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最大的社會壓力是什麼?

一葉寒秋007


作為一個94後初入職場的新人,只想說,我焦慮的並不是每個月工資多少,或是房價又漲了多少,而是當我們還在努力適應新的環境,完成角色轉換時,同齡人卻走上了成長的快車道。


最近經常看到這樣一段話:“22到25歲,真是一個奇妙的年齡,有的人還在讀書,有的人已經靠自己的努力付了首付,有的人還是單身,而有的人已經生了寶寶。”


作為完美落在此區間的94後,我在人生的第二個本命年,也迎來了從學生到上班族的重大轉折點。毫無疑問,2018是我變化最大的一年,也是最焦慮的一年。


因為我發現,別人的生活,從沒讓我失望過


五一我去了趟北京,見了幾個初中時期的老朋友,在踏上返程高鐵的一瞬間,就深深陷入了正在被同齡人拋棄的焦慮中。小Z是我的初中和高中的同學,大學讀的本地知名985高校,而我因為差勁的理科,只進了一個普通一本。我一直覺得沒有讀名校是一個遺憾,所以在剛進大學時就樹立了要考研的目標。大學時期的GPA始終保持在專業前三,每年都拿獎學金,順利考過雅思,最後拿到了一個還不錯的英國大學offer,開始了異國的留學生涯。相比只會埋頭學習的我,小Z的大學生活則要豐富很多。他加入學校的辯論隊,打過很多精彩的比賽,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人。大三在某互聯網巨頭公司實習,同期80多個實習生,只有2個人拿到了轉正offer, 而他就是其中一個。


一年後,我以merit的成績畢業回國,小Z也在運營崗位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之前我並沒有為找工作這事操太多心,也不知道當時哪兒來的自信,覺得碩士畢業後總會有一個還不錯的工作等著我。結果沒想到,回國時才發現,很多大互聯網公司的秋招已經結束網申了。校招趕不上,那就走實習轉正這條路吧。我開始瘋狂地投實習簡歷,然而由於英國碩士畢業時間在11月底,很多大公司又規定實習不少於4個月,且畢業後是不能繼續實習的。尷尬的畢業時間,加上準備上的不足,讓我度過了一個兵荒馬亂的秋招季。


直到今年2月,我簽了一家本地的傳統媒體,而工作了近2年的小Z已經加了幾輪薪,開始帶團隊負責公司的項目了。小Z的女朋友橘子和他是大學同學,畢業後選擇本校保研,即將碩士畢業的她,已在剛結束的春招中拿到了跟小Z同一個公司的offer。五一去北京找他們玩,他們跟我分享了很多工作上有趣的事,以及公司正在推的好玩的產品,小Z還開玩笑地說自己最近壓力好大,怕以後工資要被女朋友反超了。


第一份工作就能去一個足夠大的平臺,在自己喜歡的崗位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能和心愛的人一起在大城市奮鬥打拼,我覺得他們的生活,才是內心中理想的樣子。我開始焦慮,害怕有一天,自己不能再融入他們的圈子,當他們以飛奔的姿態向未來跑去時,我只能在原地,默默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


這個社會,更喜歡有慾望和野心的人


《北京女子圖鑑》中,張超對陳可說,男人不喜歡有慾望的女人。

但在現實社會里,有慾望和野心的人,往往更容易被機會青睞。


出國前,我和小Z、橘子一起吃飯,那時小Z正準備去北京入職,橘子在本地讀研,我羨慕地跟橘子說:“你男朋友找了個這麼好的工作,看來你以後壓力會很小很多唷!”橘子卻說:“哪有!感覺我的目標要再往上拔一拔了,不能比他差。”那時我就覺得,橘子是一個特別有“野心”的女孩子。讀研期間,當別人還在過著美好而無憂無慮的校園生活時,橘子利用課餘時間做字幕組翻譯,假期又去了幾家大互聯網公司實習,積累了很多面試和相關行業的經驗。而這些經歷也成了她在春招中斬獲心儀offer的制勝砝碼。


在最近大火的綜藝《創造101》中,第一期選座位,大家都搶著坐最高處的位置,甚至為了爭一個座位而進行激烈的battle。無論是看起來溫柔可人的小姐姐,還是元氣滿滿的萌妹子,竟然都毫不掩飾地表露自己對舞臺和出道的慾望,讓我很是意外。但不得不說,這種野心勃勃,又霸氣十足的範兒,真的特別感染人。為了進入A班,她們可以玩命地練習,不會跳舞,就對著鏡子一遍遍跳,跟不上大部隊進度,就在別人睡覺休息時繼續扣動作。“逆風翻盤,向陽而生”這種為了夢想而賭上一切的勇氣,或許就是青春最美好的樣子吧。


因為慾望和野心足夠大,所以時刻不安於現狀,總在跟自己較勁,不斷突破著自己的極限。有慾望並不可恥,只要把慾望轉變成前進的動力,它就是一個褒義詞。其實每個人都有野心,卻被現實磨平了稜角。


