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文言知識點整理

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文言知識點整理

《六國論》文言知識點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著]霜露,斬荊棘

1、暴秦之慾無厭[通“饜,滿足]

2、為國者,無[通“毋”,不要]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3、當[通“倘”,如果]與秦相較

二、古今異義

1、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它的實際數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輩和父輩],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這樣以後]得一夕安寢。

4、至於[以致、以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5、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智謀和力

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舊事,前例],是又在六國下矣。

7、而猶有可以[可以憑藉]不賂而勝之之勢。

8、後秦擊趙者再[兩次]

三詞類活用

1、賂秦而力虧

[使……虧損,使動用法],破滅之道也。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形作動,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盤]則獲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盤]則得城。

4、至於顛覆,[名作狀,按道理]固宜然。

5、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名作動,堅持正義]不賂秦

6、是故燕雖小國而後[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之後]亡,

7、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使動,使……退卻,擊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終[形作動,堅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動,侍奉]秦之心,禮[名作動,禮待]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名詞作狀語,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狀,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趨於亡

四、一詞多義

為:1、至丹以荊卿為[作為]計,始速[招致]禍焉。

2、洎牧以讒誅,邯鄲為[成為]郡

3、有如此之勢,而為[介詞,被]秦人積威之所劫

4、為[治理]國者,無使為[介詞,被]積威之所劫哉!

以:1、不賂者以[介詞,因為]賂者喪

2、秦以[介詞,用]攻戰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連詞,才,表結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詞,拿]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5、洎牧以[因為,介詞]讒誅,邯鄲為郡,

6、以[介詞,把]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以[介詞,用]事[侍奉]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結果連詞,相當於“而”,以致]趨於亡。

8、苟以[介詞,憑著]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而:1、賂秦而[因而,連詞]力虧,破滅之道也。

2、戰敗而[因果連詞]亡,誠不得已

3、起視四境,而[轉折連詞,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戰而[轉折連詞,但是]強弱勝負已判矣。

5、是故燕雖小國而[轉折連詞,卻]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6、二敗而[並列連詞]三勝。

7、惜其用武而[轉折連詞,卻]不終也。

8、有如此之勢,而[轉折連詞,卻]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9、其勢弱於秦,而[轉折連詞,可是]猶有可以不賂而[錶轉折的連詞]勝之之勢。

10、苟以天下之大,下而[承接連詞]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 矣。

其:1、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代詞,代燕趙之君]土。

2、惜其[代詞,它,代趙國]用武而不終也。

3、向使三國各愛其[代詞,自己的]地。

4、其[代詞,代六國]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之:1、子孫視之[代詞,它,代土地]不甚惜,舉以予人。

2、則吾恐秦人食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得下嚥也。

3、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代詞,代秦國]之[助詞,的]勢。

4、苟以天下之[定語後置的標誌]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或:1、或[代詞,有的人]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2、當與秦相較,或[或許,副詞]未易量。

與:1、與[動詞,親附,親近]嬴而不助五國也。

2、當與[介詞,,跟,和]秦相較,或未易量。

亡:1、諸侯之所亡,與戰敗所亡(喪失,丟失,動詞)者

2、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滅亡,動詞)。

向:1、向(先前,以前)使三國各愛其地

2、併力西向(朝著,動詞)

猶:1、以地事秦,猶 (動詞,好象)抱薪救火

2、良將猶(副詞,還)在

始:1、燕趙之君,始(起初,副詞)有遠略

2、始(才,副詞)速禍焉

終:1、終(終於,副詞)繼五國遷滅

2、惜其用武而不終(堅持到底,動詞)也。

兵:1、斯用兵(軍事行動,名詞)之效也.

2、非兵(兵器,名詞).不利

3、起視四境,而秦兵(軍隊,名詞)又至矣.

