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出家,做個與世無爭的人,你怎麼看?

金運來食品超市


塵世是空,是盤根錯節的因緣構成的幻影,寺廟同樣也是虛幻,在塵世中修行,進步更快。




能量加持


生萬物者,天地;生我命者,父母。拋家棄子,如同違背了天理法則,無論逃往任何地方,也總是會不可能心安,日夜思念,勞心傷神,你只是暫時迷失了方向。

世間修道者千千萬,能有大成就者又有幾人?雖披袈裟,不過是外相肉身的一時偽裝;雖處深山,不過是外境的假清淨;雖持經唸佛,若無正見正門,也不過是一具無情行屍,虛度光陰罷了。

煩惱即是菩提,生活就是修行,你看,這碗雞湯包裝得多麼華麗,可惜如果慧根不深,你也不知道怎麼將它轉化成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出家,你以為說出就出得了的嗎?如果每個人只要在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那麼人人都出家就好了,揮一揮手,一走了之,多麼灑脫,多麼自在!

果真如此,寺廟裡將人滿為患,深山老林裡到處都是野人在燒火做飯,這種畫面是不是很美?

頭條裡到處都是大師,到處都是佛法,隨便一個人都能說幾句“阿彌陀佛”。遇到難解的事情的時候希望佛祖能安慰一下你浮躁的心靈,得,日子就這樣稀裡糊塗地過去了,反反覆覆,到頭來什麼都沒有得到,什麼法都沒學到,該煩惱就煩惱。

想要在世間放下,就必須學會先拿起來,不拿起來你放下放的又是什麼呢?



塵谷行知


本人為佛教徒,五戒居士。回答如下:

一,出家者,乃大丈夫所為,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不僅僅剃髮染衣現僧相即是出家,出家不是避世,消極逃離,相反大乘佛教的菩薩無我的入世,以眾生之苦為苦。

二,出家是大擔當,是續佛慧命紹隆佛種者。是佛法在世間的住持者,傳播的主體。他們難忍而忍,難行而行,非有堅定信仰者不會始終。

三,唐宋出家者非經考試錄取不得剃度(不比現在考清華北大容易),只是清代雍正帝才取消出家考核。出家者需要身心健康,有殘疾隱疾者不得出家。

四,真想出家,男眾去男眾寺廟,女眾去女眾寺廟,得到允許後從“淨人”開始,經過1-2年考察並認可後才能剃度出家。


張勇上海


出了家,就沒有牽掛了嗎?

到廟裡去,剃了頭,撞著鍾,念著經,就能真正六根清靜嗎?

人生一世,可以選擇逃避,但逃得了嗎?人非草木,怎麼能心無掛礙!看看今天,有沒有敢說真正與世無爭的人!

歷史上的真正出家人,那是榮華富貴,世間滄桑都經歷了過後,才遁入空門!

所以現代的人差遠了,現在的世界,那是紛繁多彩,盛況空前!要想出家,難啊

再說,想想身邊的人,想想生你的人和你生的人,能輕易放下嗎

為止,好好活著,好也好,歹也好

積極面對生活!泰然處之!


視網more


凡夫所行不過三種,一為身財,二為家業,三為世人。出家所修有二,一為自解脫,二為一切眾生解脫,前者為聲聞緣覺,後者為菩薩行。我們一般所言出家是第一種,必須是具備大智慧,大勇猛,大毅力,大無畏的大丈夫能行。相比被迫拿起而言,放下更需勇氣和毅力,並非一般人所以為的逃避。

另外,世俗人對佛法中的修行並無瞭解,只把這種修行理解為道家的參悟求道,或人生的哲學知識等經驗體會,這些修行都有所求,有所得,是一個增長的過程。佛法中的修行則不如是,與之相反,是一個減滅的過程,無所持亦無所得,舍一切有法有相,迴歸本原的自然澄清的過程。不如世俗所以為的通過種種經歷來獲得經驗體會,如煉心,修心,悟道,苦行等。好比屋子本來已是清淨,可主人卻認為這不是真正的清淨,所以刻意把屋子弄髒,再重新清潔,這樣多此一舉的行為是虛妄。這個人所求的是清潔的經驗,而非清淨。佛法中的修行為求清淨,為見實相,而非為求清潔的經驗而作後用,何以故,本清淨故。


用戶8455231352187


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是,不能傷害到別人!


朱藻


,避世何必入空門,心淨自然是大神。看透人間是非事,潔身自愛伴閒雲。晨起伴隨雄雞唱,日暮歸家踏輕塵。今生不理俗人怨,我行我素我做人。


老李1431094


小隱於林,中隱於市,大隱於朝。真正做到放下紅塵中的一切,不一定要遠離喧囂,既然都有了與世無爭的想法,哪裡又不是樂土呢?

人會掙扎不安,就是因為放不下,將一切都隨緣,爭鬥就不會是內心的掛礙,反而只是庸常俗事,得大自在。


佳木春生


一個人真的要享受人生,人生是儘夠他享受的, 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實際上,這個世界中,快樂往往須從反面看出來,無愁、無憂、不受欺凌、無病、無痛便是快樂了。人的煩惱在於慾望不斷,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要有正確的三觀,是否出家都一樣,都是能夠享受人生的美好!我最近剛被好友教訓了一番:他說:生活如此美好,你卻如此煩躁!只要調整好生活態度,從反面對待快樂的意義!知足者常樂!


Fanskoko芳心可可


我也曾因為家庭的事想過要出家,但是那是逃避現實,再說出家也沒有那麼容易,以前我說出家的時候我老公確說我“大隱於市,小隱於林”,一個人在經歷一些起起落落和名利權勢的誘惑下不被感染,仍然保持一顆清醒的心才是真正的出家,雖然說這個社會是真的很現實,是一個金錢的社會但確不能忘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