我們都向往一線城市的機遇和繁華,卻很難做到僅憑一腔豪情和熱血,就不顧一切地出去闖蕩。雖然看過不少成功的案例,但聽到更多的卻是北漂的辛酸和無奈。

長輩們總喜歡以過來人的視角,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北京優秀的人才太多了,去了也很難冒出頭。北京房價那麼貴,外地人奮鬥一輩子都難得留下來。去北京要承受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幸福指數太低了。我媽總會跟我講,“你看XXX,去北京混了10年,最後不也老老實實回來找了個穩定工作嘛。雖然在北京工資高,但是開銷也大,最後也攢不下來幾個錢。”即使很反感這種不斷被潑冷水的感覺,但我卻沒有辦法迴避這些可恨的現實因素。


漸漸的,我的內心也會動搖。我真的可以頂得住壓力嗎?我真的有能力在北京生存下去嗎?當我帶著這樣的懷疑和不自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下意識便做出了相對保守的選擇。


誰都想要放蕩不羈愛自由,最後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曾經的豪情萬丈,終究是被現實掩蓋了鋒芒。


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每當通過朋友圈,看到北京小夥伴出沒在各種峰會論壇現場,覆盤最近的項目和活動,都會不禁感嘆,別人的生活,從沒讓我失望過。我常常問自己,當初沒有去北京是不是真的選錯了。也會責備自己太慫,早早便沒了慾望和野心。我向一個朋友傾訴了自己的苦惱,她靜靜地聽我說完,卻問了我一個不相關的問題:“你會羨慕微博上的男朋友嗎?”“當然會。”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你會跟你男朋友分手嗎?”“不會。”“為什麼?”“因為微博上是別人家的啊,我男朋友是隻屬於我的,就算他不懂浪漫,我可以慢慢調教嘛!”“那生活也是你自己的,為什麼你總惦記著北京那邊的生活,不去過好眼下自己的生活呢?”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是啊,為什麼在北京的奮鬥才叫奮鬥,即使不在一線城市,同樣可以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獲得更好的生活。


雖然很多人覺得傳統媒體是夕陽行業,遠沒有互聯網有前途,但是跟著那些資深記者外出採訪、寫稿,依然讓我獲益匪淺。一線城市有更大的平臺,可以使人迅速成長,但是現在的工作讓我有更多的業餘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學英語、讀書、寫作、健身,週末還能陪父母出去散散心。


當我開始認真經營自己的生活,才發現,別人的生活如何,我已經沒有那麼在意了。我終於從羨慕別人然後不斷自慚形穢的怪圈裡走了出來。能夠通過努力過上別人那種令人羨慕的生活固然好,可是我們也都明白,很多人窮盡一生努力,都到達不了金字塔的頂端。


這個社會容不下那麼多的慾望和野心,但在如今這紛紛擾擾對焦慮的渲染中,能選擇始終砥礪前行,做到無愧於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一煲情感雞湯


如今的90後越來越多地開始走向工作崗位,開始真正的邁入社會,他們在朋友圈裡一直生活的很“悽慘”,不僅會禿頭,會離婚,還會被迫“出家”,彷彿他們已經被生活打壓的皮開肉綻,奄奄一息。在現實的反覆揉搓下,有的人選擇了一蹶不振,隨波逐流,而有些人卻依舊在砥礪前行。

今天,我僅從工作和收入方面來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一匹小馬闖天涯:90年,一個月到手六千,車房父母都買好了。但是好像不像以前開心,沒有對象,朋友也都結婚了,爸媽不在身邊,陪自己的也只有第二人格了。。。。。。害怕跟人交際。

胡胡胡胡俊:93年,月薪6000,包吃住。每月寄回家裡4000,讓我媽幫我存著。錢放自己手裡根本存不住!有多少,用多少!

姚姍姍ANY:90後,兩套房,兩輛車,月入6萬左右。沒要過父母一分錢,現在的存款基本可以給自己未來養老,沒有半句水分。普普通通小演員一枚。

在這個熱門話題下,不少90後分享著他們的工資收入和感受。有當兵兩年,退伍後在交警隊工作,拿2700工資的。

有93年出生,做了三年銷售,月收入近五位數卻存不下來錢的。也有剛剛20歲,每個月要還7000房貸,三年只回了一次家的。七萬多條評論慢慢看下去,月收入平均三千的有之,月入過萬的也有之。

當代90後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絕大多數的90後,職場和生活都遠遠不如學生時代逍遙自在。買房買車養父母,戀愛結婚養小孩,越來越大的壓力從四面八方聚集,將90後們壓迫得喘不過氣。

2014年6月,來自四川的90後孫倩倩從北京聯合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畢業了。隨後,她進入了一傢俬企工作,工資4000元。

面對這樣的薪資收入,孫倩倩形容“像突然進入了剝削人的舊社會”——對於她來說,吃飯這件事尤其“剝削人”:想省錢在家做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要買。如果在外面吃,不得已的開支又增加了。

畢竟,大學食堂裡打一份幾塊錢的飯就能吃飽,工作後才發現餐廳飯店的價格都在節節攀升,這已經是四前的事,隨著90後又長大幾歲,他們的壓力也呈指數增長。總有人說,“怕窮”成了90後的新標籤。但有這樣的標籤,又到底有什麼不好?

