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倒閉是電商的原因,還是房租飛漲的原因,你怎麼看?

寵召段子天天更新


每一個事物的衰落,總會找出一個“替罪羊”。比如固定電話的衰落,就是因為移動手機的興起。PC銷量的下滑,就被粗暴地歸結為智能手機承擔了更多任務。至於孩子學習不好,則會被認為是玩遊戲太多。總之,不找出一個原因,好像某些人就渾身不舒服。而近年來實體店迎來倒閉潮,很多人就認為本質原因是電商的興起。

可惜的是,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必須要承認的是,電商的興起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實體店的生意。但就算電商再怎麼火爆,線下零售依然是消費主體。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線下零售額為294512.4億元,佔全年零售市場規模的80.41%。

再算一筆賬,雙十一那麼火爆,但阿里的銷售額也不過2000多億,不足線下銷售額的1%——這還是醞釀數個月並集中爆發才有的金額。這意味著,電商絕不是造成實體店倒閉的罪魁禍首。其實電商是消費市場的有力補充,縱然對實體店造成了一定衝擊,但並不會引來倒閉潮。

其實我覺得,實體店的倒閉與租金的高漲有著直接關係。近幾年樓市價格飛漲,商鋪作為更具價值的資產,漲幅其實更高。而商鋪瘋狂上漲的價格,自然要轉移到租戶身上。高企的租金,真正壓垮了很多商戶。即使商戶不斷提升商品終端價格,也於事無補,他們很難在租金、售價、客流量等方面尋找到平衡點。

實體店的倒閉,還與其不再適應新時代的消費訴求有關。如今,電商巨頭都在玩轉新零售要佈局線下。但他們不是純粹的開店,而是融合各種前沿技術打造新型智慧門店。在這樣的態勢下,傳統實體店的競爭力愈發孱弱。如果實體店不想辦法融入到新浪潮中,未來恐怕會更加難以生存。


科技新發現


都有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房租導致的商品價格問題。

同樣的東西網上比店裡便宜百分之三四十甚至直接便宜一半,換做是你你會買哪一家的?答案不用說也知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肯定會選在網上買,東西賣不出去房租還蹭蹭的漲,只能提高價格,價格一提高又更賣不出去了,這種惡性循環才是導致實體店倒閉的根本原因,更何況現在網上什麼都能買的到,價格公道質量和實體店也差不多的情況下肯定會吸引大量用戶在網上購物。

其次,實體店倒閉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顧客和老闆的心態想法變了,作為出現不是非常久目前還處於較熱門階段的"網購"自然會吸引大量的用戶,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實體店的老闆也開始向電商邁進,有些店看似倒閉了,其實人家是做電商去了,實體店倒不倒有沒有盈利他們根本不在乎,反正這些擺在實體店裡的商品沒人買放在網上降低價格也早晚會有人來買,最起碼不用付房租,店員也可以減少一些,以前需要五六個店員看店還要時刻提防順手牽羊的顧客,現在只需要一兩個客服能回答顧客的問題就行。

還記得不久前去實體店看過一雙鞋,店長非要460少一分不賣,糾結了很久還是沒有買,當天晚上逛淘寶的時候正好又看見一模一樣的鞋而且只賣300,迅速下單後對方發來消息說就在同一個城市讓我自己去試一下大小再拿,第二天我根據客服提供的地址去了,到了才發現這居然就是昨天我苦苦砍價半天也砍不下來的那家店……老闆看到我臉都黑了。


鎂客網


自從互聯網電商平臺出現以來,實體店就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衝擊。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上半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卻同比累計下降3.1%,並且所有品類零售額均表現為同比下降。而這只是零售行業的數據,至於其他行業的現狀,從每個行業知名品牌門店數量的下降就可以反映出來。

