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第55屆金馬獎獲獎名單于11月17日晚揭曉,導演胡波作品《大象席地而坐》獲最佳影片及最佳改編劇本兩項大獎。走紅毯時,青年演員彭昱暢眼神堅定地牽起一位母親的手,李安也表示,“我真的很想抱抱這位母親”。她就是青年導演胡波的母親。然而,年僅29歲的胡波導演卻沒能等到頒獎的這一天。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017年10月12日,導演胡波用一根繩子在樓梯間結束自己的生命。2018年2月,他的遺作,也是唯一的電影作品《大象席地而坐》,獲第68屆柏林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最佳處女作特別提及獎。2018年10月,該片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新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主角等6個獎項。11月16日,該片在金馬獎非正式競賽單元獲觀眾票選最佳電影。11月17日,《大象席地而坐》摘得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劇情長片兩項大獎。

宣佈得獎的一時間,胡波生前好友、《大象席地而坐》的攝影師範超激動歡呼,痛哭流涕。胡波母親上臺領獎,說出“謝謝”兩字後轉身,再難繼續說下去。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大象席地而坐》預告片中出現一句話,“The world is a wasteland”。

這世界是一片荒原。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最初胡波向製片方交出一個時長4個小時粗剪版本的《大象》,被製片方強烈要求刪減2個小時,以適應市場規律,否則導演將會失去署名權。胡波將修改版交給製片方,然而修改版僅僅刪減了10分鐘,對製片方來說,依然“不合格”。歷經幾次掙扎,嘗試妥協後,胡波堅持“一分鐘都不能刪”。4個小時,電影的每一幀,都帶著胡波對生命、生活的焦慮、懷疑、思考和反抗。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胡波不動聲色地在《大象》裡講述幾個故事。四個小人物,在平凡而無趣的一天,開始各自的生活,併產生微妙的交集。

高中生韋布,堅信好朋友沒偷“校霸”于帥的手機,挺身而出卻失手將於帥推下樓梯致死。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韋布同學黃玲,每日被母親嫌棄和懷疑,漸漸與教導主任產生感情,二人緋聞傳遍學校,受到全校排斥。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混混於城,睡了好朋友的老婆,被朋友撞見後,親眼目睹朋友跳樓自殺。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韋布鄰居,年過半百的王金,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常年睡陽臺。為了搬去學區房,女兒女婿想將他送去敬老院。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四個人,跨越不同年齡層,少年、中年、老年,各自陷入痛苦和彷徨。

韋布將於帥推下樓梯後才知道,一直信任的好朋友欺騙了他,拿走了于帥的手機;

黃玲在最困惑的時候向母親求助,母親只質問道“你和他睡了嗎”;

於城目睹自己的好哥們跳樓,不明白自己錯在哪,想不通自己為何得不到真心喜歡女孩的青睞;

王金唯一的念想是養了多年的小狗,然而小狗卻被大狗咬死,上門討說法卻被趕出來。

四個人,大環境容不下他們,家庭、朋友、愛犬、親情、友情,心裡最後一篇棲息地,也容不下他們。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小人物真實的反抗,不是破釜沉舟逆流而上,而是咒罵、自虐和逃避。

在廢墟中,韋布罵“你是人渣,是狗屎!”;黃玲對母親怒吼“你讓我噁心,你是我見過這個世界上最自私最卑鄙的人!”;於城將好友自殺行徑歸咎於屢次拒絕自己的前女友,“要不是你多次拒絕我,我也不會和別人的女人睡”。

他們面對的是家人、愛人,和軟弱的自己。因此除了憤怒,只能選擇逃離。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滿洲里動物園有一隻大象,它他媽整天就坐那兒。可能有人老拿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歡坐那兒。很多人跑過去,抱著欄杆看,有人扔什麼吃的過去,它也不理。”

四個絕望的人,機緣巧合湊在了一起,夢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去滿洲里看那隻席地而坐的大象。滿洲里的大象是紐帶,生活的痛苦使人絕望,希望將人再次聯繫起來。儘管如此,小人物的反抗仍然是力所不能及。導演胡波在電影中反覆質問,就算看到了那隻大象又怎樣?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影片最後,滿載人的大巴開往滿洲里,開進山裡停下。幾個人下車,站在曠地上踢毽子,車燈是唯一的亮光,除此之外皆是一片黑濛濛。遠處黑暗裡想起了大象悲慼的嘶吼。其實,大象是因為後腿斷了無法站立,只能席地而坐。如同這四個人,被生活蹂躪卻無力改變。被他們當成是希望的東西,其實也和他們一樣是悲哀的存在。

影片中胡波是悲觀的,不加渲染,樸實的鏡頭默默講述生活中讓人喘不過氣的苦難。現實中胡波的想法卻不一樣,他覺得《大象》四個主人公最後都去了動物園,結局帶著希望。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傾訴悲觀與絕望,同時胡波對小人物帶著深刻的憐憫。無力改變現實的人,就沒有資格做出反抗嗎?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影片中四位主人公逃離現實生活,雖然是微不足道的反抗,但最後大巴車投下的一束亮光,未嘗不是一絲生活的希望。

