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茶有什麼訣竅?

南茗佳人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

買茶的時候,一定要看內外4指標。

先看外形四項指標

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鑑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幹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幹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裡粗略介紹一下鑑別幹茶的方法。

●1.嫩度:

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鑑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除此,可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但是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

●2.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

●3.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但是無論是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製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 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

●4.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 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再看內在4項指標

茶葉的品質好壞,在沒有科學儀器和方法鑑定的時候,可以通過色、香、味、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而用這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質量的優劣,通常採用看、聞、摸、品進行鑑別。即看外形、色澤,聞香氣,摸身骨,開湯品評。

●1.色澤:

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

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

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豔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黃色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必是下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

●2.香氣:

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

若香氣低沉,定為劣質茶;有陳氣的為陳茶;有黴氣等異味的為變質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吸引茶客。

●3.口味:

或者叫茶葉的滋味,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比例得當,滋味就鮮醇可口,同時,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

上等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飲後口有回甜。

●4.外形:

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因為茶葉的好壞與茶採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製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劃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

如果條索鬆散,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

春茶、夏茶與秋茶的品質特徵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質特徵,可以從兩個方面去描述。

●1.幹看:

主要從幹茶的色、香、形三個因子上加以判斷。凡綠茶色澤綠潤,紅茶色澤烏潤,茶葉肥壯重實,或有較多白毫,且紅茶、綠茶條索緊結,珠茶顆粒圓緊,而且香氣馥郁,是春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灰暗,紅茶色澤紅潤,茶葉輕飄鬆寬,嫩梗寬長,且紅茶、綠茶條茶條索鬆散,珠茶顆粒松泡,香氣稍帶粗老,是夏茶的品質特徵。

凡綠茶色澤黃綠,紅茶色澤暗紅,茶葉大不不一,葉張輕薄瘦小,香氣較為平和,是秋茶的標誌。

●2.溼看:

就是對茶葉進行開湯審評,作為進一步判斷。凡茶葉沖泡後下沉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綠茶湯色綠中顯黃,紅茶湯色豔現金圈;茶葉葉底柔軟厚實,正常芽葉多者,為春茶。

凡茶葉沖泡後,下沉較慢,香氣稍低;綠茶滋味欠厚稍澀,湯色青綠,葉底中夾雜銅綠色芽葉;紅茶滋味較強欠爽,湯色紅暗,葉底較紅亮;茶葉葉底薄而較硬,對夾葉較多者,為夏茶。

凡茶葉沖泡後香氣不高,滋味平淡,葉底夾有銅綠色芽葉,葉張大小不一,對夾葉多者,為秋茶。

市場上有很多品種的茶品質不一,要選購優質茶葉要做到看色澤、聞香味、品茶味、捏乾溼四個步驟,最後提醒大家不要忘了讓經銷商出示一份國家檢驗機構對茶葉質量檢測合格的報告,看茶葉是否符合衛生標準,屬哪個等級的茶。


懂茶帝


開店那麼多年,見過的茶客不少。平時經常去廠裡收茶,也少不了跟茶老闆勾心鬥角。

說說這其中的經驗。

有些客人走進店裡,話多,啥茶啥茶的大聲得很,這類客人我們最喜歡,肯定不懂茶,拿最差的先喝,他肯定問有沒有更高更貴的,再拿好點的泡,他肯定還會問更貴的,然後就拿更差的價格報更高,一般這泡就中。

有些客人走進來說買點#茶,自己喝,這種肯定懂點茶,好好對待。

重點來了,一般茶店老闆都喜歡跟茶客做長期生意,所以你要定位好自己的茶水平,然後用一雙銳利的眼睛去尋找和自己有緣的茶老闆或者茶農,和他交朋友,你不懂茶就讓他帶著你喝,帶著你提高,切勿不要不懂裝懂。

空了再細聊。


老顏茶館


喜歡喝茶的人很多,但不見得都會選茶,確實常常有朋友問自己是不是買到了假茶,明明是同一種茶,喝起來和之前的滋味卻大不相同,所以你就很有必要知道買茶的這五個技巧:選對地方、查看包裝、察形聞香、沖泡樣品、品湯看底。

技巧一:選對地方

要選對買茶的地方,即要到專業的茶葉商店或者規模較大的商場、超市購買茶葉。“因為茶葉是一種技術含量較高的商品,在路邊小店不能保證能買到質量可靠的茶葉。”廣西茶葉學會秘書長李璧球解釋說。

