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家庭中,父母把房子和財產都給兒子,卻不給女兒,你怎麼看?

劉曉芳


我生在農村我們這裡就這樣,因為女兒嫁出的人就像潑出的水是人家的人,其實這些人家庭都想錯了,我個人覺得兒子,女兒都是我的孩子不能太偏像兒子,我也是有女兒的人我不會這麼做,假如我有房有錢,房子我會留給兒子但錢我不會給他等女兒出嫁給他做嫁妝,有的人會說女兒嫁出去了還給他這麼多錢幹啥,我想的是不讓女兒沒有錢花,我給他錢他最起碼花方便吧,不會為了沒有錢發愁吧!孩子結婚前幾年花錢很厲害的,我也不願看到我的孩子沒有錢花。舉個例子農村裡人如果女兒上大學的說是沒有用,結過婚掙得錢都給婆家。我覺得這樣想會影響女兒的前途,因為女兒考上大學有自己的工作崗位在婆家也有面子,也不會向別人要錢養活自己,自己能掙錢在婆家也不會受氣,掙的多少都在自己手裡也不是說給婆家掙錢,關鍵還是為了孩子能過好比什麼都好


媛167279811


把家產留給兒子既是歷史傳統,也是現實。當父母生病住院時,兒子肯定會在第一時間趕去,並承擔一切醫療費用。嫁出去的女兒就沒那麼緊張,她會說我忙了事情後,再去醫院看望。除非父母病危,她們才會馬上去看望父母。特別是農村,贍養父母的職責都是兒子承擔,女兒在逢年過節,適當給父母一點零花錢,或者買點補品回家給父母,算是盡了孝道。但是,有的老人得重病,甚至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屎尿失禁,這個難題最傷腦筋。出現病床前侍候的一定是兒子兒媳婦,即使工作原因,無法親力親為,他們也會請保姆做特護,當然,所有費用都歸兒子承擔。女兒偶爾買點營養品慰問一下,接著急匆匆回到夫家,哪敢住上一宵半夜照料生病的父母,生怕被兄弟使喚去服待通宵。她們會藉口家裡太忙離不開,自已不回去,家裡會亂套。農村裡就是這樣的,父母一旦健康出了問題,當女兒可以不用承擔責任,當然,也要比較的例外,那就另當別論。不孝兒子媳婦也有,他們不顧老人死活,過好自已日子就行,虐待老人,不給老人生活費,不給他們看病。偶爾也有女兒接回婆家供養他們的,前題是夫家人心善,有愛心,這個女兒在夫家很值得尊敬的有地位女人。但是,大多數還是兒子承擔父母的所有責任和義務,女兒擔負了一小部分費用而已,這就是農村人父母為何把遺產留給兒子的理由。


風嘯嘯雲絲絲


一般都是兒子給父母養老,房子財產當然給兒子,在農村有兒子的情況下女兒都不用給父母養老的,都會嫁出去的,父母養大一個孩子很不容易,女兒嫁人了,別說能給父母什麼,去看望父母的時間都很少了,不能好好孝敬父母就挺難受的誰還會去惦記父母的財產。


嫣琳柏\n


我們農村從古到今在舊的傳統理念中,就有一種把祖業傳承下來的一切財產,主要房屋給兒子繼承,沒有女兒的份。對於這些舊的理念延續至今,還是這樣繼承分配。這些都是受舊傳統觀念,認為女兒是出門之人,不應該有財產繼承權力。可現代社會不應該這樣,男女平等,都是子女,有繼承權力。



南山常青樹


確實這樣的情況很多,在農村,在過去,這應該說是歷史行成的習俗,因為過去每家每戶都有幾個兒女,女兒嫁出去了,男方家也有幾個兒女也是這樣的,所以歷史行成了這樣一個規律,這就是說沒有什麼非議了。隨著時代的改變,試行了計劃生育,就出現了一家可能生了一男一女,也可能只有生一女或一個男的,所以出現家裡的財富只留給兒子的現象,所以這還是有歷史遺留陰影,但是不是全部都是這樣的,但是總的來說還是這樣的,但是如果只生一個女的孩子,這樣情況是不生的了。


大樟樹名煙名酒店


在農村,幾乎普遍的父母都是把財產傳給了兒子。這是傳久以來封建時代傳下來的,由於以前沒有計劃生育,那一家都是兄弟姐妹較多,兒子們不管如何,也都要負責父母的生老病死。但自從實行了計劃生育,一家最多也就生了兩三個兒女,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由於現實生活的變遷,好多當兒子的,到了城市也好,別的地方居住也好,就長期離開了父母,有的不負責任的兒子,就把責任推給了有孝心的,住得近的姐妹們,造成現實對於傳統的衝擊。


用戶1794082846431


重男輕女的思想自古如此,社會發展到現在,這種思想已經比過去強了很多。但是現在還是有大部分人重男輕女的。認為女孩都是別家的人,不能繼承自己的事業和財產。特別是農村,這種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我們村就有一個,生了好幾個都是女孩,那時候計劃生育很嚴,還送人一個。後來都快50歲了,終於生了一個兒子,可把他高興壞了。他這樣的不在少數。但是也有很多兒女一樣對待的人。都是自己的孩子,沒必要分彼此。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思想也會慢慢的改變的。


億萬星辰不及你31


確實是的,特別是農村,重男輕女十分嚴重,都是以兒子為重,把房產金錢都留給兒子。一點都不留給女兒,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家的。


新三農優品


父母把房子和財產都給兒子是很正常很普遍的做法,傳男不傳女,也是中國曆古以來的傳統思想。但是如果這樣的父母不指望兒子給自己養老,反而要求女兒給他養老,這樣的父母就不像個仁慈的父母,生女兒的目的不純。


龍游天下1279


貪婪是原罪,給誰不給誰,老人的意願,我到希望老人花光用光,澳大利亞老人用自己的資產養老,是一個可行的思路。

我們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老一輩的財產,其實就是自我激勵的過程,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附加產品價值的是勞動,不勞而獲終究會一無所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