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玉米大麥也要來了,進口缺口正一個個被重新“填平”

據海關總署網站11月23日消息,11月22日,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總理第四次定期會晤在北京舉行。期間,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與哈薩克斯坦農業部副部長伊薩耶娃正式簽署《哈薩克斯坦大麥輸往中國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和《哈薩克斯坦玉米輸往中國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此標誌著哈薩克斯坦大麥和玉米可以向我國出口。

中哈農業合作進入快車道

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橫跨歐亞倆大洲,領土面積272萬平方公里,居全球第九,農業資源非常豐富。

小麥是哈薩克斯坦最主要的農作物,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85%,年種植面積2億畝左右,其中2/3用於出口。因地廣人稀、農業發展相對滯後,哈薩克斯坦一些耕地的小麥畝產僅有80公斤,但也正因天然原始、品質好,麵筋含量高,哈小麥及麵粉一直受世界市場推崇,自2007年起哈麵粉出口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並在2009年躍居世界第一。

哈薩克斯坦玉米大麥也要來了,進口缺口正一個個被重新“填平”

目前,哈薩克斯坦出口的糧食種類主要有小麥、大麥、大米和扁豆等,佔據穀類和豆類出口總量的98%。哈糧食主要出口對象為獨聯體國家、伊朗等。2010年,哈小麥開始對華輸出。

近年來,中哈農業合作進入快車道,中國已成為哈薩克斯坦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中哈在種植、農產品加工、農業技術和物流運輸等領域的合作正不斷走向深入。來自哈方的面製品、豆製品等擺上了中國市民餐桌,而中國農業技術也正助力哈糧食高質高產建設。

據哈薩克斯坦統計委員會發布的數據,截至目前,哈穀物和豆類庫存共1850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7.5%。小麥庫存1390萬噸,其中,制粉小麥1200萬噸,飼料小麥85.27萬噸;大麥庫存300萬噸,同比增長22.4%;玉米庫存25.9萬噸,大米庫存33.22萬噸,黑麥2.47萬噸,燕麥28.89萬噸,蕎麥8.79萬噸,粟米4.23萬噸。

哈薩克斯坦玉米大麥也要來了,進口缺口正一個個被重新“填平”

隨著我國農產品進口市場不斷向多元化角度拓展,從哈薩克斯坦進口大豆、小麥等農作物也呈不斷增加的態勢。據悉,連哈薩克斯坦的菜籽粕也在考慮之中。

被不斷填補的市場“缺口”

在全球“買買買”,已是消費能力、需求都在不斷攀升的中國消費者呈現給世界的一大特徵。糧食也不例外。

除主糧外,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9554萬噸,高粱進口506萬噸,油菜籽進口475萬噸,此三種作物品種均據世界第一;大麥進口886萬噸,列世界第二。按照目前糧油進口形勢,預計2018年我國糧食總進口量仍將超億噸。

作為進口糧食的絕對大戶大豆,2018年1-10月我國進口大豆為7692.80萬噸。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巴西,僅1-9月份就超過6000萬噸,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其餘進口份額被來自阿根廷、烏拉圭、俄羅斯等國的大豆瓜分。與之向相對應的是,美國農產品輸華的“失落”。截至10月中旬,美國出口中國的大豆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94%。

中美貿易摩擦後,變化的不僅有中美大豆之間貿易額,還有我國進口來源的多元化以及由此帶來的多個世界農業大國的種植結構調整。眼下,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印度、埃塞俄比亞等大豆播種面積,都將因看好中國的巨大需求而加速增長。

哈薩克斯坦玉米大麥也要來了,進口缺口正一個個被重新“填平”

根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我國進口玉米、高粱和大麥數量分別為4萬噸、9萬噸和68萬噸,從前三季度進口量來看,玉米進口量同比增加,高粱和大麥則同比大幅減少。而這些作物,我國自美進口均出現大幅下滑。

今年8月,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在回應中美貿易摩擦中的農業焦點問題時就表示,如果中美爆發貿易戰,很多國家有意願、也完全有能力取代美國在華農產品市場份額。如果其他國家成為中國可靠的供應商,美國將很難重新獲得市場。這正是美國農業界最擔心的。

而眼下,這種“意願”正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