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人不反對英國每年花這麼多納稅人的錢養王室?

j江麗


眾所周知,英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最引世界人矚目的就是英國王室。

因為英國王室是歐洲最古老的王室之一,擁有著久遠而又輝煌的歷史。

因此,至今仍被英國人民供養著。而這項支出可不是個小數目,約為4000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為4億元。

英國民眾非但不反對這樣的做法,反而是堅決擁護。

為什麼英國人不反對英國每年不惜花重金供養王室呢?

回答問題前,先糾正一下題主的提法。

“英國花的是納稅人的錢”的提法有點不妥,因為那是屬於英國政府的錢。

因為英國王室從17世紀的喬治三世開始,就把自己的財產交給英國政府管理了,納稅人繳納後的稅金已經入英國國家金庫。

然後由英國政府進行統一管理與支配,其中一部分劃到英國王室賬戶,因此英國還專門設置一個機構,英國皇家財產局,專門負責管理這部分錢的收支情況。

下面我們就來共同瞭解下,為什麼英國民眾會同意供養英國王室呢?

經過分析,大致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原因。

一、歷史方面的原因。

英國王室就是英國權利的象徵。因為正是大英帝國在都鐸王朝時期打敗了當時最強大的西班牙,英國才慢慢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而且一直助推著英國的發展與壯大,直到今日,英國在世界上依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所以,英國王室深受英國公民的尊敬和愛戴,已經成為英國民眾的精神力量和英國的精神支柱。

英國民眾之所以贊同供養英國王室,其實也表達了對英國王室的深切懷念與無限敬仰之情。

二、政治方面的原因。

英國王室就是英國的一顆“定海神針”。因為他們的存在,對英國政局起到了很好的調劑作用。

還因為從古至今,很多王室成員都具有很大的才能,如維多利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以及現在的伊麗莎白二世都是非常賢明的君主,他們促進了英國政局的和平與穩定。而且英國王室的其他成員也非常具有親和力與凝聚力,讓英國民眾感覺到溫暖和親切,他們促進了英國民眾的團結與和諧。

因此,王室的存在,讓英國政局每次過渡都比較平穩順利,民眾最喜歡安定和平的局面。

三、經濟方面的原因。

英國王室就是英國的“搖錢樹”。

因為王室不僅擁有很高的知名度、被關注度,還擁有地位和產業,能給英國財政帶來巨大收入。

如每年英國女王生日時,英國舉行盛大的儀式,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到英國參觀,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前不久哈里王子大婚,還為英國帶來了10億英鎊的收入;每年的地產收益差不多在30億左右;同時,英國王室還因為處於較高的榮譽地位,對外發展旅遊業,招攬生意等等。這些都會自然而然的帶動和刺激英國的經濟發展。

當然,除此之外,與英國王室相關的節日還有很多很多,都會極大的促進英國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因為英國王室的存在,也給英國民眾帶來了富足的生活,英國民眾自然不會反對供養他們了。

四、外交方面的原因。

英國王室就是英國的“守護神”。因為女王是英聯邦國家名譽上的最高元首。

這對於英國和這些國家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以及相互發展形成了一個很好地紐帶關係。

英國仰仗著英國王室的威力,成為英聯邦國家的軸心,因此這些國家還以英國為首建立了很多組織,更加利於各國的共同發展,同時,還可以在各個領域進行廣泛合作。

所以,如果沒有英國王室這個強大後盾做保護,以英國為首英聯邦國家的作用自然就會削弱,甚至失去功效。

因此,英國民眾還是特別依賴英國王室的。

現如今的英國王室,已經不是以前權利的集中地,更多的是英國的象徵,這不僅僅是金錢可以衡量與代替的,因為他們是穩定國民,穩定政權不可或缺的一杆重要旗幟。

也就是說如果王室不存在了,英國也就不存在了。

綜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到,英國王室的存在不論是從政治意義,還是從經濟效益,以及從英國人的民族認同感上來看都是不容忽視的。