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

大則得(獲得)城

2、此言得(適宜、得當,符合)之

五、文言句式

1、被動句: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洎牧以讒誅

2、判斷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3、省略句:較秦之(受賂)所得與戰勝而得者

思厥先祖父,暴(於)霜露,斬荊棘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之)以予人

(諸侯)奉之彌繁,(秦國)侵之愈急

4、狀語後置句:趙嘗五戰於秦 (趙嘗於秦五戰)

5、定語後置句:苟以天下之大

《伶官傳序》文言知識整理

一、通假字

1.及仇讎已滅 “讎”同“仇”,仇敵

2爾其無忘乃父之志!“無”通“毋”

二、詞類活用

名詞作動詞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裝

2.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約:訂立盟約

3.抑本其成敗之跡 本:推究

4.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詞作狀語

1.負而前驅 前:向前

2.倉皇東出 東:向東

3.一夫夜呼 夜:在夜裡

4.亂者四應 四:在四面

動詞作名詞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動用法 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興、亡 使動

2.凱旋而納之 納:使收藏

形容詞作動詞 1.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亂:作亂

形容詞作名詞 1.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忽微:細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謀的人物

三古今異義

1. 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

古義:表示不好的結果,相當於“以致”

今義:程度副詞或表另提一事

2.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古義:官名 今義:動詞,投身到(事業中去)

3.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古義: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義:人情事理

四一詞多義

1.盛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興盛)

請其矢,盛以錦囊(裝)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旺盛)

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強盛)

2.困

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圍困)

智勇多困於所溺(困擾)

3.告

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告訴)

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祭告)

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稟告)

4.其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副詞,應當,一定,表其實的語氣)

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語氣詞,表程度) 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代詞,他)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大概,表揣測語氣)

五、文言句式

1.判斷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遺恨也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狀語後置

請其矢,盛以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而告以成功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莊宗受而藏之於廟

3.省略句

還矢(於)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賜(於)望而卻步宗而告之曰

請其矢,盛(之)以錦囊

豈獨(莊宗之困於)伶人也哉

(莊宗)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於)廟

4.被動句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祭十二郎文》

通假字

1、遠具時羞之奠 :通“饈”,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斂不憑其棺:通“殮”,給死人穿衣入棺

5、終葬先人之兆:通“垗”,墓地

6、以待餘年:通“餘”,剩下的

7、悠悠蒼天,曷其有極:通“何”,什麼

古今異義

1、吾汴州

古:離開

今: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

2、

明年,丞相薨

今:特指今年的下一年

古:任何一年的第二年

3、又可冀其成立

古:成長立業

今:(組織、機構)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4、而齒牙動搖

古:鬆動。

今:立場不堅定。

5、幾何不從汝而死也?

古:過不了多久。

今:數學領域的一分支。

詞類活用

1、汝又不果來:名詞動用,實現,

2、莫如西歸:名詞做狀語,向西

3、而視茫茫:動詞活用為名詞,視力

4、汝之純明宜業其者:名詞活用為動詞,繼承事業

5、蒼蒼者欲化為白矣:形容詞用為名詞,白髮

6、然後惟其所願:動詞名用,願望

7、長吾女與汝女:使動,使……長大

8 乃能銜哀致誠: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誠意。

9 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保全。

10 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使動用法,使……夭折。

11將成家而致汝:使動用法,使……來。

特殊句式

1、惟兄嫂是依(賓前,只依靠兄嫂。“依”的賓語“兄嫂”前置。構成“唯……是……”格式,“是”起提賓作用。)

2、吾佐董丞相於汴州 (狀語後置)

3、吾又罷去 ( 被動句)

4、何為而在吾側也 (賓語前置)

5、汝從(吾)於東 (省略句)