拍下這部片子,講述小人物的苦難;堅持4個小時原版,“一分鐘都不能刪”,這些都是胡波的反抗。表達本身,就是一種反抗。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場記瑤瑤描述胡波,穿著人字拖和大褲衩,頂著一頭沒打理的油膩頭髮,看上去像是一個“吊兒郎當”的藝術家,他的思維非常跳躍,時常說一些常人看來不著邊際的話,有時卻對細節較真到極致。

胡波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胡遷,希望自己能向鳥兒一樣遷徙。接連考了兩次藝考,終於在22歲順利進入北京電影學院。胡波拿著學校給的12萬預算,拍攝了一部個人藝術氣質突出的畢業作品,導師卻說他應該學習韓國商業片。胡波嘗試妥協,修改自己的畢業作品,改到一半卻又為自己這樣的妥協憤懣不已,索性閉關繼而創作出了《大裂》。《大象席地而坐》就出自這本小說的其中一個故事。經過這次之後,胡波起誓畢業後絕不要被任何人意見左右。《大裂》出版後,有人調侃封面上五條線像WIFI,胡波回答,“這是光”。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尋找黃金將帶出一個有意義的時空,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不停地思考自己為什麼會在此處,並在荒原裡尋找可以通向那裡的道路,並堅信所有的一切都不只是對當下的失望透頂。”胡波如此在《大裂》中寫道。

作家黃麗群為《大裂》寫序,評價胡波說他“人不似其文”。“《大裂》書如其名,徹底是本傷害之書,每篇小說都懷抱同樣一個任何人無從迴避的問題:‘我們還要活(被傷害)多久?’”,“其實他本人的質地能夠說明很多:一個心靈如精密儀器的青年,多半會因人世各種避無可避的粗暴的碰撞,而時時震動,為了不被損毀,難免必須長久出力壓抑著位移,那壓抑的能量終要在他的寫作中,如棉花一般,雪白地爆綻了”。

書中的文字不像是一個帶著有點迷人少年感的人通常會有的行文風格。或許是因為他對世界少了很多妥協。胡波覺得自己不會被失望吞沒,然而他還是找不到繼續的路。他雖然執拗,堅持追求,但在朋友眼中,胡波實非如此絕望悲觀,以至於有一天會自戕的人。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很多人覺得胡波幸運,年少有為,初出茅廬作品即得到賞識,有人投資拍成電影,胡波心中對此自然也有感激。一次次事與願違後,一度認為自己一定會失去《大象》這部心愛的“處女作”的版權後,一反往常地在微博寫下大段獨白,吐槽自己的處境。他說,被別人說自己運氣好的時候,其實很氣。作品,就是他的命。電影沒了,就都完了。

胡波並非外人想象中的落魄又抑鬱,他似乎始終加以反抗無望的生活,同時也告訴自己尋找希望的重要性。在微博裡為炫酷新書封面賣力賺吆喝,回覆讀者的關心,說著謝謝並連著加上了三個能讓人看出語氣的波浪號“~”。甚至也會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在微博轉“錦鯉”,沒日沒夜地玩網遊。他說,那是他人生最快樂的日子,除此之外一片狼藉。

胡波在《大裂》後寫道,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痛楚,就像我們這一代人深受膚淺和庸俗融入血液帶來的絕望一樣,沒有人想承認這個。這種由膚淺帶來的痛苦,這種庸俗化,直面它會令人感到恐懼和失望,如同直面自我其他部分或外界其他實物一樣。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胡波決定走的時候,沒有留下遺言。人們為他惋惜,不自覺地為他添上更多的悲劇色彩:窘迫、自閉、不善交際、鬱郁不得志等。他們感慨年輕人不應該過於不懂變通,把胡波的死歸咎於電影市場對藝術的壓榨摧殘。這些判斷,或許在熟悉胡波的人眼裡看來,有失偏頗。

在圈子裡,胡波是新人。他知道即便是一線大導演,也難逃在電影剪輯上對市場做出讓步。例如影片《長城》,剪輯權就不在張藝謀手上,為保留秦腔場面,張藝謀幾乎與美國方面鬧僵。置於缺錢、缺資源的青年導演,更不待言。即便如此,胡波也不想退讓。他的目標是創造一種新的“語言”。

即便是一年後的今天,胡波的離開也不能純粹歸結於在電影上遇到的挫折。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對自己物質生活近乎“無慾無求”的人,有著對藝術“過分單純”的執著。胡波在作品《牛蛙》中寫道:“我一直鄙夷美化,但從來做不到完全不美化。美好的事物存在於期待之中……而這究竟是救贖的意味多些,或僅僅是痛苦之源,無法分辨”。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大象席地而坐》原版小說結尾比電影更加戲謔殘忍。小說中,男主人公看到了大象,“等我貼著它,看到它那條斷了的後腿。它看上去至少有五噸重,能坐穩就很厲害了,我幾乎笑了出來,說實話我很想抱著它哭一場,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氣真大,然後一腳踩向我的胸口。那幾個動物園的人跑過來的時候,我還能看到他們嘴裡罵著什麼呢”。這是電影中沒說盡的情節,或許就是胡波想為“美好”留一絲餘地。

29歲導演自殺後的第401天,他的唯一遺作拿了金馬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