比如著名的有著外資第一店美譽的馬拉西亞百貨商、百貨行業代表百盛商業集團,作為外資第一店卻在近些年接連陷入關店風波。過去幾年,家樂福在中國市場也已關閉了超過30家門店。萬達百貨位於寧波、青島、瀋陽、蕪湖等地的近四十家店也都關閉。還有天虹百貨、瑪莎百貨、尚泰百貨等也紛紛淪陷。典型的還有服裝鞋履行業。比如中國最大的鞋履生產和零售公司——百麗,此前門店規模一直是其優勢所在,但是從14年開始,其在內地零售網點數目卻大幅減少,鞋類業務銷售也大幅下降;還有休閒服裝品牌佐丹奴,業績報告同樣不容樂觀;以及中國本土最大的羽絨服生產商——波司登,也在不斷收縮其零售網點。

除了以上行業,餐飲業、超市、大型商場、便利店等傳統的線下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線上電商的衝擊。這些實體店的倒閉,反映了互聯網生態正在不斷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以及不知不覺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反映出除電商網絡平臺和店鋪房租上升等外部環境原因外,企業不能及時順應市場和環境的變化而作出調整,創新商業模式的事實。

誰都不能阻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而市場飽和、成本上漲這些環境因素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所必須面臨又很難掌握主動權的因素。在這些變量的共同制約下,企業品牌繼續沿用以前的發展模式已然不能繼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立足,與其把業績下滑、財報不好看的原因歸罪於馬雲和房租這些所有行業企業都面臨的問題,還不如從主觀方面找原因,多站在企業的發展戰略層面思考問題,想想怎樣才能在新時代新環境下繼續生存下去,找回曾經的輝煌。


大貓財經


導致實體店倒閉的原因有很多,但真要從題目中的兩個原因裡面選擇的話,我選房租。


說電商讓實體店倒閉的,那都是瞎起鬨的。


電商是現在任何行業都不能忽視的渠道,且從這個渠道來的收入會佔總收入相當大的比重,很多公司靠電商生存,居然會有人覺得是因為電商導致了實體店倒閉。那些沒有及時跟上電商浪潮的企業說到底是沒有及時作出轉型,被後來者超越了,最後面臨淘汰。商業社會自由競爭,跟不上就完蛋很正常啊,這不能怪電商。


那錢去哪裡了呢?我就不扯什麼人工、產品、推廣這些錢了,我們就只說房租吧。


商家跟商管方怎麼談的?


假如你是個經營能力不怎麼好的商家,商管方會採用固定租金的形式收取租金以保證自己的收入,假如你最終經營不下去了怎麼辦?自己退場唄,投資有風險,經營要謹慎,做不起來是你的問題,不是我們商管的問題。


假如你是個經營能力很強的商家呢?OK,那我們就採用扣點的方式來計租吧。雙方約定一個比例,每月總流水按比例扣取租金。也就是說,你這個月做的越好,那你交的租金也越多。


但大多情況下是按照保底扣點的方式來計租的,固定租金和扣點分成兩者取其高。要說這種計租方式有什麼不好,那也就是它不能最大限度的收取租金,但卻保證了不論商家經營好壞,商管方都能拿到一筆還算不錯的租金收益。


唯一能和商管方討價還價的是那些有品牌優勢的主力店,有些商管公司甚至會給這些主力店裝修補貼。

本回答由頭條作者——歲流年 整理發佈,如果有什麼疑問,請給我發私信諮詢,我都會盡力解答。


區塊鏈有料帝


如果只能二選一的話,我選房租

我是服裝從業者,雖然服裝在淘寶上是第一大類,但是電商跟實體最大的區別就是電商租的是平臺上的鋪子,實體店租的是商鋪,庫存、人員、營銷等3費用都是一樣的。對了,還有個稅,實體店需要承擔的。

在電商紅利期,由於平臺的費用很少,就相當於剩了很大的租金支出,電商可以犧牲更多的利益來搶佔客戶,實體店業績下滑是必然的,這種不公平的競爭讓做慣了上門生意的實體店毫無招架之力。

實體店的結局就兩個,一個是倒閉,一個是轉型。此時,大批實體店開始湧向電商,不懂電商運營就用錢來砸,把電商的成本越推越高,傳統的電商又開始面臨轉型。

部分電商選擇實體,依靠資本的力量,搶奪優質的店鋪,把房租推向新的高度。實體店又有部分店鋪不得不停止營業。

隨著房地產的快速發展,商業地產的泡沫也越來越大,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又不能降價,房租每年還得按比例遞增,導致現在實體店都在勉強維持,電商也是紅海廝殺,整個商業環境持續惡化。越來越多的錢選擇金融行業跟房地產行業。