英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英國王室文化,王室效益。

有利於英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因此,英國的做法值得各國學習與借鑑。

就是不管國家發展得多麼強大,都始終不忘先輩的恩德,始終把英國王室當作自己的信仰,並帶領英國民眾世代虔誠的供養著他們。

有書君認為,這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葆穩定至關重要的因素。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每年英國政府要給王室大約4000萬英鎊,也就是差不多4億人民幣左右的補貼。每年王室自己的地產收益差不多在3億英鎊左右,也就是人民幣30億。

胡哥曾經出於好奇問過英國的小夥伴:你們怎麼還留著王室?(注意,這樣問很不禮貌,大家不要學習。和英國人打交道除非你們特別熟,不然不要問他們王室的問題)

英國小夥伴像看智障一樣看著我:那是我們國家統一的象徵啊,幹嘛不留著?

王室的作用有:

1、維護國家統一。

是的,英國是一個聯合王國,王室是共主。要是哪天王室沒了,英國本土分分鐘分裂給你看。

2.維護英聯邦存在。

女王還是英聯邦的共主。目前英聯邦有52個成員國,鬆散但密切地團結在女王周圍。比如加拿大,雖然大家都知道加拿大的政府首腦是總理,但上面還有個總督,名義上是英國女王任命的,定期是要來述職的……

現在英國的經濟和政治一定程度上會依賴這些英聯邦國家,所以,一旦王室沒了,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估計會下跌還幾個層次。英國女王就好像是《紅樓夢》裡的賈母一樣的存在,一旦不在,家裡立馬雞飛狗跳。

3.給英國人民掙錢。

王室不光花錢,人家還能製造就業機會,給人民掙錢啊。王室的花邊新聞養活了多少八卦記者和報紙先不說,開發王室的周邊和用王室的名頭搞旅遊業,參觀白金漢宮等王室景點每年都是上百億英鎊的收入啊!

前不久哈里王子大婚,就給英國帶來了10億英鎊(100億人民幣)的收入。

說完英國王室的重要性,再來說說政府給的撥款,也就是那4000多萬英鎊。這些錢叫做主權津貼,基本的協議是,通過交換“王冠資產”——王室大規模地產和資產的全部利潤,女王從政府得到補助。女王每年得到的錢相當於兩年前地產利潤的15%。例如,2013年,王冠地產利潤2.67億英鎊。這意味著,在2015年,女王的主權補助金總數為4010萬英鎊。

也就是說,政府打著王室的名義管理王室的財產,獲得收益之後再給王室15%……自己花自己的錢不可以嗎?!

這些錢是用來家庭旅行、宮殿的維護和公用設施、龐大的員工工資,花的都是自己的錢啊!你們還有啥不滿的呢?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首先回答,不是花英國公民納稅人的錢養著英國王室,而是英國王室從17世紀喬治三世開始把自己財產交給英國政府管理,獲得收入一部分政府支配,一部分由英國王室所得,為此英國有個專門的英國皇家財產局專門幹這事兒,而且英國公民很樂意這樣做。

因為英國王室花的是自己的錢。英國王室作為歐洲最古老的王室,在世界各地有著無數的財產,包括礦產、發電、商業,土地等,比如土地就有14萬公頃,特別是在英國本土的地產,比如溫莎公園、雅仕谷賽馬場等,在倫敦的購物廣場,辦公樓,住房等,比如攝政街都是英國王室的私產。這些私產由英國政府來經營,獲得的收入是非常可觀的,英國女王就是個現代版的包租婆。