談錢並不丟人,為了錢奮鬥,通過自己勞動賺錢,更加不丟人。正視自己對金錢的需求,併為之做出努力,才是90後們的正確生活方式。

能夠撐起家庭的90後,未必是月薪3萬的90後。能夠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90後,才是家庭乃至社會的主心骨。

這些人,或許對“當代90後壓力有多大?” 這個問題給不出答案,但是這些事情是他們知道必須要做的,認真生活的90後,值得更多回報。他們的腳踏實地是每個人都能看見的。

他們的生活雖有不易,酸甜苦辣卻都是每一份活著的證明,看到這裡的90後們,可能還需要再做一件事,那就是,再對自己好一點。畢竟,就算工資再怎麼掙都不夠用,擁有健康的身體,也是自己最最珍貴的財富。


隨意談生活


90後可以說是改革成果的完全受益者;信息時代的優先體驗者;和諧社會建設的親歷者。\r

但90後又面臨的是社會環境變化快,競爭激烈。現在大學生已爛大街,就是碩士研究生、海歸派也不能保證一定能出人頭地!有多少研究生每月拿著四五千元的微薄工資,住在幾百塊的合租房裡?他們面對的是世界比貧窮更可怕。\r

買不起房;\r

買不起房以至於找不到心儀的對象;\r

隨著教育年限推遲,學歷越高越找不著對象;\r

工作太累,談不起戀愛,更別說結婚;\r

養老壓力大,聽聞社保、醫保都快入不敷出了;\r

養娃的成本太高;\r

還有就是經濟發展的階段發生了變化,相對於1950--1970年代出生人口在改革過程中享受到的財富膨脹效應,2010年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90後財富積累困難,就會對未來發展出現不明確的預期。





晶晶世家


90後,基本上是頂著壓力長大的,高考改革、房價上漲、史上最難畢業季等等,如今快要30歲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和社會的頂樑柱。

1、目前來看,最大的社會壓力在於房價,90後一代人基本上在一線、二線城市工作,很少留在家鄉,首先面臨的就是租房子,再到買房子,現在一線、二線城市由於人口的不斷增加,房租、房價在不斷地調控中上漲,每平方米房價是一個月工資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穩定的住所都沒有談何發展,有房才有家。

2、然後便是社會階級的固話效應,整個社會的崗位越來越陷入固定,流動性越來越差,造成的結果便是工作找不到,公司招不到人,兩級分化非常明顯,想要的工作做不了,能做的又不願意去做。


財富全攻略


我是80後,咱倆年齡差不太多,壓力應該是一樣的,那天看了一部韓國電影名字是哭泣的男人,裡面有句臺詞讓我記憶深刻 人不是隨便活著的 你一出生就要擔負起幾十年以後的責任,你要贍養你的父母,這一點誰都逃不掉的,而且現在掙錢很難,其實大部分的壓力來自我們對金錢的渴望,總希望自己能多掙些錢,過的更好一些,過的體面一點,看見自己老婆穿的不夠漂亮,化妝品沒有檔次,家裡的車不夠好,然後開始自責,心想要多掙錢給老婆花,給孩子花,給父母買點營養品,定期的出去旅遊,這都得花錢啊。

工資就那麼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太多的痛苦和無奈,看著父母一天天變老,總是內疚,心裡想要是多掙些錢,他們過的應該比現在好,自己真是沒用啊。


有壓力也是好事情,說明我們有責任心,心裡面都是自己的家人,當你為別人活著的時候,你會有無窮的動力。哈哈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


努力掙錢吧兄弟,趕快脫貧,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祝你好運。完結。


大豬國際


說說我吧,96的,家裡還負債三十多萬,有兩套房子,到時候賣一套父母還了債,剩下的給他們養老,另外一套他們住,現在22歲,說實話不想背房貸,也沒能力結婚。能做的就是不啃老,不給二老增加負擔,不敢保證有出息,再過段時間自己想辦法搏一下,賠了,認了,還錢,賺了,自己也就有著落了。


我也曾追過風嗯


90後是拼爹的時代,有很多是獨生子女,如果父母給買了房,給拿錢娶媳婦,壓力不算太大。如果父母沒給存下錢,靠個人光買房娶媳婦這兩樣就是兩座大山。


靚晴靚姿


個人認為是住房。住房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很多人感嘆連“房奴”都做不成了。做“房奴”,難;想做“房奴”,也難。具體的只能說自己去體會了,只能對自己說,努力吧!


衚衕小王子


重要的事情說一遍!

壓力一:房子買不起

壓力二:結婚結不起

壓力三:社會混不起

壓力四:老人養不起


寒門子弟兵


九零後的孩子正趕上拆遷時代,城郊的變城市人,沒田沒地無產階級,城區長大的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人畢業就意為著失業,吃不了苦,沒經過什麼生活壓力,當自己成家當家做主時,方知柴米油鹽貴,半點不由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