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小、見效快 53項措施支持自貿區改革創新

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記者佟亞濤)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務院昨天(23日)發佈《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53項切口小、見效快的具體舉措,支持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國新辦昨天舉行新聞吹風會,商務部、央行、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自貿區成立5年擴展到12個,新政將推進一步簡政放權

從2013年9月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5年間,自貿區數量擴充到12個。為了推動自貿區建設再上新臺階,《若干措施》在營造優良投資環境、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推進人力資源領域先行先試等方面,提出了53項切口小、見效快的工作措施。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唐文弘表示,推進簡政放權是其中一大亮點。其中,既有“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建設工程設計企業、人才中介機構等方面的資質限制”這類降低准入門檻的措施,也有“授予自貿試驗區自由進出口技術合同登記管理權限”這類向地方下放權限的措施。

梳理這53條措施,“放寬准入”、“下放權限”、“取消限制”成為關鍵詞。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這些措施將會加速外資企業在自貿區平臺上集聚。

張建平指出:“自貿區營商環境的優化,有利於我們落實高端製造業、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先試,讓中外企業在自貿區平臺上加速集聚,能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的軟件、硬件都要配套。”

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

在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海關總署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司負責人陳振衝介紹說,這次改革創新主要是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現有的12項基本功能,也就是貨物貿易、海運倉單申報等功能基礎上,拓展航空、鐵路倉單申報等新的功能,以滿足自貿試驗區新的發展需要,並加強與“一帶一路”重點沿線國家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逐步縮短金融領域負面清單,推動自貿區資金流動更自由

金融創新方面,《若干措施》提出了12條創新措施。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介紹,將在自貿區建設中積極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徐忠表示:“我們將逐步縮短金融領域的負面清單,在涉及金融牌照的全領域放鬆外資金融機構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擴大外資金融機構業務範圍,用審慎要求替代准入和資質的限制,激發外資金融機構參與我國金融市場的積極性,推動資金更為自由的流動。”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吳慶認為,這些措施落地後,一定會促使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並且真真實實地服務我國的實體經濟。其中,他更加看重的是落實審慎監管,這對中國的金融來說是一次革命。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在自貿區建設中,推進人力資源領域先行先試。

上海自貿區仍肩負大膽探索重任,形成更多可複製推廣經驗

對於社會普遍關注的“上海自貿區擴區”問題,吹風會上,唐文弘也回應,商務部正在會同上海市認真研究,加快推進,鼓勵支持上海自貿試驗區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膽創新探索,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12個自貿區建設還應因地制宜、培養特色競爭優勢

自貿區建設過程中,強調經驗的可複製、可推廣,也強調差異性、因地制宜。在這53項措施中,針對特定的自貿區提出專門舉措:比如支持重慶自貿區利用中歐班列開展郵件、快件進出口常態化運輸;對於河南自貿區、陝西自貿區來說,支持鄭州機場、西安機場利用第五航權,允許外國航空公司承載經鄭州、西安至第三國的客貨業務。

張建平說:“不同的自貿試驗區,區位、發展基礎、市場方向不同,因此這次的措施也給不同的區域提出了不同的開放舉措,對相關自貿區建立特色的競爭優勢,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唐文弘表示,下一步,商務部作為聯席會議辦公室,將會同各部門一起深入調研,總結出更多成功改革經驗,形成可以向全國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把自貿試驗區“試驗田”種出來的成果推向全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