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卡洛斯·戈恩被捕的背後,僅僅是戈恩的“貪婪”?還是絕對權力下,監督力量的缺失?又或是一場日產汽車的“軍事政變”?

昨日(11月19日)下午4時30分,戈恩搭乘的一架由法國飛來的客機降落在日本東京羽田機場。戈恩剛下飛機,就上來兩位日本人,並向他出示了“東京地方檢察院特別搜查本部”的證件,隨後,這位執掌雷諾-日產聯盟13年、叱吒車壇的風雲人物因涉嫌偷稅被捕。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over many years……”,日產汽車當天發佈公告稱,公司對戈恩的內部調查顯示,戈恩在東京證券交易所證券報告中的報酬遠低於實際報酬,而這一狀況已經持續數年。

這,可不像某女星偷稅被罰那麼簡單。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首先,本次事件由日產汽車內部告發,而戈恩是日產汽車的董事長,也就是說他是被自己的公司所舉報的。其次,根據公司聲明,戈恩已偷漏稅多年,為何在此時被曝光?

此前,雷諾與日產之間一直存在全面合併的傳言。戈恩在今年的一次受訪中,透露了為確保聯盟在其退休後繼續穩固發展,不排除雷諾、日產合併的可能性……

這,能不讓人浮想聯翩嗎?

“成本殺手”動了太多人的“奶酪”

或許,從挽救日產的那一刻,戈恩就為今天的隕落埋下了伏筆。

20世紀末日產汽車身背鉅額債務,虧損達到61億美元。1999年,雷諾以54億美元收購瀕臨崩潰的日產汽車36.8%的股權,成為日產的第一大股東,日產則在2001年購買雷諾15%的股權。兩者交叉持股,組建雷諾-日產聯盟。由此,戈恩進入日產,並在2001年成為公司首席執行官。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但是,他是一個法國人,之前絲毫不瞭解日產與日本社會,一年時間完成了日產的轉變,終歸是要打破原有利益平衡的。

雷厲風行的戈恩,他無視日本的商業傳統,對習慣於“和風細雨”式改革的日本人,一連串的動作不但使日產汽車公司感到了壓力甚至痛苦。

戈恩在入主後提出“日產重振計劃”(Nissan Revival Plan),並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關閉了5家工廠,3年內裁員2.1萬人,削減20%的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將1300家零部件供應商減少到600家左右。戈恩還賣掉所有與汽車生產無關的產業,包括航天部門……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還有,由於法方持有更大股權,雷諾與日產的利益關係並不平衡。

去年,雷諾日產聯盟超過一半利潤是日產貢獻的,雷諾這兩年一直在吸日產的利潤,把本來給日產生產的車型放到雷諾法國工廠生產,即使這樣日產還是隻能忍著,因為控制權還在雷諾手裡。

此外戈恩還經常作出令資本合作伙伴雷諾受惠的經營決斷。2016年原本基本確定在印度工廠生產日產的主力小型車“Micra”,但最終轉移到雷諾的法國工廠生產。11月8日也結合法國馬克龍總統訪問宣佈將在雷諾的法國工廠生產日產新款商用車。

日產又怎麼會願意看到,“殺了日本人,肥了法國人”?

日產的積怨與不安

有人猜測,日產或許是為獨立做準備,畢竟日產汽車是日本的品牌,終歸不願意受制於人。

雷諾與日產之間的糾葛,也可能讓日產缺乏安全感。

首先,雖然聯盟雙方交叉持股,而且日產汽車的銷量更高、收益更好,可是卻沒有對雷諾汽車的投票權,這或許讓日產汽車心懷不滿;

去年,雷諾日產聯盟超過一半利潤是日產貢獻的,雷諾這兩年一直在吸日產的利潤,雷諾2017財年(截止2017年12月)的合併淨利潤中,日產的貢獻率佔到50%左右。最近幾年來,雷諾5成以上的利潤來自日產。

產品方面,把本來給日產生產的車型放到雷諾法國工廠生產,2016年的主力小型車“Micra”,以及 11月8日結合法國馬克龍總統訪問宣佈將在雷諾的法國工廠生產日產新款商用車。

其次,2015年時,法國政府一度將雷諾的持股比例由15%提高至19.7%,使其在雷諾-日產聯盟股東大會上的投票權翻倍。當時,外界推測此舉是希望藉此掌握企業戰略決策制定的主導權。雖然,後來迫於壓力又降回到15%,但對於日產來說,這增加了合作的不確定性;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還有,今年3月,戈恩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暗示將重組雷諾與三菱汽車的資本關係。今年5月戈恩又曾表示,建立全新合作聯盟的決定將在未來一年內下達。他表示現有的雷諾-日產-三菱聯盟面臨多個選項,其中就包括相互合併以使得三者之間的關係轉變為“不可逆的合作關係”。

而,這一聯盟中話語權最大的自然是來自法國的雷諾而非日本的日產,董事長是法國人,且雷諾對日產持股或許更多。而且,雷諾部分國有企業的屬性,註定不可能讓三家車企成為“一家人”。日本企業,自然是不願意被他國國有企業掌控命脈。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所以,我們再看,戈恩表示重組關係是今年3月。而日產內部的檢舉、調查,發生在過去幾個月內,且針對的是公司代表董事兼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和代表董事格雷格·凱利。

Bernstein分析師Max Warburton時表示:“很難不認為,雷諾和日產將開始產生巨大分歧”,增加了日產“重新日本化”以及聯盟結束的可能性。

戈恩被“政變” 祁玉民要“哭了”?

