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8年的叫魂案,一個小小的謠言為何會動搖諾大的大清國?

地主最愛星空


這個案子並不是孤立的。乾隆時代是一個大轉折期,治理體系已經趨於複雜化、程式化,政治敏感神經卻跟歷代一樣,經常會被莫名觸動,這就構成一種緊張狀態。乾隆在這類事情上倍受折磨,經常表現得可笑且無奈。無論是真的危險案件,還是虛驚一場,他明知不會有真正結果,也只能姿態很高地例行公事,陷入一種痛苦境地。這裡談兩個案子,如下:

一,治理體系的複雜化、技術化

由於周邊地緣關係已經進入「條約時代」,歷代王朝最大的那種遊牧入侵威脅已經不太可能發生了,邊疆已經固化為各種雙邊條約關係,換句話說,中國的疆域終於固定了。歷代王朝的那種總體化的積極防禦體系已經削弱,整個國家開始專注更為精細的治理體系經營。技術官僚在這個時代就擁有很大的話語權,無論是稅收、水利、鹽鐵經濟還是司法,都日益強調專業化、技術化,整個官僚集團也以治理能力相互標榜。乾隆這類統治者當然非常支持這種「去政治化」傾向。

但這不是說統治者也會成技術官僚,乾隆仍然保持著古典政治視野,一刻不停地在注視著這個國家。他的政治敏感神經包括:滿漢畛域、邪教、朋黨、中外交通、文化影射等等,有時候還關注那些特別傷害良知的普通刑事案件。因為這類案件是一個指標,可以觀察民間對整個治理機器的承受能力。但乾隆的無奈在於,他關注到危險,卻無法翻動整個技術官僚體系,於是就只能不斷的去馴服、運動,讓官員接受教育,明白他的底線。

二,叫魂案和「厭魅符咒殺人」不道之罪

叫魂案,剛好觸及了好幾個敏感點。它首先是一種【詛咒殺人】。這種詛咒殺人的危害性在於它顯示了民眾的無知、軟弱和邪惡,由於涉及「超自然力」,它又有可能牽涉邪教和反政府、反社會活動,因此敏感的官員是知道其嚴重性的。實際上,《明太祖大誥》就明確規定詛咒殺人是死罪。所以「叫魂殺人」本身是犯罪,官府有必要追查。《大清律例》則規定「蠱毒殺人、厭魅符咒殺人」是【不道之罪】《刑案匯覽》有收錄一個【私用桃椿釘人祖墳圖破風水案】,可為證明。

這個案子牽連出來一大批詛咒殺人案件,相互之間其實並無關聯,只是單獨的刑事案件。問題是,這種殺人方式當中有一種方法是利用別人的【辮髮】來進行詛咒,由此牽涉到滿漢畛域問題。於是,乾隆的神經被觸發了,他必須讓百姓和整個官僚體系明白:這種玩笑是不能開的。於是佞臣就假想了一個隱蔽的敵對勢力,要求全體官員捉拿妖人。官員則把壓力向下傳遞,製造了不少刑訊逼供。

三個月後,假想的妖人並未抓到,牽連的底層嫌疑犯卻已經不少,官員經受了長時間的高壓,也疲憊不堪。於是乾隆認為目的已經達到,要求官員務必繼續追查、高度警惕,還要照顧社會穩定和吏屬情緒。案件就此終結。

三,真正的危險也只能視而不見

《清實錄-高宗實錄》只要仔細翻看,就會發現這種事情數量不少,像「叫魂」這種屬於子虛烏有,但因為觸及「滿漢畛域」紅線,就不得不動用高壓手段。其他還有真正危險的案子,乾隆卻毫無辦法。

吳江地區發生了一次比較大的「採生折割」案,該案與叫魂案都屬於《刑律-人命-不道》規定的【不道罪】,因此有一定的相關性。該案是一個真正危險的案件,真實牽涉到了廣泛存在的地下會社。

吳江縣令孫儒發現一批虐待拐賣兒童的犯罪團伙,追查中發現他們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體,相互存在師徒關係,很可能屬於邪教或會社。而且,他所發現的蛛絲馬跡也許還只是冰山一角,於是立即上報。

與叫魂案相反,這個案件是真正危險的,後面有很大可能存在一個真正的敵對勢力陣營。但乾隆卻退縮了,他大怒下令嚴查之後,忽然聽取兩位高級技術官僚的建議,決意儘快結案。兩位技術官僚,一個是江蘇巡撫薩載,一個是按察使吳壇,前者是皇室親信,後者是當時著名的刑事司法權威。

