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

八卦波弦分形論


孩子學習一直都是父母比較關心的問題。那麼,孩子的學習到底是靠孩子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呢?

一,孩子的自覺和家長的管教都不可缺少

由於低齡孩子一般自我約束力是不夠的,所以,家長的管教是必不可缺的

但是,孩子的學習前提條件是孩子要學會一定的自覺自律。孩子的自覺自律是一種習慣,需要家長培養孩子慢慢的養成。

舉個例子,放學後什麼時候開始做作業,做作業的時候不能做其他的分神的事情,要在多長時間內把作業做完等等,這些事情都需要父母和孩子進行約定,並且,讓孩子慢慢養成習慣,用習慣去約束孩子。

所以,孩子學習自覺和家長管教必不可少

二,低齡孩子管教較多,年齡大了逐漸放手

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是習慣養成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的管教非常重要。

要幫助孩子建立規則,養成好的習慣。

等孩子年齡大了,規則意識增強,習慣都已經養成,家長就可以慢慢放手了

這個時候放手讓孩子自覺自律,也有助於孩子獨立意識的養成,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


歡迎訪問我的頭條號“睿爸快樂育兒”,瀏覽更多育兒知識。睿爸和睿媽是一對真誠的爸爸媽媽,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雙學位,我們育有兩子,一個10歲,一個3歲,老大學業優異,我們以親身經歷分享育兒經驗。所有回答全部保證原創,歡迎分享、收藏、評論、關注。


睿爸快樂育兒


正確答案是:孩子學習的自律習慣是靠父母管教出來的!

自覺自律是一種習慣,而不是天生的東西。

這種習慣的養成,小時候也沒有誰是能夠靠自己完成的。

我把這種習慣的養成叫做“開竅”。

一個人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他就會無往而不利。

既然這是一種習慣,那小時候就要靠父母來耐心敦促了。

將這種自律能夠堅持一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才算真正的養成習慣。

中間肯定有反覆,父母要必須不停的提醒,不停的做思想工作,如果父母缺乏耐性,這種習慣也很難養成。

自律其實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包括有時間觀念,有計劃和長短期目標,有方法,有效率,有好奇心,有想象力,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改進。

如果孩子能養成這種習慣,那麼父母的焦慮就會消失了。

可見自律是非常難養成的。這種習慣的養成通常女孩子會比男孩子早。

我親眼見過一個10歲懂自律的女孩子,她有本事連作文都拿滿分,語文期末考是100分!


大河向北


最近有個朋友,在孩子寫作業這事上犯了愁。

孩子放學回家便撒歡地玩,作業完全丟到腦後,非得等大人發火,才肯乖乖做作業;而且做起來磨磨蹭蹭,一會玩玩手機一會摸摸玩具,好像作業根本不是他的事一樣。

朋友說,這孩子太不自律了。

不光孩子,很多成年人也是一樣,沒人監督就偷懶。

我見過很多大學生,初高中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活動,還能夠自我約束,各方面表現尚可;一進入大學得到了自由,便無止盡地放縱自己,熬夜打遊戲、追劇、逃課,生活黑白顛倒。

自律這個詞總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能做到的人卻是少數。

究其根源,還是小時候自我管理不夠。家長事事操持,無微不至,把孩子牢牢攥在掌心,根本沒有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很多家長問我,如何教孩子自律?其實最需要做的,就是“能忍”。

1. 忍住樣樣包辦、事事插手

許多父母都想培養出一個自律的孩子,可卻從不給他機會。

例如,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一天都是在父母的口令中過去的:

“還不起床,快遲到了!”

“別看電視了,該吃飯了。”

“又玩手機,作業做完了嗎?”

“怎麼還不知道睡覺?”

