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玫瑰花,為鹽邊縣鄉村振興推開一扇“創新”的窗

一片三個大棚、直徑不到半公里的玫瑰園,竟然在一個多的時間裡開出了6萬朵花,吸引了全市近萬人觀賞。

從2018年10月中旬開始,地處鹽邊縣南部乾熱河谷的益民鄉龍頭村10畝首次綻放的玫瑰,成了今年秋天到冬天攀枝花市近郊的一道靚麗風景,除了絡繹不絕的觀賞人群,龍頭村玫瑰花還成了人們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經網絡、微信群的持續發酵,龍頭村也成了熱詞。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龍頭村的玫瑰花到底是怎麼開出來的?能開多久?能開多大?

怒放的玫瑰花叢,讓市民、遊客們看到了新鮮、熱鬧,龍頭村的村民們看到了“產業+錢包”,而鹽邊縣、益民鄉兩級地方黨委政府,則看到了開闢鄉村振興的新路子:以工業思維,壯大花規模、培育花經濟、推動花康養。

首次栽種玫瑰花,帶給龍頭村的困惑:村集體經濟,農民的股份佔多少?這枝玫瑰花要開的更大,用什麼“筐”裝才好?

從一開始,龍頭村種植的玫瑰花,就標註了村集體經濟的標記。

去年底,鹽邊縣與雲南昆明斗南花卉產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雙方合作的優勢互補,實現鹽邊縣花卉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先期啟動的10畝試種示範點,就是益民鄉龍頭村大坪組。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為充分發揮南部山區乾熱河谷的獨特氣候優勢,以鄉村振興的政策紅利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鹽邊縣財政局很快將一筆100萬元的資金確定到了龍頭村,依據是《鹽邊縣2018年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

100萬資金擺到了村集體經濟的賬面上,讓這個僅有254戶、860人的小山村炸開了鍋,村集體經濟,農民的股份佔多少?10畝種玫瑰的土地從哪裡來?誰來經營管護?工資怎麼算?

鄉村振興的好政策迅速讓栽種番茄、四季豆的龍頭村生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集體智慧:10地,每畝以第一年3000元、以後每年2000元的價格,流轉本村群眾承包土地;管理經營者由全體村民推薦、公選的方式,產生了由村支書王興伍、村委會主任鄒光順、芭蕉灣村民小組長李俊、大坪組村民鄭洲萍、水廠組村民劉靜組成的5人管理團隊,每人每月領取1200元工資;賣花的收益,絕大部分用於村集體經濟的擴大再生產,並按照純利潤的5%給予群眾紅利,全村人人有份。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對於栽種玫瑰花,龍頭村的男女老少都寄予了厚望,為什麼?

32歲的芭蕉灣村民小組長、讀了一年大專的李俊告訴記者:“這些年,龍頭村種番茄、種四季豆,都是在開‘碰碰車’,碰到市場行情好的那一年,收益就好,否則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這些年,國家的政策對農民越來越好,就說這次的玫瑰花栽種,縣上、鄉里想方設法在幫我們,全村都希望它能夠成為新產業,來調整村裡的產業結構,摸索出一條與市場聯繫緊密的路子。”

正如李俊所言,黨的十九大以來,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部署安排,鹽邊縣委、縣政府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一直在探索通過集體資源性資產、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地經營權折資入股等方式,發展鄉村休閒康養旅遊等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及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各類經濟實體合作經營模式,以期為全縣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走出一條可複製的路徑。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就在今年,鹽邊縣南部、北部的10個村,通過競爭立項的方式,利用省財政下撥的100萬元“產業轉型發展資金”各自啟動了符合本村特點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新項目,龍頭村的玫瑰花種植項目是其中之一。

經過今年3月至9月半年時間的新建大棚、設施安裝、花苗栽種、精心管理,2018年10月9日,龍頭村10畝地裡長出了第一朵玫瑰花,此後一個星期,12個品種的多頭、單頭玫瑰在三個大棚次第盛開,聞訊而來的市、縣遊客絡繹不絕。10月16日,紅格一家婚慶公司到村裡下了第一張訂單,20束玫瑰250元。隨後,龍頭村的第一茬6萬枝玫瑰花在30天的時間裡全部售罄,其中有3000枝賣到了昆明斗南花卉集團位於長水機場附近的批發點。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隨著入園遊客、花商的不斷增多,龍頭村人發現,村裡的玫瑰花規模小了,10畝地、5人小團隊的“筐”,已盛不下剛剛盛開的玫瑰,展不開花經濟帶的延伸,怎麼辦?

11月初,在益民鄉黨委、政府的主導下,龍頭村村支兩委與本村的農業開發公司火燒天達成了合作意向:擴大玫瑰花的種植、經營規模,開啟“村集體經濟+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一個註冊為“錦天”、以鮮花栽種、經營為主體的農業公司開始進入籌備期。

花園裡的新思考:怎麼才能養上自己的“娃”?村幹部能當“職業農民”嗎?一枝花到市場的距離有多遠?

