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l總有叼民想害朕l


想要滅一個民族,就要先否定其文化。顯然日本人的目的已經有一定的效果了。對於這個觀點現在在網上炒的很火,請題主搞清楚這句話的出處和用意之後,再來提這樣的問題可以嗎?你這樣隨意提出來就是可以說就是漢奸,你是在幫日本人宣傳他們的思想。為什麼這麼說?

明確的告訴你,中國人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的,這兩句話是清末時期一個叫內藤湖南的日本人提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日本入侵中國,否定中國的文化,奴役中國的,日本人一直在宣傳中國的正統文化在日本,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作為一箇中國人你還在說這樣的話?不知道居心何在?都知道日本人想入侵中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元末明初的時候日本就有倭寇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後來萬曆年間日本又入侵中國的附屬國朝鮮,當時明朝即使內憂外患也是毫不猶豫的出兵打退了日本人。到近代以來日本人隨著明治維新之後國力迅速提升,又想著入侵中國了,於是甲午海戰之後佔領了臺灣,後來又佔領了東北,之後又發起了全面侵華戰爭。這個時候日本人已經佔領了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為了奴役中國人,也是讓更多的中國人接受日本人的思想,所以提出了這個觀點,讓中國人認可日本的文化,覺得日本的文化才是中國的正統文化。不可否認的是日本大部分的文化確實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要說中華正統文化在日本你覺得你認可嗎?

崖山之後無中國,本來就是出自明朝遺民錢謙益的詩句中的,當時明朝滅亡,自然想到數百年前崖山一戰數十萬南宋軍民跳崖殉國。作為大明的子民,他說出這也的話也是有著已死報國的心態。這個本來是一局很好的詩詞,歌頌了中國人愛國的情懷。但是日本人來了中國以後把這些話就變了,變成了否定中國文化的工具。下面這是錢謙益的原句: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所以說請以後這樣的網友就不要在網上宣傳這些詩句了,先搞清楚出處,什麼意思之後再來提這樣的問題。


小伍講歷史


崖山在廣東江門,那裡現在遺留著崖門海戰遺址。南宋末年,南宋逃亡政府一眾文武百官,王公貴戚帶著小皇帝到了此地便逃無可逃。於是,率眾和蒙古人進行了最後的大決戰。這場決戰十分慘烈,從士兵到將軍,從文官到大臣,從秀女到皇后沒有一個怕死的,他們抱著必死的決心和蒙古撕殺到底。

戰鬥失利,丞相陸秀夫最後揹著小皇帝沉海自盡,寧死不屈。崖門海戰之後,南宋滅亡,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讓外族人全面統治。南宋的滅亡不僅是政權的滅亡,蒙古人的瘋狂屠殺使得中華文明也遭愛到嚴重的破壞,跟隨皇帝逃亡的這十餘萬人也包括文化精英,各種高端人才。

但是,說崖山之後無中國,這是日本人一廂情願的說法,他們倒是希望中華文會傳承中斷。可惜的是中華文華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最有韌性的文化。

珠江出海口伶仃洋上,右丞相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前往崖門勸降,滿腔正義的文天祥在此留下了著名詩章《過伶仃洋》,他發出怒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不僅是一個大臣的聲音,也代表了中國文人的家國思想,正是中華文華有這種基因的存在,他便永遠不會消亡。


附一首古詩:

