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抑鬱症患者的病因是來源於家庭環境?為什麼?

睡眠日記


導致抑鬱症的因素有多種,包括遺傳因素、生物學因素、心理社會因素等,其中,心理社會又包括了家庭環境因素、負性生活事件、個性等等。有研究報告稱,家庭環境不良與抑鬱症發病率存在高相關性,即家庭環境不良導致的抑鬱症患者人數是家庭環境不良而是正常人的人數的4-5倍。

家庭環境對抑鬱症患者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父母的教養方式上:

如果父母對孩子缺乏溫情和理解,對孩子疏於關注和呵護、凡事不真正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孩子容易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缺乏安全感,失去對外界環境的信任而自我封閉,從而經常感到無助、孤獨;孩子對周圍人還會缺乏愛心和同情心,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差,容易產生焦慮和緊張情緒。

如果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分嚴厲或者苛責、懲罰過多,對孩子的言行、能力等更多否定,缺乏認可鼓勵,容易讓子女叛逆,產生自罪自責、無價值感、被忽視感,自我效能感低,進而會產生強烈的自卑,對生活喪失信心。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分保護,容易使孩子情感不成熟,耐挫力差,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多選擇逃避現實,不能有效地應對,從而加重自己的心理壓力。

在以上列舉的家庭不良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因為長期經受負性事件帶來的負性情緒體驗,同時又缺乏良好的渠道來釋放這部分負性情緒能量,致使這些負性能量鬱結,時間長了就會導致抑鬱狀態,如果符合症狀標準,就會被診斷為抑鬱症。

所以,藉此機會也提醒身為父母的讀者,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定要在孩子的教養方式上引起足夠的重視。

另外,作為抑鬱症患者也需要明確一點,家庭對我們的成長有影響,我們不能選擇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成長。只要你願意,家庭環境給我們帶來的影響都可以通過專業心理諮詢輔導下的自我成長來改變,正像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可以通過專業心理諮詢來治癒一樣。


心理專家劉愛民


不錯!我覺得確是,實有道理!患得抑鬱症根源大部份確實是來自家庭,不過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先天遺傳性因素除外)至如為什麼?我可以簡單回答幾句:

因為家庭是一個人生命存在的必要港灣,也是心靈的港灣生活佔住領地,家庭不光是可以避風擋雨,而且還是親情恩情溫暖如春的發源地,情不至盡心甘自趣,人活一輩子信興心裡思想動力立足於家庭。有依賴心,有抱負心,有擔當心,有啥得心,可以說是全心全意都在家,沒有家就等於沒有立足存在的窩。抱著希望建家,抱著拼搏護家顧家,可以說每一個人的一生精力90/%的都以毫在為家創家益家愛家,假如沒有家,就相似於孤人野鬼一樣,靈魂難守,這就是人人在乎家的大概道理意念。從這點簡單意義分晰解析,患得抑鬱症疾病因可於不脫離家庭,不會完全源於家庭起因,也可以認為十有八九的!不知你的認為是...?懇請評論留言!共同為生活尋找一條健康規範之路!謝謝



手機用戶20635025140


首先抑鬱症的病因,概括起來無非這幾個方面:遺傳、家庭、社會、性格、身體素質。其中遺傳、社會的因素大多數是不能改變的。 家庭因素,換一種容易理解的說法叫做“言傳身教”。年紀小的孩子是個純淨的吸收器,父母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如果父母處世消極,性格壓抑,不善於調節自己的抑鬱情緒,那孩子便很可能繼承父母這種一貫的行事方式。家庭關係矛盾的激化,如:夫妻之間,家庭關係密切的親戚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處理不當或當著孩子的面前惡言相向,發生言語或肢體衝突,都會增加孩子日後罹患抑鬱症的風險。中國有句古話:“身教從,言教訟”,身體力行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想要孩子改變,首先需要改變的是父母。

在抑鬱症的治療中,家庭往往是其最後也是最堅強的防線,家庭成員應該同患者一同學習抑鬱症的相關醫學知識,分擔彼此的痛苦。讓患者在家的港灣中感到被理解,被關愛。很多家庭在開始不願意接受抑鬱症的事實,家庭成員之間互相指責推脫責任。有的則把抑鬱症當做普通的“思想問題”進行處理,當發現沒有效果時就對患者橫加指責。有的則把抑鬱症“妖魔化”,天天想著有什麼辦法可以瞬間治癒,或者陷入不知所措的絕望中。以上數種誤區,均是沒有科學地瞭解抑鬱症所致。不但對患者毫無幫助,還會延誤病情。

在照料抑鬱症患者時,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抑鬱症已是被醫學認可的一種疾病,就和骨折了會有行動困難的症狀一樣,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這都是抑鬱症的症狀而非患者的本意。與患者相處,第一需要的是耐心和愛心,而不是說理和批評。如果能理解患者情緒上的痛苦,就是邁出了交流的一大步。

2.不要妄想一下子就治得好。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患者可能在你覺察出異樣之前很久就已經出現了抑鬱症的情況。感冒要完全康復尚且需十天半個月,何況是抑鬱症這樣的“隱形殺手”。對於那些號稱可以“半個月治癒抑鬱症”的口號,要保持充分的警惕。不要落得人財兩空。

3.無需自責。人生經歷不幸乃是正常的事,對至親的愛並不能永遠防止他們陷於危機中。當危機到來時,正是人與人之間彼此關心,彼此扶助的好機會,“患難見真情”,人類無私的偉大品質,都是在最危險的時刻展現的。抑鬱症是一種情緒的障礙,情緒具有傳染的作用。如果家庭成員能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情緒。為了所愛之人,家人自己也要保持健康。