另外,英國王室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那些為王室服務的各行各業的人,甚至英國的媒體也要靠英國王室討生活。英國王室帶來了發達的旅遊業,而英國政府運營著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品牌-英國王室,每年有大把的人衝著英國王室而去英國旅遊,參觀英國城堡,倫敦塔,皇家護衛隊,購物等,甚至威廉結婚,小喬治出生都帶來了數不清的經濟效應。比如2016年吸引250多萬遊客參觀英國王室的熱門景點,給英國帶來5.5億英鎊的收入,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儼然一個吉祥物。

就在上個月,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公佈研究結果,英國王室品牌價值高達670億英磅,而英國王室每年為英國經濟帶來18億的收益,雖然每年支付英國王室開支有2個多億,也遭到了一些人反對,但是大部分人是贊成的,而且2個多億的費用大部分是用在接待外國賓客,支付1000多名工作人員工資,維修建築設施等。

英國王室的梅伊城堡,5萬英鎊住一個星期。

英國的王室存在肯定是有意義的,文化、信仰、民族自豪感這些東西都不是能夠用錢來衡量的,另外英國王室也在用外交來促進英國和世界各國的聯繫,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


圖文繪歷史


怎麼不反對,很多英國人都覺得花那麼多錢養活一個王室沒意義。

但是英國政府心裡跟明鏡似的,這個王室不能丟啊,這是一面大旗啊,就跟當年曹丞相,到死也養著一個漢獻帝,那是一樣一樣的。

首先沒有王室,蘇格蘭肯定獨立了。蘇格蘭之所以加入英國,那是因為蘇格蘭國王跑去英格蘭,成了英格蘭國王。

現在歐洲白左橫行,自由無邊界,獨立成風。再加上英國的歷史失誤,本來日不落時代英格蘭和蘇格蘭已經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自豪,但白左政府人為製造民族認同感,又形成了認同分裂

——這跟八十年代我國胡亂綁時代是一模一樣的,藏毒彊毒都是那時候抬頭,各地爭先恐後要當自治縣,大批漢族削尖了腦袋加入少數民族,多年後由於漢奸效應(即日本兵默認是忠誠的,而漢奸默認是不忠誠的,則漢奸必須更加殘暴來證明自己的忠誠),變得比少數民族還少數民族。不信,你們瞧瞧網上之前上躥下跳的那幾個漢穆,他們的激進連老回民都看不慣。

所以結果就是,如果女王不存在,英國也不存在了,這是英格蘭和蘇格蘭唯一的共同認同了。

此外,在國際上,英國女王還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名義上的首領。這面大旗也不得了,可不能輕易扔了。

——還是看歷史教訓,當年土耳其盲目的拋棄了奧斯曼蘇丹,結果喪失了復興的所有機會。時至今日,當年的東亞病夫中國已經崛起,而當年的西亞病夫土耳其還是和所有鄰國都是敵人,在任何國際組織都是邊緣人物。要是當年學英國,把蘇丹供起來,現在就是一面大旗,土耳其就天生是伊斯蘭世界首領了,早知道蘇丹的合法性可是從穆罕穆德時代一路傳承過來的,斷了就永遠不可恢復了。

英國政府並不傻,否則也不會如此果斷的脫歐了,否則藉口民眾請願,重投一次,歐盟給個臺階,順坡這個驢就下了。如此精明的政府,豈會因為每年養王室的那點銀子,就放棄如此好用的一杆大旗?

就當養了個寵物了。君不見有些愛狗人士家裡的狗,花費的銀子按比例,遠高於英國政府養女王,也沒見大家嗶嗶。


駐馬店頭號貪汙犯


作為世襲君主,女王擁有皇室產業,包括12萬公頃的農業用地以及英國海岸的海床。此外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權益,比如所有被衝上岸的鯨魚及鱘魚理論上都歸女王所有。2000-2001年間這些產業創匯1.477億英鎊,但所有都收歸公有。女王的個人收入來自於蘭卡斯特公爵領地,大概包括19000公頃土地,單靠這些收入2000-2001年間女王的稅前收入就達到730萬英鎊(女王在自願的原則下納稅),而佔地50000公頃的康沃爾公爵領地收入被收入威爾士親王的錢袋。英國納稅人需要為王室掏腰包的主要是女王的“政務支出”,就是女王為了履行公共責任而產生的開銷,2000-2001年間有3500萬英鎊。王室支出最有爭議的一部分叫做Civil List,是支付女王家庭的開銷,2000-2001年間是650萬英鎊,2011年開始固定每年是790萬英鎊。

