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能幹什麼?——時間效率裡的改革開放40週年

1小時能幹什麼?過去的40年,不同的答案差距如此懸殊,讓人更清晰地看到改革開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56歲的馬土生是王召鄉龍澗村的一位農民。1978年改革開放時,他剛滿16歲。他回憶中講到,在那個靠雙手和鐮刀的年代,每年夏季收麥子,一人一天最多收割一畝麥子。這種生產速度一直到1992年村裡有了拖拉機,才開始好轉。如今,我市農業結構調整以後,機械化收割水平不斷提高。今年夏天,馬土生站在自家麥田上指揮兩臺收割機,1小時就收完了20畝小麥。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馬土生說:“以前我們家十幾畝地,得幹一個多月,現在上了兩臺機器,1個小時連種帶收就全部完了。”

如今,各種大型農業機械替代了鐮刀、鋤頭等傳統農業工具,2017年,全市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87%,榮獲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稱號。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

楊小保所在的天鵝型材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專業從事研發、生產、銷售門窗用塑料異型材的企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公司已經從最初只有3條生產線的小企業發展成為擁有近百條生產線的中原地區最大的鋁型材生產基地。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楊小保告訴記者:“當時我們三條生產線,一個小時的產能就是三百公斤,在產值上就是3000元,當時還是三個人開一條生產線。現在呢,公司已經發展到生產線100條,採用國內先進的全自動化混料機7臺,大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現在每個小時產量可以達到8噸,產值就是8萬塊錢。”

2013年天鵝投資10億元,打造中原地區鋁型材基地;2014年,天鵝與德國知名百年門窗企業巴蒂格公司合資成立德爾堡窗業有限公司,生產實木、鋁包木、鋁脂複合等高檔門窗,成為中國頂級的系統門窗製作專家。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曾經的小廠現在已經躋身中國塑料異型材行業的十大品牌,從最初的年產值2500萬元,到2017年年產值超3億元,產品也從單一品種系列增加到今天的7大系列。對於天鵝型材來說,今天的一個小時和過去的一個小時,已經是天壤之別。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像天鵝型材公司一樣,超威電源、廣東興發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取代了原有的傳統制造業,成為沁陽工業發展主力,一臺臺高精尖機器設備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現在的一個小時所產生的價值已經遠遠大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個小時。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一小时能干什么?——时间效率里的改革开放40周年

2017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268億3185萬元,比1978年的3343萬元增加了200多億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