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是怎麼區分的?

八卦愛笑


感冒對於人們來說,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但是人們對於感冒的瞭解,卻並不是很清楚。有些感冒患者在不清楚自己感冒類型的情況下就胡亂吃藥,既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有時甚至會出現新的問題。

實際上,感冒是有分類型的,比較常見的就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者之間的病因、症狀、治療的原則和用藥的差別是很大的,那麼,要如何進行區分呢?

第一,觀察鼻涕的顏色。風寒感冒患者的鼻涕多是清稀的,而風熱感冒患者的鼻涕一般是黃色的。

第二,觀察小便的顏色。風熱感冒患者小便的顏色比較淡,而小便顏色比較黃的患者則屬於風熱感冒。

第三,觀察舌苔。風寒患者的舌苔一般呈白色,而舌苔呈現為黃色的則屬於風熱感冒。

第四,觀察咽喉。當患者出現咽喉發紅並且腫痛的症狀時,則多數是患有風熱感冒。如果患者只是喉嚨痛並沒有出現咽喉發紅的症狀時,則需要結合其他的情況進行進一步地診斷。

第五,一般情況下,患有風熱感冒的患者常常感到身體有熱氣,並且伴有口舌乾燥和心煩的症狀。

第六,當天氣驟變,突然降溫時引起的感冒,則多數是風寒感冒。此時患者會感到頭痛、脖子疼等的症狀,吹了風之後病情還會更加嚴重。

以上是幾種判斷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都不是絕對的,有時需要結合幾種情況進行判斷。一旦患有感冒,建議還是要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慢性梗阻性肺病,肺源性心臟病及呼吸衰竭,間質性肺病,肺梗塞,肺腫瘤等呼吸系統疾病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醫聯媒體


\n

感冒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平常又叫冷感冒和熱感冒。兩者大不相同。

【風寒感冒】

風寒感冒通常指我們所說的著涼了。一般由於過度勞累,風吹、晚上睡覺等引起。秋冬比較多。

風寒感冒一般表現為頭疼、怕寒怕風,流鼻涕、打噴嚏、苔薄白。不過有的時候也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等其他因素引起。

1.後腦強痛

即頭後部疼痛,連帶頸部轉動不靈活。

2.怕寒怕風

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

3.流清涕

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於風寒感冒;舌無苔或薄白苔,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惡寒,不發熱或發熱不甚,無汗,周身痠痛,咳嗽痰白質稀,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需要發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加蓋厚被、喝薑糖水、喝姜粥等等。

1.傳統方劑

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總的治療原則是: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2.治風寒感冒便方

(1)組方 薄荷、大蒜、生薑各等份。用法:將各藥共搗爛如膏,取適量敷於肚臍,外蓋紗布,膠布固定,1天換藥1次。敷藥後可吃熱粥,經助藥力,得微汗出則佳。

(2)組方 蔥白3 根,白酒、小米適量。用法:加水適量煮粥,熱服取汗。

(3)組方 蔥頭3 個。用法:蔥頭煎湯,臨睡時熱水燙腳,再趁熱服蔥頭湯。服後蓋被,汗出則佳。

3.風寒感冒食療

(1)薑絲蘿蔔湯 配方:生薑25克,蘿蔔50克。製法:生薑切絲,蘿蔔切片,兩者共放鍋中加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再加入紅糖適置,稍煮1~2分鐘即可。功效:祛風散寒解表。用法:每日1次,熱服。

(2)蔥豉湯 配方:蔥白2根,豆豉10克。製法: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鐘,之後加入蔥白、調料出鍋。功效:解表散寒。用法:趁熱服用,服後蓋被取汗。

(3)香菜蔥白湯 配方:香菜15克,蔥白15根,生薑9克。製法:將香菜、蔥白、生薑分別洗淨,切碎共放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10~15分鐘,去渣取汁飲服即可。功效:發表散寒。用法:每日2次,連服2~3日。

(4)薑糖飲 配方:生薑10克,紅糖15克。製法:生薑切絲,以沸水沖泡,加蓋約5分鐘,再調入紅糖。功效:疏散風寒,和胃健中。用法:每日1次,趁熱頓服。服後蓋被睡臥取汗。

(5)蒼耳雞蛋 配方:雞蛋1個,蒼耳子6克。製法:將蒼耳子去刺炒黃,研成細末,加入雞蛋中打成蛋漿,炒熟。功效:散風止痛。用法:每日1次,趁熱食用。連服3日。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通常是因為溫差原因。比如外邊四十多度的天氣呆了一箇中午,突然到僅有一二十度的空調房裡。

