一年。新時代檢察工作怎麼幹,薛江武有著自己的深入思考。在8月份召開的安徽省檢察工作會議上,薛江武提出一個“新三版”概念,引發了大家對如何提升法律監督工作的熱議。

統一了認識 擘畫了藍圖

記者:謝謝檢察長接受採訪。我們不妨就從檢察工作的熱點談起吧!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就檢察工作而言,開局面臨的一個熱點就是轉隸。您怎麼評價今年的工作開局?

薛江武:

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是中央的一個重大決策。檢察機關反貪、反瀆等職能、機構、人員轉隸,也給了我們一個審視短板、重新定位的契機。

坦率講,年初時大家還有點迷茫,下一步怎麼幹,不少人心裡都沒底,都在等待觀望。在這種情況下,以張軍同志為檢察長的最高檢新一屆黨組雷厲風行,敢於擔當,系統提出了在新的時代座標中檢察工作“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總體思路,並圍繞這一總體思路進行謀篇佈局,著力解決法律監督工作存在的“三個不平衡”問題。這就把住了新時代檢察工作的發展脈絡,為實現檢察工作的轉型發展指明瞭方向。全國檢察機關由此統一了認識,穩住了心神。我們都感到,按照最高檢新一屆黨組的決策部署幹下去,檢察工作充滿希望、大有可為,對檢察事業的創新發展信心倍增。換屆後,安徽檢察工作也在適應新形勢、謀求新發展中實現良好開局。今年前9個月,全省監督立案、監督撤案、糾正漏犯、提出刑事抗訴、糾正脫管漏管、辦理刑事申訴、提起公益訴訟以及民事行政檢察各項監督數據不降反升,有的升幅還很大。這為我們盤活用好現有法律監督資源提供了啟示,也為我們在改革疊加背景下,實現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增強了制度自信。

記者:您在全省檢察工作會議上,針對刑事檢察與民事檢察、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發展不平衡問題,提出了“新三版”的概念。何為“新三版”?

薛江武:針對檢察機關四項職能發展不平衡問題,最高檢提出要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檢察公益訴訟。對此,我們相應地提出要打造“新三版”,以促進各項檢察職能的充分履行,這就是:要打造刑事檢察“優化版”、民事檢察“強化版”、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升級版”。

具體來說,就是刑事檢察要向“做優”聚焦,實施刑事檢察培優計劃,優化職能配置、優化辦案模式、優化監督機制;民事檢察要向“做強”發展,實施民事檢察提升計劃,著力強化監督能力、監督力度、監督質效、監督剛性;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要向“做實做好”努力,重點制定好、實施好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穩健發展計劃,做到既穩步推進,又健康發展。打造“新三版”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檢察工作新發展。

強弱項補短板 實現優質發展

記者:刑事檢察是檢察機關傳統的“優勢項目”,還怎樣去“優化”?

薛江武:傳統優勢不等於沒有改進的地方,不等於沒有發展的空間。長期以來,刑事檢察辦案量一直佔到檢察機關辦案量的90%以上。批捕、起訴、抗訴,出席一審、二審、再審,還有申訴辦理、刑事執行監督,工作分工細而環節多。但辦理刑事案件,我們還只能說是“熟練工”,還談不上“精細化”,否則就不會出現一些冤錯案件,就不會時常有案件被“熱炒”。

如何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能否做到辦理的每一個案件都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是不是辦理的每一個案件都能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規範,這裡面,檢察機關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這些年,安徽檢察機關結合自己監督糾正的於英生案、楊德武案等冤錯案件,對刑事辦案進行了認真的“反向審視”。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實現“正向驅動”。既要從工作體制機制上理順關係、科學配置,也要從素質能力上注重作風養成、嚴格要求,培養更多的司法“工匠”和“大師”,這也是個系統工程。打造刑事檢察“優化版”,就是這個系統工程的代號。

記者:做優刑事檢察,“捕訴合一”是切入點,也是倍受各界關注的熱點。對這個熱點,您怎麼看?

薛江武:在我看來,“捕訴合一”並非辦案環節的合一,更多的是職能的整合、流程的優化、效率的提升。實踐中,要特別關注“兩個問題”。一方面,“捕訴合一”不能虛化審查逮捕工作。必須繼續堅持“少捕慎捕”原則,嚴格規範審查逮捕工作。通過加強逮捕必要性審查,落實逮捕謙抑性要求,全面科學把握逮捕條件,繼續探索審查逮捕訴訟化轉型;對於捕後案件,也要加強羈押必要性審查,減少非必要羈押。

另一方面,“捕訴合一”後的職能整合也決不能弱化刑事訴訟監督。必須認真落實“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的要求,把監督寓於辦案,把辦案作為監督履責的過程和基本手段,做到訴訟職能與監督職能並重,批捕、公訴與偵查監督、刑事審判監督、刑事執行監督五位一體,持續加強刑事訴訟監督。同時,通過探索重大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推動重大監督案件專業化辦理。

記者:民事檢察相對是一個短板。打造民事檢察“強化版”,您有什麼具體想法?

