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絕望351
並非如此,或者準確的說,“希特勒的一系列愚蠢決定”並不是德國二戰失敗的關鍵因素。
首先,德國的地緣環境非常不好。圍棋術語中有句話說“金角銀邊草肚皮”,德國就位於草肚皮的位置。它的西線是歐洲老牌強國,陸軍第一的法國,東線是與德國存在複雜的領土糾紛和歷史恩怨的波蘭以及共產主義的蘇聯。在二戰初期,希特勒通過優秀的戰略戰術幾乎扭轉了兩線作戰的戰略劣勢,但是最終在不列顛空戰中功虧一簣。就像一個人和兩個人打架,他必須在第一時間幹掉一個人,然後再和第二個人決戰,否則就會陷入兩線作戰。
其次,德國崛起太晚。德國從1866年庫尼西格雷澤會戰之後才正式走向統一,全球的殖民地已經瓜分完畢。擁有殖民地不僅僅意味著原材料和工業產品的傾銷地,在戰爭中,殖民地還可以向宗主國提供兵員和經濟上的支持。一戰時,有高達近百萬的印度士兵追隨英國人作戰。在1870年普法戰爭後,法國僅僅用了三年時間就賠完了德國50億法郎,它的殖民地在其中功不可沒。
第三,德國未能及早宣佈進入戰時體制。二戰初期納粹德國過快的勝利,使德國領導階層及人民盲目樂觀,雖然納粹雖然做了相當的動員準備,但它對戰爭的殘酷性及長期性估計不足,導致它的動員不是很充分,在戰爭開始後有相當數量的工廠仍然用於民用物資消費品的生產。而且在德國人力匱乏的情況下,由於種族偏見,德國拒絕讓婦女從事生產。
第四,時運太差。正好遇到了斯大林領導下的共產主義蘇聯以及羅斯福領導下的美國。斯大林和羅斯福即使是從世界歷史上看也是非常優秀的領導人。而且德國的國力與美蘇兩國相差較遠。在二戰爆發前,美國佔世界工業生產的38.7%,蘇聯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7.6%,德國僅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3.2%。
總之,“不是國軍不努力,奈何共軍有高達”。當然,德國殘酷的種族主義政策,導致大量的優秀科學家移居美國,增強了美國的實力。“我們這邊的意大利人”不僅不是助力反而是累贅等等都是納粹德國失敗的因素。
風雨的學習號
這個問題……真是一言難盡。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就曾經指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時勢造英雄
”的幾率要遠遠大於“英雄造時勢”。所以說希特勒一系列的愚蠢決定,導致德國最終輸掉二戰是不恰當的。
希特勒固然犯下很多錯誤,但是德國的失敗卻是必然的,就是希特勒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
關於希特勒和納粹德國,靜夜史認為這就和今天盛行的傳銷非常類似。作為傳銷頭目,希特勒固然能力很強,但是這個傳銷組織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充滿欺騙的,是一個漏洞百出的組織。所以被歷史的淘汰是必然的,即使希特勒再能演講,再能忽悠,也無法挽回失敗的命運。
這是希特勒的悲哀,也是納粹德國的悲哀。而納粹德國的失敗,其根源在於飲鴆止渴的發展模式。
在很多人眼中,希特勒是真正的治國天才,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希特勒用了不到五年時間便將德國從凡爾賽體系的陰影下解救出來,使得德國的失業率迅速下降,經濟獲得飛速發展,為德國發動二戰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事實就是:同樣是遭受了1929年經濟危機的衝擊,美國的影響比德國更甚,但是經歷了羅斯福新政的美國在失業率上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
羅斯福新政和希特勒的治國政策在很多方面極其相似,比如說修建大型工程,以工代賑等。但是美國的失業率並沒有得到明顯下降,相反美國的失業率下降發生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
也就是說希特勒的政策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須以發動戰爭為代價,這一點從希特勒瘋狂擴張軍備上可以看出來。通過發動戰爭轉移國內視線,並且為德國的經濟發展奪取大量的資源和市場,這是希特勒治國政策的重要一環。
但是我們知道,戰爭不可能屢戰屢勝。這意味著以發動戰爭為發展方式的納粹德國,在理論上根本就不可持續。