從而導致現在金融詐騙遍地開花,房價瘋狂上漲。而用來消費的錢越來越少,實體店跟電商都變得困難。當整個社會的資源都被吸乾後,留下的就是歷史。

實體店倒閉潮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性的選擇,只有等到所有人都驚醒的那一刻,整個社會才會重啟。


服飾圈圈


零售類實體店倒閉的原因是多方面綜合的。

1.部分品類例如低端服裝鞋帽箱包等,被線上搶走業務。

2.相比小米等互聯網廠商,傳統廠家對用戶需求把握不精準,產品老化,缺乏新品,喪失產品力。

3.傳統的零售體系分工,廠家和代理商/批發商負責市場推廣,零售店負責銷售。零售店的客流一般為3KM以內,而廠商的推廣更多的是依靠傳統單向媒體做線上線下的全面推廣,營銷信息無法有效到達零售店的精準人群,也無法實現互動,營銷效率底下。

4.消費升級的大潮流下,暗合著內容營銷和社交電商的業務模式升級,傳統零售店體系缺乏系統性的戰略和資能支持系統。新零售運營模式業界尚無案例可仿,沉重的肉身,過去的成功和新利益分割的猶豫,又進一步加重了快速迭代的新零售,不適應症。


E7聯盟社群運營


顯然很多逛頭條發評論的人都是沒有開過店鋪也沒有做過電商的,憑著自己的主觀意識在瞎掰掰。其實我認為即使不要店租,實體店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其中人工佔了很大一部分,簡單說吧,一個小店,如果自己不參與,至少得請5個人,兩班倒,一天營業14個小時,每班兩人,一營業員一收銀,另請一名店長,這樣下來,按現在行情,少說1萬5,加上水電2千,不算稅,一天也將近600元,算30個點,每天至少營業額2千,現在平均能賣2千營業額的店鋪都不多了!經濟太差了,而且電商虧本式賣貨價格透明導致線下購買的人越來越少!反之,電商也一樣,客服,運營,美工,不也要5個人,雖說賣全國,但是同類店鋪至少上萬,平均人流不比線下多!

歸根結底,實體倒閉除了極少因店租原因外,大部分是因為經濟下行,電商亂搞導致的,,也是因為國家不象歐美一樣控制線上,鼓勵萬眾創業導致的,肥了一姓馬的,苦了大部分人。有目光膚淺的說我買到便宜貨了,其實暫時影響不到你,以後也一定會影響到的!


連衛中1


實體店倒掉的原因就是電商,跟房租沒什麼關係,電商替代不了的理髮店人家還開的好好的,大商場的花樣多一點,小區門口的平民消費一點,難道理髮店店租特別便宜?本來做餐飲的還能賺點,現在有了外賣,商家都開始虧了,平臺抽點,活動優惠,配送費,食材成本,不算店租就已經把利潤吃乾淨了,電商的價格戰不是讓價格透明,是大家都想著我先虧他一波拉點人,等虧完了,還有人接進來繼續虧他一波,惡性循環,還有些商品,在實體店裡貨比貨一下,是屬於消費者根本不會買的次品,拿到網絡上包裝下賣的更貴,消費者還覺得便宜,覺得這價錢有這樣的貨也算可以了,在沒有真正對比過的情況下一直認為實體店店租高,商品貴,店主坑,這樣的消費心裡,實體店怎麼可能不倒,網店一斤八十帶禮盒的茶葉,我五十就能賣了,不加禮盒三十也能賣,但是來實體店肯定要試茶,喝了兩百三百的茶葉肯定覺得五十的不能喝,但兩百三百的嫌貴,覺得電商都很便宜,我賣四百嫌貴的正味鐵觀音,電商賣了八百一斤,實體店莫名其妙的背了暴利的鍋,服裝也是啊,電商一百多質量的衣服,批發市場只要七十多啊,有些電商的衣服,如果放在實體店裡對比試穿一下根本就賣不掉,大家都把有限的金錢,消費到次品上,還以為佔了便宜,電商成本比實體店高多了,直通車競價排名,場地費,客服人工費,打包人工費,物流成本,退換貨損耗,一樣的東西,電商的價格只會比實體的高,而且實體的成本多是服務客戶體驗的,電商的成本多是花在營銷上。而且實體店商品的價格是按市場價走,跟店租沒關係,不可能說因為店租貴,就能把一把一塊錢的水筆賣到一百塊,市場價三百的茶也不可能因為店租貴賣到五百,也不會因為店租便宜就賣到一百,但就是因為這種誤區,讓人覺得,實體店賣的貴,實體店就是被這種偷換概念弄的很難生存


