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熱乾麵被不少網友吐槽,你怎麼看?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熱乾麵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其色澤黃而油潤,味道鮮美,由於熱量高,也可以當作主食,營養早餐,補充機體所需的能量。今天小蔥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這熱乾麵!

  

  熱乾麵的歷史由來:

  武漢熱乾麵源於三十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賣湯麵的蔡明偉。

  

  蔡明偉是黃陂蔡榨人,他的湯麵做得非常受歡迎,客人經常排隊要等很長時間才能買到,很多客人等不及走掉了,蔡明偉做生意很會動腦筋。為了加快出貨量,通過反覆試驗,他終於摸索出一套“撣面”的工藝———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後快速降溫並均勻抹上油,這樣賣面時,出貨量就快了。

  

  有一次蔡明偉在長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看見他們從芝麻中提取麻油後,芝麻醬閒棄在一邊,香氣撲鼻,他靈機一動;何不將芝麻醬加進面裡試一下呢?於是蔡明偉向麻油作坊老闆購買了些許芝麻醬回家。同樣經過多次反覆試驗,他覺得滿意了,身邊的人都說好吃,這時候他才信心滿滿推出他的新產品上街叫賣。熱乾麵----這個武漢人民最愛的小吃就這樣誕生了。(此時蔡明偉給這個面起了個名叫“麻醬麵”直到1950年工商登記時才正式叫“熱乾麵”)。

  另外還有一種傳說:

  

  據說,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漢口長堤街有個名叫李包的食販,在關帝廟一帶靠賣涼粉和湯麵為生。

  有一天,天氣異常炎熱,不少剩面未賣完,他怕麵條發餿變質,便將剩麵條煮熟瀝乾,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到案板上的油壺,麻油潑在麵條上。李包見此狀,無可奈何,只好將麵條用油拌勻重新涼放。

  

  第二天早上,李包將拌油的熟麵條在沸水裡稍燙,撈起瀝乾入碗,然後加上賣涼粉用的調料,弄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人們爭相購買,吃得津津有味。有人問他賣的是什麼面,他脫口而出“熱乾麵”。從此,他就專賣這種面,不僅人們競相品嚐,還有不少人向他拜師學藝。

  

  熱乾麵的家常做法:

  主料:熱乾麵

  輔料:

  調料:辣椒油、芝麻醬、老抽、食鹽、十三香

  具體步驟:

  1.準備好所需食材;芝麻醬盛在容器內,鍋裡水開後,下入熱乾麵,煮至無硬芯;用涼開水攪拌成稀糊糊狀。

  2.煮好的熱乾麵盛在盤子內;加入老抽;加入芝麻醬;加入食鹽。

  3.加入十三香;加入香油;撒上蔥花,加入自制辣椒油拌勻即可。

  中華美食源遠流長,每一種美食,也許看似不起眼,但是可能有著你我都意想不到的傳說,例如熱乾麵就是代表,街頭美食文化,更是有著博大的文化內涵,這就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魅力!

  


蔥油餅不帶蔥


武漢被遊客吐槽最烈的“七宗罪”:熱乾麵、黃鶴樓、戶部巷、武大櫻花、楚河漢街、曇華林、周黑鴨。都彪悍的需要筋疲力盡地去解釋“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

即便在這份“最暗黑名單”中,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熱乾麵基本都是高居榜首的寵兒,風行草偃,“臭名昭著”,根本不用人帶節奏。

可以乾脆點說,熱乾麵是在“舌尖上的中國”投錯胎的“神物”。至少我老爹當年迢迢千里來看我,滿含幽怨啃了幾口“武漢代表”的熱乾麵後,默不作聲,目有淚光,出神良久。臨走,扔下一萬塊錢,讓我“改善伙食不要太苦”——這是二十多年來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老男人的深情和悲憫。

但是,不管您如何吐槽,熱乾麵都是武漢最具特色的城市面目,是武漢最拉風的市井態度,是武漢視野和胸襟的澆築。一個城市的歷史、性格、情感、趣味,寄託,不會因為你的吐槽和不滿而痛改前非。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種特立獨行的拽逼勁,可能會讓你恍然明白,為什麼武昌首義是爆發在這,而不是你那完美如胡歌的老家村子。


對於老武漢人來說,熱乾麵就是生活本身。不常年淫浸在江城街頭,很難體會這種莫名其妙的深情款款。

這是一股瀰漫在俗世武漢中的浪漫主義情懷:你可以沒錢,可以失戀,可以是孤兒,可以是盲流,但是不能沒有熱乾麵撐日子。這碗紙盒子橫疏而剩的東西,它大道至樸的內涵,可以上升到一部哲學論文的高度。

