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不是同情,如何有效地安慰人?

共情不是同情,如何有效地安慰人?

看出他人的情绪,接着并尝试与他交流,同理心是种与人一起感受。

01

如何有效安慰别人

那到底什么是同理心?Youtube上一条50万浏览量的3分钟短片,告诉了我,并教会了我如何有效安慰别人。

02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

同理心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它和同情心不同,拥有同理心的人不是站在高处去怜悯弱者,而是站在对方的位置,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情绪。

同理心激发连结,但同情心却促使失去连结。

短片中提到,Teresa Wiseman是名护理学家,在他的研究里很多都与同理心有关,

他提出了四种同理心的特性:接受观点、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或是认同他们的观点为他们的事实、不加评论。这可不容易,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喜欢去评论别人。

看出他人的情绪,接着并尝试与他交流,同理心是种与人一起感受。

就好比当某人好像陷入一个地洞里,而他们从底部大叫说,「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然后我们看到了之后说,「嘿」,并爬向下面说,「我知道在这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

而同情心则是,「哇,真糟糕啊,对吧?呃,现在你想要来点三明治吗?」

共情不是同情,如何有效地安慰人?

03

让事情好转的是连结

不是回应

当某人刚与我们分享一些极为痛苦的事,我们经常会试着用同情心的态度,拼命要挤出一线希望。

当有人说,「我流产了」

我们会回答,「噢,但至少你知道你能够怀孕」

当有人说,「我觉得我的婚姻正在破碎」

我们会回答,「至少你有段婚姻」

当有人说,「John快要被学校退学了

我们会回答,「至少……他还是个优等生」

每当我们面临类似这种非常难受的对话时,我们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希望事情会好转一些。

但如果我跟你分享的是件非常难过的事,我宁愿你说,「虽然我现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但我真的很高兴你愿意跟我说。」

事实上,「回应」很少会让事情好转,而真正能让事情好转的是「连结」。

难怪有人说,当我们需要被理解时,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同理心,而不是一颗同情心。

共情不是同情,如何有效地安慰人?

04

真诚的感受对方

我们需要学会真诚地去感受对方,体会对方。这才是我们在交往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同理心,说白了,就是如果你处于和对方相同的境遇中,你会怎么做。如果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一切就会自然而然了。

一直用同理心对待他人,很快这就会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说大道理谁都会,但不是谁都能做到。永远不要教育对方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安慰需要的,往往只是一个最真切的拥抱。

共情不是同情,如何有效地安慰人?

总结

我们习惯把同理心分为三层境界来说明:

第一层境界: 理解对方所表达的言语、行为和肢体。这是最简单的层次,当然也是很困难的层次;这是区分一个人有无同理心的基本点。

第二层境界: 理解对方未表达的情绪、情感、动机和思维。

第三层境界: 给对方此时最需要的东西,同理心的最高境界不在于你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而在对方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