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歷史上的第一支百元股

科技是什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可以是第一股價推動力。不管有力沒力,能夠把股價弄到天上去,就是高科技、黑科技。

上篇文章中,個股股價用復權看,漲幅巨大,都是十幾倍、幾十倍的漲幅,但是這個漲幅雖大,卻要歷時很長,動輒3-5年,而且還是堅定持股,雷打不動不賣才能拿到這樣的漲幅。實話說,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做到的事情。

而股市裡,股價上漲的秘密是什麼呢?

以故事為藍本,不斷吹牛皮升級,從而引入資金合力炒作!

當我們知道股價是靠講故事來提升的時候,慢慢地就開始習慣了短線爆發型的操作,原因是什麼:故事太少,資金太多。對於某一隻股票來說,所謂的流通盤對應市場資金簡直是小兒科,於是,只要你故事精彩,那麼市場資金就會給你一個精彩的股價表現。

久而久之,股市的短線基因就種下了,生根、發芽併成長為大樹,最終大部分投資者都只得出一個結論:中國股市牛短熊長。

短期牛市裡,就得拼命賺錢,到後來就是加槓桿地放大翻倍利潤。如果給你一個一年時間內漲10倍的個股,估計你敢賣田賣地賣兒賣女地加槓桿上,直到夢想終結。

歷史上,有一隻出名的個股叫:深錦興,深圳排名第八位的好漢,代碼000008;按照廣東人的習慣,8就是發,最終一個神話般的表演出現在2000年前後。

A股歷史上的第一支百元股

(歷史上第一支意義上的百元股:億安科技,當時的變身圖譜)

2000年是一個什麼年代,有記憶的人都知道,那時候互聯網才剛剛興起,怎麼上網?還得通過電話線撥號上網,網費屬於賊貴賊貴的年代。我記得在1999年我的工資2000元左右,每個月的上網費用大致是300-500元,還不是像現在這樣包月地用,而是每天幾個小時地省著用。換算到現在就約等於:月薪10000元的白領,每月交網費1700-2500元,你忍得住不去拆了電信公司嗎??

沒辦法,科技就是這樣,日新月異。當年除了網費貴,還有一個名稱叫:千年蟲。當時據傳說,電腦90%會燒掉,因為99年變成00年後,系統默認為1900年,然後電腦就會自動傻掉。呵呵,當時除了網費貴,電腦整機也不便宜呢。

瞭解了時代背景後,說回這隻原名深錦興的股票,1999 年 6 月億安集團成為它的第一大股東後,更名為億安科技,這隻流通股僅有 3,529 萬股的小盤股,業務範圍涉及數碼科技、網絡工程、生物工程、電子通訊、電動汽車、新能源和納米技術等等, 幾乎把當年的全球高科技概念一網打盡。

1998 年 8 月 31 日,深錦興最低價是 5.5 元/股,但在億安集團接手後的 1999 年 6 月 29 日,已是 34.48 元/股。2000 年,中國股市受美國高科技股熱潮鼓舞, 高科技股紛紛上演最後的瘋狂,接連漲停,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億安科技,它的股價在 1 月 4 日還是 46 元/股,可到了 1 月 21 日已是 80 元/股,2 月 15 日終於衝上 100 元/股。這代表著中國股市真正意義上的100元股票!!

所謂真正意義是相對於1990年老八股時代的,當時也有股票過百元,但只有八隻股票,僧多粥少的原因造成的。而億安科技才是股市真正運行後,第一支到達100元整數關口的股票,因此極具紀念意義。我記得我當時也買入過這隻股票,10元以下買入,15元拋出,沾沾自喜地認為自己賺了50%很了不起了。誰知道最後的結局居然是這樣......

不過,有一點是我值得慶幸的,雖然沒有拿到高點,但億安科技的故事結束得也特別的快。

2001 年 4 月 25 日,中國證監會宣佈對廣東欣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等四家市場上從未聽說過的公司處罰 8.98 億元,原因是它們違規操縱億安科技股價。這四家公司自 1998 年 10 月 5 日起集中資金,利用 627 個個人股票賬戶及 3 個法人股票賬戶,大量買入“深錦興”股票。持倉量從 1998 年 10 月 5 日 的 53 萬股(佔流通股的 1.52%)到最高時的 2000 年 1 月 12 日的 3,001 萬股(佔流通 股的 85%)。

截至 2001 年 2 月 5 日,四家公司共盈利 4.49 億元,而它們手中的 股票只剩下 77 萬股,一次很成功的莊家行為。 中國證監會是否收到 8.98 億元的罰款,外界從一開始就很懷疑。呵呵,發現了每次處罰,都是賺得不夠罰得多,於是處罰力度很大,收效很小就是這個原因了。

讓興奮的或被套的投資者很沒面子的是,被逮捕的億安科技股票操縱案的操盤手都非常年輕,通過對倒的手法,最高時佔有億安科技流通盤的 87.34%,主操盤手據聞是個年僅 20多歲的小姑娘,所以,努力吧騷年,只要有錢,把流通盤都買下來,千元股價的神話,就可以造出來了。

從這件事之後,我就開始用“兩個蘋果”的例子來講解股價的變化。

至於現在的股王貴州茅臺,當時還沒上市呢,它到達100元要遲了7年,到2007年茅臺才真正踏上100元,開啟中國股市的另一段牛市。

科技,和傳統行業相關,科技代表未來,代表未來要發生的"趨勢",就是這樣引人入勝,但成也科技,敗也科技,短時間內拉爆股價的靠的是科技概念,而令股價崩潰的也會因為科技的被取代或無法實現。

近年來,科技概念股普遍被熱炒,如港股的騰訊、美股的阿里巴巴、蘋果,等等,成功者只能說是寥寥無幾,而放眼中國大A股,更是無一成功。科大訊飛頂著人工智能、語音識別等概念曾經股價一飛沖天,但是最近股價也出現了崩潰,原因還是科技無法變成金錢和利潤。

未來,依然不乏頂著科技題材的個股飛來飛去,但是從悲觀論出發,成功者寡,甚至沒有,要投資者慧眼識君,難度真的很大很大。

依照中國股市的特點,講故事成功造成股價飛速上漲的機會才是投資者看重的重要因素,而科技這個話題,講述的是未來總是誘人的,故事依然會精彩,就看各位能不能夠把握得住了。

如果說中國股市從1990年成立,到2000-2001年後,是上古時代的話,那麼從100點起步的上證指數從此告別了百點時代,跨進了千點的市場。但經過了十年初生期後,人們終於發現原來股市是有熊出沒的。

2001年後至2005年的五年期間,上證指數終於從2000點以上下行磨掉了千位數,變成了998,當人們懷疑抱怨無奈等情緒集中爆發後,中國股市才徹底解決流通股問題,也同時迎來了一個超級大牛市。

而這個超級大牛市標誌著:中國股市終於接近完全體了,所有股票都可以流通了。這個時期最標誌的產物就是:股權分置改革(簡稱“股改”)。

好了,就說這麼多,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