英國人對王室的態度總體來說比較積極。英國社會態度調查(British Social Attitude Survey)近30年來一直監測英國人對王室的看法。總體來說,大部分人都認為王室對英國重要或非常重要,但是支持王室的比例在30年中經歷了明顯的下降。1983年86%的人都贊成王室,1994年這一數據降到了66%並一直持續到2011年。民眾對王室好感度的下降剛好與查爾斯王子的不忠醜聞及最後與戴安娜王妃的離婚時間大致吻合。但是從2011年開始,民眾對王室的好感度又開始上升,目前73%的民眾仍然支持王室。這一時間又與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大婚(2001年)、女王慶祝登基60年(2012年)以及小王子和公主的誕生(2013年和2015年)吻合。


波羅的海之月


回答區幾乎所有的答案都沒回答到點子上!最重要的原因是英國王室為這個國家賺的錢比他所獲得的要多的多!

可能這麼說,老鐵們會很奇怪。那群人整天就會吃喝玩樂裝X,賺什麼錢?這就要怪那罪惡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了。英國王室從建國開始就開始他們財富的積累,經過幾十代的發展,他們的財富究竟有多少可能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建築包括城堡,鐵路,醫院,學校等,還有紅酒,字畫等。雖然英國立憲國王沒了實權,但是錢一分沒少,他們繼續投資賺更多的錢。所以說他們浪費納稅人錢那是站不住的。

但是他們的確也從納稅人手中領取工資,但是這是他們交出權力的代價,但他們的資產每年吸引大批的投資者,遊客為英國創造的財富相比,誰多誰少就是一個很簡單的算術問題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王室在精神上也是給英國的一個象徵,像二戰時國王的演講一樣,鼓舞著國民。

你說一個聰明漂亮有才華還有錢的人還心甘情願為你賺更多的錢,你難道不願意給他們一份工資嗎?


星空下的烏魚


一 在歷史上英國王室對於英國的形成,興起,發展,壯大,鼎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英國王室,就沒有大英帝國的榮耀。英王室發動一些列戰爭吞併英格蘭的六國,統一英格蘭,統一威爾士,為蘇格蘭的併入打下良好基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英國王室,形成了聯合王國,為大英帝國的興起,奠定了充分條件。

二 英國王室千世一系,從英格蘭島上,七雄並立,到阿爾弗萊德大帝統一英格蘭,英國王室所有的國王(除了威廉一世,但是王后有大帝的血統)全都有阿爾弗萊德大帝的血統,血統從未間斷,英國王室是英國的象徵,是貴族與人民的精神領袖,英國英聯邦因王室得意維繫(戴安娜,丘吉爾,都有阿爾弗萊德的血統。)

三 英國王室不是擺設,他是統而不治,有聖公會,有幾乎所有的老牌的貴族支持他,英國王室比你想象的要厲害的多,戴安娜是怎麼死的,就是因為她損害了英國王室的名聲,你在英國可以大罵英國首相,沒事這是你的自由,你罵一下英國女王看看什麼結果,分分鐘鍾讓你出車禍,出完車禍都沒人敢調查。

四 英國的立國是權力法案,權力法案是保護貴族,資產階級與平民的權利,限制王權,但是他同樣也保護王室的權利,這是協議,這是契約精神,你要廢除王室,王室還要解散議會呢?真磕起來,不知道誰解散誰呢?就是在平民之間,保王黨的勢力依然強大。