為什麼會退縮呢?這反映了乾隆體系的另一個邊界:它沒有辦法真正搞定危險因素。一旦他全面追查地下反對力量,勢必要動員極大的治理資源,帝國很可能會偏離軌道,造成更加無法收拾的局面,而且不一定能有多少效果。

乾隆朝就是這樣一個狀態,當它雷聲很大的時候,往往並不是真正的危險。對那些真正的危險,其實它沒走多少辦法和資源。


歷史咖啡


其實清朝有兩次“叫魂案”,一次是1768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三年。第二次是在1876年,也就是

光緒二年

下面,咱們細緻說說這複雜的1768年“叫魂案”到底怎麼回事。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浙江德清縣。

德清縣城在一月份的時候,一座石橋坍塌了。所以這一天,一個名叫吳東明的石匠,正在修復石橋。在當地民間,傳言石匠有一種本事,就是“叫魂”。把活人的名字寫在紙片上,然後石匠把紙片墊在木樁底部,大錘不停的敲打,就會損耗這個人的精氣。

這一天,有個農夫名叫沈士良,因為他的侄子虐待他。所以沈士良找到吳東明,希望他能幫助自己,施法叫魂。吳石匠知道這事情不能幹,不僅違法,而且容易惹麻煩。所以,石匠就把這事情報告了官府,沈士良被抓了去,打了二十五大板。

到了四月初,德清縣的慈相寺香火冷落,但是縣城附近的觀音廟卻非常火爆,老百姓都願意去那裡拜佛。慈相寺的和尚心裡不舒服,開始散播謠言,說吳石匠修的那座橋,之前還有其他石匠爭這個活幹,但是,最後都沒搶到。於是

這些石匠嫉恨吳石匠,於是在吳石匠經常路過的觀音廟做了法,只要去觀音廟的人,都會遭到毒害!

謠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快就傳得到處都是。

4月3日,一個名叫計兆美的人因為家庭瑣事離家出走,一路乞討來到了杭州。本來就有謠言,再加上計兆美口音不同,引起了人們的懷疑。計兆美一說自己是德清人,大家更恐慌了,怕他是叫魂的人。然後,官府一用刑,計兆美受不了,就謊稱自己是來叫魂的。

到了4月8日,浙江的蕭山縣,幾個和尚被懷疑是叫魂的,抓到了官府。

5月3日,江蘇蘇州,三個乞丐,被懷疑剪人辮子叫魂,也被抓了起來。(後被釋放)

此後,這類事件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本來是和石匠有關的。現在謠言四起,主要目標反而集中在了和尚和乞丐身上。並且,從石匠做法叫魂,發展到了剪人衣角或者剪人辮子叫魂。

謠言很快傳到了各地,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9月7日,乾隆給七省督撫發上諭,把剪辮子妖術和剃髮

聯繫到一起。實際上,乾隆把一個謠言放大成了叛亂。

此後,各地都在抓捕嫌犯,審問妖黨。但是,從地方到京城,都沒有發現實質性的證據。各地官員看到乾隆如此重視,都如臨大敵,紛紛上報“妖黨”的線索。當然,這些線索不是捕風捉影,就是屈打成招。

但是,隨著軍機處對押進京城的所有嫌疑犯一一審理,發現所謂的妖術和妖黨,基本上都沒有根據,也就是說,風風火火轟轟烈烈鬧騰了這麼久,其實只是謠言。

當然,乾隆知道審理結果之後,停止了對妖黨的清剿,把黑鍋推給下屬,是他們辦事不利。總之,這個事情就這麼基本結束了。

乾隆怕不怕妖術?其實不怕,他怕的謠言傳播的太快,怕的是事情無法控制,從謠言變成民變,變成大規模的造反。

所以,當他知道妖術和剪辮子有關的時候,就立馬想到了“剃髮令”。都說康乾盛世,盛世之下,怎麼會有大規模的民變和造反?

所以乾隆心裡是明白的,當時不僅是老百姓的愚昧和迷信,更關鍵的是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根本達不到“盛世”的標準,大街上還是一群一群的乞丐呢!就連蘇州這樣的富庶的江南地區尚且這樣,更可況其他地方?