孩子做得不好時,總是想站出來教孩子怎正確的做法,不給孩子自我探索的時間;孩子遇到挫折時,總想伸出手幫他,不給孩子獨立思考,自己想辦法的機會。

過度控制孩子的父母,很有可能暗中破壞了孩子自控力的發展。

孩子完全像一個被操控的提線木偶,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對什麼事情都缺少自己的思考,一切僅憑父母的指令行事。

等孩子沒有了父母的幫助和監督,一下子會感到無所適從,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自我價值感低,只會自甘墮落,也就談不上自律。

自信是自律的基礎。

只有當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會越來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責任都寄託在父母或其他人身上。

家長要把自主權給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我認識一位媽媽,孩子起床晚了從來不叫他,“因為上學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定鬧鐘導致遲到,就接受老師的懲罰,他應該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

在處理事情方面,試著去傾聽孩子自己的選擇,鼓勵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而不是武斷的做一個發號施令者。

2. 忍住立即滿足孩子要求

我們每個人天性上都有劣根性,懶惰、拖延、缺乏耐心······如果不能學會自我剋制,與這些劣根性作鬥爭,最終勢必將一事無成,難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要什麼有什麼,沒有節制。

最近熱播的節目《媽媽是超人》裡,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出現在大家視野中,而安迪奶奶對孫子無條件滿足的愛更是引起了廣泛討論:

“安迪喜歡去遊樂園玩,我就給他建了一個遊樂園;安迪喜歡滑雪,我就給他修了一個滑雪場。”

在無數“認奶奶”的評論聲中,也有很多網友對這樣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質疑:“這樣對孩子真的好麼?”

是啊,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家長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各種要求,孩子會覺得自己能呼風喚雨,各種慾望甚至會越來越膨脹,於是會漸漸“變本加厲”,提出更多更難以滿足的要求。

立即滿足孩子要求,長遠來看對孩子發展也是不利的。孩子學不會等待,很難培養出毅力、耐力、自制力。

比如孩子每次一說出去玩,家長立刻帶孩子出去玩,時間久瞭如果某一次家長正在做飯沒有時間的話,孩子就難以忍受那個等待的過程,變得十分急躁、充滿戾氣,損害孩子身心健康。

高爾基說:“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因此家長在適當的時機,可以多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讓孩子體驗等待的過程。

比如帶孩子去超市,提前跟孩子規定好只能買規定數量的玩具和零食,超出的部分,再想買也只能下次再買。

3. 忍住輕易妥協,守住原則

孩子心理發展的過程中,到了3歲會進入執拗敏感期,這個關鍵期特別適合培養自律能力。

上週看到小區樓下一個老大爺帶著孫女玩,孩子讓爺爺給她買冰激凌,吃完了又要買零食,買完零食還要買飲料,看到爺爺不同意,孩子就大哭,這下老人沒轍了,全給孩子買了。

老人已經完全被孫女通過哭鬧控制了。

這樣的教養方式,往往會讓孩子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

因為沒有規矩,孩子無法真正的自律。

而孩子將來的行為自律,有賴於一開始父母的“他律”。


這就要求父母不僅要從小給孩子立規矩,而且還要能堅守原則,忍得住孩子的“軟磨硬泡”。

定好的一天只能玩1小時手機,就絕不能因家裡來了客人,懶得和孩子糾纏而允許孩子多玩一會;

說好的每天回家先做作業才能看電視,就絕不能因孩子的撒潑打諢而妥協。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看到原則的力量。

立得了規矩,家長還要和孩子一起守得住原則,只有對規矩嚴格的遵守,孩子的正確行為才能隨著時間的累積形成習慣,而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到了這個時候,不需要外界的監督和催促,孩子自然而然就知道該做什麼,堅守行為的邊界,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哲學家康德說過: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能夠自律的孩子,將來才會收穫自由快樂的人生。


錢志亮工作室


很榮幸能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孩子的學習到底是靠自覺自律,還是靠父母管教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不同階段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方式。