在納粹德國上臺之後,希特勒為了獲取德國民眾的支持,對德國民眾許以高福利等超出自己實際能力的承諾,這使希特勒獲得了無產階級及中產階級的支持。而希特勒想要兌現這些承諾,就必須要不斷髮動戰爭,通過戰爭掠奪來兌現自己的承諾。這在某種程度上和龐氏騙局十分相似。當戰爭失敗無法為德國民眾帶來更多收益時,納粹失去德國民眾的支持也是歷史的必然。
因為發展模式本來就不可持續,因此希特勒不是輸在戰略上,而是輸在最開始的模式上。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希特勒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改變納粹德國失敗的結局。
地基就是豆腐渣,如何能蓋起高樓大廈?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納粹德國非常接近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由於希特勒和赫爾曼戈林的一系列錯誤,德國再次與勝利失之交臂。希特勒在1933年上臺,在二戰爆發之前,希特勒有6年的時間重整軍備。雖然再次期間,德國重建了空軍部隊、裝甲部隊。但是在海軍領域仍然十分薄弱,在6年期間,哪怕多製造一些潛艇,都訓練一些海軍艇員,都有可能直接通過封鎖在1941年迫使英國不戰而降。
圖為德國元首希特勒
而且,希特勒不應該給英國任何機會。雖然停止向敦刻爾克進軍的指令是德軍司令部一起商議下達的,但是希特勒仍然起到了誘導因素。希特勒過於借鑑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泥濘道路和不良天氣對部隊作戰所造成的影響,這直接導致了超過30萬的聯軍部隊撤回到了英國本土,為諾曼底登陸埋下了隱患。
古德里安表示:德國藥丸
並且,在對蘇戰爭期間,希特勒不應該以自己的角度理解東線戰場的局勢。希特勒要求攻擊基輔的指令直接導致了古德里安沒有充足的時間用來奪得莫斯科,這直接的導致了巴巴羅薩計劃的最終失敗。
愛因斯坦對美國曼哈頓計劃有巨大幫助
除此之外,希特勒還驅逐了4名對德國軍事發展至關重要的猶太人。也就是詹姆斯·弗蘭克爵士、漢斯貝瑟、富克斯和愛因斯坦,這些人都參與主導了美國的曼哈頓計劃,直接的導致了美國比德國更早擁有了原子彈,這可以完全歸咎於希特勒排除猶太人,屠殺猶太人的政策。假如希特勒不搞種族政策,勝利的天平將在這一砝碼的加持下,更有可能使德國獲得二戰的勝利。
軍事新觀察
誰不犯錯?
我們也只能噹噹事後諸葛亮!
什麼敦刻爾克之類的個人觀點不會對戰局有什麼太大影響!
兩個致命錯誤讓德國必然戰敗!
第一,和日本結盟!很多人說意大利是豬隊友,但是意大利好歹為軸心國做了點貢獻,最多也就是讓德國陷入非洲戰場和希臘戰場,但是打蘇聯意大利是出兵的,功過相抵應該是正數,雖然微乎其微!
但是日本就是負數了!日本在39年就和蘇聯在諾門罕爆發了戰役,當時日本以為德國🇩🇪要幫他,結果蘇德簽訂了合約瓜分波蘭,德日關係跌入谷底!
蘇德戰爭爆發後,德意日簽訂了同盟關係,大概意思就是德意對中日戰爭保持中立,但是在亞洲中國以外的國家攻擊日本,德意要幫助日本!日本對蘇德戰爭保持中立,但是在歐洲蘇聯英國以外的國家攻擊德國意大利,日本要援助!這條約看來有點像德意日報團防美國!
結果是日本去搞美國了,這時候德國就應該果斷和日本劃清界線!結果大家也知道了。
第二,也是我認為德國徹底失敗的根源,不犯這個錯誤德國就算贏不了戰爭至少不會無條件投降吧,起碼可以坐下來來談談怎麼投降!
那就是對蘇聯人的高壓政策!蘇聯人雖然在蘇芬戰爭中表現很差,但是關係到自己全家人的生死會激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德國應該像一戰那樣蘿蔔加大棒的和蘇聯打!列寧一掌權蘇聯就馬上投降了。給人家一條活路!
二戰初期很多蘇聯人是非常喜歡德國的,畢竟科技發達,國家富有,人民生活幸福!大批的蘇聯軍隊投降,結果德國以蘇聯沒有籤日內瓦條約為理由弄死了大批戰俘!蘇軍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的話那寧願和你拼了,軍隊被打散就和你打游擊!
德國如果給予蘇聯人民和降軍足夠的優待,誰還和你這麼玩命啊?畢竟德國的國家更富有,生活質量更好,誰不想過好日子?愛國心是有的,但是一邊是隻要投降自己和家人就有美好的生活,一邊是拼個你死我活還要殃及家人的生死,我想大部分蘇聯人的抵抗意志都會被瓦解的!畢竟一戰已經證明蘇聯人不是不會舉國投降的!
結果就是傲慢的納粹高層的高壓政策把蘇聯人逼上絕路,人家和你拼了!
現在德國一些二戰電影和書籍也在反思他們的對蘇高壓政策。不打敵人的弱點,反而用優秀的德國人,受過高等教育的德國軍人去和蘇聯人堆人頭血拼到底,輸掉戰爭也就不奇怪了!