薛江武:我在法院從事審判工作近30年,對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比較熟悉。從安徽省來看,全省檢察機關每年受理的民事申訴案件大約4000件左右,但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的只有400件左右。而另一方面,民事申訴近年來在逐年上升,僅今年上半年,全省檢察機關受理的各類民事案件同比就增長69.33%。就民事審判監督而言,老百姓有剛需,中央有明確要求,檢察機關有法定職責,所以說,我們必須下大氣力強弱項、補短板,把民事檢察做強做好,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民事檢察監督產品,在維護司法公正中凸顯檢察作為。

怎麼打造民事檢察“強化版”?

➤ 首要的是解決民事檢察隊伍力量不足、能力不足的問題。我們考慮採取四條途徑來解決:一是從律師、法官中招錄專門人才;二是與法院開展相互掛職交流或跟班學習;三是借外力“外腦”,從專家學者中聘請特約檢察員;四是開展一系列的專業培訓。

➤ 其次,做強民事檢察還要解決所辦理案件的數量,也就是案件規模的問題,通過無門檻式受理,進一步提高案件審查的數量。

➤ 第三,做強民事檢察要提升監督質效。注意辦理典型案件和類案,通過選擇具有典型意義、在司法理念方面有糾錯、創新、進步、引領性的案件提出抗訴,起到抗訴一件、影響一片的作用。目前,對於基層檢察院來說,重點應放在對民事執行的監督上。而省、市級院則是要打通案件受理的門檻。

跟著大局走 找準切入點

記者:公益訴訟也是檢察工作的一個熱點。安徽是公益訴訟試點省份之一,您覺得全面推開後怎麼樣才能做實做好?

薛江武:我們不能簡單把提起公益訴訟看作是一項法律監督職能的增加,而應認識到這是檢察機關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一個重大使命擔當,既是法律責任,也是政治責任,更是新時代檢察工作新的增長點。

從安徽的實踐看,最深切的一個體會是,這項工作必須融入大局,找準切入點。只有緊跟大局開展監督,才會形成共識,才不會被認為是在“挑毛病”。今年安徽提出要打好碧水、藍天、淨土“三大攻堅戰”,我們把它作為公益訴訟的重點,效果非常好,黨委肯定,政府支持,環保部門也歡迎。

➤ 其次是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安徽省政府出臺了全國首個省級政府支持公益訴訟的指導意見,省政府還牽頭建立了由省高級法院、省檢察院及相關行政機關參加的行政公益訴訟聯席會議制度,把監督變成了共贏,得到被監督部門的理解、支持。

➤ 再次是要講究監督的方法,通過多溝通努力形成共識。碰到個案要多用訴前程序,少用訴訟程序;一定要起訴的案件,也要抄送其上級主管部門,並通報同級政府。

➤ 最後是要借力發力,爭取好的社會效果。要善於借人大之力、借監察之力、借媒體之力、借百姓之力,解決發現難、取證難、監督難等諸多難題。

記者:在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中,檢察建議都是一種法定的監督方式。怎樣增強檢察建議的剛性,大家也在熱議。您怎麼看?

薛江武:檢察建議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聚焦法律監督、深耕主責主業中,如何增強它的剛性,安徽省檢察機關也在不斷地進行探索。

增強剛性,首先要提升檢察建議的質量,保證建議精準、合法、可行;其次,要提升檢察建議的認同度,樹立檢察建議的權威。以公益訴訟為例,我們考慮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

➤ 一是建立檢察建議向人大報備制度,也就是檢察機關在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的同時,報同級人大常委會備案。前不久,合肥市人大常委會作出的關於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中,就專門寫入了報備制度。

➤ 二是建立向被建議機關的上級機關、主管部門抄送副本制度。

➤ 三是行政部門接到檢察建議要按期回覆,如不採納要說明理由,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理由不成立的,將依法提起訴訟,並由同級人大監督判決的執行。

➤ 四是建立檢察建議年度報告制度。將檢察建議每年發出多少、採納情況如何、未被採納原因等,形成年度報告,報同級黨委、人大、政府。

➤ 五是可以嘗試對事關重大的檢察建議實行公開宣告和公開聽證,增強檢察建議的強制性。

記者:我們談的“新三版”,很多是檢察工作中的熱點、熱題、熱議。您怎麼看這些“熱”?

薛江武:熱,就是充滿活力。就是社會關注,就是司法需求,就是檢察工作的著力點、回應點。熱點、熱題、熱議,往往也是工作的難點,更是工作的突破點、增長點。安徽檢察將一如既往盯住熱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實現新的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