《崖門海戰懷古》

崖門海浪藏金戈,鎮北炮臺聞胡茄。

民弱豺狼爭相食,國衰虎豹盡磨牙。

忠軀十萬填蒼海,血浪連天照晚霞。

歷史豈能轉頭空,休教猢猻犯中華。


清溪詩詞


日本人有這麼個歪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日本人認為,自從元朝軍隊在廣東崖山消滅最後一支南宋的軍事力量,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跳崖後,中華文明在中國就滅絕了。後來滿清入關,更是將華夏文明摧毀殆盡了。在南宋和明朝末年的時候,有不少漢人跑到了日本,帶去了先進的文明與文化,加上日本在當時對中華文明和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在唐宋的時候向中國派了不少人來中國學習,連大唐的都城長安都被他們“微縮”後搬回日本當時的首都奈良去。所以呢,在滿清入關後,日本就認為自己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日本鬼子一心想吞併中國的理由,其中一條就是“既然蠻夷的滿清能入主中原當正主,那作為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日本更有資格和理由入主中原當正主了。”為了給自己入侵中國找理由,也為了獲得中國人的支持,更為了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徹底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讓中國人永永遠遠做日本“大東亞共榮圈”下的順民,所以日本就處心積慮的編造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歪理。一方面是為了麻痺中國人,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我麻痺,好讓自己的侵略戰爭戴上一頂“尊華攘夷”的光環。

其實日本人的歪理是很扯蛋的。南宋亡於元,明朝亡於清,只不過是朝代更迭。雖然建立元朝和清朝的都是少數民族,但中華民族的文明和文化並沒有被改變,而是傳承和發展了下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既是一部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各民族雖然有過戰爭,但也有交往與融合。正是這種交往與融合,創造出了絢爛的中華文明之花。而日本卻認為外來人員和少數民族在中原建立的政權不能代表華夏文明,把朝代更迭硬說成是文明和文化上的滅絕,你說可笑不可笑?假如按照日本人這混賬邏輯,那麼: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出生在肯尼亞,少年時期在印尼長大,讀高中時才到美國,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為美國公民。2008年接替小布什成為美國總統。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奧巴馬之後無美國”了?

法國曆史上有名的拿破崙,他也不是正宗的法國人。他是科西嘉人,是個鐵桿的“科獨”。如今意大利和法國都宣稱對科西嘉擁有主權,而科西嘉也有一股勢力要求獨立。如果按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拿破崙之後無法國”了?

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葉卡捷琳娜女皇原來是拜占庭的公主,並不是正宗的俄羅斯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葉卡捷琳娜之後無俄羅斯”了?

蘇聯的第二個領導人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第三個領導人赫魯曉夫是烏克蘭人,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斯大林之後無蘇聯”了?

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但他卻當上了德國的元首。如果照日本人的歪理,豈不是“希特勒之後無德國”了?

至於日本本身嘛,據考證,神武天皇就是中國人徐福,就是那個帶著三千童男童女下東海幫秦始皇找長生不老藥的徐福。照日本人的邏輯,豈不是“徐福之後無日本”了?而到了二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麥克阿瑟成為日本的太上皇。他徹底的改造了日本,將日本從一個軍國主義國家改造成了一個有日本特色的美式民主國家,連憲法都是美國人給起草的。照日本人的邏輯,說“二戰之後無日本”不算過份吧?

相同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大量的事實證明,日本炮製的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是徹頭徹尾的歪理邪說。

可這樣的歪理邪說居然還有不少中國人深信不疑。如今網上有不少人就宣稱,想要了解中國文化就得到日本去,那裡的中國文化才正宗。現在國內的中國文化都是泊來品,都是經過統治者閹割改造的。可見日本人炮製的文化炮彈是多麼的厲害,多麼的“潤物細無聲”啊!不知不覺就佔領了許多中國人的心。

可能是日本人覺得這太好玩了,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近期又炮製了一個“秦始皇之後無中國”的謬論。在這謬論中,日本人將秦地與中原分開,認為秦人並非漢人,而是西戎人,屬於“蠻夷”。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已經將中華文化滅絕了。這回日本人玩得實在太過火了!周秦同源啊!秦是周天子正兒八經封的,有中央的紅頭文件,你怎麼說他不是華夏一員?秦國的強大軍隊就是在滅西戎的戰爭中打造出來的,日本人卻回過頭來說秦國就是西戎,秦人就是西戎“蠻夷”。這什麼鬼邏輯啊?是你懂我們的歷史還是咱們中國人懂我們自己的歷史?我估計要是沒有人反駁他這種謬論,以後指不定他還會編出“商朝之後無中國”、“夏朝之後無中國”、“黃帝之後無中國”甚至“元謀人之後無中國”、“盤古之後無中國”等謬論出來。不信,大家就等著看吧!