“剛開始種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過,今年的花能賣錢。”11月14日,村委會主任鄒光順在花園裡一邊剪花一邊對記者說,寬敞、明亮的大棚裡,好幾撥遊客紛紛在選擇著留影的角度。

截止11月上旬,龍頭村的6萬朵玫瑰花的銷售了5萬餘元,這是一個既然龍頭村人高興又尷尬的數字,首次開花就有了收益讓人振奮,但一枝花才不到1元錢,又令人失落。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10月中旬,龍頭村的第一批3000枝玫瑰花拉到昆明,在斗南花卉集團的特意安排下,以第一批客商的位置進入市場進行交易,交易的結果讓龍頭村很受挫,由於龍頭村的玫瑰花大小不一、包裝粗糙,被打了一個很低的等級,而同在市場交易的其他客商的花經過摘選、包裝好,一枝單頭玫瑰的價格是3元以上。

10月18日,昆明斗南花卉集團的技術人員李敏到龍頭村來作技術交流的時候,明確表示,由於龍頭村氣候、土壤、海拔高度等特色,培育出來的玫瑰花品相、顏色、存留時間均有優勢。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這個評價讓龍頭村人下定決心要培育自己的苗、養出自己的“娃”。為此,鄉上農技站、村支兩委先後三次帶隊前往斗南花卉集團基地,學習壓枝、管理、包裝等技術。

“現在呀,村裡正在積極一邊培養玫瑰花種、一邊培養職業農民。”李俊告訴記者,去年省委宣講團的專家在村部的芒果樹下宣講十九大精神的內容他至今記憶猶新,其中就有希望龍頭村人爭當職業農民的鼓勵。

什麼是職業農民,李俊專門上網查了定義: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並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

那麼怎麼當好職業農民呢?記者瞭解到,村支兩委要求參與玫瑰園管理的團隊成員要在學技術、懂政策、會銷售上下功夫。為此,村裡專門成立了營銷團隊,按照在斗南花卉學習的經驗,掌控花開的時間,讓第二茬花在2019年元旦、春節、情人節進入花期;同時,讓實施“牆內開花牆內香”戰略,走訪了輻射到市區、縣城的30多家花店,進行訂單銷售。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走訪的結果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市、縣內多家花店的經營者均向村裡傳遞了一個信息:你們的花只有一種玫瑰,太少了,花店一般都是成束的銷售,還需要搭配康乃馨、滿天星等多個花品。

為了縮短龍頭村玫瑰花到市場的距離,村支兩委決定在下一步的規模化種植裡,開闢專門的地塊種植康乃馨、滿天星、蝴蝶蘭、馬蒂蓮、洋桔梗、瓜葉菊等配花,讓龍頭村的鮮花快速覆蓋攀枝花市場。

縣、鄉發力,給玫瑰花足夠的“營養”,充分釋放鄉村振興的紅利,為鹽邊現代特色農業製作一張新名片。

在龍頭村的大坪組,幾塊面積成型的30畝地塊已經空置出來,即將進入規劃階段。這是火燒天以40萬元資金入股龍頭村新一輪玫瑰花種植項目的組成部分,每畝以2000元核算。

根據市委“一核”引領、“一帶”支撐、“三谷”帶動的總體佈局,鹽邊縣發力構建全市的健康養生帶,加快了全縣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上尋求新突破。

分管農業的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多次到龍頭村調研,同時加強與斗南花卉集團的橫向聯繫,專門為龍頭村劃撥了200萬元的移民後扶資金,推動30畝玫瑰花種植項目早落地。

為了給鹽邊現代特色農業製作一張新名片,益民鄉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第四次全委會通過的鄉村振興方案,突出“飄香益民”品牌,立足夯實的現代農業基礎和靠近市區、縣城的區位優勢,撬動攀枝花週末鄉村休閒小鎮建設,具體落點是“一圈兩鎮三園”的建設,其中的重要抓手,是從全鄉的層面規劃春林村的“臍橙農莊”、龍頭村的“玫瑰農莊”、火燒天公司的“番茄農莊”落地。

一枝玫瑰花,为盐边县乡村振兴推开一扇“创新”的窗

一場用工業思維發展農業經濟的大戲也正在當下的龍頭村開啟,火燒天公司的凍庫、培訓基地、智力團隊、銷售網絡等資源與龍頭村玫瑰花的育苗、栽種、管護資源充分融合,“錦天”公司的董事會已進入操作階段。

特別提醒:

近期龍頭村玫瑰花已進入生長期,園內已無花可賞,預計第二茬花的開放期在2019年元旦新年前後,屆時請市民遊客再行前往賞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