技巧二:查看包裝

仔細查看包裝。要注意觀察包裝上是否標明生產廠家、出產日期與產地等相關信息。正規廠家的產品包裝較為精美,而一些假冒偽劣產品的包裝則顯得比較粗糙。另外,一般說來新茶的味道好,所以消費者應該注意查看手中茶葉的出產日期,避免錯買上一年的陳茶。如果是在專業的茶葉商店,除了精包裝的茶葉之外,消費者還可以看到茶葉樣品。這樣就能通過觀察茶葉的外形來辨別茶葉的品質。

技巧三:察形聞色

要想買到好茶,應該觀察茶葉的嫩度如何,形狀與色澤是否符合該類茶葉的標準,如烏龍茶的條索應該是結實肥重,呈捲曲形,色澤應為沙綠烏潤或青綠油潤。另外,消費者還應該聞聞幹茶的香味,劣質茶葉或者假茶帶有青腥氣或其他異味。

技巧四:沖泡樣品

如果條件許可,消費者可以要求商家沖泡一杯樣品以作進一步的鑑別。沖泡茶葉也是很有講究的,據李璧球介紹,專業的鑑別方法是以150毫升開水沖泡3克茶葉5分鐘。  在品茶的時候,除了滋味外,消費者還要注意茶的香氣是否正常,湯色好不好。例如,綠茶的湯色應該是翠綠的,而且茶湯應該清澈而不渾濁。

技巧五:品湯看底

最後還要看看茶葉沖泡後留下的葉底,由此可以看出茶葉加工的均勻度、嫩度和火溫。例如綠茶的茶湯倒完後,葉底如果還能保持翠綠的顏色,這種茶葉的品質就高。如果葉底中有紅梗,那就說明這種茶葉的加工溫度不夠。

針對有些廠商往茶葉中加入添加劑以次充好的情況,把茶葉多衝泡幾次。加入了添加劑的茶葉在第一次沖泡時往往香氣濃郁,但在經過三四泡之後,其香氣就會消失,湯色也變得非常淡。


茶間有品


喜歡喝茶,就必須要先買茶,每次都蹭朋友的茶,多少心裡也會過意不去。小編身邊有不少的朋友,他們自從在某寶上被9.9包郵的茶給坑過之後,就再也不敢隨便買茶了,而買茶葉也成為了不少愛茶者的心病。當我們在鬧茶荒的時候,到底應該如何“險中求勝”,順利買到自己中意的好茶呢?小編在此為各位茶友支招,快來看看吧。

01

提防茶名響亮的茶

  現在茶葉批發市場上,到處有名優茶,只要是扁炒青的,一律都叫龍井茶,只要是烏龍茶,一律都叫鐵觀音、臺灣凍頂烏龍。到了茶葉批發市場,小編髮現名茶就如菜場的土豆,遍地都是。其實這些茶商,忽悠的是茶小白,因為對於茶小白來說,他們對茶最直接的認知就是茶的名稱,看見越出名的茶,他們就越“興奮”。什麼“清香鐵觀音”、“臺灣凍頂烏龍”、“西湖龍井”等等就會覺得一定是好茶。所以小編溫馨提醒各位茶友,茶名喊的再響不一定就是好茶哦,

要記住,好茶不怕巷子深。

▲許多商家用本山冒充鐵觀音

02

買茶切忌做“外貌協會的會長”

  說到包裝,相信很多茶友都有被包裝騙過的經歷,看見華麗亮眼的茶葉外包裝,像看見心愛的禮服一樣只想馬上給買下來。其實,不光是在茶葉上,很多東西的包裝都很華麗,實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最迷人的往往最危險,一些檔次一般的茶,配上一個高檔大氣的禮盒就可以賣出一個非常好的價格。所以小編也要提醒各位茶友,

如果想買到自己喜歡的好茶,茶質最重要,至於包裝,簡單就是美嘛。

▲包裝精美的茶禮

03

遠離茶樓的“山寨茶”

  到茶樓喝茶聊天慢慢成為了許多人休閒的一種方式,在茶樓裡,與三倆好友品茗聊天,一下午的時光過得非常的愜意。在這些各式各樣的茶樓裡,我們也不免會在茶單上發現各類名優茶:A級西湖龍井、桐木關正山小種、野生普洱老茶、特級金駿眉…等等這些名茶、貴茶赫然寫在茶單上。

▲茶樓茶單上的各種“名茶”

  

  要知道各大名茶產量都是有限的,為何能在如此眾多的茶樓裡普遍供應呢?其實,這些非常出名的外地茶,並非都是正宗茶,有不少是濫竽充數的。所以大家如果準備去茶樓消費的時候,最好可先了解茶葉中的門道,免得多花錢還喝了不少的“山寨茶”哦。