血染戰旗紅


崖山海戰,宋軍以優勢兵力慘敗於弱勢水軍的蒙元,全軍覆沒,沒有一人逃走,一經失敗,紛紛逃水自殺,忠勇雖然感天動地,但無謂的犧牲至使大宋火種斷絕,徹底滅亡,令人惋惜。

崖山海戰,本來從水軍兵力對比上宋軍必勝無疑,奈何那時宋軍喪失了必勝的信心,全軍上下一片蒙元不可戰勝,大宋必亡的思想。加上自已為蒙軍一到,自己必死,與其慘死敵手,不如自盡來得爽快的思想作祟。其時說穿了,當時宋軍已成驚弓之鳥。慘敗後全部自盡就不奇怪了。可見,戰時軍隊樹立必勝信念是多麼重要!同樣對我中華民族極其危險的抗日戰爭,無論國共兩黨,從不輕言失敗,堅持抵抗,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屁話出自小日本之口,當年抗日戰爭時,小日本當然希望我抗戰軍民象當年崖山海戰那樣,一敗就死。加上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思想與崖山海戰宋軍有些近似,一經失敗就切腹自盡,所以對崖山宋軍的無謂犧牲持肯定態度就不足為奇了。然而我抗戰軍民令小日本失望了,沒中小日本激將法,發現小日本勢大,立刻逃跑,不作無謂犧牲,打得贏就打,打不過就跑。特別是徐州會戰,幾十萬大軍在李宗仁將軍的指揮下化整為零,在小日本的重重包圍下全部安全撤走,逃跑神功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國抗戰時國共兩軍的打得贏就打,打不過就跑,但決不屈服,決不投降的正確打法,最終極大地保存了實力,生生把強敵小日本耗死了。

"明亡之後無華夏"估計是些反動思想的文人用對聯的形式寫出來的,用來對“崖山之後無中華"這句屁話,在大明亡國之後我大漢華夏民族的政權亡了兩百多年,但自古以來,在中華大地上,除了我大漢民族,又有哪個民族能長期統治得了?大明亡之國之後兩百多年,滿清滅亡,中華大地的統治權又重新回到我大漢民族的手中。


餘康高620


我的老師曾說過:中國史上到南宋滅亡就停止了,學生問他為何?

他說,“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有人說:唐宋在日本,明在韓國。大清在中國。

為什麼?因為《禮》曰:“華夏,重信義!而胡人,無!”

  1.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鬥,是宋代末年宋代部隊與元軍的一次戰鬥,這場戰鬥標誌著南宋的消亡,中國方面對參與這場戰鬥的人數有30萬及50萬兩種說法,但據日本方面的記錄,宋元雙方投入部隊50餘萬(其中宋方面20萬,但20萬人中包括了文臣及其家屬、宮庭職員、普通庶民,實際戰鬥力只要數萬),最終宋軍全軍覆滅了結,這次戰鬥即標誌著宋代的消亡。

  2. 崖山之後 ,宋代的戶籍簿上3/4的漢人都被殺戮,此戰以後,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整淪陷於異族,崖山之戰也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的轉折點,中國自力成長的過程被打斷,已經高度蓬勃的經濟、文明、科技、科舉與世族相結合的官僚制度、開端受限的皇權、先進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斷了,很多國外的史學家將宋代消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所謂“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3.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不只是簡略觀點上的的對和錯,是以個民族被奴化的恥辱,明亡以後再無華夏的說法也是如此,同樣的事理,漢人的政權明代,被滿清代替,漢文化不能獨立發展,剃髮易服的恥辱,對純粹中華民族民風的膜拜和追求,對除西方文明外最大的原創性文明的可惜。

  4. 華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區別早在孔子或以前的時期就產生了,所謂:“朝代興亡,所關者在一身(姓);華夷之防,所繫者在天下。”就是說朝代有興替只是一家一姓的變更罷了,而民族之間的矛盾則是影響到了天下之人,乃至是一個文明。一個問題的提出,必定有它的依據和起因。這句話總的來說是對一個民族的衰敗、一個文明的闌珊的感慨!關注老秦扯談,瞭解更多歷史。


