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中吃過最好吃的飯是什麼?

HGRK靜忍欲慧意魄


說實話,現在的生活確實好,各種山珍海味、南北大菜、地方特色,也都吃過,但就是記不起那個才是最好吃的飯。

倒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上初中的時候,在學校附近路邊的攤上吃的早歺,至今難忘,覺得是最好吃的飯。就是一箇中年男子,用一個蜂窩煤爐子,支一個大鋁盆,熬一盆油茶。我早上去上學,有時不在家吃早飯,就去掏貳角錢買一碗油茶,再去旁邊職工食堂買一個蒸饃。油茶裡有花生米、芝麻,再滴幾滴香油,聞著都香。然後我就坐在小木桌旁,咬一口蒸饃,喝一勺油茶,咬一口蒸饃,喝一勺油茶,油茶的五香味加上熱蒸饃的麥香味,吃在嘴裡,那叫一個香。

雖然已過去幾十年,但我現在還在回味。真是餘香繞舌,三十年不忘。


燈火3713


小時候,最真切的記憶是吃燉肉。母親買上斤數肉,燉上。我們兄妹往往圍著鍋臺,等肉熟。等到肉香撲鼻的時候,我們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圍到鍋臺邊問母親肉熟了沒有。幾次之後,母親便會分別夾起一塊給我們解饞。然後,母親會將豆腐(凍豆腐)、海帶放進去。這樣,味道會別樣,當然更重要的是菜多了,可以多吃幾頓。中午我們囫圇吃過午飯,母親便將肉菜盛到一個碗裡,往往只有半碗。然後和兩個饅頭一起放在蒸籠裡,用灶臺裡的餘火慢慢地保溫。那時候我正是半大小子,好奇地問過父母,為什麼不多盛點,他們都說多了吃不了。我卻記著的最難忘的情景是父親下井回來,坐在炕頭上,母親把碗遞到父親手裡,父親探身夾一個饅頭,吃一口菜,咬一口饅頭,吃一塊肉,咬幾口饅頭……有時,他會將一塊肥肉沿著碗邊挑上來,一吸溜,吃到嘴裡,也還會用饅頭蘸著菜湯吃。兩個饅頭進肚,菜也吃完,父親把碗往前一伸,一直在地上忙碌的母親把暖壺拿過來,給父親倒上水。母親收拾的功夫,父親已經拉過枕頭在炕頭睡著了……(節選自本人散文《舌尖上的記憶》)


教書匠龔先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很苦,很窮。我十二三歲的時候。長江北邊的丘陵地帶,家鄉在立夏季節過了的幾天後,小麥在地裡一遍金黃,正是收割的時節。生產隊有一片飛地,遠離村莊四五里,約有三四十畝的樣子。不便於就地脫粒,必需搬回村莊。每年這個時候必須老幼婦嬬全體上陣,一天干完,年年如此。因此,生產隊必須準備一頓中午飯,這是我一輩記憶最深的一頓飯。

初夏的五更天,彎的月亮在西邊天上。村子裡便忙碌起,因為農忙假,小孩子們都得去麥收地裡幫忙。大人們頭一天夜裡以吩咐好了,一喊就得起來,我們從夢鄉中暈頭暈腦爬起,胡亂吃上幾口,留著心不吃很多,惦記著中午的那一餐飯。