4.從小處做起。抑鬱症患者病程一長,會發生懶散、生活不規律的情況。家庭成員應該經常鼓勵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疊疊被子,洗洗碗,外出曬曬太陽這樣的事 情。抑鬱症患者常有失眠症狀,可以考慮採用散步、針灸、按摩、中醫的方法輔助治療,實在不行只能找醫生開安眠藥。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律可以幫助防止抑鬱症惡化。

5.幫助患者保持正常的社會活動。抑鬱症患者大多本來就不喜歡社交,他們自己也清楚這一點,加上抑鬱症的緣故,就會更加封閉自己。可以根據患者以前的愛好安排一些少量的活動,但是不要奔著“社交”目的而去,而是奔著“興趣”目的。有一些醫院和學校有群體治療、心理講座之類的,可以鼓勵患者參加,患者在與自己“同病相憐”的人在一起時,可以比較輕鬆,減少孤獨感。網上比如貼吧之類的地方也有一些資料,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之談,但是要注意甄別,網上也有不少態度悲觀的消極的東西。

6.尋求社會的力量。隨著抑鬱症知識的普及,國家和越來越多的社會名流將注意力轉向了抑鬱症(這裡要給崔永元點個贊,他為抑鬱症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當抑鬱症患者自覺難以勝任學習工作時,有必要向學校和單位發出求救信號,很多學校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團隊,有些單位也有這方面的資源。如果沒有,應該選擇熟悉的、有理解能力的老師、輔導員、領導,告訴他們實情,爭取他們的幫助。很多抑鬱症患者在學校單位都是佼佼者,這種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都會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如果抑鬱症患者能保持學業和工作,不僅對自身的治療有好處,對社會也減少了損失。

7.提供正能量。抑鬱症患者本身對各種資訊,尤其是消極的,極其敏感。所以家庭成員平時要注意排除這些因素,比如情感激烈、悲傷的電視節目,負面的網絡資訊,談論一些消極的事情如死亡婚姻破裂之類的東西。可以經常講些小笑話,看一些情節愉悅的電影電視,分享一些抑鬱症治癒的報道等。

8.小心冬天的陰霾。冬天是各類疾病的高發時期,抑鬱症也不例外。這時要尤其注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平時可以多出去曬曬太陽。曬太陽有助於緩解抑鬱的情緒,有些醫院還推出過“光療”法來治療抑鬱症。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抑鬱的人內心深處是孤獨的,抑鬱的人內心深處也是善良的,生命的意義遠不止是眼前的苟且……黎明前的黑暗終將過去,加油。


遠方的家V8


大部分患抑鬱症人的病因是來自於家庭環境,雖然看似在後天環境中所得的病,但從小的家庭環境,父母的思維方式,都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人一生指不定會經歷什麼,承擔不動就會出問題,事情有很多種解決辦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但根深蒂固的父母的思維影響著孩子的一生,很難跳出捆鎖自己的怪圈。

還有很多看似在後天大環境下逼迫所得的病,但是,人有他執念的地方,也許正是這些才使一個人陷入抑鬱。

思想不通,沒有路,必然會抑鬱。

有些事情在一些人看來根本不算什麼,但在有抑鬱傾向的人看來就是很大的事,會在他們的腦子裡揮之不去,反覆思想,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問題,也不管與自己有沒有關係。

心寬的人總是不計較,有時候不明白瞎活也是一種自在,為什麼要強迫自己與他人同步呢?

不強求、不攀比、不虛榮,也許是送給自己不得抑鬱症最好的良藥吧!


三城一郭


我抑鬱了吃什麼藥有效?想不開,總覺得別人都欠自己的。我們買房子公婆一分錢不拿,幾年後給小叔子買房子拿了一多半的錢。後來我跟他們攤牌了答應給我們拿同樣多的錢買房子。現在天天給小叔子家看孩子,我倆孩子她都沒看過。哪天我要是有事兒了讓她來一天幫忙看孩子,必定有藉口。最後都是不歡而散!我不知道該怎麼安慰自己,弄的很抑鬱,腦子裡總是她們在一起看孩子的情景。我該怎麼辦?


如果193751661


我的病因是來源於家庭,但是不是遺傳我不確定,雖然我母親因為家暴被打成精神病,那也是後天得的,況且我的哥哥姐姐都沒有,我認為是父親年齡大了又連續生了三個,第四個都6個月了感覺很累所以強行流產了,所以我的身體底子就差,到現在他們遺傳的兩種病我都有,哥哥姐姐們都沒有。


自由海琴


有這方便原因,對配偶的要求過高,生活中卻不理想,親人關心的不夠,被親人忽略了。



雲淡風輕的夢裡


我也很想知道抑鬱症是怎麼來的,但我瞭解到一點,沒有興趣愛好或性格固執以及父母中有一人以上有性格缺陷的都比一般人更容易得精神類疾病,所以家庭教育對於一個人性格的培養至關重要,如果父母中有一個有精神病史,那對於你下一代就必須更重視個性教育,從小培養他個性中的韌性及多開發他興趣愛好,這樣才能減少他長大後得病的幾率


曼man殊ju沙sa華ka


我認為是來源於社會,老賴差我35萬元賠償錢,三年多時間一分錢沒有收到。我一個肢殘人,沒有了掙一分錢的能力,以後生活怎麼辦?因此產生了抑鬱症。一般來說家庭問題都是能解決的問題,不應該產生抑鬱症的。


user2967448950190


我就是家庭遺傳,母親有精神病,我18歲發病得抑鬱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