老秦扯談


“崖山之後再無中華”(這裡稍作修改,並不是中國)實際是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以崖山海戰比喻南宋敗亡,哀嘆山河破碎,神州陸沉。事實上崖山海戰後雖然中國原有的文化,習俗,意識形態等都受到了巨大沖擊,但是還有很多保留下來的東西,典型的比如語言文字,節日習俗。中華文明在某些方面不但在元朝沒有出現斷層或者消失,反而元朝統治者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復興儒學。可見說崖山之後再無中華是不成立的,說崖山之後再無宋朝還說的過去。





怡遇荊楚


首先提出這句話的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韓國人、更不是某國人,而是中外史學界的一個普遍認知。所以,我們要理性客觀的看待這一事實,更要理解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不可否認,一直以來日本人自認為繼承了中華文化的正溯,因為有神風相助日本倖免滅國。但這句話並不能代表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如果單憑一句話就能滅一個國家,也太危言聳聽了。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指的是中華民族被兩次異族入侵而產生的文化斷層,也就是古典文化的浩劫與覆滅,尤其是南宋的滅亡影響更為深遠。許多人對這兩句話並不認同,而且異常的排斥,歸根結底是觸動了部分人好面子的那根敏感神經。

我們周圍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一箇中國男人娶了外國女人,那麼這個男人像是上了戰場,打了勝仗一樣光榮,眾人的讚美之情無以言表。如果一箇中國女人嫁了外國人,無論過的幸福與否,都會遭來罵聲一片,過的好,說她崇洋媚外、愛慕虛榮,過的不好,落井下石、尖酸挖苦。總之,中國女人必須“安分守己”,因為她們要負起中國男人打光棍的責任。


1279年,元軍大將張弘範與宋將張士傑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海戰,最終蒙古軍以少勝多,南宋10萬軍民葬身大海,陸秀夫揹著小皇帝跳海殉國,南宋滅亡。歷史上把這次慘烈的海戰稱為“崖山海戰”,地點就在今天的廣東省新會區,而經過滄海桑田的變化,當年波瀾壯闊的入海口早已不復存在。

元朝

外族的野蠻人侵,中華民族的脊樑被打斷,中華精神已經滅絕,漢人慘遭屠殺、奴役與壓榨,古典文化意義上的中國消失。蠻人建立的元朝再也沒有了漢之強悍,唐之開放、自信和包容,宋之富庶與博大。相反從奴隸社會轉變過來的統治階保守而落後,把漢人視為三等異類,不準集會、不能養馬、不準習武,地位低下沒有尊言,毫無自由,半夜不準處出,幾戶人傢伙用一把菜刀,生活還受他們監視。

明朝

明朝雖然是漢民族建立起來的政權,但是受前朝蠻族的影響頗深,所以並沒有修復古典意義上的中華文明。而是無視生命價值,大開歷史倒車,抑制工商貿易。活人殉葬的殘暴陋習死滅復燃,當權者嗜殺成性,封海禁運,閉門造車。致使中國與世界的發展差距不斷的拉大。

清朝

明朝滅亡後,華夏民族再次被騎馬民族征服、奴役,有骨氣、有膽量、有血性的人被大面積的消滅。中華民族做為一個文化主體再次滅亡,漢人在滿人的殘暴統治下艱難過活,此後的數百年,面對外侮麻木而苟且。

總結:宋朝、明朝的滅亡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改朝換代,而是中華文化的浩劫,華夏文明的隕落。這就是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中國真正含義。所以,時至今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任重而道遠!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崖門海戰懷古》

崖門海浪藏金戈,

鎮北炮臺聞胡茄。

民弱豺狼爭相食,

國衰虎豹盡磨牙。

忠軀十萬填蒼海,

血浪連天照晚霞。

歷史豈能轉頭空,

休教猢猻犯中華。



“欲滅其國,必先滅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龔自珍

1279年,宋將張士傑與元軍大將張弘範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海戰,最終蒙古軍以少勝多,左丞相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宋代的戶籍簿上75%的漢人被殺戮,宋朝亡國。

