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眼中,家孫和外孫有什麼差別?

時尚達人秀584


人一旦老了就要學會忍受著孤獨,尤其是在農村生活中的一群老人,他們並不像城市裡的老人那樣,每天逛逛公園、休閒下棋、菜市場買菜、旅遊放鬆。農村老人們多半都會常年待在家裡,很多人連縣城中沒有去過幾次,更別說大城市裡了。這些老人們並不會讓自己閒下來,這些人多半都會在家裡照顧著孫子,這樣的話也能夠讓日子更熱鬧一番,在農村老人眼中,家孫和外孫有什麼差別?聽起來實在,也能理解。

農村的年輕父母們多半都會將孩子交給老人們撫養,這樣的話夫妻兩個人都能夠去外面打工。如今的生活壓力在逐步的提升,孩子的撫養成本更高,因此父母都想著一起出去賺錢,這樣能夠讓這個家庭能夠 持續的變好。而老人們對子女的要求自然是十分的滿意,畢竟他們本身就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帶帶孩子也能夠讓生活有更多的充實感,且孫子本身就是家庭血脈的延續,老人們自然會承擔著這個使命。

但對於家孫和外孫,老人們還是有一些差別化的待遇的。所謂的家孫,那自然是和自己一個姓氏的,彼此都會進同一個祠堂的。因此老人們對家孫更加的重視,家孫照顧好了,那自己也有面子,將來孫子有出息了,自己也能夠跟著沾光。而這個家庭未來的好壞,全都在孫子那裡。可能目前的生活並沒有富裕和好轉,但隨著孫子們的努力,可以讓這個家庭變得更富有,那老人們可就快心滿意足了。

而外孫相比就不同了,雖然他是閨女生下來的,但在父系社會中,外孫和自己其實是兩家人,畢竟連閨女都已經是外人了,更何況外孫呢?而就算對他再疼愛,但等到長大後,外孫和老人之間的聯繫將會越來越少,他們也不會記住老人的好,更別說在百年之後了。畢竟 兩個人不是同一宗族的,所以就算是老人生病了,需要人照顧,孫子會來到病床前,但外孫卻只是禮貌性的問候一聲。

在老人離世之後,家孫也會年年在墳墓前掃墓,還能夠有人記得老人曾經在世上來過。當然在生活中,老人對外孫的疼愛更多一些,來到家裡後則會將好吃的都拿出來。畢竟外孫並不常來,老人理應要疼愛一些,或許這就是老人們的大智慧吧!


新農村的日與夜


問:在農村 老人眼中,家孫和外孫有什麼差別?

不管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在老人眼裡,家孫和外孫就好比是手心和手背,手心手背都是肉,趙麗蓉的臺詞就說過,十個手指頭咬咬哪個不疼?這是在親情上。

可是在傳統的以及現實的傳承中,家孫和外孫還是有差別的。

首先家孫還是姓自己的姓,而外孫已是外姓人了。

家孫是家譜的繼承者和傳承者而且以後還可以上家譜。而外孫就被排除在家譜之外了。

因為外孫有自己的姓氏和家譜的傳承。

人到百年後,是家孫去往墳上為自已和祖墳填土和燒紙錢,而且等家孫百年後是在自己的祖墳自己的腳下。

而外孫只去外孫自己的祖墳去填土燒紙錢,百年後有他自己的歸宿。

我們這裡有一家,老兩口五個女兒沒有兒子,他們把其中一女兒招了女婿,把家產歸女婿繼承,說好有了孩子要隨姥爺的姓,可等老兩口子過世後,外孫就改回自己的姓了,到現在這女婿也故去了,這外孫每年清明只給自己祖墳去填土,姥爺的墳就不管了。他姥爺的墳都是他姥爺弟弟的後人們也就族人在填土燒紙。

這就是農村的另一俗語:"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

有一故事,說一老漢帶家孫和外孫去河裡摸魚,老漢扎一猛子,家孫看到就哭了,說我爺爺找不到了,而外孫卻說,俺爺爺還在家裡哪!其實是一笑話,但也反映出過去農村對家孫和外孫的區別,家孫和外孫也就是所謂的"紅眼兒″和"白眼兒″。

現在一個老人如送兩個孩子上學,路上有人問這倆孩子,老人會說:"這是紅眼兒,這是白眼兒″,路人就明白哪個是家孫和外孫了。


家孫和外孫就是這些差別,但是老人們也還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咬那個都心疼。


金蘋果老楊


在農村,兒子和女兒差別是很大的,農村的老觀念認為,養兒子是要為自己養老,然後傳宗接代的,但是女兒終究要嫁出去,類似於潑出去的水,所以從小對待兒子和女兒的態度就是不同的。



所以,在老人眼中,家孫和外孫有很大的差別。家孫是自己的“接班人”,是自己財產的繼承人,姓的就是自家的姓,所以老人們有錢更捨得給孫子花,不會太心疼。在老人的觀念裡,反正以後所有這些都是留給兒子和孫子的,所以是無條件的對孫子好。可是外孫不一樣了,姓的是別家的姓,將來也是要孝順他自個的爺爺奶奶的,所以給外孫花錢相對是有限的。



其實,別說孫子和外孫,孫子和孫女兒都是有區別的。現在好多農村,如果生的是孫子,老人們很開心,有的生的是孫女兒,老人們對兒媳婦可能態度還不好。

以上我只是說大部分農村的情況,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農村人的思想也越來越進步,重男輕女的現象有所改善。

以上僅是個人觀點。

答題人:香草博士(北京交通大學)