通常表現為:

1.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

2.流濃涕,通常黃色。

3.舌苔帶點黃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體通常比較紅。

4.便秘。

5.身熱、口渴、心煩。

6.脈像通常為數脈或洪脈,就是脈搏比正常為快。

風熱感冒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若不嚴重自己治療的方法有涼茶、薄荷茶、板藍根、銀翹解毒片、牛黃解毒片等。

飲食調理可採取治風熱感冒的三湯:

1.薄荷粥 薄荷煎取藥汁候涼,取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汁及適量冰糖。稍溫即服,得汗最佳。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此湯飲對新感風熱者最適宜。

2.桑菊薄荷飲 桑葉、菊花、薄荷、苦竹葉、蜂蜜少許,加適量水,煮沸,代茶頻服。桑葉清肺熱;菊花疏散風熱,明目平肝;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能迅速解除發熱頭痛等症狀。有高血壓或頭痛、目糊之患者也較為適宜。

3.貝母沙參蒸雪梨 將雪梨1個去皮去核,把貝母、沙參、薄荷及冰糖適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內加水蒸熟,早晚分食,連吃數日。此湯潤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適用於老年人、兒童感冒後熱病傷陰引起咽乾咳嗽、肺熱痰黃,或津傷口渴、大便燥結等症。

同時,針灸、推拿、按摩都是治療風熱感冒的良方。


百科名醫


感冒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中醫對於感冒第一步是辨別性質,其中寒熱是性質中的最基本點。這篇就與讀者談談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

1、病因顧名思義,風寒感冒即感受了風寒邪氣引起的感冒,風熱感冒即感受了風熱之邪。

2、臨床表現兩者的臨床表現是有較大區別的。(1)惡寒:風寒感冒怕冷很明顯,蓋幾層被子都覺得冷;風熱感冒無此症狀。(2)發熱:風寒感冒發熱不明顯;而風熱感冒的發熱症狀一般較前者為重。(3)鼻涕:風寒感冒多流清涕,風熱感冒多為黃涕。(4)咽痛:風寒感冒咽痛不明顯,風熱感冒常伴咽喉疼痛。(5)舌苔:風寒感冒舌苔發白,風熱感冒舌苔偏黃。

3、治療方法兩者病因和疾病性質均不同,治療自然也不同。中醫認為,風寒感冒治則為辛溫解表,風熱感冒治則為辛涼解表。兩者相似點均為解表,因為感冒通常為表邪,尚未入裡。所用藥物性質是不一樣的,辛溫解表藥如桂枝、麻黃、辛夷等辛溫藥物;而辛涼解表藥如桑葉、菊花等辛涼之品。切勿用反,以免加重病情。


藥事健康


對於感冒我們雖然並不陌生,它就在我們的身邊,也經常光顧我們身體,但是我們對於感冒的瞭解,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多,就是最起碼的感冒類型,我們很多人也弄不清楚。這樣就會對感冒的治療帶來困難,有些人在無法區分感冒的類型、輕重的情況下,就盲目的用藥,由此可知,不僅無法保證治療的效果,也很容易出現新的問題。

  比較常見的二類感冒,就是風寒性感冒與風熱大理兩大類。這兩類感冒病因病機、症狀、治療原則及用藥差別很大。如何的區分,是很多人想了解的問題的,其實也並不是太困難,就是看我們觀察的是否仔細。