此戰以後,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整淪陷於異族,漢人慘遭屠殺、奴役與壓榨,古典文化意義上的中國消失。元朝再無漢之強悍,唐之開放與包容,宋之富庶與博大。中國已經高度蓬勃的經濟、文明、科技、科舉、先進的政治制度均被中斷,很多國外的史學家將宋代消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的結束,所謂“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所謂“明亡之後無華夏”,清朝不管是“剃髮令”還是“易服令”等激進野蠻的方式激起了漢族人民強烈的抵抗,一時之間全國各地慘案不斷。而將漢族人“去華夏衣冠”、強制頒佈“剃髮令”實際上正是滿清朝政府為了將漢人滿化目的而推行的政策。

日本入侵中國自古有之,元末明初有倭寇在中國東南沿海騷擾,明治維新後甲午海戰之後佔領臺灣,九一八事變後佔領了東北,之後又發起了全面侵華戰爭。

為製造入侵中國的理由,更為了在精神上和文化上徹底摧毀中國人的自信心,時刻宣揚自己是中華文明和文化的繼承者。所以日本處心積慮的編造了“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的歪理。可這樣的歪理邪說居然有不少中國人深信不疑。如今有不少精日宣稱,想要了解中國文化就得到日本去,那裡的中國文化才正宗。現在國內的中國文化都是泊來品,都是經過統治者閹割改造的。

當年抗日戰爭,小日本希望我抗戰軍民象當年崖山海戰那樣,一敗塗地。然而我抗戰軍民打得贏就打,打不過就跑,但決不屈服,決不投降的正確戰略,最終極大地保存了實力,硬是把強敵小日本耗死了。

南宋亡於元,明朝亡於清,只不過是朝代更迭。中華文明一直傳承至今,從未真正斷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既是一部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各民族雖然有過戰爭,但也有交往與融合。正是這種交往與融合,創造出了絢爛的中華文明之花。我們的文化,歷來就有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堅韌和頑強,崖山十萬軍民跳海殉國,是他們用實際行動,用偉大的犧牲,用可貴的勇氣,告訴我們,這就是中國威武不屈的偉大精神!


美麗青春您真痘


蒙古滅了南宋建立元朝,為什麼說不算中國被滅國了。

都說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是唯一沒斷掉的文明古國,真的拋開這些美名來看,元朝算不算把當時的中國給滅亡了,蒙古族算是外族,哪怕到了明朝依然還在修長城抵禦他們,直到清朝康熙打敗了葛爾丹才算把蒙古納入版圖中,可這時離元朝也有300多年了。那麼,有些人就說中國歷史上被蒙古族滅亡了,但輿哥要說的是當然不算。

第一個原因:蒙古族也是中國一個民族。

中國最早指的是炎黃部落也就是漢族,但隨著歷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部落臣服於華夏民族,蒙古族也是當時臣服於中國之土內的一個民族, 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稱呼,元朝時期只不過漢族人不當皇帝了,而由蒙古族異軍突起推翻了漢族政權成為皇帝,並且短暫的有所拓展中華之土到歐洲而矣。

廣告

去逛逛

第二原因:漢族政權並不能代表中國。

漢族只是生活中國土地上的一個民族,只不過在中國土地上他統治中國的時間更為長久一些,其他民族只不過一直臣服於漢政權之下,元朝推翻宋朝,推翻的也只是趙氏之國,如同宋朝趙姓推翻李姓(唐朝)之國,滅的非中國,滅的是一個王朝,而且蒙古族承認這種歷史定為元朝。

