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大佛寺堪稱古詩中的“網紅”!


潼南大佛寺堪稱古詩中的“網紅”!


潼南大佛寺堪稱古詩中的“網紅”!



曾是蜀中水陸要衝的潼南,

有涪江和瓊江穿城而過。

在歷史上,

先後有18個朝代在潼南境內設立過縣置,

1914年,

因其地處潼川府之南更名為潼南。

位於交通要道上的潼南,

自古以來吸引了一大批文豪雅士,

在此唱和賦詩,激情丹崖。

潼南大佛寺堪稱古詩中的“網紅”!



為何唐代沒有潼南古詩流傳至今

潼南大佛寺堪稱古詩中的“網紅”!

“從史料記載來看,截至辛亥革命以前,大約有100多名留下名字的文人墨客曾為潼南寫詩。”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黃化斌介紹,其中,涉及潼南名山名寺的詩詞大約有300多首。

哪個朝代的潼南古詩最多呢?“宋朝和明清時期的詩作都比較豐富。”黃化斌說,宋代寫潼南的詩作流傳至今的大約有60多首,明清時期則約有200多首。

宋代文人馮楫曾用“巖旁石佛高百尺,巍然光耀如金山”的詩句,讚美潼南大佛寺內的大佛雄偉高大。明朝宰相呂大器在《涼水莊山居》一詩中,描寫了自己居住在潼南田家鎮涼水井附近時的閒適灑脫,“故水潺緩流,故山依然記,鮮鱠與醇醪,頻向溪頭醉……”

記者在由潼南區委宣傳部主編的《文化潼南》系列叢書詩歌卷中看到,從宋代至辛亥革命以前,每個朝代都有文人墨客為潼南留下吟詠之作,但在古詩發展鼎盛時期的唐代卻沒有詩作被收入書中。

這是為何?

“我多方查找過史料,都沒有找到唐代所寫潼南的古詩。”黃化斌認為,“詩作多產生於名山勝蹟之間,潼南最受詩人青睞的是大佛寺,寺內那座依山而鑿的大佛,直到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才鑿成,在此之前來到潼南的文人相對較少。”


糖霜被蘇軾黃庭堅寫入詩中

潼南大佛寺堪稱古詩中的“網紅”!

在宋代兩位大家蘇軾與黃庭堅的詩作中,也有潼南的身影。

潼南曾經所屬的遂寧,以糖霜而聞名於世,糖霜即俗稱的“白糖”或“冰糖”,據《中國通史》第三卷記載,“唐代盛產糖霜,遂寧產最有名。”

蘇軾曾寫過《送金山鄉僧歸蜀開堂》一詩,贈送給遂寧的僧人,詩中就提到了遂寧所產的糖霜:“涪江與中泠,共此一味水。冰盤薦琥珀,何似糖霜美。”

黃庭堅也曾賦詩給為自己寄送糖霜的朋友:“遠寄蔗霜知有味,勝於崔浩水晶鹽。正宗掃地從誰說,我舌猶能及鼻尖。”

黃化斌告訴記者,這兩首詩被宋翰林學士洪邁寫進《糖霜譜略》,並收入《潼南縣誌》中。



大佛寺是詩人用筆最多的地方

潼南大佛寺堪稱古詩中的“網紅”!

潼南大佛寺堪稱古詩中的“網紅”!

潼南大佛寺。 通訊員 張渝揚 攝

在潼南境內,詩人們用筆最多的地方,要屬涪江沿岸的大佛寺。在潼南流傳至今的300多首古詩詞中,涉及大佛寺的就有近200首。

“這主要是因為潼南大佛寺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澱。”潼南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楊昌慶告訴記者,清人吳錫庶在《大佛橋記》中描寫潼南大佛寺是“舟車往來之衝,邑人遊觀之地”,所以“名公碩彥,留題琴聲石磴之中;詞客騷人,寄詠大佛黃羅之下”。

“據統計,歷史上在大佛寺留下蹤跡和題刻的就有2位皇帝,5位宰相,30餘位尚書、巡撫、州府、郡縣官員,20餘位進士以及10餘位詩人墨客。”黃化斌告訴記者。

在讚頌大佛寺的眾多詩作中,用情最深的是明朝宰相席書、吏部侍郎席春、戶部給事中席彖兄弟三人,在大佛寺相送時留下的三首離別詩,“野寺瀟瀟楓葉丹,長沙遷客過江干。”“寺下空江滾滾流,天邊河雁影悠悠。”“江聲不盡東流意,目斷南鴻送落霞。”句句情真意切,為後人所傳頌。

在今天大佛寺內的山壁上,一座簷角飛翹的亭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就是有名的‘鑑亭’,又稱為‘了翁亭’,是南宋著名理學家魏了翁修建的。”楊昌慶介紹。

魏了翁於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任潼川運轉判官兼管遂寧,閒暇之餘,他就到鑑亭講學,開創了寺廟授課之先例。

元代遂寧州牧陳夔仁遊覽大佛寺時,在喬林勝景處見到隸書“鑑亭”二個大字,用水洗去苔蘚泥土,乃見落款是鶴山,這不正是魏了翁(號鶴山)的真跡麼?眼見鑒亭年久失修,人去亭毀,陳夔仁遺憾地立碑賦詩:“鶴山真跡走蛟虯,荒廢而來幾十秋,神物護持光射鬥,何人為我把亭修?”

元至正四年(1344年),陳夔仁的弟弟陳夔壽遷任遂寧巡檢司後,在原址上重修鑑亭,耗時一年,鑑亭終於落成。

元至正七年(1347年),陳夔仁偶抵遂寧,為鑑亭撰文作記曰:“涪江東來,亭當巖下,匯為淵泉,有若鑑焉,萬里江天,洞見於此,名亭之意,蓋取於斯。”盡情描述了一派如詩如畫的涪江風光。

“大佛寺擁有如此豐厚的古詩文化,我們希望在以後的景區打造中,能夠將這一特點表現出來,例如通過建造古詩碑林等形式,讓更多人瞭解大佛寺的文化脈絡。”楊昌慶說。


潼南古詩選萃

大佛寺送弟彖謫判夷陵

(明)席春

寺下空江滾滾流,

天邊河雁影悠悠。

一杯酒盡雲山暮,

風雨猿聲到客舟。

涼水莊山居

(明)呂大器

我本山中人,

謬得彤庭賜,

一去十五年,

神疲形亦卒。

忽得賦歸來,

始獲初衣遂,

結尾壟墓旁,

旦夕領蒼翠。

故水潺緩流,

故山依然記,

鮮鱠與醇醪,

頻向溪頭醉。

芳倩沐雨新,

野花甚嫵媚,

春草綠芊綿,

鳴禽供鼓吹。

鄰宅老農過,

箕踞談世事,

在昔田殷腴,

不力獲自利。

只今譯易竭,

農務徒勞績,

時艱且棘手,

有如君作吏。

聞君炳多方,

更聞君性直,

淺深厲揭間,

恐君未能智。

盍若長此居,

聊安肥遁義。

晚次玉溪口

(清)張問安

岳雲嶺樹海迷茫,

夢裡黃牛峽氣長。

破險到來成一笑,

回頭六百八灘長。

您還了解哪些

描述重慶各區縣的古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