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老兵救落水幼童 戰場上為保通訊曾用身體導電

“我當時啥都沒想,就脫了外套滑入水裡,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孩子救起來。”

“忘不掉自己曾是一名軍人,不管當時多危險,我都要去救人。”

88歲老兵救落水幼童 戰場上為保通訊曾用身體導電

何友毅老人救人現場(視頻截圖)。

女兒感動

“爸爸平常要人攙著走,沒想到他竟跳下河去救人。”

“這樣的愛心家風,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

3月21日,四川綿陽市三臺縣樂安鎮,1歲7個月大的希希(化名)騎著兒童車在河邊玩耍時,不慎連人帶車墜入河中。危急時刻,附近正在澆菜的88歲老人何友毅丟下水瓢,不顧安危入水將小孩救起,而自己卻因體力不支陷入淤泥。後被其他人救起。

這不是何友毅第一次救人,早在15年前,他就在同樣的地方救起了另外一名小孩。

他還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60多年前,何友毅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面對槍林彈雨的威脅,為了連上通訊線路,他毅然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導體,將缺少一截的線路,接在了自己身上,而他醒來時,已經在醫院昏睡了4天……

幼童墜河

88歲老人為救人身陷淤泥

3月25日下午,三臺縣樂安鎮何家橋村,萬里無雲。希希正在自家園裡玩耍,年幼的他也許並不知道,幾天前,他經歷了怎樣的險境。

21日,希希的婆婆嶽女士推著兒童車,帶著他在門前村道散步。村道旁有一條寬約6米的小河,河中心超過3米深。

看著村道旁的垃圾桶正冒著煙,嶽女士準備去把火弄熄滅。怕煙燻著孫子,她便獨自一人走向幾米外的垃圾桶。

“因為我們那個車沒有剎車,怕希希自己騎,我還特意固定了一下車頭。”嶽女士沒有想到,一眨眼的功夫,意外就發生了。

嶽女士還未走近垃圾桶,習慣性轉身看孫子,希希已經不在路上,只聽著“咚”的一聲,孫子已經掉河裡去了。“當時嚇懵了,我也不會游泳,只能尖叫起來。”

呼喊聲還未傳遠,嶽女士便看到20多米外的何友毅跑了過來。跑來的老人是自己的么爺爺、希希的玄祖,已經快90歲了。“我當時人是懵的,待反應過來的時候,只見老人已經站在水中,把孩子提了起來,放在肩膀上。”嶽女士回憶說,她趕緊過去把孫子接過來……

15年前

同一地點他救起另一個小孩

希希家旁邊十米不到,就住著何友毅老人。25日下午,迎著陽光,何友毅老人正在門前洗衣臺上擦著自己的皮鞋。

說起救人的事,老人擺擺手,表示沒什麼大不了。事發當天下午,他正在門前菜地澆水,距離河邊大約20米,聽到“救命”的呼喊聲後,他丟下水瓢就跑了過去。

“我當時啥都沒想,就脫了外套滑入水裡,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孩子救起來。”何友毅說,自己有點駝背,年紀大了力氣也不夠,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推給站在岸邊的人。

這一推,老人也花光了自己的力氣,腳陷入淺水淤泥中,不能上岸。就在這時,河邊釣魚的兩個男子趕到,將老人救了起來。

趕來的兩名男子還提供了一段視頻,在視頻裡,能夠清晰地看到老人離岸邊一米多遠,站在冰冷的水中,小孩已經被他救起來,他自己卻沒了力氣,在他人的幫助下才上岸。

這不是老人第一次救人,早在15年前,在希希墜河的河邊,他還救起了前來走親戚的一個小孩。“爸爸這個事情我們也是通過別人才知道的,我們感覺很驚奇,他平常走路都要人攙扶著走,真的沒想到他有這麼大的勇氣跳下河去救人。”何友毅的女兒何秀瓊說,“我們做兒女的真的很感動,很敬佩。這樣的愛心家風,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

88歲老兵救落水幼童 戰場上為保通訊曾用身體導電

何友毅老人家門上方,有一塊1952年三臺縣人民政府所贈“人民功臣”牌匾。

60年前

戰場上為保通訊用身體導電

老人家門正上方,有一塊“人民功臣”的牌匾。是1952年三臺縣人民政府所贈,紀念其在抗美援朝時榮立三等功。

1951年,何友毅參軍,隨後前往北方,參加抗美援朝。

在前線,老人當時主要負責通訊保障工作。有一天,戰火再起,指揮部裡面的信號卻突然斷了,整個通訊網絡陷入癱瘓。

“當時政委找到我,說炮彈把一段線路炸斷了,必須派人去接好線路。”老人回憶說,團裡僅有的幾名通訊兵都已經犧牲,只有他能夠去接好線路。他接到命令後沒有片刻停留,立即趕了過去。

戰鬥仍在繼續,冒著隨時被擊殺的危險,何友毅找到了斷線的地方,可眼前的的一幕讓他的心跌入谷底。“被炸斷的線太長了,差一點點才能接上,而我沒有時間再去找線路。”想著來時跟自己一起、後來犧牲的戰友,何友毅毅然選擇把自己的身體作為導體來連接線路。

何友毅當時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成功,當他醒過來時,已經是戰爭結束後的第5天,他在醫院昏睡4天才清醒過來。“戰友告訴我,當時政委說一定要把我救回來,哪怕死了,也要把遺體帶回來。”

1957年,何友毅老人復員回家,多年過去,他仍忘不掉自己是一名軍人,“小孩有危險,我們要有主人翁意識,不管當時多危險,我都要去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