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還在拍胸片?建議這6類高危人群一定要做CT!

每年秋冬時節,是各家醫院和醫療保健機構體檢中心最忙碌的時候,來體檢的人絡繹不絕。很多人在體檢時會糾結一個問題,到底是應該做CT檢查呢?還是拍胸片就夠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疑問,我想可能與大家平時對這兩種檢查方式的認知有關,在很多人心目中,CT是比較高級別的檢查,一般多用於疾病的

診斷,加之有輻射,對人身體有影響,費用也比胸片貴一些,不是必需儘量別做,普通體檢拍CT,多少有些殺雞用牛刀的意思,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看未必!

體檢還在拍胸片?建議這6類高危人群一定要做CT!

一、 胸片與CT檢查的區別

胸片和CT都是藉助X線成像的檢查手段。X線本質上是一種電磁波,它具有很強的穿透性,能夠透過很多物質,包括人體組織,當X射線穿過人體時,人體組織中密度高的部位(比如骨骼)吸收X射線多,導致在膠片上的乳劑感光少,片子洗出來之後呈現白色,反之,一些密度低的組織(比如肺組織,其中含有大量氣體),由於吸收X射線少,大量X射線透過組織投射到膠片上,乳膠感光比較多,所以呈現灰色或黑色,最終形成這樣一張“黑白照片”。

胸片和CT在拍攝照片的方式上是完全不同的,胸片更像是一張平面照,就像我們拿相機拍照一樣,獲得的只是一張平面照片。只不過由於X線的穿透能力強,它可以將透視範圍之內的組織器官疊加在一起,形成了一張特殊的平面圖。在這張照片上,它能夠顯示肺部、胸膜、縱膈、心臟、大血管、肋骨的病變,但比較粗略,可以從大體上判斷病變的部位和性質,而對一些細微的病變往往無法發現。

體檢還在拍胸片?建議這6類高危人群一定要做CT!

CT採用的是斷層掃描,常用的是橫斷面,什麼意思呢?打個形象的比方,CT掃描就象切西瓜一樣把人體一層層切開,從上到下觀察每個切面是否存在問題,所以CT檢查發現問題的概率要高很多,對於一些微小的病變也能檢出,而且要清楚很多。除此之外,CT檢查的另外一個優勢在於它可以將圖像進行三維處理,準確地定位病灶的具體位置,結合其他一些手段,比如造影劑強化,或者穿刺等,確定病灶的性質。

二、哪些人群體檢最好接受CT檢查?

1. 平時吸菸或經常吸入二手菸者;

2. 曾有肺部小結節病史者;

3. 有惡性腫瘤病史或有肺癌家族史;

4. 年齡超過50歲(年齡越大風險也越大);

5. 既往有慢性肺系疾病者,包括慢阻肺、間質性肺炎、慢支肺氣腫等;

6. 從事特種行業(如石棉廠、水泥廠),或環境汙染厲害區域的居民;

以上這6類人群是肺癌的高發人群,不能不重視,尤其是對於一些肺部小結節,更是要高度關注,定期隨訪,因為其中的部分結節就是肺癌的早期階段,一定要非常警惕。

體檢還在拍胸片?建議這6類高危人群一定要做CT!

三、如何看待CT與胸片的射線危害?

既然是X射線,不管是CT還是胸片,肯定都存在輻射,只是量的多少問題。一般一次胸片的輻射量大約是0.1mSv(毫希伏),而一次低劑量CT的輻射量約為1msv,差不多是胸片的10倍左右。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人體每年接受的輻射量最好不要超過5mSv,所以大家也完全不用過於擔心輻射的問題,對於本身就是高危的人群來說,該做的時候還是要做,因為在腫瘤面前,輻射那都不算個事兒。

體檢還在拍胸片?建議這6類高危人群一定要做C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