乾隆知道這些,所以很怕謠言造成的叛亂,所以要捕風捉影的緝拿“亂黨”。



光緒二年的叫魂案,是發生在南京。

起因也是修石橋,傳言石匠剪人辮子,可以蒐集人的魂魄穩住橋樑。

總之,謠言一樣迅速發展開來,重點也放在了“剪辮子”上。一時間,從民間到報紙,都有了紙人剪辮子,妖風剪辮子的傳說。

人心惶惶,官府四處查辦。

發展到後來,民間把剪辮子的主謀指向了外國教會和傳教士。以至於在當年7月份,皖南建平、宣城、寧國、廣德地區,發生民眾燒燬教堂,打死傳教士的事情。

後來官府深入調查,發現此事是有人故意煽動。根據調查,所有證據都指向了白蓮教。他們利用清末時局混亂,精密策劃,四處行動,製造了這次叫魂事件。

當然,白蓮教的這個計劃最終被清廷搗毀,剪辮子叫魂事件也真相大白。

不過,謠言的威力如此之大,確實讓人心驚肉跳!大家說是不是?


七追風


故事始於1768年春天,江南各地流傳有奇人能通過活人衣服、毛髮、指甲等一切帶有人類DNA甚至是味道的東西,盜取人們的靈魂為自己服務,被盜取靈魂者精神渙散沒過幾日便會死去。這本來是一個十分荒誕的謠言,像極了恐怖小說裡的橋段。


夏天的時候便廣為流傳,許多人尤其是外地人都十分恐慌。本來,當地人都不以為然,但是乾隆皇帝急命當地官員徹查此案,找出靈魂盜取者。相關人員都十分的無奈,只能陪乾隆皇帝玩這個無聊的遊戲。

其實,這個謠言來源於反清復明,和當初對抗清朝剃髮易服的義士之後。一時間,和尚、道士、乞丐、無業遊民等高流動人口成了被懷疑的首要對象。許多人被誣陷,屈打成招,押送京城。一直到秋末冬初的時候,也沒有發生過因為被叫魂而死去的人,這個鬧劇也終於沒頭沒尾結束了。而這場鬧劇的記錄者,卻是美國人,當時難道就沒有中國文人記錄此事?那麼他們又都去了哪裡呢。


歷史密探


題主說的叫魂案,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一件荒誕怪異的事件,從浙江開始到大半個中國都在瘋傳,用一縷頭髮加上人的名字,就可詛咒人至死,或獲取此人財產。

於是,社會上出現很多偷剪別人辮子的人。此事傳到宮裡,驚動了乾隆皇帝和他那敏感的小神經,乾隆下令各地官府全國搜捕“叫魂黨”。在這場席捲大半個中國的運動中,不少人被冤死。

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此事的起因僅僅是一個老漢與一個包工頭小石匠開的小“玩笑”:浙江德清縣的一個小石匠在修護城河橋時,剛從工地回家一個老頭找到他,交給他兩張寫著名字的小紙條,讓他回去把紙條貼到木樁上釘入地下,這樣紙條上的人就可以被詛咒至生病或死亡。

原來老頭無子女,由兩個侄子照顧,但兩個侄子對他不好。老頭聽說這個辦法可以詛咒人,才找到小石匠幫忙。小石匠沒幫忙,而是報警把老頭送交官府,老頭被打了一頓板子放了。誰也沒想到,此事很快被編成了各種“叫魂”的版本流傳,一開始是在當地,不久就傳遍浙江。於是有了這次“叫魂”的鬧劇。

別看古代沒有互聯網,此事傳播速度確實極快,四五個月的時間從南方傳到北方,穿到了皇帝耳朵裡。搞得人心惶惶,看到陌生人就以為是叫魂黨,在杭州有倆和尚僅僅因為看有個小孩可愛,問了句小朋友叫什麼名字,就被人圍起來差點打死。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由於信息閉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官服尤其是皇帝的添油加醋。有了皇帝做背書,謠言傳播起來尤其恐怖。不要說古代,即便在現在互聯網時代,很多謠言照樣堂而皇之大行其道,甚至登上媒體新聞。


凡塵往事


乾隆三十三年的一月,浙江德清縣石匠出身的吳某在重建修理一座石橋,獲得了不菲的報酬。

坊間傳聞,石匠能夠對忌恨的人進行“叫魂”既將所忌恨之人身上物什如衣角、毛髮等用紙包起來寫上名字,用石錘每日捶打,所忌恨之人日久將因魂魄被叫打而散,肉身將一命嗚呼。