太初若一


我覺得實體店現在不好做,店租飛漲和電商衝擊這兩方面是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原因的,不能概一偏論,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一、店租飛漲

隨著近10來中國房地產業的火爆,與房地產相關的所有行業都飛速上漲,店租上漲也包括在內。特別是一些好位置的店面,租金已經漲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這些店面必須高價出售商品或服務才能維持,甚至店租成本已經比單個商品或服務成本都要高了。在實體店運營成本中,店租支出佔了運營成本支出的絕大部分。無論如何,店租已經成為殺死實體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電商衝擊

隨著網購的全民化興起,以某寶、某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以低廉的價格吸引著千千萬萬人的目光,在某個購物節上搶得頭破血流。而電商模式的規則中,低價商品佔有絕對的優勢,且由於頁面展示原因,電商展示規則使全國銷量較好的低價商品集中靠前展示,使形成了低價=銷量的規則,使製造生產廠家死命降低生產成本,偷工減料在所難免。商品越賣價格越低,質量也跟著下降。由此,電商以價格優勢迅速實體店也是情理之中了。


三、兩者組合衝擊

由此,實體商家腹背受敵,一方面店租成本飛速上漲,另一方面所售商品受電商低價衝擊,且由於實體商家必須保證商品品質,且在售後及服務方面擔負更大的壓力,對顧客購買後的退換服務需要更加在意(電商有7天無理由退換,但很從用戶網購後嫌麻煩一般不做退換),實體店經營困難是必然的。


四、新的消費動向,實體正在慢慢迴歸

但好消息是,實體正在以與電商結合的新的形式慢慢迴歸。由於用戶已經開始對網購商品的質量開始厭煩,對實體店商品的品質和購買體驗上體現出的新的消費需求,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消費升級市場,顧客會先在線上瞭解商品信息,並直接導航到線下實體店體驗後購買,有一個叫逛街市的平臺就是做本地商品交易的。在消費升級中,人們對本地民間特產、本地手工藝術品、本地優質商品、品牌實體專賣店商品的消費需求不斷上升,對購買體驗的要求更高,因此實體將以新的形式迴歸是未來10年國內消費主旋律。


火豬火


我覺得都有,但最最重要的是自身問題,畢竟實體店做得好的多的是!

很多人怪馬雲斷了實體店的財路,扯淡,馬雲不做還會有別人來做,因為趨勢在這你改變不了,只不過馬雲順應了這個趨勢,也就背了這口黑鍋!

就像汽車出來之後馬車伕紛紛出來抗議,導致當時的英國政府還被迫推出很多荒謬的法律,其中就包括一條:汽車不能比馬車跑得快!

但馬車最終還是被汽車取代了,因為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不是你能夠左右的,只有順應了這個趨勢才能找到機會!

用陳舊的思維來做實體店的生意本來就很困難,再加上房租和人工成本高居不下,營收難以平衡,入不敷出,生意被拖垮是遲早的事情!

你說網店難做,三隻松鼠成功了;你說實體店難做,海底撈成功了;你說中介難做,很多平臺成功了;你說共享單車不看好,摩拜和OFO還活的好好的,所以很多時候不是這件事本身不行,而是你不行!

但實體店始終都有電商難以比擬的優勢,從各大巨頭紛紛投身線下就可以看出來!

如今盒馬開了一家接一家,小米之家更是號稱開一家火一家,所以機會無處不在,找對了風口,你也可以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