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誰最早為“民營經濟”發聲?|善德企業全球行

在11月1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我國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再次被明確肯定,表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中央各部門、各地區也都紛紛推出保護、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可以預測民營經濟即將迎來新的春天。那麼,你可知道中國歷史上誰是第一個為民營經濟發聲的嗎?

很多人可能認為是建國初期或改革開放時期的某位學者,那就錯了。其實,中國保護民營經濟的呼聲,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就源於漢代著名愛國者、經濟學家卜式。

歷史上,誰最早為“民營經濟”發聲?|善德企業全球行


以悌愛馳名鄉里

卜式,漢代河南郡人,以耕種畜牧為業,父母早亡,只有一個弟弟。卜式照看弟弟長大後,為其娶了媳婦,便從家中分出居住,只要了百餘頭羊,其他田宅財物都留給了弟弟。

他一人趕著羊群,入山放牧,十年之間,羊群便繁殖到上千頭,於是又購買了田宅。而弟弟不善於經營,屢屢弄得傾家蕩產,卜式多次將自己的錢財分給弟弟,遠近鄉鄰都稱讚他悌愛兄弟,有古人遺風。

歷史上,誰最早為“民營經濟”發聲?|善德企業全球行


以愛國獲知於皇帝

當時漢朝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於是上書給漢武帝,說願意捐出一半的家財資助邊事。

漢武帝見到奏章很奇怪,便派使者前去詢問卜式,為何主動捐出家財,是要當官?還是有仇恨需要朝廷處理?卜式回答都不是。使者又問:“既然這樣,你想要點兒什麼呢?”卜式說:“皇帝討伐匈奴,我認為賢能的人都應該為大節而死,有錢的人都應該捐贈出來,這樣匈奴就可以滅掉了。”

使者回到朝廷,彙報了卜式的話。丞相公孫弘卻認為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不要允許。漢武帝因此沒有接受卜式的請求。

一年後,漢朝招降匈奴渾邪王等,安置在各地,開支很大,地方糧倉、錢庫都空虛。卜式於是拿出二十萬錢捐給河南太守,以救流民。太守上報富人捐錢的名單,漢武帝從中認出了卜式,說:“這就是當初想要捐助一半家財助邊的人。”於是,召拜他為中郎。

後來,南越相呂嘉反叛,卜式上書請求讓自己和兒子招募勇士,前往南越為國家平定叛亂,竭盡臣節。漢武帝認為他賢德而有節操,賜爵關內侯。

歷史上,誰最早為“民營經濟”發聲?|善德企業全球行


為“民營經濟”發聲

因為常年作戰,國庫空虛,漢武帝便任命大臣桑弘羊進行改革。桑弘羊出身富商家庭,從小就以“精於心算”而著稱,在漢武帝的支持下,他先後推行了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幣制改革、酒榷等諸多經濟政策。

這些政策說到底就是“國家專利”四字。西漢初年,國家對經濟干預很少,所以民間商業非常發達。桑弘羊通過幣制改革、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均輸等,將幾乎所有經濟活動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在各領域實施壟斷,繼而又加大徵稅力度,推行納粟拜爵、交糧免役等政策。表面看,這些政策增加了朝廷收入,實際上卻導致了官商腐敗,加大普通百姓的負擔,損害民間商業的發展。

卜式看到這些弊端,便上書:“郡國不適宜實行鹽鐵專利,而且船也有算賦,可以廢除。”正值當時久旱不雨,卜式認為這都是桑弘羊設立官商,引起民怨太多導致的,他說:“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烹弘羊,天乃雨。”

當時,漢武帝正倚仗桑弘羊,沒有接受卜式的建議,反而將其降職,貶為太子太傅。幾年以後,卜式在太子太傅任上去世了。

從後世看來,卜式反對官商專利,提倡低稅富民的主張,無疑是極具先見性的。如果兩千多年前,卜式的聲音能夠被漢武帝所採納,歷史也許就會完全不同了。(圖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