第三個原因:中國不是漢政權而是華夏文明。

廣泛意義上的古代中國,並不是漢人政權的統治,而是華夏文明,包括了受漢文化、也即華夏文明影響並繼承文明的少數民族政權,如元朝、清朝,以及與宋朝對峙的金朝、西夏等。

最後,輿哥要說明的是說中國亡國的原因,就是一些別有用心之 人,對中國西化分化的採取的政治圖謀,採取的就是“欲滅其國,先滅其史,欲滅其史,先亂人心,欲亂人心”的策略,目的就是想分裂中國分裂中華民族,中國民族是一個整 體,中國不僅完全是漢人歷史,也不完全是謀個民族的歷史,因此,把元、清單獨割裂開來,可見其顯惡用心。


輿情文摘號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明亡之後再無華夏”的說法原來如此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 崖山之戰是元朝對於南宋流亡政權的最後一戰,這一次南宋政權連同其統治者一起成為了歷史的殉難者。隨著丞相陸秀夫揹負著小皇帝跳入波濤洶湧的大海殉國,數十萬一路逃亡的宋朝遺民也在國破的最後一刻跳入了海中,為自己的國家殉難。有資料記載,十多日後,就在崖山附近的海面上,漂浮著數十萬宋人的屍體,其慘狀讓人無不痛哭流涕。自此南宋滅亡,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統一了中國。於是就有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一說。

早在崖山之戰以前,元朝軍隊一直被阻擋在襄陽城下,南宋的抗元鬥爭進入相持階段,在釣魚城一戰,蒙古大汗蒙哥還被落石給砸死,一度讓南宋政權看到希望。然而隨著忽必烈成為了大汗,援軍再度揮軍南下,這一次帶領元軍的是南宋降將張弘範,抵抗了十幾年的襄陽城失陷,長江之上再無任何屏障,元軍兩路夾擊直奔臨安,隨後陸秀夫和張世傑帶領朝中大臣、宮人、眷屬一路南逃,直至崖山慘敗殉國。

崖山戰役,這一事件標誌著古典意義中華文明的衰敗與隕落。統治中國的蒙元政權把最南宋漢人稱為“南人”,位列四人種等級的最後一位,極低的地位是蒙元政權對於漢民族的踐踏和羞辱。一個落後民族統治一個先進的民族違背了歷史的發展規律,蒙元政權不重視文化,並且肆意打壓中華文化,重武而輕文,許多中華經典遭到嚴重破壞,對讀書人進行無端的排擠,認為漢文化是不值得提倡的下等文化。而且大量的少數民族湧入中原,許多民族與漢民族雜居在一起,從意義上來說,中國這個概念就不再限於漢民族了,而這段時期確實讓中國文化遭受到重大打擊,因此就有了崖山之後再無中國一說。

明亡之後再無華夏 1644年明朝崇禎皇帝在煤山殉國,滿清八旗軍隊攻入北京之後並沒有停止步伐,隨之南下進攻南明政權,直到最後永曆皇帝和吳三桂絞死與昆明,清朝才統一了中國。然而華夏這一概念卻早在1644年崇禎皇帝死的那一刻結束了。

華夏是我國漢民族的自稱,華夏最初主要指的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先民,這也是最早的漢民族。再到後來,華夏主要指代中華傳統的儒家文化精髓,具體來說就是漢民族的精神和骨氣。明代的時候,士大夫是不能被殺頭的,所以士大夫經常為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皇帝對罵,即便是皇帝忍無可忍被打板子,依然罵聲不絕,雖然顯得沒有禮貌,但是那股傲氣確實執著。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讓當時全國最有名的大儒家方孝孺寫一個詔書,來洗白自己的篡逆行為,方孝孺至死都不肯寫一個字,甚至為此付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被誅滅十族的懲罰。

滿清佔領了江南一帶,要求男子剃髮,打扮成滿族男人的髮飾,為此還宣佈: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命令。然而無數的江南人並不為所動,為自己的一身傲骨來進行無聲的抗議,併為此還掀起了一定規模的反抗,但是終究抵不過滿清八旗軍隊,造成了“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的慘劇。

華夏精神從明亡之後就再也沒有了,不得不說漢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只是“中國”和“華夏”再也不復當年了,讓人不慎唏噓,而那曾經為此抗爭的故事總是顯得那麼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