五 每一個英國公民,或加入英國的公民都要宣誓,效忠王室,這是文化傳承,這是精神紐帶,這是大英帝國精神內核的一部分,是英國的國體,大革命形成的法國共和國就比英國強嗎?不見得吧?英王在實際上要凌駕與工黨保守黨,英國的各個階層與勢力之上,如果非要說有一個能把英國所有連在一起,形成合力的,那只有一個人,就是英王,一旦打倒英王英國就會陷入分裂與紛爭之中。

二戰日本是無條件投降嗎?不是,條件是保留天皇,都說日本是民主國家離戰爭很遙遠了,我絕對不信,只要有天皇在,他重新成為帝國就只差一步,美國衰落


百悅軒


我覺得英國人願意養王室最重要的一點是英國王室不只是英國一個國家的王室,還是整個英聯邦共同的名義君主。英聯邦一共有52個成員國,等於是曾經日不落帝國的當代遺存。而英國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英聯邦,如果王室被廢,可能英聯邦的繼續存在會有很大不確定性,從而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英國的經濟。所以從保持經濟穩定的角度看,英國目前還不會廢除王室。

英國王室

至於英聯邦為何還願意接受英國王室,第一同樣是經濟問題,英聯邦是大英帝國的歷史遺存,而歷史上大英帝國就是以英王為核心形成的,所以英國王室被廢可能對很多英聯邦國家的經濟也會造成影響,但養英國王室其它國家不需要付出什麼,所以他們不介意保留英國王室。另外英聯邦的主要國家,比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英國後裔在人口裡比重都還比較大,所以對英王室還有一些感情。而另外一些國家則是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一般都還保留有很多過去的傳統思想,許多國民想到沒有國王了反而會不自在,所以也不反對英國王室的存在。

英聯邦圖

不過支持王室的民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身上帶有大英帝國最後榮耀的現任英女王過世之後,英王室恐怕也很難再保持目前的支持率,英國王室的存廢恐怕早晚會被真正提上議事日程。


桃花石雜談


首先,這個問題本未倒置了。應該說一個老牌殖民國家,你不應該考慮人家王室花錢。而是應該知道錢是不是英國人出的。

據調查,英國收稅的地多了去了。不信,請看:

百慕大、福克蘭群島、開曼群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安圭拉、蒙特塞拉特、聖赫勒拿、直布羅陀、皮特凱恩島、迪戈加西亞群島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新西蘭,瓦努阿圖,圖瓦盧,所羅門群島,薩摩亞,瑙魯,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巴巴多斯,基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尼日利亞,喀麥隆,萊索托,博茨瓦納,加納,馬拉維,坦桑尼亞,津巴布韋,斯威士蘭,贊比亞,烏干達,湯加塞舌爾,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塞拉利昂,肯尼亞,岡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伯利茲,圭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林納達,巴哈馬,安提瓜和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代夫,斯里蘭卡,緬甸,文萊,民主也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浦路斯,馬耳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看見了吧,出錢的主多著呢。日不落帝國那是瞎叫的嗎?人家英國王室花那點小錢 ,能礙著英國人啥事。

所以說,吃瓜仔散了吧。


n版風從者


看看每任英國首相上任,都得先去女王那敬禮獻忠誠,英國女王出訪,各國的迎接規格都比英國首相高,各國心裡明鏡是的,都知道英國的實權在英女王的手裡緊緊掌控著,看看英國的軍隊警察航母等等,在英國有權有錢有勢力的,前面都帶著英國皇家兩個字,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空軍,英國唯一的航母伊麗莎白號,英國皇家醫院等等,英國的王子們都在軍隊任職,英女王聰明的把她的管家“英國首相”的職位讓給人民的選票,而英女王家族卻可以被人民歌頌著,世世代代的站立在人民選票首相之上,英國人必須經過女王的認可,才能成為英國首相的候選人,沒有女王認可,根本就沒有競選女王管家“首相”的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