吳某能夠在眾多石匠中脫穎而出爭得修石橋的授權,大家都以為是他“道行”高深用了法的緣故,因此不斷地有人許以重金暗請他“叫魂”仇人,都被他一一拒絕。但是架不住人一多,每天不勝其煩,於是為了使謠言止步,吳某索性將又一個撞上門來請他“叫魂”的人送辦官府。

但是,此舉治標不治本,來人少了只是因為大家怕官而已,對吳某“能力”忌怕就更甚從前了,本來是他將人送去官府,但是坊間一傳,十里八鄉的百姓嘴裡吳某徹頭徹尾成了能差使“被叫魂”之人主動投官的神棍。加上後來附近又斷斷續續地發生了幾例駭人聽聞、匪夷所思的“叫魂”案件,一夜之間,德清縣周遭縣城百姓無不談德清色變。


吳某的石橋修好後,原本因為不願意繞遠路到對面去的香客紛紛通過橋到了橋對面觀音廟求香,四月天嘛,萬物生息的時候,大家無非是取個彩頭去拜個“送子觀音”,於是原本石橋這邊的寺廟便遭了殃,香火冷清。

於是別有用心的個別和尚便忌恨起了修石橋的吳某,在坊間大肆宣揚說是因為吳某對與他爭標的眾石匠施了法的緣故,他才能夠奪得修橋的授權。

果然,因為當時坊間盛傳的“叫魂”事件,有石匠又在橋那裡找到了自己被“叫魂”的紙包便深信不疑。於是眾位石匠不管會不會“叫魂”術都大顯神通,開始在大家經過石橋後必經觀音廟的路上埋下“叫魂”物什,想讓大家因為有人遭殃把矛頭指向吳某。

此事說來也奇怪,第二天便有懷孕的女子在去觀音廟的那條路上被摔得差點流了產,經過別有用心的人一挑唆,“叫魂”的陰霾竟然成鼎沸之勢,遮住了德清縣與周遭半邊天人人夜不能寐,恐懼萬分。



此事後來傳出去,陸續有因為“叫魂巫術”被逮捕的乞丐、和尚與石匠,原因都是因為他們是從德清縣過來的,並且從他們隨身包袱裡搜到了所謂“叫魂”腌臢之物,乞丐包袱裡有煥然一新的衣裳,和尚包裡有一縷長髮,石匠包裡有草紙筆墨。

初春多是流感季節,小孩很多因此傷風感冒,這便讓德清與周遭地方百姓理所當然認為是這夥子妖人作祟。於是一時間內小孩足不出戶,大街上,透著股陰氣沉沉,人人斜眼看人,相互猜忌,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終日。



自滿清入關中原,一直有反清復明的說法。“叫魂”案愈演愈烈,逐漸荼毒了大江南北,大半個中國,摺子終於送到了乾隆桌子上。乾隆認定是別有用心之人想借機挑事兒,以民變顛覆滿清江山,遂下令嚴查。

但是,一直到了年底,所謂人犯抓了不少,事態也漸漸冷息下來,乾隆細查,竟查不出個子醜寅卯,水落石出。那就是從頭到尾,沒有所謂主使,有的只是百姓心裡的愚昧而已。

於是,乾隆年“叫魂”案以無頭案叫停。

其實我們回顧歷史,乾隆年“叫魂”案與西漢漢武帝時“巫蠱之禍”如出一轍,都是因為個別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了底層老百姓的愚昧,地方官員也有不治失察之職才會讓此類案件愈演愈烈,至人人惶恐自危的地步。

古代不像現在,連君王都信奉神鬼那一套,有祭天,就連聖旨大多都會說“奉天承運”,源頭如此,不怪民流愚昧汙濁。

實際上,一直到民國,大多數老百姓都愚昧得很。

(吃人血饅頭治病的小孩)

老北京的菜市口行刑場,不少人吃凌遲之人的肉,用饅頭沾人血吃,據說可以包治百病。民國文壇巨匠魯迅有《藥》等隨筆,寫實記錄了封建麻木下百姓的愚昧,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觀之。


不書公子


1786年,也就是清朝弘曆(乾隆帝)年間,江南德清地區有一位叫計兆美的人在杭州行乞,卻在某個深夜裡,因為口音不同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先被一大幫人團圍住,毆打一頓後,押到衙門,又要拷打。計兆美屈打成招,只好說自己就是來“叫魂”的,他用兩張咒紙符死了兩個小孩——小孩的名字是他胡編的。結果,新的一輪拷問開始了,縣官要求他供出是哪裡得了這些符咒,又是誰在指使他“叫魂”的……