04

遠離9.9包郵的茶

  現如今,網購成為了一種時尚,不僅年輕人熱衷於網購,許多中老年人也開始網購買買買了。在網上的茶葉選擇種類多,價錢也便宜,吸引了不少的消費者前去購買。然而不少的爆款、超低價卻坑了不少的茶友,其中9.9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一款產品的價格滿足甚至低於消費者的心裡預期時,人們往往會覺得自己賺到了,殊不知商人無利不歡,低於正常價格的產品,其品質也的確堪憂。因此小編建議買茶葉最好還是到實體店鋪,即嘗即買,會更有保障些。


曉文說牆體彩繪




喝茶20年,買茶數十萬元,如果說買茶有訣竅,那我總結就有三點:

1. 自己懂茶。不管哪個茶類,清楚它的特徵和口感,瞭解市場價格,從而不管在哪裡買什麼茶,都能做到心中有數,不多花冤枉錢。

做到這一點的人真心不多,因為中國茶類太多,茶的等級、採摘日期、產地等都有差異,從而導致價格千差萬別。如果不是老茶蟲,要區分辨別每款茶,真心不易。

無他,熟能生巧爾。做到自己懂茶就是多研究,多品嚐,多積累,多總結,這樣你就是一個無人能欺的專家啦。



2. 有朋友懂茶。在各個茶類有認識一批茶友,大家互通有無,隨時交流,聽一下他們的建議或是推薦,能少走不少彎路。朋友介紹畢竟不是自己親身體會,難免和個人感受有差異,可以少買一些喝喝看,好的話再多買。

當然這個茶友也包括茶商,認識幾位賣茶朋友也是非常有益的,既可以學到茶知識,更可以拿到性價比高的茶。



3. 只懂皮毛,或者完全不懂。

我想這些消費者應該很多,愛喝茶,但是不是很瞭解茶。那麼,想買到好茶,有兩個辦法:

一是,找成熟品牌,老字號大品牌。雖然價格略高,但是品質好,而且安全問題、新老茶拼配就完全不用擔心。而且這些品牌經常有促銷,可以擇機多加購置。

二是,先品再買,不要貪圖便宜。茶葉到現在也是屬於一個成熟市場了,便宜沒好貨十之八九。對一些新品牌,可以先少買一點嘗一下,好的話再買,別怕麻煩。不要因為便宜就重倉買入,發現後悔已晚。



最後,給愛喝茶想熟知茶朋友兩個小建議,如果想集中掌握茶知識,那就參加茶葉培訓班,對各個茶類以及初步甄別會有一個系統瞭解。之後有了初步瞭解之後,就多逛茶城。茶葉集中,多品多看,既能檢驗已學知識逐漸提升,碰到好的還能順便買回家。



祝大家都能買到安心好茶。

那麼,Tea Up,我們喝茶吧!


北大愛茶人之琳


辨別茶葉品質好壞,不難掌握。要“三看”外形,可以識別鮮葉老嫩,制工精粗,從外形斷定品質的好壞;“三看”色澤,可以識別色澤是否符合規格,從色澤斷定茶葉內質的優次。

無論何種茶葉,外形都各有一定的規格,如炒青綠茶和工夫紅茶都是圓滾不彎而結實的條索,珠茶是圓形的,龍井是摺片形的,大方是揉條壓扁的,瓜片是片狀的,尖茶猴魁是兩頭尖的,白毫銀針是芽形的,火青是腰子形的,毛峰是尖直圓結條索的。各種茶葉都各有特具的外形。

“三看”外形:

1、看是否符合規格,如看毛峰外形單純一致的好,夾雜扁條條塊的不好;

2、看 是 否 整齊,如看毛峰外形,條索粗細長短均勻的好,有粗有細、有長有短的不好。

3、 看是否勻淨,無茶籽、茶梗、茶樸、碎片及其夾雜物的好,如有任何夾雜的都不好。

識別茶葉內質好壞的三大項目,色的辨別居首位,見色就略知其內質的優次。三看色澤:

1、看色度是否合格,如毛峰翠綠的好,黃綠或綠黃的不好;

2、看色澤是否均勻、一致,純色的好,夾黃、夾綠黃、夾黃綠都不好;

3、看色澤明暗,鮮亮奪目的色澤好,死灰暗枯的色澤不好


怡臻原茶文化


先說包裝茶, 好點的茶包,都是整片原葉焙制再切碎,並非都是下腳料。 辨別好茶一般選用看、聞、摸、品進行辨別。即看外形、色澤,聞香氣,摸條索,開湯品味。

看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色。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假如綠茶色澤昏暗、深褐,質量必定欠安。綠茶的氣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明澈亮堂;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必定也不是好茶。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豔亮堂,有些上品時間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構成一圈黃色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昏暗,混濁不清,必是劣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

