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10月22日,一篇題為《人販子:沒有我拐不走的孩子!2018年新型拐賣防不勝防……》的自媒體文章刷爆微信群和朋友圈,短時間內閱讀量突破10W。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不少家長信以為真,紛紛在家族群、學校群等中轉發,杯弓蛇影、草木皆兵。

文中用不少電影來渲染兒童被拐後的悲慘遭遇“摘取器官”,以及引用“有媒體”稱,中國每年失蹤兒童有20萬,而找回率僅有0.1%。

事實真是如此嗎?

關於非法摘取人體器官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文章描述了小孩被拐後,其中一種遭遇是被“摘掉器官”。

實際上,各地公安機關及醫療專業機構已多次闢謠:活體器官買賣並不簡單!


首先,器官移植需要配型。而這個配型不是簡單的血型相配,還需要供體和受體雙方的組織儘量靠近,否則就會遭到免疫系統的攻擊和排斥。

此外,在器官從身體中取出之後,需要在嚴苛的衛生條件下冷藏,而且人體器官離開供體後存活的時間很短,比如肝臟為6至8個小時,腎臟為48個小時,移植手術都必須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如此短的時間內,人販子不可能拿著一個陌生人的器官,隨隨便便就找到合適的買家。

至於那些“人販子偷器官”的血腥現場照片,大多為車禍或刑事案件現場,與“偷器官”毫無關聯!

所以,摘下來的器官,除了用來做炒腰花外,別無他用。

關於我國失蹤人數和找回比例

這篇謠言文章中提到一個駭人聽聞的數據:中國每年失蹤兒童有20萬,而找回率僅有0.1%。


我們來做個簡單計算:

全國有293個地級市、39860個鄉鎮(街道)(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2016年),照“失蹤20萬數字”反推計算,平均每年每個鄉丟5個兒童,這還是每年概率,不符合大多數人的直觀感受。

實際上,就“每年20萬兒童失蹤”這個謠言,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早就闢過謠:純屬謠言!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每年的失蹤和被拐賣兒童到底有多少?被拐騙兒童又佔到了失蹤兒童總量比例的多少呢?

我們有一個準確的數據參考平臺: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佈平臺(“團圓”系統)。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團圓系統是以公安部全國打拐辦的數據為信息源,通過覆蓋國內幾乎所有頂級流量APP進行有效的推送。它的背後站著公安部,臺前包括BAT在內的國內頂級流量。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截至2018年9月15日,“團圓”系統共發佈兒童走失信息3419條,找回3367名兒童,找回率為98.4%,其中解救被拐兒童53名。溺水等意外死亡170名,離家出走1990名,迷路458名,到同學家外出玩耍282名,其他家庭糾紛等原因371名,遇害43名,未找回52名。

以“團圓”系統最新數據計算,27個月(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15日)依然下落不明的兒童為52名,平均約每個月2名,一年24名。

通過數據,目前我國失蹤兒童及被拐兒童的總量和比例均說明拐賣兒童事件依然是較小概率事件,失蹤兒童的找回則是極大概率事件。

至於大家經常看到的那些“當街搶孩子”視頻,大多是家庭矛盾引發的撫養權糾紛!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相對於兒童拐賣事件,家長們更應該注意的是真正的兒童失蹤殺手:佔比超過一半的兒童離家出走(59.1%)和迷路溺水(18.7%)等等這些本可以避免的風險隱患。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如何識別謠言

遇到有可能是謠言的文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思考。

不論謠言說得多麼天花亂墜,多麼危言聳聽,只要我們深入思考,謠言總會露出馬腳。

如文章開頭描述的“紀小樂失蹤”故事,沒有具體地址,也沒有失蹤人員圖片,提到的每年失蹤20萬找回不到0.1%等數據,明顯有悖直觀感受和常理。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文中提到“刷屏”、“媒體參與”等

網絡上卻沒有片言隻字


對於識別謠言,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搜索一下”。

不少謠言,警方和媒體已在官方賬號發佈闢謠,我們可以在多個地方搜索,如在百度、微博、微信公眾號中搜索。


刷爆朋友圈的“紀小樂”,只是一條人為編造的謠言


希望廣大網民在增強自身防範意識的同時,不造謠、不傳謠,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同時,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自媒體發佈信息,要堅守客觀真實的底線,不能為追求流量,人為編造根本不存在的“故事”,借“提醒”之名,行“造謠”之事!

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上網,讓低俗內容和網絡謠言失去生存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