圖片是比利時瓦隆人黨衛軍老兵討論他的二戰回憶!
qzuser208136142
我覺得二戰希特勒之所以失敗,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希特勒在面對歐洲戰場上的變化時過於樂觀!
為什麼過於樂觀
希特勒在二戰開始的時候太順利了,如果說一個月吞併波蘭是在蘇聯的配合下做到的,那麼一個月擊敗法國則完全得益於納粹德國自己。
法國當時總共動員了500萬人,還有英國、比利時荷蘭等國加在一起,總兵員有700萬之多,再加上又有馬奇諾防線加成,理論上,德軍至少要出兵1000萬才有勝利的把握。
沒想到,僅僅一個月時間法國就被希特勒完全打敗。這一期間法軍傷亡200多萬人,德軍的傷亡只有十幾萬。法國和德國的戰損比遠遠超過中國和日本。
希特勒此後又和英國人進行了不列顛大空戰,雖然沒有將英國征服,但是在倫敦空戰期間,希特勒派出的潛艇軍隊在面對優勢英國海軍的時候,以狼群戰術幾乎讓英國癱。最艱難的時候,英國的物資儲備只剩下了不到半年。如果當時不是美國人幫忙,封鎖英國加上空戰對英軍的消耗,再過幾個月英國人就得跪了。
可以說,這一時期的希特勒在一系列的戰略戰術方面是可圈可點,稱得上雄才大略的戰略家,如果對希特勒的某些失誤進行挖苦職責,無異於狠狠的打美、英、法、波蘭、荷蘭、比利時等國的臉。
希特勒在1941年之前的勝利讓他忘乎所以
在1941年之前,希特勒的勝利已經讓他忘乎所以,一個人再牛B,當他膨脹的時候也會犯下愚蠢的錯誤。
希特勒認為只要4個月就可以征服蘇聯。這在今天看如同一個笑話,但在當時的德軍看來並無不可。德軍已經佔領了歐洲幾乎所有精華地區,而蘇聯剛剛經歷大清洗。德軍在戰場上摧枯拉朽已經充分檢驗了閃電戰的效果。所以,不光希特勒,就連很多德軍高級將領也認為擊敗蘇聯輕而易舉。
沒想到,蘇聯人是打不倒的小強。他和同樣堅韌的中國人民一起死死拖住了最強大的兩個法西斯,為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實,由於準備不充分,德軍打到莫斯科的時候,已經成強弩之末。
這還不夠,美國加入了
正當雙方力量持平的時候,美國人參戰了!
美國人幫英國人打通了大西洋航線,使英國得以續命。對蘇聯的幫助也很大,主要是物資上的幫助,隨便舉幾個。
美國人共援助蘇聯炸藥20多萬噸;各種車輛超過50萬輛;各種食品220萬噸,而且主要為高熱量的肉類、植食用油和奶酪。除此之外還援助了大量金屬、汽油、輪胎等物資。給蘇軍反擊提供了物資基礎。
可見,希特勒的失敗在於前期勝利導致的盲目自信和美國人的加入。
歷史風暴
希特勒發動二戰的所有戰略決策都是正確的(戰術決策不敢認同),但發動二戰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二戰從發起之日起,就註定了德國的失敗。
很多的網友在就軍事而軍事的評價二戰,這是錯誤的,戰爭只是最表面的體現,它背後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還有人民意願的綜合作用結果,不單是軍事。如果把這些都結合起來看,就很清楚地看到戰略決策的原因了。
比如,無數軍迷指出,希特勒在沒有拿下英國前,冒然發動侵蘇戰爭是錯誤的戰略決策。如果回到當時德國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還真是最正確的決策。德國不想拿下英國嗎?當然想!可德國受一戰條約的限制,沒有強大的,能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抗衡的海軍力量,只能望著小小的英吉利海峽而興嘆了!這時,幾乎沒有受折損的德國陸軍,士氣正旺,如不趁機進攻蘇聯,讓蘇聯再備戰一兩年,德國能是蘇聯的對手嗎?要知道蘇聯是當時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工業發達,資源眾多而齊備。歷史事實證明,就算希特勒提前動手,最後還是沒打贏蘇德之戰,更不要說再過幾年。
戰爭的發起容易,但戰爭結束卻難。戰爭結束的方式只有兩種,一是一方徹底戰勝另一方,另一個是交戰各方不打了。蘇德之間必有一戰,希特勒和斯大林都心知肚明,不可能相安無事,德不打贏蘇聯,就不可能贏得歐戰,結束不了戰爭。打贏了蘇聯,才可能讓美國不參戰,隔著大西洋相安無事,安安靜靜的消化歐洲,與美、日共謀統治世界,這才是希特勒的戰略目標。
可是,希特勒發動了二戰,就註定了他的失敗,就算沒有美國的參戰與援助,他依然打不過已強大起來的蘇聯。美國之所以忙著在被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忙著先加入歐洲戰場,之後不是順著意大利一點點打上去而選擇在法國登陸,就是看到德國終究不敵蘇聯而去搶成果的。
淨月暖陽
我同意第三個回答!由五個錯誤導致的,其中最主要是不該進攻蘇聯!