6、其然乎?其不然乎?是這樣呢?或(還是)不是這樣呢? (“其……其……”格式構成選擇複句。

《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言整理

一、文言實詞

(一) 文言通假

1、 與可沒與陳州:沒,通“歿”,死亡

2、 少縱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二) 古今異義

1、 初不自貴重:貴重,古:看重;今,價值高

2、 月落庭空影許長:許,古:這樣;今,也許

3、 廢卷而哭失聲:廢,古:停下,放下;今,廢棄

4、 吾將以為襪:以為,古:把……當作;今,認為

5、 發函得詩:發,古:打開;今:發送

6、 而讀書者與之:與,古:贊成;今:給

7、 以書遺餘曰:遺,古:贈送;今:遺失

(三) 詞類活用

1、 形容詞做動詞

(1) 吾將買田而歸老焉:老,養老

(2) 餘因而實之:實,證實

(3) 與可厭之:厭,厭惡

2、 名詞作狀語

(1) 自蜩腹蛇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

劍拔,像劍拔出鞘一樣

蜩腹蛇腹,像蟬破殼腹部有節,蛇腹部長鱗一樣

3、 意動用法

(1) 初不自貴重:重,以……為貴重,覺得……貴重

四) 一詞多義

1、 熟 而操之不熟者:熟練

執筆熟視:仔細

2、 語

今語士大夫:告訴

有“車過”“腹痛“之語:說法

3、 過

不學之過也:過錯

有“車過”“腹痛“之語:經過

二、文言虛詞

1、 然

予不能然也:這樣

自視瞭然:……的樣子

然二百五十匹絹:然而

2、 以

以追其所見:來,從而

因以所畫篔簹谷偃竹遺予:把……,表對象

與可以書遺予曰:把……

吾將以為襪:把……當作

3、 竹之始生:取獨標誌

一寸之萌耳:的

生而有之也:代詞,代節葉

臨事忽喪之:語氣助詞,補足音節

士大夫傳之:代詞,指與可之言

而讀書者與之:代詞,代輪扁講的道理

4、 於

今夫夫子之託於斯竹也:表對象

與可沒於陳州:在,表地點

5、焉

而節葉具焉:助詞

而臨事忽焉喪之:無義

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兼詞

6、其

乃見其所欲:代詞,代“畫家”

以追其所見:代詞,代“畫家”

其所以然:代詞,代提到的事情

豈獨得其意:代文與可

7、 而

而節葉具焉:但是,錶轉折

生而有之也:酒,表承接

廢卷而哭失聲:表並列

三、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斷句

1、 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

2、 庖丁,解牛者也

3、 輪扁,斫輪者也

4、 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省略句

(1) 子由為《墨竹賦》以(之)遺與可曰

(2) 吾將以(之)為襪

(3) 士大夫傳之以(之)為口實

(四) 倒裝句

1、 疑否賓語前置

2、 定語後置

(1) 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

3、 狀語後置

(1)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2) 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

(3) 足相躡於其門

(五) 固定句式

1、 豈復有竹乎:豈……乎:哪裡……呢?

2、 世豈有萬尺竹哉?:豈……哉?:哪裡……呢?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文言知識點總結

一、通假字

1、鼓瑟希,鏗爾: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陰曆三月

3、唯求則非邦也與:與,通“歟”,語氣詞

二、古今異義

1、如會同,端章甫 古:諸侯相見、諸侯共同朝見天子 今:跟有關方面會合起來(辦事)

2、加之以師旅 古:泛指侵略的軍隊 今:軍隊編制單位之一

三、活用現象

1、端章甫:端,名作動,穿禮服;章甫,名作動,戴禮帽

2、風乎舞雩:風,名作動,吹風

3、三子者出,曾晳後:後,名作動,落後

4、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

6、異乎三子者之撰:撰,動作名,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注:鼓瑟希,鏗爾:鼓,在金文中鼓的寫法中本身就有動詞“彈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

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長乎爾 狀語後置

2、毋吾以也 賓語前置

3、不吾知也 賓語前置 即:“不知吾也”

4、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賓語前置

5、攝乎大國之間 狀語後置

6、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狀語後置

7、異乎三子者之撰 狀語後置

8、浴乎沂,風乎舞雩 ,詠而歸 狀語後置

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賓語前置

10、為國以禮 狀語後置 五

五、重點實詞

1、居則曰:居,閒居,平時在家

2、攝乎大國之間:攝,夾、迫近

3、加之以師旅:加,加到……上

4、比及三年:比及,到

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準則

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

7、異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為政的才能

8、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何傷,何妨

9、詠而歸:詠,唱歌

10、吾與點也:與,贊成

11、為國以禮,其言不讓:讓,謙讓

六、重點虛詞

1、以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介詞,因為

(2)毋吾以也:動詞,認為

(3)則何以哉:動詞,做

(4)加之以師旅:介詞,用

2、如 (1)如或知爾:假如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禮樂:至於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過是,只不過