一環接一環,不斷咬出新的謀劃者。最終,釀成了一樁由皇帝親自過問,全國各省嚴加查辦、擼下了多位省府大員的驚天大案。美國學者孔飛力教授的《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一書寫了這個故事,多年來一直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文學結構的絕佳歷史學術書。


原因的開始,是當時,浙江地區的妖術恐慌已持繼了一段時間。剪人髮辮、控制他人的“妖術”恐慌,也流傳很廣。雖然各種各樣的“妖術”幾乎都沒有能確鑿地審訊出來的,但最終,

案情彙總到了皇帝弘曆那裡,引起了統治者對那些遊離在統治秩序之外的人的恐慌:擔心他們剪人髮辮的“妖術”,會破壞“國家制度”(滿清的剃髮制度),更擔心會引起謀亂;於是,朝廷把“妖術”作為一項重點來追查。

實際上,不管中西方,在非文明時代裡,常會有某些罪名,非常好用,只要抬出這種罪名,不需證據可以打倒對方;它是懸在所有人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公眾的恐懼之源。而這種恐慌,並不是你們以為的由愚昧的民眾自發形成、擴散開來的;其實,它是上層社會根據政治目的,自上而下發起的:它想讓你看到什麼信息,你就相信什麼信息。

比如在十七世紀的歐洲,宗教改革的社會背景下,“女巫”就是一個非常便利的罪名,他們可以用敦促女性“供認”出審訊者想聽到的最變態的性刺激行為,捉巫事業讓律師、法官、牧師和審訊者沒有失業之虞,德 朗克爾1609年一年中就把八十個女巫送上火刑架,雷米十五年之內處決了九百個女巫,三百年間,至少有六萬多人被以行巫術的名義處決——惟一的困難是如何儘量多地找到和殺掉女巫。(埃克 伯科威茨《性審判史》P179)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既有十一世紀時,歐洲基督教會會炮製或散播諸如猶太人用基督徒進行血祭的誹謗、猶太人指使別人投毒的謠傳;也有十九世紀中後期,中國指斥洋人教堂拐騙小孩、並且用小孩的內臟器官制造藥物、吃小孩的心肝等傳言。


(今天還殘留在民間的“叫魂”習俗。)


其實,各個社會層面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弘曆皇帝追查“妖術”,是想通過事件來加強對官僚體系的控制,並清查民間的“異見”;各級官員對“妖術”調查的積極配合,是想瞞上欺下求得自保或獲利;民間對“妖術”的恐懼,則是信息掌握不全之下的盲目。

出發點不同,卻殊途同歸。“妖術”恐慌,從來都不是民間自發的。


現在早已是一個科技已發達到可上天、可入地、可改變生物基因的時代,不過,民間仍然有相當強大的力量,相信陰謀,相信非自然的力量。只是,現代的這種“神奇力量”不再以妖術為名,而以資本,或者別的什麼為名號。

(紀實攝影作品《佤族大叫魂》。)


近年來,從“貨幣戰爭”中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共濟會中的某中國明星,都被渲染成一場資本操控一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驚天陰謀和國家危機,一時之間妖氛滿天。不要覺得荒誕,這種理論的迷信者之眾,既可以從幾千萬冊正版盜版的圖書銷量和數不勝數的跟風書中觀察到,也可以從鋪天蓋地真誠而憤怒的網絡評論中有所覺察,非常有市場。

《叫魂》說得好:“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妖術既是一種權力的幻覺,又是對每個人的一種潛在的權力補償。”


侯虹斌


對於這個問題我將從案件的起源和政治方面進行解說。

一、叫魂案的起因

1768年初的時候,浙江德清縣東面城牆坍塌。縣令叫石匠吳東明帶領他的群對進行修繕。開工之後發現大米不夠,作為工頭的吳東明就回家購買大米。他剛回家就有一個叫做沈士良的人來找他幫忙。

沈士良的2個侄子對他不好經常虐待他,但是他沒有辦法。他聽說如果石匠在幹活的時候將別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木樁頂部,然後鐵錘擊打木樁會有神秘的力量詛咒被寫下名字的人,被詛咒的人不是死去就是生病,這種做法民間叫做“叫魂”。

沈士良想請吳東明幫他詛咒他的兩個侄子。吳東明聽了後大驚失色,雖然他不會這種法術,但是他聽說過這個法術,但是如果自己和這樣的法術扯上關係到時自己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所以他將沈士良交給的官府。

雖然最後吳東明和叫魂沒有關係,但是他最不希望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百姓紛紛傳言說德清縣修橋的石匠有人從事叫魂勾當。而且各種叫魂版本開始流傳。謠言的流傳嚴重到什麼地步呢?