東方的天際,微現出一縷白色的光芒,西邊的殘月,更顯隱約。

一天的收割的勞累,在鐮刀的沙沙聲中開始,人是一字排開的雁陣,誰也別想偷懶。因為被人夾著。

太陽慢慢地升了上來,早上的涼爽很快沒有了。倒下的麥子上全是人們穿下的破舊衣褲。

日頭當頂了,汗水在人的腦門上流淌,麥子一遍一遍倒下了,鐮刀沙沙的聲音,和熱浪一齊升了上來。

快的時侯正午一點鐘,應該割完。

地頭有一小塊荒墳地,長著很大的一片桑樹。結滿了烏紅色的小果子,那是我們最愛的美食。上面爬滿少年,如小鳥一樣,嘰嘰喳喳。

地上,一塊碩大的綠蔭,坐滿了很累,剛割完麥子的人,劣質的香菸飄夾著汗味,大口地喝著瓦罐子裡的粗葉子茶。

我們盼望已久的那一頓飯,終於來了。

兩個老頭,帶著草帽子,各挑一擔木桶,木桶沒有蓋子,用洗盡的大毛巾蓋在上面,稻草結的繩子捆住毛巾。走得太急,路又遠,人的臉通紅通紅。人們圍了上來,小孩趕忙溜下樹來。碗筷一遍叮噹直響。

開飯了,五花肉清燉白大塊豆腐。這就唯一的菜。糯米夾著頭一年的碗豆,大木桶蒸的飯。

樹蔭下沒有人說話,只有嚼食的聲音。風捲殘雲一般的快,四隻大桶很快空了。不過,小孩子們的碗裡,吃飽了還有一碗米飯,那是留給沒有來的老人,或是更小的弟妹們的。

這是我記憶裡最香的一頓飯,寫到這裡我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飛龍在天20949


你一生中,吃過最好吃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會被問這個問題,我也是如此。每次被問,總會有一瞬間的恍惚,真的想不起來是什麼。敷衍又熟練的回答,那我會說:和好朋友一起吃的東西,都是最好!或者我還會感性的說是媽媽做的的菜最好。

當然啦,小時候的記憶中的味道那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好吃的。長大了在我的腦海裡記憶最深的還是媽媽從老家來看我給我做的飯,那是我自從打工出門以來吃過最好最難以忘記的一頓飯。

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走遍世界上所有美麗的地方,吃盡世界上所有好吃的東西,但我們永遠都要記得媽媽做的飯才吃得最香!


扶雲筆記


我想每個人最愛也最難忘的最好吃的飯都是家裡做的飯吧!


特別是當我們在外工作以後,不能常常回家,這也會讓遊子們更加想念自己家裡的飯菜, 想念爸媽的手藝,這也是在外面始終吃不到的家裡味道~


比如說,我就特別喜歡我媽媽做的咖喱雞,因為我媽媽是印尼華僑,所以我從小就是吃東南亞風味的菜餚長大的,尤其是咖喱,我幾乎從來不在外面吃咖喱,因為在家裡媽媽就做的很好吃呀!


椰漿菜



這些菜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在外才能吃到的美食,但是對於我來說,就是隨時隨地在家就可以吃到的美食啦!不過我也很羨慕全國各地獨有的風味美食,那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家鄉的味道~


採小海海味美食


最好的飯肯定吃過許多次,但是都忘記了。這麼多年來,唯一在記憶中留存的最好的飯,是小時候,外婆做的湯麵和饃饃。

那還是上世界七零年前後的事情,當時我還在小學。村上牆壁上到處寫著“農業學大寨”的標語。我家勞動力少,分的糧食少,早晨糠糊飯,中飯喝稀飯,晚上是碗裡撈月,肚子經常是飢腸碌碌。每當學校停課放假,我就要迫不及待地往幾里地以外山那邊的外婆家跑。外婆家只有外公和她倆個人,外公很能勞動,每次我去了,外婆都要弄一小碗白麵,和成一小塊,用扞面丈扞成薄薄的一小片,然後,用菜刀一刀一刀切成細細的一條一條,然後,放入開水中,記不得放什麼菜了,煮中,放上烘油姜蒜,真好喝呀!至今難忘! 還有就是每年過年,外婆都要給我家送人口饃饃,其實就是用白玉米麵,加數米麵,再加少許麵粉,蒸成的有碗那麼大的饃饃,再放入些硬幣,紅棗,核桃之類,烤乾之後送到我家。送來之後,媽媽不讓吃,說是夏天響雷的時候才能吃,放入箱子裡面。等到五黃六月了,在學校掃地勞動,餓的不行了,媽媽頂開箱蓋,給一塊吃吃,那個香甜可口勁,比什麼都有啃頭,都有嚼頭!