  一、如果天氣驟變,比如突然降溫,易得風寒感冒。風寒感冒會導致後腦袋疼,嚴重一點可能連帶脖子轉動不靈活。怕風怕寒,吹風后感覺病情加重。就是風寒感冒。

  二、風熱感冒就是感覺身體有熱,經常口燥,心煩。

  三、觀察鼻涕顏色。一般流清鼻涕者風寒感冒居多,流黃鼻涕者風熱感冒居多。

  四、看小便顏色。一般小便顏色清者風寒感冒居多,小便顏色黃者風熱感冒居多。

  五、看喝水。一般喜歡喝熱水或者開水者風寒感冒居多,喜歡喝涼水者風熱感冒居多。

  六、看咽喉。一般咽喉腫痛且發紅者風熱感冒居多。如果只是喉嚨痛沒有發紅發炎症狀需要結合其他情況進行判斷。

  七、看舌苔。一般舌苔色白者風寒感冒居多,舌苔色黃者風熱感冒居多

  八、看情緒。一般安靜無力萎靡者風寒感冒居多,煩躁不安者風熱感冒居多

  綜合判斷,以上任何一種判斷都不是絕對的,最好是幾種情況綜合進行判斷,有條件者最好還是找醫生把脈進行判斷。感冒時多喝水,注意休息。可以適量的服用藥物。感冒長期不好,是因為機體免疫力較弱。最根本的辦法是要提高機體免疫力,這樣還可以更好的預防感冒的發生。一定加強戶外運動,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說到這個問題,有人多也許正處於迷茫的狀態。每次感冒咳嗽、流鼻涕的時候都直接去藥店買點感冒藥吃吃,結果發現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病情。其實,我們在買藥的時候沒有做到針對性購買。因為,不清楚是風寒引起的,還是風熱引起的感冒。

在西醫是看來,是沒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之分的。

中醫區分:

1.在冬季,寒冷的天氣受凍引起的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狀就是風寒感冒。夏天天氣炎熱,引起的感冒就是風熱感冒。

2.風寒感冒有發冷,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吐痰。風熱感冒有發熱重、頭痛、有汗、咳嗽、吐黃痰、咽喉腫痛。

無論,是何種感冒。在這裡我們都不要亂使用抗生素就行治療,儘量在感冒不嚴重的情況下多喝水多排尿。做好保暖工作,保持室內衛生和空氣清晰。


大家醫聯醫生集團


如何區分風寒和風熱感冒?

下文全部從中醫角度論述問題,大家閱讀中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

感冒一個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疾病,每個人都有過感冒的經歷,但是你對感冒真的瞭解嗎?

“感冒”其實是一箇中醫的名詞,中醫把感冒又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溼感冒、氣虛感冒和陰虛感冒。可見一個小小的感冒並不簡單,說到這裡也提醒一下大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可以用板藍根、VC銀翹片等一些感冒藥,這也是此問題的價值所在!

注意!!!

在用感冒藥之前一定要辨證,根據證型,再選擇合適的對證藥物,否則就是在亂用藥。

這裡就教大家怎麼辯證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

大家可以通過鼻涕、汗、痰和全身症狀等多方面區別風寒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

  • 1、汗:無汗

  • 2、鼻涕:鼻流清涕

  • 3、痰:咳痰清稀

  • 4、全身症狀:患者特別怕冷,但是體溫不高(惡寒重,發熱輕。)頭疼,肢體痠痛,口不渴。

風熱感冒

  • 1、汗:有汗

  • 2、鼻涕:鼻流黃濁涕

  • 3、痰:咳吐痰黃粘稠

  • 4、全身症狀:患者體溫高(發熱重,惡寒輕。)頭脹痛,咽喉紅腫疼痛,口渴。

風寒感冒是由於感受風寒(受涼)之邪,導致風寒束表,衛表失和,肺氣失宣,風熱感冒是由於風熱陽邪襲表,導致肺失清肅。

由於兩者病機不同,所以在治療方法上,也是正好是相反:

風寒感冒是: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常見藥物:荊防敗毒散、風寒感冒沖劑等等。

風熱感冒是: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常見藥物:銀翹解毒片、雙黃連口服液、Vc銀翹片等等。

感冒的預防關鍵在於增強自身的體質,平時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多參加戶外活動,從而提高身體素質,增加抗病能力。


骨傷的楊張張揚


一、風寒感冒證

【證候】: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喉癢,舌偏淡苔薄白脈浮緊

【分析】:風寒外束,衛表不和。肌表為寒邪所束,經氣不得宣暢,故發熱無汗,惡寒頭 痛;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故喉癢,噴嚏咳嗽;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徵象。

【治法】:辛溫解表。

【方藥】:荊防敗毒散、蔥豉湯加減。

二、風熱感冒證

【證候】:發熱重,惡風,有汗或無汗,頭痛,鼻塞流膿涕,噴嚏,咳嗽,

痰黃粘咽紅或 腫口乾而渴,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

【分析】:風熱外襲,肺衛不利。感受風熱或寒從熱化,腠理開洩,發熱重而有汗出;風熱上乘,肺氣失宣故咳嗽流涕,痰粘,咽紅或腫;熱易傷津,口乾而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皆風熱徵象。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銀翹散桑菊飲加減。