第一個階段。

對於三到十歲的孩子,我覺得主要是靠父母管教。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天性是活潑好動,喜歡玩耍。如果父母不管教,不引導,他們是不會想到去學習的。這時候就要靠父母引導管教(這裡的管教不是指對小孩子進行打罵,是有方法的引導。),讓孩子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孩子的閱讀,思考,觀察和計算能力。這個階段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作用,例如,不要老是玩手機,陪孩子一起閱讀。剛開始時候大人帶領孩子閱讀同一本兒童書,然後慢慢的孩子閱讀孩子的書,大人閱讀大人的書。



第二個階段。

對於十一二歲以上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管教,當然適當引導還是有必要的。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閱讀思考等能力也已經養成了。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主要靠自覺自律。

第一個階段的孩子就好比養小狗,要時時關注。第二階段的孩子就好比養貓,要懂得適時放手。


冠冠其華


個人認為孩子的學習要靠自覺自律。

一、孩子的學習只有靠自己去努力探索,週而復始的複習和鞏固,根據已知的知識,求證未知的知識。許多的父母希望孩子學習上取得好成績,整天管束著孩子,今天必須學語文,明天必須寫數學題。結果孩子在教條的管理下,並不能做到變通的理解問題。考試的時候,換一種模式提問,孩子就會無所適從。



二、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於1910年出生在江蘇的一個小縣城---金壇.其父,開個小雜貨店,家境十分貧寒.他從初中畢業後,由於交不起學費而失學了.只好在小店裡,幫父親料理店務. 在他的櫃檯上,除了賬本,算盤外,還放著數學書籍.他每天都要花10個小時,鑽研數學.有時,睡到半夜,他忽然想到一個解決數學難題的方法,便立即點亮小油燈,把它寫下來. 華羅庚在貧病交加中,刻苦自學,發表了好幾篇數學論文.引起了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注意.他在熊教授的幫助下,到清華大學數學系當上了管理員。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學習需要孩子自己去鑽研,父母唯一能做的,只是用生命喚醒生命,想辦法啟發孩子的內動力,而不是一味的什麼事都包辦。


貼心媽媽


我覺得孩子自律與父母管教缺一不可,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亦如此,如果沒有父母適當約束,孩子很難堅持下去,別說是孩子,就連我們成年人又有多大毅力呢?

所以,我覺得孩子的學習,少不了父母的陪伴、管教。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等到高年級,孩子知道學習是有用的,或許自律性更強一些。

當然,孩子的學習不能完全靠父母的管束,不然孩子累,家長也累,那麼,如何讓孩子自覺學習呢?

一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當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時,往往更能自覺地去學,為何孩子那麼愛玩遊戲呢?因為遊戲好玩,孩子感興趣啊!

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孩子一放學就先看電視,看電視看上癮了,就沒有時間了,等到晚上八九點鐘才想起做作業,這就是學習習慣沒養成造成的。

總之,孩子越小,孩子的學習越需要父母費心,等孩子大一些,自制力強一些,自覺地去學習,父母就可以少省一些心了。



沛澤媽讀心理


當然是雙管齊下,兩條腿走路走的更穩更好。

初期,父母管教佔主導。

給孩子理一條路,指個方向,做孩子的柺杖,扶著孩子走一段路。這個階段很重要。孩子自覺學習不是天生的,孩子好玩是天性,又自覺性自律性的孩子少之又少,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點滴管孩子的養成,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學習不是給父母學的,不是給老師學的,而是為自己學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小小孩童不知道該怎麼做,父母還是要反覆教育和監督,讓孩子在父母的管教下知道學習時幹什麼的,怎樣才能好好學習?怎樣付出也能好的成績等等。所以父母最初的管教是給孩子自覺自律打下堅實的基礎的。把孩子扶上馬,送一程。