當時有一位德清縣的人離開家鄉去杭州發展,就因為他的戶籍就被認為他是從事叫魂的,被人送到了保正家裡,後來嚴刑拷打屈打成招說自己是叫魂的。還被逼編造自己害死了2個孩子,後來被移交縣衙審理的時候才發現他的供詞前後不搭,後來縣官給他洗清嫌疑。之後吳東明的副手以及一些人不斷的被捲入叫魂事件,後來雖然被證實了這些都是捕風捉影的事。但是從中可以看出大眾的恐慌心理,百姓的社會安全感幾乎殆盡了。

通過不斷的演化,故事開始變得有獨立性,叫魂的方法越來越詳細,好像說的真的似的。叫魂的作用演化成可以利用叫魂謀取利益報復自己的仇人。而叫魂要用到對方的實物,提到最多的就是被叫魂者的辮子。

叫魂的事件越來越變得不可控,而且在這事件中辮子是反覆被提及的東西,辮子這東西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他那根敏感的政治神經被勾動了。

二、辮子引起政治敏感

當叫魂的謠言開始不斷傳播的時候整個社會開始不安起來,因為叫魂直接可以取走人命。社會的不安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更讓乾隆放心不下是害怕這謠言之後是否有主謀想利用這一事件進行造反,特別是辮子的事情。

因為滿人剛入侵中原之時,為了強制漢人在政治上的歸順。當時頒發了有關削髮、衣冠與女子禁止纏足等相關法令,尤其是削髮最被統治者看重。他們要求漢人像滿人一樣前額剃光,後面蓄髮。這是漢人臣服的標誌。

削髮令剛開始的時候引起了漢人的強烈的反抗。辮子的問題成為了漢人誓死抵抗的有力的民族武器,為此滿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段回憶距離乾隆時代已經是很久了,但是乾隆很害怕有人想借用叫魂中辮子的問題勾起那段悲慘的回憶。

但是這樣的想法又不能名正言順地公開講,所以一開始辮子的問題官府和乾隆也只是當做一般的案件進行審理,但是隨著剪辮子的案件在全國開始蔓延的時候。乾隆再也按捺不住了。

山東有很多從事剪辮子的案犯,其中有2個乞丐的供詞讓官府已經開始害怕了。2個乞丐交代他們用迷藥灑在被害人的臉上,趁他們昏迷的時候剪掉他們的辮子。目的是供做法之用。

聽說精通法術的人可以利用辮子直接去人性命和錢財,浙江和安徽就各有一名僧人會這樣的法術,而且已經開始招收徒弟,勢力越來越大了。

富尼漢像乾隆報告說妖術的源頭雖然一個在浙江一個在安徽但是很可能是同一根源,他們手下去各個地方剪辮子可能並不是單單為了錢財,肯定還有其他目的。乾隆很贊同富尼漢的說法,於是下令各地官府立刻捉拿妖術主犯。

命令一發各地都抓了很多犯人,但是大術士仍舊逍遙法外。審理之後乾隆很失望這些人要麼被官府屈打成招要麼就是遭人陷害,要麼就是愚昧無知才從事剪辮活動。真正的和謀反相關的主謀一個都沒有。

到了10月底,歷時三個月的除妖行動已經讓所有官員疲憊,乾隆也是一樣。雖然乾隆勒令各地不允許懈怠但是大家心理都很懷疑是否可以抓到主犯。看出皇帝心思的軍機大臣建議停止這場鬧劇,但是為給皇帝一個臺階下就把沒有抓到主犯的原因歸結到各地官員翫忽職守上。到了11月初,朝廷叫停了除妖運動但是仍舊要求各省官員保持高度警惕。

到此為止整個叫魂事件告一段落,其實這場鬧劇是謠言引起社會騷動,但是有人利用騷動做一些不法之事謀取利益,但是大眾的不安心理和乾隆的政治敏感引起了蝴蝶效應才引發了這個社會的動盪。


非說不凡


發生在1768年的叫魂一案確實引起了清廷高層的極大關注,但是題目談動搖了諾大的大清國,這個說法則無疑偏頗和失真了。

乾隆是個心思縝密卻又對權力敏感的皇帝。通過叫魂案,乾隆皇帝有三大認識:

其一是摸清了帝國的廷寄與信息傳遞渠道的真正效率;其二是再次瞭解到各地官員的因循守舊且欺上隱瞞策略;其三是喚起了對於以“割辮子”為核心的政治象徵的開國往事。



對叫魂的恐懼是從最富庶的江南開始發端,沿著運河和長江北上西行,迅速以謠言的形式席捲了大半個中國。老百姓們受這種妖術恐懼的支配相信妖術師可以通過人的髮辮,衣物,甚至姓名來盜取其靈魂為自己服務,而靈魂被盜者則會立刻死亡。

剪髮辮更是禁忌,“留髮不留頭”,往往與造反和反清復明相聯繫。從春天到秋天的大半年時間裡,整個帝國都被這妖術恐懼動員起來。小民百姓忙著尋找對抗妖術、自我保護的方法,各級官員窮追緝流竄各地頻頻作案的“妖人”,而身居廟堂的乾隆皇帝則寢食不安,力圖弄清叫魂恐懼背後的兇險陰謀,並不斷髮出諭旨指揮全國的搜捕。

在這個過程中,原本合法的和尚、道士、遊民、乞丐以及走方郎中群體倒了大黴。本來無關的人員,卻無辜被納入到這場抓捕“叫魂者”的運動之中。



令乾隆皇帝震怒的是,當事情傳到他耳朵裡,問題已經由普通的謠言變成政治事件了,而地方官竟然虛瞞不報,還互相搪塞;

有叫魂事件和謠傳發生的各地官員起初並沒有當回事——這種民間禁忌本不足為怪。但當皇帝下令急報時,他們才意識到(或者說被迫把事情放大化)要追查到底,以至於在方法上株連廣泛。對於大清普通民眾來說,謠言四起的叫魂案則意味著恐慌與未知。

實際上,1768年春天是事情的萌發期,只有少數人涉及其中;到了夏天那一段,事情有點複雜;到了秋天,乾隆皇帝發現了事情的擴大化事態,在軍機大臣劉羅鍋之父劉統勳赴承德做例行工作彙報之後,事情就全部結束了。

朝廷與地方在這個事件中熱鬧了。官權和皇權幾經博弈後,朝廷付出了幾條無辜草民的性命和丟掉了幾個烏紗帽後,從各地方發押解到北京和承德的身軀殘破的叫魂案疑犯和人證們經軍機處各位軍機反覆折騰,終於在保護了皇權的威嚴,又成功隱匿了關於清朝政府的異族統治對辮子所代表的權威和服從可靠性的焦慮,本來莫須有的案情終於被乾隆大皇帝重重舉起後輕輕放下,他的批示中也承認又要嚴加搜查又要避免傷及無辜這種矛盾的要求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



故而在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孔飛力的筆下,叫魂恐懼只是一場所謂盛世之下,底層勞動人民的恐慌和清廷統治者之間的博弈,從自擾擾人,造謠誣陷,屈打成招的表象之下,看到的傳統官僚體制對皇權的制衡和維護,以及社會階層固化,甚至清代中期人口劇增之下貧民階層大量增加,遊民危機即將到來的前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否認,乾隆此種小題大作以及彼時官僚體制的層層因循且不靈活,整體效率低下而追求媚上,不講事實,則映射出清朝這個大帝國即將走上沒落的悲催道路。


秦右史


這件事發生在1768年,這時正是康乾盛世的時代。最初的“叫魂案”起源於富庶的江南,然後迅速蔓延過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此案席捲大半個中國,震動了清廷,乾隆下旨各地官員必須嚴懲兇手。

那麼,這到底是一件什麼案子,居然驚動了皇帝?事情是這樣的:江西德清縣,一夜之間,風傳有人把仇家的姓名八字寫在紙上,然後踩在鞋裡,經過九九八十一後,埋在地下,仇人必死無疑。



更有甚者,讓手巧的縫製一個布偶,然後寫上仇人的名字,把布偶釘在牆上,用64根大鋼針,紮在布偶身上。

還有的說,一些流浪漢偷剪別人的髮梢或衣角,然後藏在家裡,燒香拜佛,天天詛咒。

這些傳言,引起了鄉民的恐慌,於是,人們相互揭發和猜忌,紛紛把懷疑對象或被扭送官府、或被毆打至死。

叫魂的恐慌,像石頭一樣壓在人們心頭,好比你不知道敵人從哪個方向殺過來,就彷彿有人用槍瞄準了你的腦袋,隨時要你的命。

叫魂之勢像燎原之火驚動了乾隆皇帝,他一口咬定妖術背後存在政治風險,從上到下掀起了一股全國性的除妖運動。

乾隆對叫魂案的重視,無疑來自他的猜疑,因為大清得到的江山就不是正大光明來的,外族奪了漢人的江山。

大清本來對漢人就有一種天生的警覺,始終對漢人是既用又防。乾隆也知道,剃髮易服這些政治高壓,無疑是對漢人的侮辱和傷害。加之民間反清復明的活動此起彼伏,這更加使乾隆懷疑背後一定有黑手操縱。