4、唯求則非邦也與:唯,句首語氣詞

5、而 (1)子路率爾而對曰:連詞,表修飾。

(2)舍瑟而作:連詞,表順接。

(3)非諸侯而何:連詞,表並列。

七、一詞多義

1、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圓

(2)且知方也:道,是非準則

2、爾 (1)以吾一日長乎爾:代詞,你們

(2)子路率爾而對曰:助詞,形容詞詞尾,表狀態(……的樣子)

3、如 (1)如或知爾(假如)

(2)如五六十(或者)

(3)如其禮樂(至於)

4.為 (1)由也為之(管理,治理)

(2)願為小相焉(做)

(3)赤也為之小(替) 1.

《項脊軒志》知識點歸納

通假字:而母立於茲 (“而”通“爾”)

詞類活用:

名詞用作動詞

垣牆周庭(垣牆,砌)

明月半牆(明月,明月照在)

乳二世 (乳,撫養)

客逾庖而宴 (宴,用飯)

執此以朝 (朝,上朝)

吾家讀書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

名詞用作狀語

雨澤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從上面)

前闢四窗 (前,在前邊)

又北向 (北,朝北)一說為介賓結構賓語前置句:又向北

小鳥時來啄食(時,不時)

東犬西吠 (西,朝西)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親自)

數詞用作名詞 庭中通南北為一 (一,一體,整體)

4.古今異義:

室僅方丈 (方丈,一丈見方)

往往而是(往往,到處)

凡再變矣 (凡,總共;再,兩次)

吾妻來歸 (歸,舊時指女子出嫁)

始為籬,已為牆 (已,後來)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竟,整)

5重點虛詞:

①以

以當南日 (用來,連詞,表目的)

執此以朝 (用如“而”,連詞,表修飾關係)

以手闔門 (用,介詞)

能以足音辨人 (憑藉、根據,介詞)

②而

餘扃牖而居 (助詞,表修飾,無義)

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 (但,錶轉折,連詞)

往往而是 (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地”,也可不譯,連詞)

某所而母立於茲 (你,你的,代詞)

③之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詞,的)

他日汝當用之 (代象笏,代詞)

頃之(音節助詞,襯字,補足音節,無義)

兒之成(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④然

室始洞然 (……的樣子,詞尾)

然餘居於此 (然而,但是,連詞)

6一詞多義:

1.過

日過午已昏 (超過,動詞)

大母過餘曰 (訪,探望,動詞)

2.置

顧視無可置者 (放置,動詞)

內外多置小門 (設置,動詞)

3.為

始為籬,已為牆 (做,動詞)

軒東故嘗為廚 (作,動詞)

庭中通南北為一 (成為,動詞)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做,介詞)

4.謂

且何謂閣子也 (叫作,動詞)

嫗每謂餘曰 (告訴,動詞)

5.一

庭中通南北為一 (整體,名詞)

先妣嘗一至 (常來,副詞)

6.日

以當南日 (太陽,名詞)

不能得日 (陽光,名詞)

日過午已昏 (太陽,名詞)

一日,大母過餘曰 (天,一晝夜,名詞)

7.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以前,名詞)

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形容詞)

8.前

前闢四窗 (名詞作狀語,在前方)

從軒前過 (前面,形容詞)

9.西

東犬西吠 (向西邊,副詞)

室西連於中閨 (……的西邊,形容詞)

10.得

不能得日 (得到,獲得,動詞)

得不焚 (能,能夠,助動詞)

11.已

日過午已昏 (已經,副詞)

已為牆 (然後,副詞)

12.當

以當南日 (擋住,動詞)

他日汝當用之 (應當,應該,助動詞)

13.書

借書滿架 (書,書籍,名詞)

或憑几學書 (字,文字,名詞)

14.食

小鳥時來啄食 (食物,名詞)

欲食乎 (吃,動詞)

15.大

先大母婢也 (大母,指祖母)

大類女郎也 (很,非常,副詞)