不過,這不是最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希特勒對於佔領區的種族清洗,民族屠殺,激起了佔領區人民反抗,這才是失敗的最主要原因。
想當年,在經濟大危機中,希特勒靠選舉上臺,依靠國家政權,採取了一系列類似計劃經濟那樣的政策,幫助德國走出困境,實現德國人的重新就業。獲得了德國人的擁護。在當時,全世界有蘇聯,美國釆取類似政策。這本來是德國人一大制度創新。如果希採取東聯蘇聯,西和美國的政策,對歐洲持續施加影響,就象現在德國一樣,首先整合歐洲大陸有可能。
但是希特勒在穩定內部之後,不但走上對外擴張的戰爭之路,而且瘋狂殺害佔領區人民,激起蘇英等國的聯手抵抗,佔領區人民也奮起反抗,內外夾攻,只有戰敗。這是他最大錯誤。
當然,希特勒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己。因為這是由他所在的國度與階級的決定。帝國主義國家一定要發動戰爭。爭奪生存空間是由階級本性決定的。
陽城導航
看了評論區的很多回答,發現都沒說到點子上。德國不是因為單純在戰略上的失誤而造成的失敗,而是從發動戰爭的那一刻就註定了德國的失敗。或者說的更明白點,德國完全是被自身的經濟模式給拖死的。
首先來看看小鬍子是怎麼是德國經濟復甦的:在前期大量修建基礎設施以增加工作崗位,通過修建基礎設施來刺激市場需求;通過控制物價,發放國債來使德國經濟趨於穩定(這做法和羅斯福的新政差不多。)聽起來是不是沒毛病啊,但是你別忘了經濟復甦產生的薄利最終還得為軍隊服務,也就是說德國必須通過向國內濫發國債和軍火商打白條的方式來維持經濟穩定,減少軍隊的財政輸出,通過發動戰爭賺取的利潤再還給軍火商和買國債的民眾,再從中獲取薄利來維持經濟;為了穩定經濟就必須發動戰爭獲取利潤,這才是希特勒最大的愚蠢之處。
所以在幹掉了法國波蘭和挪威之後,希特勒才會決定攻打蘇聯;由於英國夠不著,巴爾幹國家,西班牙和芬蘭是親德派,非洲中東小鬍子不感興趣,所以也只能通過對蘇聯的侵略戰爭來獲取薄利,實數無奈之舉。
接下來來說說不列顛空戰和對蘇戰爭,不列顛空戰實際上只能削弱英國的實力,根本放不到英國,首先德國沒有戰略轟炸機,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德國沒有錢造戰略轟炸機)無法大面積的有效的摧毀英國的軍事設施和工業體系,其次是戰爭成本太大,軍火商飛機給你造了,白條給你打了,你卻從英國那撈不到一點油水,再打下去,估計英國沒涼,德國先被耗死了。
而對蘇戰爭的勝利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就算德國提前倆月發動戰爭,攻佔了莫斯科,但是以毛子的性格還能給你留點東西?別說利潤了,連工廠和工業設施都給你炸了,那麼大的傷亡和花銷還來了一堆爛地方;暫且不說別的,首先德國就沒發償還軍火商的白條和國債了,因為你耗了那麼多金錢和國力不僅沒賺到一點利潤還拿到了一堆爛地,搞不好還要投錢管理。其次德國還會面臨著國庫虧空,馬克貶值等事件,這必然會導致德國經濟再度崩潰;恢復到一戰結束後的水平。
所以即使德國僥倖在軍事上戰勝了對手,也會遲早被自己拖死。
二戰吐槽君
努力成就你我他
是的!
但不是一系列的。
進攻蘇聯是最主要的。雖然做了軍事準備和進攻方案,但作為國家的統帥領導,情報不準確和進攻方向錯誤是最嚴的失誤。戰略決策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是最大的錯誤,如果鞏固歐洲戰場的成果,徹底佔領英國。二戰的德國會統一歐洲的。
一方面,整合被佔領區的力量和經濟發展,持續的對英國進行打擊,和蘇聯協調好關係!爭取五到十年的時間。二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最少可以和蘇聯相持!逐步蠶食,滅掉蘇聯!成為另一個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