看外形----從茶葉的外形能夠判別茶葉的質量,由於茶葉的好壞與茶採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製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時間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整齊、齊截;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假如條索鬆懈,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

聞香氣----各類茶葉自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幽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幽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氣消沉,定為殘次茶;有陳氣的為陳茶;有黴氣等異味的為蛻變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天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招引茶客。

嘗味道----或許叫茶葉的味道,茶葉的自身味道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份額妥當,味道就鮮醇可口,一起,不同的茶類,味道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唇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乃至澀口、麻舌。上等紅茶味道稠密、激烈、鮮爽;初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進口是很苦的,但飲後口有回甜。

瀏覽器直接搜“茶幫通”即可,望大家支持。也可關注公眾號:茶幫通(ID:chabangtong)


茶幫通


何謂好茶,適口為真。

結合自己的預算,挑選一款自己鐘意的好茶,

買茶應關注色、香、味、形;

色:

幹茶色澤,條索完整;


茶湯則應通透無雜質。



香氣

茶葉香氣純淨,無異味。不同茶葉的香氣也不同。



茶味生津回甘明顯


型:茶葉條索完整,葉底均勻成朵



丁芸與茶


綠茶看顏色,條鎖和老嫩,雨前茶,茶味足,耐泡。


湯色翠綠,口勁大回甘要好。

紅茶看毫多不多,條鎖越緊越好,早春茶成本高,越到夏天越不好。
我還是喜歡自家自採自摘自做的茶,成本底,安全好喝


茶客公社tea


現在有的途徑購買茶葉價格很便宜,甚至便宜的非常離譜。

看著這些照片拍的漂亮的茶,質量卻不好說是否符合自己口味。

那麼如何避免上當,能做到看得懂茶,買到高質量的茶呢?

一、嫩度

一般看上去“光扁平直”的茶葉,鮮嫩度比較好。

毛峰、毛尖、銀針等新鮮綠茶,可以看是否有大量茸毛來判斷芽葉的鮮嫩程度。

但是很多人只是看茸毛的多少,來認定茶葉是否鮮嫩,這也是不對的。

應該按照不同茶的不同特徵來分辨,比如足夠鮮嫩的獅峰龍井,外表看上去也是沒有茸毛的。

二、條索

茶葉葉片的條索,是分辨茶質量的依據。

每種茶都有獨特的外觀形態,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是顆粒形等等。

比如長條形茶,可以看是否緊實、直條微彎、粗壯、圓潤、葉片分量足。

三、色澤

不同質量的茶,有不同的茶葉色澤。

紅茶看上去烏黑中帶金絲、綠茶看上去翠綠新嫩、烏龍茶看上去是青褐色的、黑茶看上去亮黑色。

無論哪種茶,質量好的茶大多有共同的特點,比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

如果一捧茶中,茶的色澤都有不同,深淺不同,暗而無光,這就說明新料中,摻雜了老茶,或者做工比較差。

四、完整

茶葉是完整,還是細碎,可以判斷茶質量。

將茶葉放在茶盤中旋轉,使茶葉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完整度等,形成分層。

如果分利出的細碎茶末較多,則有可能製茶工藝不好,或者這雖然是好茶,但剩下的已經是尾料,除非您喜歡“高碎”,一般不建議購買這種茶。

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質量較好的勻整,儘量不選擇斷碎茶。

五、淨度

高質量的茶葉,乾淨純粹。

購買時可以看茶葉中,是否混有過多的茶梗、大量的茶末,或者其中有製茶時混入的竹屑、木片、塵土、石灰、泥沙等。

淨度好、不含任何夾雜物,才是好茶。

六、茶香

每種茶的香氣不同,如果你經常喝一種茶,可以通過聞香氣來判斷茶質量。

無論哪種高質量的茶,都不會有異味,每種茶的應有的香氣,需根據具體環境和年份來定。

一般來說帶有煙焦味和捂悶味的,都不大會是好茶,建議儘量不購買。

如果條件允許,建議購茶時儘量現場沖泡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最容易決定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茶湯的色澤,葉底的狀態。

如果您特別喜愛某一種茶,您可以詳細瞭解這種茶的資料,多和茶友溝通,每次買茶都與同品進行比較。

喝茶時間長了,就可以能做到看一眼,就知道買的是不是好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