太行之歌


我放學回家,家裡做的飯



A唐志成


活了這麼多年,吃的美味佳餚也不算少,可是並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倒是小時候不起眼的飯菜,

我覺得是最好吃的,所以至今記憶猶新!

那是我上中學時,家離學校十二里路,早去晚歸,中午就用飯盒帶飯。一般都是小米飯,幾根豆角,或者兩勺大醬,偶爾也有雞蛋醬的時候,那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的!

每天早上我匆忙的吃完飯,背上書包和飯盒,要走一個半小時,才能到學校,這段路程,就把早飯都消耗完了!

所以到了中午,早已是飢腸轆轆,打開飯盒,一股小米飯的清香飄了出來,一頓狼吞虎嚥!真如風捲殘雲,一盒飯三五分鐘就吃完了!吃得香極了!尤其是挨著醬的飯,被染成醬紅色,至今記得那種獨特的香味!比如今的山珍海味都好吃!每次我都吃不夠!心想再有一盒該多好!吃完了就後悔,咋不慢點吃!

真的,就那普通的小米飯,豆角或大醬,我吃得無比香甜!比如今的大米飯,燉肉不知好吃多少倍!

後來說起來,媽媽總是很內疚,沒給你們帶點好菜!我們卻深深理解,別說那時家裡沒有,就是有,也來不及做呀,媽媽要起大早撈出一盆小米飯,再做七八口人吃的菜,再說上學的多,要裝好幾個飯盒,哪有那麼多好飯菜呀!

如今,家家都過上了好日子,孩子們再也不用帶那樣寒酸的午飯了,想吃什麼都能買到!可我還是覺得那盒帶醬的小米飯是那樣香甜,令我終生難忘!這可能就是父親說的“餓了甜如蜜,飽了蜜不甜”的道理吧!需要的才是最好吃的!


常青樹


一生最好吃的飯,就是媽媽做的蛋炒飯。

這輩子都吃不膩。

記憶裡的小時候,鄉村的冬日,傍晚的陽光鋪滿大地,媽媽遠遠的喊:回來吃蛋炒飯嘍!

那感覺,甭提有多好了!滿滿的一碗,可以滿足到昏厥。

記得有一個人曾說過:直到有一天,媽媽去了天堂,我才在那一刻突然知道,我沒有媽媽了,也再也吃不到有媽媽味道的飯菜了。。。

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帶媽媽好好出去走走,去看一看外面的風景。她可固執了,怕花錢,哪都不願意去,還容易暈車。。。

那最好吃的,永遠都是飽含愛意的飯。


風中老七


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煮土豆,媽媽做的煮土豆剛到極致,皮部分崩裂,綻露出土豆很面,透出香味。我們通常吃法如下:

第一種,將白蔥秧洗淨,土豆取皮後,先咬出一角,用白蔥秧將其纏繞,將蔥纏土豆之處食之,那種熱土豆味伴著微微蔥辣味,讓人胃口大開。

第二種,將熟土豆取皮,切塊放碗中搗成土豆泥,拌上農家酸菜(甘肅特產),放點油潑辣子,也可放蒜泥拌之,當你食之後,會驚歎人間還有此美食。

第三種,將熟土豆取皮,炒一碗韭菜青椒,必須再加一碗熗酸菜,最好有加(地椒z,甘肅方言),食一口土豆,吃一口韭菜青椒,感覺到稍辣時呷一口酸菜化解其辣味,當你吃到汗流滿面時還感覺不過隱,為什麼,因為太好吃了。

最後勸大家,人間盡有百味,總有一款適合你,糧食是個寶,頓頓少不了,吃是別浪費,定做光盤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