表熱證候明顯者,選銀翹散;咳嗽症狀較重者,選桑菊飲。


聚合中醫智庫



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鑑別:
1看全身症狀:
風寒:嚴重怕冷。頸項強痛(頸椎後頭疼,發緊。)
風熱:怕風或微微怕冷。頸項不痛。
2查體溫:
風寒:發熱不高,一般不超過38度。
風熱:發熱重。
3有無汗:
風寒:無汗。
風熱:有汗或少汗。
4看分泌物:
風寒:流清涕。痰清稀。
風熱:流濁涕。痰少,色黃,粘稠。
5看咽喉:
風寒:咽喉不痛。
風熱:咽喉紅腫,疼痛。
6小兒指紋:(這裡是指中醫特有的望診方法)
風寒:指紋紅。
風熱:指紋紫。
7望舌
風寒:舌質淡紅,苔薄白。
風熱:舌質紅,苔薄黃。
8用藥:
風寒:風寒感冒沖劑。
風熱:桑菊飲,銀翹片。


米兒媽


1 個人背景

本人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在吃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免疫能力極差,之前很容易感冒。感冒對普通人來說,只是一週或一個月就能自愈的,但對我們來說,一不小心可能就是致命的,所以,每每感冒都如臨大敵,如履薄冰,翻閱了很多書,費盡心力對付感冒。

2 醫療現狀

眾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藥並不是直接殺死病毒/病菌,而是通過激發人體免疫系統來對付感冒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治療感冒,講究整體理念辯證施治的傳統中醫學比西醫更具優勢。

2.1 西醫開中成藥

令人詫異的是,治感冒的中成藥往往是由西醫開的。當你仔細詢問醫生,你是風熱還是風寒時,醫生往往自己說不清楚。那他們怎麼開藥呢?一是用藥習慣,二是患者反饋。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用藥習慣,哪個藥用的多,患者反饋好,就用哪個。事實上,這是西醫的治療思維,一藥對一病,但中醫素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講究,同一個病,比如感冒,可能是不同的方子,不同的病,可能用同一個方子。用西醫的治療思維去開中成藥,其實就是博的概率,而且感冒不吃藥就能自愈,開錯一般也不會出什麼問題,頂多感冒病程變長,那時候,病患都只會以為,感冒比較重。

2.2 中醫:小病不重視

感冒對醫生來說都是小病。中醫受傳承的限制,目前批量從醫學院畢業的,說實話,所學真有限。優秀的中醫師都上調了,去研究複雜病症,基層看看感冒的,水平都不咋地。感冒去看中醫,一是麻煩,二是醫生水平有限,跟吃西藥,中成藥差不多時間,也就沒人去看了。只有個別當地的土郎中(自家傳承),看感冒那是有口皆碑,但終究覆蓋面小,周圍的人才知道。一般人也不會為個小感冒,到處找名醫。

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學會分辨感冒,處理感冒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辨證寒熱缺失的一環

網上有很多教大家分辨寒熱的辦法,講得似乎頭頭似道,但當我們真的感冒了,一對照網上的方法,就會傻眼——好像既有寒的症狀,也有熱的症狀,到底該吃風寒感冒藥還是風熱感冒藥?一時糾結萬分。

那麼,網上說的都是錯的?不!網上辨寒熱一般都沒錯,只是缺了一環——感冒一般存在寒熱動態變化,也存在“寒熱夾雜”的情況。

什麼是寒熱動態變化呢?就是說,人體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機體,你著涼了,開頭一兩天是風寒,出現怕冷等,寒由表入裡後,可能你有內熱,就變成風熱。因此,感冒藥不能一直吃一種。

什麼叫寒熱夾雜呢?就是說,既有風寒的症狀,也有風熱的症狀。很多人感冒後都會寒熱夾雜,這也是大多數人分辨不清風寒風熱的原因。

那麼,怎麼辦呢?很簡單,對照網上的分辨方法,看下究竟是寒重?還是熱重?寒重,就用風寒感冒藥,熱重就用風熱感冒藥。


若初606


同樣是感冒,為什麼有些人花3-5塊錢可以治好,而有些人花幾千塊錢還治不好,關鍵的問題在那裡?今天盛哥抽點時間,好好跟大家聊聊這方面的內容,並在後面給大家介紹三個簡單易操作,而且經過實際驗證確實有效的治療方子!