卡洛斯·戈恩,是三家公司協同發展之間的紐帶,有人曾說,戈恩退休之日很可能成為聯盟形式的瓦解之時。

那麼,不妨假設倘若日產獨立,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如何?

今年前10月,日產在華銷量1,237,656臺,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8%;10月銷量142,078臺,同比下降5.5%。同時,雷諾在華銷量的主力軍東風雷諾也出現了銷量困局,1-9月累計銷量44851臺,同比下降16.09%;9月銷量2532臺,同比下降61.4%。其中三菱品牌在華主力軍廣汽三菱,1-10月銷量累計118125臺,同比增長27.9%。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今年,車市“寒冬”,日產、雷諾銷量雙雙出現下滑,如果聯盟體系瓦解,那麼雷諾、日產、三菱未來在華的走向會不會日漸悲觀?

在中國市場,雷諾、日產都只選擇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作為合作伙伴,這也為戈恩主導的協同效應創造了更有力的條件。東風雷諾和東風日產能在技術共享、生產資源、公司文化、銷量管理等方面都可以互相借鑑、利用。如果雷諾與日產的合作瓦解,那麼協同效應就沒有了基礎。

另外,對國內車企來說,影響更大的恐怕是華晨汽車。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去年7月份,華晨金盃更是以1元的象徵性價格,轉讓了自己49%的股權給了雷諾汽車,真正代價就是向華晨金盃注資15億元,而這筆錢的真正作用顯然就是幫助金盃汽車在年度財報中“扭虧為盈”。

通過合資合作拿核心技術、通過資本運營獲得自主研發經費,是祁玉民一直以來發展自主品牌的手段。可是如果,雷諾與日產相互獨立,在之後華晨與雷諾的合作中,後者還能將多少資源能賦予華晨?畢竟,目前雷諾有一半的利潤來自日產。

法官方表態:戈恩已不適合繼續領導雷諾

還有一種更高級的“陰謀論”認為,這或許與前不久特朗普的巴黎之行有關。法總統馬克龍主張歐洲自建軍隊保護歐洲,防範中美俄,而不再依靠美國的軍事力量,這一主張得到了德總理默克爾的支持。

而,如今戈恩被捕,只是特朗普借日本之手,給馬克龍的一個警告。當然,這一說法沒有多少根據。

不過,事發後法方的表態似乎更耐人尋味。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針對戈恩被捕事件,法國總統馬克龍公開表示,會盡力保持雷諾與日產聯盟的穩定性。

而法國財長勒梅爾對法國電臺Info表示:“卡洛斯·戈恩不再處於能夠領導雷諾的位置。”此外,勒梅爾稱政府將保障雷諾汽車的長期生存能力。因為法國政府是雷諾的大股東。

總統的表態曖昧,而財長的表態甚至還有些“落盡下石”的意思。

這,或許是因為戈恩此前與法國政府之間存在的摩擦。

法國政府此前就曾表現出想要影響日產的意願,並希望日產能夠為法國工業成長奉獻一份力。


戈恩被捕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貪婪”?“政變”?



而戈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達了對於政府的不滿,他表示,“顯而易見,法國政府才是目前雷諾-日產聯盟關係向前推進的最大障礙,畢竟對於變化萬千的商業市場,有著政府背景的企業顯然不利於商業競爭環境。”

結語

日方在窮追不捨,法方在著急撇清關係。戈恩被捕,或許是權力集中下監督制度的缺失,但也是利益失衡的結果。

其實,戈恩需要平衡的不是隻是三家企業的利益,甚至還是兩個國家間的利益。戈恩今天的隕落,或許可以看作是各方利益的衝突、激化的結果。只是,虛報薪酬、挪用公款,成為日產拿下戈恩的把柄。

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要忘記,這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汽車CEO,它是日產汽車“救世主”,也曾拯救過三菱汽車,組建了全球最大的雷諾-日產-三菱汽車聯盟。

筆者認為,不應該將戈恩定格在“晚節不保”,這樣的界定不公平。就像《悲慘世界》裡的冉阿讓,他是通緝犯,也是市長。總之,不要因為一塊麵包,把別人的一生定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