中期,父母遠觀敲打。孩子在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過程中,父母遠距離看著,孩子做的不對的地方隨時指出,以免孩子走了彎路。這時候父母的管教就是個小警鐘,孩子走歪了,輕輕敲一下,作用類似於一個小柺杖,就像孩子學走路的初期,父母拉著他的兩隻手,走了一段時間,父母覺得孩子走的挺穩的,孩子葉覺得挺安全的,父母就開始慢慢地送開一隻手,用一點點力氣扶著他就好,孩子走了安全感走得越來越穩,一天天都在積累,父母就甩來了雙手,緊跟在孩子的後面。只是看到孩子快摔倒的時候去扶一把。

最後,父母放心放手。孩子的自覺自律在父母的管教下不知不覺養成了,父母就可以放手了,孩子的柺杖完全扔掉,自己走的順順當當。

父母管教是基礎,孩子自覺自律是目的。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


鐵衣姐姐


我覺得學習靠孩子的自律,還是靠父母管,這有個先後順序的問題。

首先,孩子是一張白紙,你畫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你的家庭環境是什麼樣,他就會成為什麼樣!至少孩子青春期之前是這樣的。滿嘴髒話的家長教不出懂禮貌的孩子;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家長,教不出持之以恆的孩子。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些大人都不能做到自覺自律,何況是孩子。孩子的習慣養成需要長期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家長不僅要督促孩子自覺自律,而且要以身作則,自覺自律。



其次,孩子的自律習慣養成以後。家長的作用就是次要的了,但是,是必不可少的;孩子自己的自律佔主要方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有反覆的情況,家長就要在旁邊敲敲邊鼓,適當的鼓勵,遇到問題幫助孩子一起解決。



目前在中國,我覺得學習的過程還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要大人和孩子一起熬過這個痛苦的漫長的冬天吧!春天來了,孩子會感謝持之以恆的家長的。


六元255468241


沒有天生自覺自律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從小培養。教育的真諦是教會孩子自覺自律。孩子自覺自律跟父母管教是相輔相成的。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如何教育孩子自律自律的主動學習。當孩子自己知道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間玩耍,那麼父母管教起來就省心多了。

經常見一些父母擔憂孩子:只知道貪玩,不好好讀書,每次作業還得要催著寫。甚至有些父母更是採取強行措施,打罵孩子奚落孩子,希望讓孩子從玩心轉到學習上。但這樣的管教根本都是徒勞,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還會給孩子帶來逆反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覺自律,這樣不僅僅是對學習的幫助,對他們今後的人生也將是最大的幫助!

最後送給孩子一段話,知名作家春上村樹說的: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必須要完成的事項,一旦陷入拖延症,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所以,加油吧,父母和孩子,一起加油!


奮鬥者的時代


看到這個問題,我忽然想起一個笑話,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他的爸爸每天會不斷的衝著孩子說,爸爸,爸爸,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說這兩個字,而孩子的內心也是在想,等我學會了不知道要叫你多少聲爸爸,我就學的慢一點,讓你現在多叫我幾聲。

說這一段話,我想表達的是,最初父母對於孩子的引導是迫切的,希望孩子快點成長,多學習東西,慢慢的父母可能對於孩子的生活,學習就會越來越少的去引導,去關心了(當然,我說的並不是所有的父母)。孩子需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以為總有一天他需要步入社會,去接受現實的生活,情商高的人其中一種表現就是,自主判斷能力強,這需要從小培養,父母不要為孩子想的太周到,留有遺漏讓孩子來發現,說白了就是不能溺愛孩子。



我認為,讓孩子自覺自律跟父母管教引導不是對立面,父母的引導非常重要,舉個我身邊的一個例子,我同事家的孩子,有次玩的過頭,一直沒有寫作業,或許是孩子忘了,他媽媽是這樣對孩子說的,今天媽媽公司領導給媽媽留了一份家庭作業,差點忘了完成,這時孩子跑回自己房間就去做作業了。如果換做一些父母,可能會說怎麼還不去寫作業,天天就知道玩能有什麼出息之類的話,這樣只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教育孩子,多舉例,多鼓勵,批評要婉轉有說服力。沒有笨孩子,只有笨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