皇帝打個噴嚏,下邊的官吏都要感冒。3個月來,上至軍機大臣,下到七品芝麻官的縣令,都迅速行動起來了。

當這些官員折騰的精疲力盡的時候,該抓的也抓了,該打的也打了。可以說不折不扣的對妖術進行了清剿。

當這些人盤點下成績時,沮喪地發現,最後只剩下一些稀裡糊塗的的偽證,沒有頭緒的瑣屑細節,以及許多不明不白斃命的囚犯。

官員們開始懷疑妖黨是否存在,最後,朝廷刑部終於弄明白了,叫魂案不過是潛藏在百姓心內的幽靈和恐懼。是對朝廷長期政治高壓下的幻覺,是人人自危的具體表現。

當這震動朝廷的叫魂案真相大白的時候,乾隆皇帝如釋重負,長長出了一口氣,終於叫停了這一切。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秉燭讀春秋


我家七年前搶的鹽,還沒吃完呢!

我們現代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在信息非常閉塞的清政府?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是啥事?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兩個版本的消息:

其中一個就是說浙江德清一個石匠修橋,有一個老人,無兒無女,兩個侄子又不孝順,於是他拿來一個寫著兩個名字的字條,讓石匠釘在樁裡,詛咒他的兩個侄子!

而石匠也比較迷信,這麼一聽,原來這個老人是巫師,他要用叫魂法術攝取他人魂魄,這還了得?於是把他送到了官府……

當時的信息畢竟比較閉塞嘛,人們傳來傳去,再有德清人出門,只要喊別人名字,外面的人就認為你是在叫魂,再加上刑訊逼供,於是出現一系列冤假錯案!

想想我們現在朋友圈到處流傳的謠言,我們現代人尚無法分辨,什麼螃蟹不能和柿子一起吃,不能和地瓜一起吃,不能和茶葉一起吃……太多了,其實都是謠言!

我們現代尚且如此,更何況那個時候的人呢?所以這件事情本來是開個玩笑的事,最後硬是刑訊成了做法攝魂巫術,最後謠言沿著德清蔓延到全國……

這之後的一波推手是發生在兩個和尚身上。

說是兩個和尚到了外地,看見一個小孩,於是喊這個小孩,結果這個孩子的家長聽說過叫魂的事情,於是喊來人把兩個和尚圍住了。

一搜,果然有兩條髮辮,於是就成了,他們叫住小孩以後,魂魄就會被攝取,然後剪下辮子來帶走……

其實人家那兩條辮子是當和尚的時候剪下來的,可是那時的人們根本就不信!

最後的刑訊一逼供,這下壞了,為了少受點罪,他們只能亂編一氣,什麼主謀啊,什麼方法啊,什麼目的啊,都編出來了。

這下可不得了了,全國各地都是這種巫術了,乾隆皇帝感覺到了深深的不安,這是他們在策動謀反啊?

於是,不僅僅人們恐慌,連皇帝也開始恐慌了,一下令,那些官員們也害怕啊,生怕自己也被叫魂,所以逮到一個嫌疑犯,就往死裡審他,這樣一來,就出來更多的無辜被牽扯的人,無辜被牽扯的人又扯出更多無辜的人……

於是蔓延成了全國性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我們現在也在使用的叫魂術,楊角風也沒有搞明白原理,為什麼小孩發燒輸液打針都不管用,找個老人給叫叫魂就好了!

我想可能是小孩的頭沒有發育好,有時候受到驚嚇會錯筋,給他劃拉劃拉就好了!

而乾隆帝之所以恐慌,是因為人們認為化緣的和尚和道士就是那個巫師,當然一般我們理解的巫師也是那種修行的人,他們剪孩子的辮子,辮子又是皇權的象徵,說白了就是謀反啊,這才是乾隆帝最害怕的地方。

當然最後這件事也不了了之,皇帝自己也承認,這種事情其實是沒有的。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