探村博士聯盟


農村的年輕父母們多半都會將孩子交給老人們撫養,這樣的話夫妻兩個人都能夠去外面打工。如今的生活壓力在逐步的提升,孩子的撫養成本更高,因此父母都想著一起出去賺錢,這樣能夠讓這個家庭能夠 持續的變好。而老人們對子女的要求自然是十分的滿意,畢竟他們本身就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帶帶孩子也能夠讓生活有更多的充實感,且孫子本身就是家庭血脈的延續,老人們自然會承擔著這個使命。

但對於家孫和外孫,老人們還是有一些差別化的待遇的。所謂的家孫,那自然是和自己一個姓氏的,彼此都會進同一個祠堂的。因此老人們對家孫更加的重視,家孫照顧好了,那自己也有面子,將來孫子有出息了,自己也能夠跟著沾光。而這個家庭未來的好壞,全都在孫子那裡。可能目前的生活並沒有富裕和好轉,但隨著孫子們的努力,可以讓這個家庭變得更富有,那老人們可就快心滿意足了。

而外孫相比就不同了,雖然他是閨女生下來的,但在父系社會中,外孫和自己其實是兩家人,畢竟連閨女都已經是外人了,更何況外孫呢?而就算對他再疼愛,但等到長大後,外孫和老人之間的聯繫將會越來越少,他們也不會記住老人的好,更別說在百年之後了。畢竟 兩個人不是同一宗族的,所以就算是老人生病了,需要人照顧,孫子會來到病床前,但外孫卻只是禮貌性的問候一聲。

在老人離世之後,家孫也會年年在墳墓前掃墓,還能夠有人記得老人曾經在世上來過。當然在生活中,老人對外孫的疼愛更多一些,來到家裡後則會將好吃的都拿出來。畢竟外孫並不常來,老人理應要疼愛一些,或許這就是老人們的大智慧吧!


貧僧笑痴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家孫和外孫之所有差別很大,主要和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有關係。

有句老話說“心疼孫子燒墳紙,心疼外孫把手指”,這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澱的結果。現在看看來雖然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在當時還是很實用的。

如今,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也許大家認為是重男輕了的產物。不過也有例子,我們可以看一下。

一老漢在家幫兒子和女兒看孩子,兩個男孩都是七八歲,外孫聰明嘴巴甜,孫子有點內向不大愛說話,所以老漢喜歡外孫多一點。有一天老漢在屋裡睡午覺,突然想看看哪個對他親,於是就躺床上裝死。結果孫子看到叫不醒爺爺,嚇得嚎啕大哭,外孫一看居然拍著小手高興的跟他說:“你爺爺死了,你沒爺爺了,明天不叫你回俺家叫俺爺爺。”第二天一早,老漢就通知女兒女婿來把孩子接回去,不給他們看孩子了。

“家孫燒紙,外孫一指”: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的老人心疼孫子和心疼外孫的結果是不一樣的。當老人去世的時候,作為孫子的會痛苦流涕,在墳前磕頭燒紙,可是外孫子就是在墳前一指說“這是我外公(婆)”,不會燒紙也不會傷心痛苦。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現在外孫基本上跟孫子一樣疼,不過在古代,或者是比較重男輕女的家庭裡,老人還是更偏愛孫子一些,畢竟傳宗接代是人類的傳統,而嫁出去的女兒,都是為別人家傳宗接代去了。

我國自古以來,就男女繼承的狀態來看,不管再怎麼疼外孫,最後這個外孫還是要娶妻生子,為別人家來傳宗接代,而當外孫子再生孩子、孫子,基本上就跟自己沒什麼關係了。

我們看古代一些世家,都是講幾代孫,幾代繼承人,而從來不講幾代外孫,這就是男性比女性更具有繼承性的例子。

比如中國第一大家族,孔子家族,從春秋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已經是70幾代世孫了,大家有沒有聽說70幾代外孫之類的。沒有。

不光是我國,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是如此。比如日本天皇,通過這種方式延續2000多年了,公主結婚以後就要脫離皇籍了。

所以家孫和外孫的區別這麼大,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即使外孫真的很孝順,在成家立業之後,也很難再在每年的清明和七月半,去給外公外婆燒紙,而這件事情作為孫子一般是不會落下的。


真不貳


家孫作為自己兒子生的,是跟自己同姓,在農村來說是給自己傳蹤接代的,如果出人頭地的話是光宗耀祖的,在農村的話大部份是偏向孫子的,而外孫是女兒生的,有句老話叫嫁出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更何況外孫是跟別人姓的,有些老人說孫子外孫一樣的客套話,這是做人的智慧,心裡這桿秤肯定或多或少偏向孫子一點


gzfjpjjyb大山


1、家孫,是常年住在一起的,外孫偶爾串門子;

2、家孫,姓相同,外孫,姓不同;

3、家孫算是傳宗接代的人,外孫是給別人傳宗接代的人;

4、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傳承;

5、農村老人這樣,城裡老人也是一樣(外國人請自動出列);、

總結: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而已;


老夫愛抬槓


1、家孫,是常年住在一起的,外孫偶爾串門子;

2、家孫,姓相同,外孫,姓不同;

3、家孫算是傳宗接代的人,外孫是給別人傳宗接代的人;

4、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傳承;

5、農村老人這樣,城裡老人也是一樣(外國人請自動出列);、

總結: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而已;


拿鐵川力


我就問你們。你們捫心自問你們清明掃墓的時候往上管了幾代墳頭。用不了多少年,誰還記得你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吧,這些虛的計較這麼多幹嘛。剛開始是好看,過三四代誰還去給你燒紙。你想多了吧,哈哈


娛樂而已7774541


1.家孫是自己家的後代 是可以延續家裡的香火

2.外孫是別人家的後代。雖然是都是孫子但是有點人會進整個家族族譜有的人卻進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