那我們迴歸剛才的話題,為什麼都是感冒,但治療效果差別卻如此之大呢,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沒有正確區分感冒的類型

二、沒有把握住治療的關鍵時機,感冒的初級階段

很多家長不清楚,認為感冒都是一樣的,不就是身體不舒服嘛,其實這樣的認為太粗淺了,而且對治療更是沒幫助!如果沒有正確區分,可能還會發生誤診,誤治的後果!那麼我們先來了解兩種感冒的區別:

一、寒感和熱感的症狀區分

(一)寒感初級階段的症狀

1.打噴嚏

寒氣入侵鼻腔,身體試圖把寒氣逼出體外

2.流清鼻涕

寒氣刺激鼻粘膜,身體試圖通過流鼻涕的方式,清楚寒氣病邪

3.嗆咳

寒氣病邪入侵咽喉,咽喉想通過咳嗽的方式,把病邪排出體外!


4.鼻音重

寒氣病邪入侵鼻粘膜,身體試圖抵抗,所以血液循環加快,導致鼻粘膜微血管充血,出現腫脹,導致鼻塞,所以出現鼻音重!


以上這些症狀,都是寒感的初級階段,一定要快速採取行動干預,助身體一臂之力,就可以對抗風寒!

(二)熱感初級階段的症狀

1.發熱,痰黃,鼻涕黃

熱氣入侵體內,使得溫度變高,津液被灼燒,變成黃痰!


2.咽乾腫痛

熱氣入侵咽喉,使得咽喉津液不足,無法滋潤咽喉


3.扁桃體發炎

熱邪病毒入侵身體,扁桃體開始和病毒戰鬥,但是缺乏津液,被熱氣所傷


4.尿少色黃

體內熱,津液不足


5.乾咳

想把熱氣和病邪通過咳嗽的方式排出體外,但是熱氣太猛,把體內的津液蒸發殆盡,形成不了痰,無法包裹病邪排出體外

6.出汗

體內熱氣過重,蒸騰體內津液,導致津液外洩,也是身體自我調節體溫的途徑,但是會好傷津液!


以上這些症狀,是熱感的初級階段,如果懂得調理,稍微扶助身體,就可以把熱邪戰勝,排出體外恢復健康!



注意,敲黑板,畫重點啦!!以上這兩種情況,不管是熱感還是寒感,想要把這兩種疾病,快速治好,治療的關鍵在於敏感識別疾病的初級階段,在病邪還沒有深入體內之前,採取正確的措施,進行干預和調整,就能很快治好!如果拖延,病邪深入體內,將很難治療!這裡去區分和了解兩種感冒的初級特徵的關鍵意義所在!人們往往病情加重,就是因為錯過了感冒的初級階段,錯過了對抗病毒的最佳時機!


三、快速調理的方法

(一)寒感初級階段的食療方案

方子一:蔥白生薑紅糖水

材料及做法

1.帶根鬚的蔥白一根,切片

2.生薑切片,3-5片

3.紅糖兩勺

三者放入鍋中,加水煮開,水開後三分鐘即可出鍋,時間不能超過五分鐘,要不有效成分被揮發,降低功效!

方義解讀:

蔥白能宣肺去寒,補肺,脾胃正氣!生薑能解表散寒,紅糖補充正氣

注意事項:

1.趁熱喝下,額頭或者後背微微出汗即可,切勿喝到大汗淋漓,如果不懂,喝到大汗淋漓,反而去不了病

2.喝完蔥白生薑紅糖水之後,在喝一碗五穀雜糧粥(濃一點的粥),鞏固正氣

3.出汗後,一定趕緊擦乾,病做好保暖,以免再次受寒!


方子二:生山藥片煮水

材料:生山藥片30-50克,藥店裡賣的那種山藥片!

做法:放入鍋中,放入適量的水,開鍋十分鐘即可出鍋!

服用方法:趁熱喝下,微微出汗即可,注意事項同上!

方義解讀:生山藥片色白補肺,味甘補脾胃!同時能發汗!所以發汗的同時,還能補正氣!比方案一好!晚上睡前再喝一碗熱山藥水,效果更佳!


(二)熱感初級階段的食療配方

方子:三豆烏梅白糖湯

材料及方義解讀:


1、三豆各一把

綠豆——清熱黑豆(黑皮綠瓤)——補腎黃豆——補脾

2、烏梅5、6個(到藥店買)

3、大火開鍋,然後小火熬2小時以上,當做飲料給孩子喝!


注意事項:

1、要用砂鍋熬製!

2、此湯需要當天做當天喝!放到第二天就沒那麼大功效了,煮好趁熱喝下!


好,關於感冒的兩種類別的區分,症狀,以及調理方法,盛哥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大家可以多多發表意見,民間其實有好多的良方,需要我們去挖掘和分享!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