我常常對初到武漢朋友講,來到這個地方,“下車伊始”,最應先體會的,就是熱乾麵這“極品”。付上油膩的5元錢,接過一碗熱乾麵,或在門口塑料凳子上蹲著扒,或者在人流中邊暴走邊拉啃,在武漢這是必備的演技。沿波討源,雖幽必顯,當你含淚扒拉完這個“狗屎一般”疑似麵條的東西時,我保管所謂的“武漢精神”已經瞬息在你那上身附體。“徘徊過多少櫥窗,住過多少旅館”,都不能代替這種夢魘體驗。

真的,熱乾麵不是面,而是淬鍊誠心的一具熔爐。如果你連熱乾麵都過不了,你憑什麼吹噓到過武漢,瞭解武漢?


武漢是一個以庶民生活情趣為傲嬌的城市,因之,大到文化、城建,小到民眾、飲食,都往往以欠缺偉大的構想著稱。

它基本不會走在時代的前列,但是又有著自己的獨創性,以自己的方式完成新陳代謝。

熱乾麵就是這種城市風情,不用發證明的代表。管它啥子改朝換代,日裂星沉,摧肝裂膽,迸血撕心,老式新派武漢人“開門一件事”,就是熱乾麵過早。

在武漢人精神世界中,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快感,多少煩惱都不會去換的痴心,讓外地人在迷惑和吐槽中,搖頭晃腦,難尋究竟。

2018,4,9上午閒敲


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一些文史八卦、生活隨感、人物看法、影視評論等。感謝關注、點贊、留言。

劉愚愚


熱乾麵好不好吃?!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編先來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今年2月份,八名武漢黃陂的工友在緬甸打了5個多月的工,眼看快過年了,工錢一直沒領到,被困在當地,

經楚天都市報報道後,八名工友的遭遇引起黃陂區政府、木蘭鄉的高度重視。在大家的幫助,他們終於回漢過年。回國後,在機場吃的第一餐就是熱乾麵。有工友說:“終於又吃上了熱乾麵,回家的感覺真好!”

是啊,對於武漢人來說,熱乾麵就是家的味道。可能剛開始吃有點不習慣,但是長期吃不到,真的還會饞。

武漢人“過早”的品種可以吃一週不重樣,但是要提到最最有名的,還是熱乾麵!一大早,一碗熱乾麵加上一碗蛋酒,用武漢話說,那就是:虛浮(舒服)啊~

現在熱乾麵的品種越來越多,有蝦仁的,有牛肉的,價格自然也貴一些,外地人吃不慣傳統的熱乾麵,可以先嚐試一下這種改良熱乾麵。說不定哪天,你就愛上熱乾麵了。真不是開玩笑,小編蠻多朋友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愛上了熱乾麵,也愛上武漢。(編輯:小Z)


楚天都市報


我覺得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經歷,我是湖南人,喜歡辣的食品,剛2012年到武漢的時候別人和我說熱乾麵好吃,我找了個路邊店吃,吃了第一口後直接丟掉了,然後當地人說我吃的地方不對,試試蔡林記,我去了,吃了一口又丟掉了,接著當地人說我去的地方不正宗,要去戶部巷,我好不容易找到那個地方,點了個牛肉麵,呵呵😂😂😂還是隻吃了一口!

然後就是兩年以後了,有一次因為在外面忙一天沒吃飯,餓的難受,只找到一個做熱乾麵的店,不知道為啥他只做熱乾麵,然後我就吃了,為啥覺得特別好吃?接下來幾年,我就喜歡上這個面了,我覺得最好吃的是常青麥香園,蔡林記的熱乾麵我覺得是最難吃的!!