16.所

某所而母立於茲 (地方,處所,名詞)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的,在此指代枇杷樹,特殊的指示代詞)

17.從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由,自,介詞)

從餘問古事 (向……學習,動詞)

18.自

餘自束髮 (從,由,介詞)

自語曰:“……” (自己,代詞)

19.歸

吾妻來歸 (女子出嫁,動詞)

吾妻歸寧 (歸,返回,動詞。歸寧,出嫁的女兒會孃家探望)

20.始

室始洞然(才)

始為籬(起初)

句式:

1.判斷句

1)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用“……也”表示判斷。如:

2)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3) 嫗,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號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 ( )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省主語“餘”)

2) ( )借書滿架 (省主語“餘”)

3) 吾兒,( )久不見若影 (省主語“吾”)

4) 使( )不上漏 (省兼語“之”)

5) 餘自束髮讀書( )軒中 (省介詞“於”)

6) 垣牆( )周庭 (省介詞“於”)

3.倒裝句

介詞結構後置。

1) 雜植蘭桂竹木於庭 (在庭院裡種蘭桂竹木)

2) 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在這裡居住)

3) 室西連於中閨 (與中閨相連)

4) 雞棲於廳 (在廳裡棲息)

5) 其制稍異於前 (跟以前不同)

4.被動句 1)得不焚 被動句 一

成語: 萬籟有聲(萬籟俱寂)、呱呱而泣

回眸móu 粉黛dài 驪宮lí

霓裳ní cháng 臨邛qióng

鼙鼓pí 仙袂mèi 衣鈿diàn

千乘shèng 釵擘bò 馬嵬wéi

闌干lán 綽約chuò

渚(zhǔ) 眇(miǎo)芷 (zhǐ) 澧(lǐ) 澨(shì) 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蓀 (sūn) 楣(méi) 薜荔(bì lì) 擗(pǐ) 廡(wǔ) 袂(mèi) 遺(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

躑(zhí)躅(zhú) 金(jīn)樽(zūn)

珍(zhēn)饈(xiū) 投(tóu)箸(zhù)

祠(cí)堂 頻(pín)煩(fán) 幃(wéi) 伯(bó)仲(zhòng) 鷓(zhè)鴣(gū)

灩灩(yàn) 霰(xiàn) 雪 汀(tīng)上

浦(pǔ)上 扁(piān)舟(zhōu)

搗(dǎo)衣砧(zhēn) 碣(jié)石

瀟(xiāo)湘(xiāng) 巖(yán)扉

瀛洲yínɡ 剡溪Shàn 淥lù水

屐jī 殷yǐn 澹澹dàn

訇然hōnɡ 悸動jì 坼(chè)

涕(tì)泗(sì) 壚(lú)邊 薺(jì)麥

皓(hào) 腕(wàn) 豆蔻(kòu)

榆(yú)關 聒(guō)噪

烹(pēng)羊 饌(zhuàn)玉 歡謔(xuè) 沽(gū)取(qǔ) 千金裘(qiú) 夷(yí)歌

箜(kōng)篌(hóu) 女媧(wā) 蛟(jiāo)龍 玉砌(qì)

潺潺(chán) 闌(lán)珊(shān) 羅(luó)衾(qīn)

晌(shǎng)午 溽(rù)暑

燎(liáo)沉香 楫(jí)舟

芙(fú)蓉(róng)浦(pǔ)

滲漉 shèn lù 修葺(qì) 垣(yuán)牆

欄楯(shǔn) 偃(yǎn)仰 嘯(xiào)歌

兀(wù)坐 斑駁(bó) 異爨(cuàn)

老嫗(yù) 婢(bì)女 汝姊(zǐ)

門扉(fēi) 呱呱(gū) 闔(hé)門

象笏(hù) 長號(háo) 扃牖(jiōngyǒu)

賂lù秦 六國互喪sàng

率shuài賂秦耶yé 小則獲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無厭 yàn 草芥jiè 下嚥 yàn 與yǔ嬴而不助五國也

洎jì牧以讒誅 革滅殆dài盡

當tǎng與秦相較 或未易量liáng 悲夫 fú 為wèi秦人積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