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中年的滋味(深度好文)

誰知中年的滋味(深度好文)

關注打工春晚交天下朋友

人到中年,站在生命長路的中途,前看後望皆是茫茫。前為漸已年邁的父母擔憂,後為未成年的孩子操心。

中年,才能真正體味上有老下有小的滋味;中年,真實地感覺到肩頭上纖繩的分量。

人到中年,必須向前,沒有退路。

人到中年,親人需要你依賴你,你是他們的支柱和天,再苦再累你不可以倒下,也決不可以逃脫。

老人的晚年、孩子的未來、家庭的責任,中年的你必須把所有的風雨一肩挑起。

“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那是閒人的詩情,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沒有這份心情和閒暇。偶爾燃起的詩意,也很快被生活瑣事消磨殆盡。

誰知中年的滋味(深度好文)

人到中年,忙不完的家事和操不完的心,沒完沒了的愁和憂,馬不停蹄的奔波和勞累。

不敢有一絲懈怠,自己垮了,家就垮了。

年邁的父母身體每況愈下,不得不一次次往返於醫院,小心呵護。

某一天,我們將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失去最愛我們的人,但卻無法阻止。

那種無奈和心酸,常在靜下來的時候如針刺心。

我們極力迴避不去想,假裝一切都好,然而每一個半夜突然響起的電話都會讓我們心驚肉跳。

看著父母慈祥的眼神,縱橫交錯的皺紋和似雪白髮,只想擁他們入懷。

我們正風華正茂,他們已風燭殘年。

誰知中年的滋味(深度好文)

人到中年,才真正懂得何為孝順,才真正體悟父母一生艱辛。

我們雖已成家立業,父母仍在操勞,洗衣做飯,照顧兒孫。

在父母的照料下,我們都以為自己還是孩子,還以為父母仍年輕力壯,卻沒發現父母的腳步越來越緩慢,飯量越來越小。

半生任性、驕傲,此刻滿是心疼。我們已到中年,已不再年少輕狂,已成為父母妻兒全部的希望。

人到中年,孩子日漸長大卻前途未卜。

我們放下驕傲,放下尊嚴,求人看臉色,只為了讓孩子進一個好學校、好單位。

此時才發現自己能力何其有限,強烈地渴望變得有錢有權,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孩子。

父母終有一天會老去,孩子終有一天會被命運推上自己的路。

我們只能盡心盡力地照顧好父母,對孩子說:努力學習,好好做人。

誰知中年的滋味(深度好文)

人到中年,很難再有資本和精力再去開創新的事業。

每天照常上班,在那個又愛又恨的崗位上,控制著脾氣和情緒,為了那份不能缺少的養家餬口的薪水絕不會拍案而起。

看到年輕人的笑臉不無羨慕地想“好幸福的年齡沒有煩愁”,不由想起自己也曾這樣無憂無慮。

而現在,下了班直奔回家。自己的家,父母的家,老人的事,孩子的事,一大堆事在等著我們來處理。

兄弟姐妹大小事,婚喪嫁娶,隨禮對份,種種瑣事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樣樣都需費心處理妥當。

中年的人生是挑著重擔前行,是拉著重車爬坡,只想著該去做什麼,奔波著忙碌著已無暇顧及自己。

偶爾閒暇,一杯酒下肚,滿腔心酸湧上心頭,滿眶淚水奔湧而出。

不是累不是苦也不是委曲,而是一種油然而生的悲壯和自豪。

對於社會我們微不足道,而對於自己的家和親人來說,我們是如此重要,絕非可有可無,我們是他們的天和希望,是他們的整個世界。

這是一份擔當,一份責任,也是一份榮耀,我們很驕傲能夠成為他們放心依靠的一座山。

誰知中年的滋味(深度好文)

中年的我們永遠掩飾著內心的焦慮、惶恐,煩悶時時襲來,生活一如亂麻,但我們依然用勇氣和耐心一根一根把它們理順。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時的閒愁浪漫而美好。而中年時的愁與憂卻是一份壓在心頭的沉甸甸的責任,只有人到中年時才能感受欲說還休的滋味。

那是一種再苦再累也情願承擔的悲壯和感動,是用辛苦換來父母的健康長壽,孩子的平安長大,家庭的和睦幸福。

誰說這不是人生的成功,誰說這不算中年的輝煌?

身為中年人,不論多麼卑微平凡,只要你用自己的肩挑起了一份責任的重擔,你就是一座山,一座令人仰慕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