我是我認識的湖南人裡唯一一個能吃而且喜歡吃熱乾麵的😂😂😂


海思財經


初到武漢2011年10月,第二天一早上起來找吃的,看到滿街都是熱乾麵,然後隨行一起陪同的武漢朋友也是極力推薦。吃吧,吃第一口,我就沒再吃第二口,丟了。吃不習慣,幹,而且那個芝麻醬給味蕾的感覺我形容不出來。然後朋友就給我買了份豆皮。吃完了。還不錯。

第二次去武漢也就是這次開始了長居武漢的,2012年4月11日。呆了幾個月一直還是不敢嘗試吃熱乾麵,一直過早都是吃的牛肉粉加豆漿。後來有一次看到公司小姑娘(也是外地)吃熱乾麵吃的好香,我就問她,熱乾麵你吃的習慣,她說挺好吃的啊,就是第一次吃不習慣,後來越吃越上癮。好吧,我就也去買了一份。不過這次我自己加了好多鹹菜,怕那個味道還是受不了。第一口,一如從前。第二口,慢慢好一點,第三口,已經覺得可以適應了。直至那碗熱乾麵被我吃的乾乾淨淨。後來第二天,熱乾麵加蛋酒。一直到現在,每天早上過早我想吃的都是熱乾麵。有時候工作忙,就一碗熱乾麵打發。不得不說,如今,我或許已經愛上了它——熱乾麵!


半農山人


讓本老頭也來吐個槽吧!

熱乾麵的存在,是難道是想向人們說明世界上還有這麼難吃的拌麵嗎?

武漢的父老鄉親們,先別噴老頭,差不多的拌麵,本老頭吃過四川的擔擔麵、北京的芝麻醬拌麵,都很好吃,而熱乾麵難吃的程度堪比北京炸醬麵啊!完嘍~又得罪北京人嘍……磚頭先備扔,容老頭慢慢道來:

瀋陽老邊餃子的存在,是在證明其它所有的餃子都是美味。

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存在,是在說明包子也不是都那麼好吃滴。


西安羊肉泡饃的存在,是在驗證羊湯和饃原本都是很好吃的東西。
老頭在此鄭重聲明,武漢、瀋陽、北京、天津、西安都是美食地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留鬍子的帥老頭


我最近在武漢工作,呆了幾個月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首先說說喜歡熱乾麵的,大部分都是武漢人或者湖北人,吃了一輩子熱乾麵,從小吃到大,我在昨天的一篇回答中談到過,哪裡的麵條最好吃?家裡的面最好吃,就是家鄉的面,從小吃到大的面,那是你心中根深蒂固的味道。所以,愛吃熱乾麵,基本上是從小吃到大。

其次說說不喜歡熱乾麵的,大部分人印象裡面,熱乾麵就是熱的芝麻醬澆在面裡。我是北京人,我們從小到大除了吃炸醬麵,還有一種面,叫芝麻醬麵,這是一款涼麵,主要在夏天吃,就是面煮熟以後放入冷水裡面冷透,然後澆上芝麻醬,米醋,辣椒油,拌點黃瓜絲,這是一碗非常可口的涼麵,所以在幾乎所有北京人心目中,芝麻醬麵就是涼麵,如果熱著吃,芝麻醬淋進去就會很乾,還沒等拌勻,就全坨在一起,吃起來也很糊嘴,糊嗓子,怪怪的,不能接受。很多人不喜歡熱乾麵其實更多的就是一種心理感覺,熱麻醬麵,很乾很糊嗓子,不好吃。

最後講講,我看到的熱乾麵。武漢人愛吃熱乾麵,我的工作夥伴也是,每天早上要吃一碗熱乾麵,一個面窩(用和了蔥花的面炸的小油餅,中間有個圈)。我看到的熱乾麵其實豐富無比,澆上芝麻醬的熱乾麵就是基礎的熱乾麵,還可以澆上各種澆頭,加了炸醬的叫炸醬熱乾麵,加了牛肉滷的叫牛肉熱乾麵,什麼都可以加,其實真正吃起來,熱乾麵裡面還要拌進去一點酸甜口的蘿蔔丁,吃起來很可口,沒那麼難接受。

下面是街頭小攤的炸醬熱乾麵,素的熱乾麵總是4塊一碗,哈哈哈,還有面窩。




其實熱乾麵值得嘗試,這是我親身感受。


老張說事兒


外省人在武漢呆了四年,基本上早餐就是吃熱乾麵、虎皮雞蛋、蛋酒等,發現武漢最實惠的食物之一就是熱乾麵,一份才5塊錢左右。



熱乾麵既不同於涼麵,又不同於湯麵,麵條事先煮熟,過冷和過油後,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辣椒油、酸豆角、蘿蔔乾、蔥花等配料,更具特色,增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麵條纖細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色澤黃而油潤,香而鮮美,有種很爽口的辣味,其中最出名的是漢正街的李記和戶部巷的蔡林記,當然其他品牌也不錯。

