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融總缺口逾5萬億美元,金融科技成化解普惠金融難題的“破冰船”

融資難!融資貴!!

雙十一後,大家爭著喊“吃土”,而對於數千萬中小微企業而言,融資成了難以破解的命運抗爭。

11月17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和金融城(CFCITY)聯合主辦的“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以“金融科技對全球經濟金融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關於全球普遍面臨的融資難問題,李東榮引述世界銀行數據稱,2017年,在全球發展中國家中受信貸約束的中小微企業達6500多萬家,佔中小微企業總數的40%,融資總缺口逾5萬億美元。

全球融總缺口逾5萬億美元,金融科技成化解普惠金融難題的“破冰船”

全球同此涼熱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塊“硬骨頭”

金科技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夏季達沃斯的熱門議題。其中2017年,議題為“發展金融科技,促進普惠金融”。

給達沃斯定議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不同的領域做長時間調研,同時還要與準備參加演講的嘉賓進行反覆的溝通,歸納出目前經濟領域最前沿和最具挑戰性的話題。從中可以看到,普惠金融、助力化解融資難題正在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

中國目前有7300萬在註冊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佔企業總數的80%以上,GDP佔比超過60%,它們為社會提供了80%的城鎮勞動就業。

近年來,雖然小微企業融資可獲得率大幅提升,但是小微企業財務質量不佳、基礎資產狀況薄弱,銀行服務小微企業仍然存在操作成本高、風控難度大等問題,小微企業仍舊面臨著金融服務可得性低、成本高、業務流程複雜等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為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輸血”難的問題,政府的政策扶持著墨頗多。據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4月到2018年8月之間,政府有關部門出臺支持小微企業政策多達15個,平均每年超過2個。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讓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金融機構擴展普惠金融業務,規範發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著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出進一步部署。銀保監會也下發通知,要求銀行業及保險業強化小微企業、“三農”、民營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服務。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打通信息渠道,主動對接相關政府部門數據,綜合利用內外部數據,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加快構建線上線下綜合服務渠道、智能化審批流程、差異化貸後管理等新型服務機制,滿足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特色化融資服務需求。”

然而,小微金融發展的調控機制主要是以法律、行政、稅收等手段進行調控,囿於金融機構商業性的本質特徵,小微金融商業性與普惠性天然的衝突,以及發展技術基礎的落後性,其效果與預期仍舊有不小的距離,廣大中小微企業期盼融資彷如等待甘霖從天而降。

全球融總缺口逾5萬億美元,金融科技成化解普惠金融難題的“破冰船”

金融科技崛起

正成為融資難的“破冰船”

金融科技的崛起,正在攪動傳統融資難僵局,新勢力帶來的生命力,正成為化解融資難問題的“破冰船”。

提及金融科技,在中國還沒有其他任何一個新興行業像它一樣,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既面對著巨量的市場、機遇,甚至能夠實現後來者居上引得全世界的矚目。數據顯示,至2017年年底,中國金融科技的市場滲透率已達42%,用戶人數超過5億,居全球首位。

蓬勃而起的金融科技,對於嗷嗷待哺、急需金融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到底意味著什麼?不妨先聽聽大咖們怎麼說。

著名華人經濟學家、原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指出,互聯網改變了金融行業,帶來的大數據,在企業徵信等方面發揮作用,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會有很大幫助。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亦表示:“在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時,數字金融可以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依靠“線下軟信息、線上大數據”的方式,中國金融機構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獲客難、風控難方面已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

江蘇省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南京財經大學江蘇創新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教授陸岷峰認為,金融科技從技術上解決了銀行業支持小微企業服務過程中成本較高、風險較大、信息不對稱等過去想解決而無法解決的問題。

通過網絡貸款平臺、電商小貸、眾籌融資平臺、大數據金融平臺和信息化金融機構等,能夠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效降低其交易成本,極大地提高中小微經濟體獲得金融支持的效率。利用第三方徵信平臺和互聯網金融門戶等信息路徑,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的資金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高、支付結算效率低等問題,金融科技致力於在融資、信息、支付結算等方面,為中小微企業金融困境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促進其蓬勃發展。

不難發現,金融科技的深化與發展,優化了傳統金融服務的流程,更加精準地營銷小微企業和服務小微企業,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全球融總缺口逾5萬億美元,金融科技成化解普惠金融難題的“破冰船”

優質平臺乘風而起

助力普惠金融

近期,京東金融研究院與中國社科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共同發佈《普惠金融數字化轉型的行業實踐》白皮書。白皮書中指出:目前,不少金融機構將數字化轉型提上日程,金融科技公司的參與程度也越來越深。白皮書認為,金融科技公司的優勢在於強大的技術實力和數據資源,具備降低服務成本和優化風控的優勢。

其實,金融科技的征程伊始,就肩負著助力普惠金融、加速破解融資難、提供高效優質金融服務的使命。而行業歷經大浪淘沙之後,堅守普惠金融初心的優質平臺更是乘風而起,踏實的腳步迎來了不斷髮展的契機與機遇。

網利寶相關人士認為,互聯網時代,金融科技企業只有迅速擁抱並融入科技創新的浪潮之中,加速金融科技滲透,才能夠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拓寬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服務範圍,覆蓋更廣大的中小微企業,才能改變金融行業的整體運行態勢,獲得企業發展的機會。

作為一家以合規穩健為經營理念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網利寶自成立以來,就在金融科技上大力投入,在風險控制上持續吸取現有金融體系的優秀經驗,要求借款人要有抵押和擔保,對借款人形成約束。同時大膽創新,通過模式設計,建立多層次的風控措施,形成了合作機構推薦借款人、抵質押物定價、保管、處理一條龍的業務鏈,不僅降低了獲客、風控、貸後管理成本,同時也更有效的控制了項目風險。

網利寶創新性地根據行業規律和業務模式打造細分行業信貸雲系統,圍繞著核心合作伙伴生態圈系統性開展信貸業務,以業務場景為風控的核心標準,真正地服務這個行業中的優質中小企業。

網利寶董事長趙潤龍一直強調數據的積累:“我們發展模式是首先研究行業,在摸透行業規律和趨勢之後,再通過與行業合作伙伴的合作,在其熟悉的領域中開展信貸業務,並且不斷積累行業核心數據,通過正規融資途徑與方式,基於網利寶團隊對行業的研究和行業數據的積累,能夠比其他機構更容易辨別出行業中那些真正優秀的中小企業,並解決他們融資難的問題。”

網利寶也代表了眾多優質平臺助力普惠金融夢想的努力和堅持,趙潤龍說:“我希望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改善當前國內金融‘脫實向虛’的窘境,讓金融服務深入到中小微企業中,深入到消費升級中,真正發揮金融服務在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消費升級中的關鍵性作用,從而幫助數以百萬計的金融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更加便捷、高效地實現資金融通,實現財富夢想,為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