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靠一只插座,一年狂卖67亿,他凭什么这么牛?

就靠一只插座,一年狂卖67亿,他凭什么这么牛?

货比三家是很多人的购物法则,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买到适合自己的好产品。

不过,有一个品牌却打破了人们的这个习惯。

在插座界,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2种:一种是公牛,一种是其它品牌。

恰恰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产品,大多数人在购买时却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公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工程师思维创业

由于受到电影《火红的年代》的影响,阮立平上高中时就立志将来要做一名工程师,那时他才16岁。

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高考时他填的志愿都是机械工程类。

后来,阮立平考入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研究所工作。


就靠一只插座,一年狂卖67亿,他凭什么这么牛?


但是,在阮立平的工作生涯中,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时,阮立平的老家慈溪涌现出了几百家家庭作坊,他们生产的产品只有一样——插座。

得益于空前的规模,慈溪也被誉为当时中国的插座生产基地。

阮立平的亲戚朋友里也有不少是做插座生意的,没有资金建工厂就拿着别人的产品在全国推销。

那个年代,慈溪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想要出远门就必须先到杭州,阮立平在杭州的职工宿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亲友们去往全国各地的中转站。

期间,阮立平也帮亲戚们做推销,学到了不少插座方面的知识。

身为工程师的阮立平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亲戚们带来的插座质量实在太差,有些还没卖出去就已经坏了。

凭借着自己技术出身的优势,阮立平将那些坏插座挑选出来,修理好了再卖。

这样过了几年,阮立平看到慈溪的插座产业虽然规模巨大,但始终都摆脱不了粗制滥造的生产模式。

如果我能做出一款质量过硬的插座,消费者会不会买账呢?

1995年,看到商机的阮立平果断放弃已经干了11年的研究所工作,辞职下海创业。

起步之初,阮立平拿着2万块钱,叫上自己的弟弟、父母、亲朋好友一起创业,组建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工厂。

这一年,公牛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靠产品说话

虽然同样是家庭作坊的生产模式,但作为一名工程师,阮立平并不想继续家乡那种粗制滥造的经营路线。

在他看来,这种没有质量、没有技术的经营模式是注定不会长久的。

他不仅亲自设计插座,还亲自对生产进行把关,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

对于自己倾尽心血的产品,阮立平以自己喜欢的篮球队芝加哥公牛队为其命名,公牛插座正式诞生。


就靠一只插座,一年狂卖67亿,他凭什么这么牛?


靠着这款用不坏的产品,公牛迅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尽管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但依靠产品质量打下的坚实口碑为公牛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一战成名的公牛并未懈怠,而是继续在产品上下功夫。

为了方便用户,公牛尝试给插座加上了按钮开关,这个新功能此后也成为了诸多国产插座争相模仿的对象。

2001年,公牛依靠自己的产品超越竞争对手“神座”,成为行业龙头。

此后,公牛一直秉承着创立之初对于消费者的承诺:做永远用不坏的插座。

利用技术做到防雷击、防触电,采用新材料做到防燃烧,提出双重保护的产品概念,这些新的特性使公牛的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久而久之,“用不坏”就成为公牛在消费者心中的固有印象。

当初那些同行,看到阮立平提出要做用不坏的插座大多不屑一顾,还大肆嘲讽:用不坏你的产品卖给谁?

事实证明,远超同行的眼界帮助公牛在市场中取得了胜利。

而当初那些靠着廉价低质量产品赚钱的同行,在公牛的追击下,日子越发不好过了。

保持专注

公牛的发展整体来看算得上是一帆风顺,但其实也走过一点弯路,好在阮立平当机立断,果断调整了发展方向,才有了今天这个行业龙头。

在公牛依靠着插座产品风生水起的时候,阮立平曾带着公牛进军节能灯市场。

按他的想法,公牛的渠道里包含很多五金店,这些店面不仅卖插座,也卖节能灯。公牛生产这一新产品,不仅可以丰富产品品类,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渠道优势。

然而,真正尝试之后,阮立平才发现自己低估了节能灯行业的技术难度。

当年公牛能够短时间内在市场中快速崛起,除了质量过硬的产品,还依赖于整个行业的低发展水平。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全靠同行衬托的好。

然而,节能灯行业已经是个发展成熟的行业,技术壁垒较为稳固。

后入场的公牛即便能够依靠大笔投资攻克技术问题,短时间内也难以降低成本,风险很高。

遭受挫折的阮立平立马掉头,带着公牛一头扎进了插座行业,从此安心做好插座,再也不想其它。

跟上时代

2001年,阮立平的目光不只是聚焦于国内,也开始关注国际市场。

彼时的公牛已经成为国内插座行业的龙头,公司业绩也是连年增长,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在公司蒸蒸日上之时,阮立平却忧心忡忡。

创业之初,缺少资金、缺少人才,选择以家庭作坊起步实属无奈。

然而,当公司规模一步步扩大,管理模式落后带来的问题就越发严重。

阮立平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加速公司的国际化,通过和国外大企业合作,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技术,同时也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更大的市场。

基于此,公牛在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中多是寻找飞利浦、贝尔金等国际巨头,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对方的先进管理方法。

即便前期由于国外巨头严苛的产品质量标准让公牛遭受了不小的损失,阮立平也没有退缩,而是按照对方的标准去一步步完善产品,最终使公司管理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5年,互联网公司小米突然推出一款插座产品,小米插座不仅有自带USB充电口的新功能,还拥有很高的颜值。

这款产品靠着自身的品质以及小米品牌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迅速爆红,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面对互联网公司的跨界竞争,公牛没有表现出以往传统制造业企业慢一拍的市场反应,而是迅速跟进,依据年轻人的需求推出新产品,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就靠一只插座,一年狂卖67亿,他凭什么这么牛?


最终,公牛的新产品与小米插座在电商平台上取得了旗鼓相当的成绩。

2016年,经历了小米的跨界冲击之后,公牛成立了精品数码工厂,专门围绕年轻人的需求设计兼具质量与颜值的产品。

小米的冲击让公牛意识到,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与上一代人不同。他们要求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还要有能够打动他们的外在设计,也就是颜值。

总结

从一个插座开始,做到一家年营收67亿的巨头企业。

一路走来,公牛遭遇过挫折,也踏上过弯路,但最终都能转危为安。

这种逢凶化吉的本事并不是运气,而是来源于创始人阮立平超前的眼光和过人的能力。

当公牛蒸蒸日上之时,他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居安思危,抓住机会促使企业转型。

当面对互联网公司的跨界竞争,他没有不知所措,而是稳住阵脚、坚决反击。

所以,在公牛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款产品能够经久不衰支撑着一家公司茁壮成长。

我们也看到曾经无往不利的互联网公司进行跨界竞争,却失去了以往的锐气,和传统企业争得不相上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