首先對於網友認為的味道不好的問題,深有體會,以前在老家早餐都是吃米線,換成熱乾麵,又幹又黏,第一次吃兩口就丟了,室友都是湖北人愛吃熱乾麵,天天在一起耳目漸染,慢慢的發現其實挺好吃的,就像榴蓮、魚腥草、檳榔、臭豆腐,會吃的人愛不釋口,不會吃的人看一眼就沒食慾。美食有兩種,一種是越吃越覺得膩沒有第一次爽口的感覺,一種是剛開始覺得不好吃,後面越吃越香,熱乾麵就是後一種。



其次,武漢熱乾麵種類有十幾種,每一種幾百個店面,每個店面製作流程都有差異,最終食品口味千差萬別,確實存在味道一般的情況。

綜上,覺得不好吃那是吃的次數不夠,日久生情,後面越吃越香,我是雲南人,我為武漢熱乾麵代鹽。


引力波菠蘿蜜


說起來也有意思,第一次和武漢結緣是去看演唱會,之前只是聽說過武漢夏天特別熱,被身邊的武漢朋友瘋狂安利武漢的小龍蝦,說是小龍蝦,武漢絕對是第一。但因為我是冬天去的嘛,也不是小龍蝦的季節,比北方暖和很多,感覺城市很舒適,找了武漢的朋友幫忙介紹了必去的飯店,其中就有熱乾麵~

趙師傅紅油熱乾麵

去的是趙師傅紅油熱乾麵,我本人是不太愛吃麵條這類食物的,因為每次吃麵條,看著那滿滿一大碗,往往造成的局面就是,我碗裡的麵條越吃越多,越吃越飽,看著就飽。所以我麵條類的東西幾乎不會成為我的主選。

但是這次不一樣嘛~說起武漢,很快就想到了武漢熱乾麵,作為一名吃貨(才不)遊客,當然要吃當地各種美食小吃啦!但是有武漢本地老司機的之路,很快我就到了朋友所說的這家“趙師傅”,店裡小小的,很多人買完就站在路旁直接開吃,自己覺得有點有趣,他們家的熱乾麵幾乎是不用排隊的,反而是油餅包燒麥排隊的人都轉到了旁邊的小區入口。

噔噔~熱乾麵到手~自己選面,師傅下鍋,撈出來之後,有專門的人向你的碗裡盛放各種“小料”有不喜歡吃的一定要提前告知,反正這些我都很喜歡吃,辣椒很辣,只讓放了一點點,下面應該是調過的芝麻醬?不知道是啥,反正拌完之後很好吃的,酸豆角帶著一丟丟的酸味(我的面沒有放醋,不太愛吃醋)然後各種調料混在面的周圍,使勁攪動,把每根面都染上醬汁。起初吃的時候不覺得很乾,就是普通拌麵的感覺,不過越往後吃就越幹,不過味道還是沒有變化,反而覺得香味更濃郁了一些。重點來啦,如果吃不慣的話,可以和煮麵的師傅說一聲,加些湯的~據說也很好吃~不過我還是喜歡這樣乾乾的吃,特別香!!當時如果不買油餅包燒賣,我能吃兩碗!而且價格不貴,很便宜的!平時在家樓下吃個手拉麵,只有一小片肉,就要18元,沒什麼味道,還不怎麼好吃。而武漢熱乾麵,雖然沒有肉,但是有些小配菜,只要5塊錢一碗,好吃到哭泣。

後來只要去武漢,必吃武漢小龍蝦和熱乾麵,武漢除了人文和地理文化,美食文化真的不能忽視!!!現在只要有機會就想著能不能去武漢吃吃吃吃~~


AcFun彈幕視頻網


雖然我是做重慶小面的,但自己也愛吃熱乾麵。對於外地人吐槽,我來分析一下吧!首先說到面大家第一反應是湯湯水水的,有肉有菜,比如重慶小面,蘭州牛肉麵,廣州雲吞麵,山西刀削麵等等吧!所以當一碗乾巴巴,又沒什麼配菜的素面端到外地人的面前時,首先就打了折扣了。第二就是芝麻醬的味道真不是誰都接受的了的,帶外地朋友吃熱乾麵基本不怎麼吃,說受不了那味,我同學媽媽來武漢十年了,聞都不聞,更別說吃了,就受不了那味。這跟大店小店手藝什麼的真沒關係,就像很多人不吃香菜蔥胡椒一樣。最後說一下價格,四塊錢一碗已經不能再良心了,11年在廣州打工時候吃一碗都10塊了。現在都什麼物價了呀!再要這要那的就有點不要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